APP下载

论“自我批评”的自愿化、彻底化、制度化
——基于同基督教忏悔对比研究的视角

2015-04-09宋健林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忏悔录奥古斯丁教徒

宋健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论“自我批评”的自愿化、彻底化、制度化
——基于同基督教忏悔对比研究的视角

宋健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自我批评”在当下面临“自我批评”者的自愿性难以保证、缺乏程序性和制度保障、缺乏彻底性和超越性、缺乏对个体个性与思想的关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基督教忏悔那里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对基督教忏悔的成功经验的研究,带给“自我批评”如下启示: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高对“自我批评”的认识、发挥领导带头的积极作用的方式实现自愿化;通过触及内心、渗入生活的反思实现彻底化;通过制定规则、设立程序、制订参考标准的方式实现制度化。

基督教忏悔;自我批评;自愿化;彻底化;制度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被认为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而“自我批评”又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自我批评”强调揭露生活中的过错,强调对个人以往生活进行反思,基督教的忏悔同样要求教徒对自身的罪恶、过错、弱点毫无保留地加以坦白、揭露。在今天,“自我批评”面临许多新的困境,而对基督教世界的忏悔进行研究,有助于发展“自我批评”的思想。

一、“自我批评”在当下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式。然而,“自我批评”在今天,面临着一些问题,它们的解决与否直接关乎“自我批评”能否在共产党员的自我教育中发挥实际作用。“自我批评”面临的问题具体如下:

1.“自我批评”者的自愿性难以保证。在党内,“自我批评”往往是在一些内部会议上进行的,悔过书等书面材料则是一种补充。“自我批评”直接面向领导,更确切地说,是面向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断定“自我批评”是否具有足够的情感自愿,自愿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批评”的效果。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往往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对自我反省、揭露得太过,会不会影响自己在领导和组织面前的印象?会不会影响自身发展?反省、揭露不到位,领导和组织又是否会不满?当“自我批评”者处于这样的忧虑和矛盾之中,自愿性难以保证,效果更难以保证。

2.“自我批评”缺乏程序性和制度化。“自我批评”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仪式或者程序,组织的会议是“自我批评”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其中就隐含着两个问题:其一,“自我批评”往往只是此次会议的部分环节,并不是全部;其二,“自我批评”没有根据一套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程序性的缺乏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自我批评”缺乏制度的支持,没有相对稳定和规范的程序步骤、方式、内容、参照标准、评价机制、活动条例来对党员的“自我批评”进行引导和约束。总之,“自我批评”在党内应当形成一定的制度。

3.“自我批评”缺乏彻底性和超越性。“自我批评”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针对特定个人的特定事件或者特定阶段的特定行为,针对性太强使得“自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局限于特定事件,很难做到彻底的批评和超越的批评。党员犯错,有时受偶然因素影响,有时却是自身缺点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有的党员本身有缺点,但在一次实践中没有显露出来,或者导致严重后果。诸如此类的情况,如果过度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强调“自我批评”的思想活动的本质与防微杜渐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就会低估“自我批评”的作用。

4.“自我批评”缺乏对个体个性与思想的关注。共产党员在开展“自我批评”活动时,更多的是在关注个体行为中的过错,即对行为进行评判,但对于主体思想的独特性缺乏足够的关照。过多地关注事件,而不去关注事件当中的人,很可能影响对事件的判断。人是事件的中心,人的在事件中的思想更是中心的中心,“自我批评”不仅要关注错在哪,更要关注错的主体在犯错过程中以及犯错后的心理及思想活动。

二、基督教忏悔的成功经验

“自我批评”在当代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基督教忏悔那里,却得到很好的处理,甚至是其成功之处。探究基督教忏悔是如何保证教徒的自觉自愿、如何通过仪式保证制度化、如何做到忏悔的彻底性、如何在忏悔中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对“自我批评”在当下的改造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面向上帝即面向信仰。基督教的忏悔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统一的诉说对象,实际上它们最终都指向上帝。写忏悔录和自行祷告自然面对的是上帝,向牧师忏悔看似面向牧师,实则面向上帝,牧师不过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桥梁罢了。面向上帝忏悔,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其一,肯定信仰、塑造人格。上帝与其说是宗教的神、信徒的主,倒不如说是信徒的信仰,教徒们的忏悔,最终面对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而信仰是神圣的。人们面对内心神圣的信仰发出忏悔,是揭露行为甚至思想中罪恶的部分,是不断肯定自我神圣信仰的过程,更是对更高价值生活的追求。因此,忏悔在不断塑造教徒深刻而高贵的人格。

其二,带给教徒心理上的安全感。虽然虔诚的教徒们无时无刻不坚信上帝存在的真实性,但上帝毕竟不是世俗的人,教徒们同上帝的关系游离于世俗之外,这会给信徒带来无可比拟的安全感,人们可以不加保留地道出自己的罪恶,请求得到高高在上的主的宽恕。

其三,保证教徒情感上的自愿。上帝是教徒忏悔的倾听者,也是教徒的信仰对象。教徒进行忏悔可能出于对死后进入地狱的恐惧、可能为了祈求上帝的原谅、可能为了获得良心上的解放,无论是出于对惩罚的规避,还是对善的追求,都不是因为受到世俗权力的逼迫而忏悔,而是因信仰上帝而忏悔,他们在情感上是自愿的。

2.仪式保证忏悔的持续和规范。基督徒在进行忏悔时,无论是通过祷告的形式还是忏悔录的形式来完成,都是有特定的仪式的。祷告的仪式性比较好理解,公祷有一定的程序,包括唱诗、读经、讲道、祷告、见证几个步骤[1]228-229;公祷在特定的忏悔场所进行,一般是在忏悔房;公祷有特定的倾诉对象,即牧师,这些,构成了公祷的仪式性。私祷同样要遵循一些祷告的程序和规则,只是可能不那么规范。忏悔录虽然是一种文学或者文字形式的忏悔,但也有相应的规则,比如说他们都有特定的文体、第一人称的忏悔形式、一定的忏悔内容等等。从广义上讲,忏悔录也是一种仪式,是一种通过文字表现的仪式。

仪式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一套规范的程序,规范的程序保证忏悔的顺利进行。仪式也常常营造一种庄重认真的气氛,不仅在基督教的忏悔中如此,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的很多传统习俗中,也充满了仪式。仪式意味着庄严、带来稳定,特别是仪式与制度结合,很容易在人们脑海中形成观念,观念与思想通过仪式,往往能够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将人折服。仪式,最终成为信仰的寄托形式。这也不难理解基督徒为何如此热衷于忏悔。

3.从内心深处寻求反思的彻底性。基督教忏悔的反思是彻底的。以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为例,奥古斯丁揭露出自己以往生活中大量的弱点、过错和罪恶,与此同时,他的忏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生活,事实上他的忏悔更多地是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关照。如他在第七卷中“三”“五”“七”几个部分都探讨了人类罪恶的根源,他听说罪恶的根源是自由的意志,但这一说法对他来说似乎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探索罪恶的根源为他带来痛苦,以至于他在第七部分不由得发出“我的天主,我的心经历了多少辛苦折磨,发出了多少呻吟哀号”[2]129的感叹。即使如此,奥古斯丁仍旧继续探求。奥古斯丁的忏悔是基于对人性的考量之上的,性欲、贪欲、权欲,奥古斯丁直面人类的欲望。他重新审视了人类所设立的种种规范,向社会既有知识体系发出质疑,他在一个时期内都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怀疑一切,这为他去除人们所认为的一切正义提供了可能性。怀疑之后,奥古斯丁确立了原罪说基础上的西方知识体系。同时,他也为西方思维世界带来了一次革命,创造了信仰先于认识的思维模式。奥古斯丁的忏悔既是彻底的,也是超越的,它无疑成为忏悔的典范,为后世基督徒的忏悔奠定彻底性、超越性的基调。

4.通过注重个体体验来强调自我意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不是简单地忏悔,它极其注重作者的个体体验。“实际上,奥古斯丁既借助独特的个人体验的反省,走出了古希腊哲学太过确信形式的普遍有效性,而滋生出的人的骄傲,又借助古希腊哲学的资源,将鲜活的个体体验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宗教问题。”[3]《忏悔录》一直在强调神是伟大的,人是有罪的。一方面,神的伟大通过人的卑微来体现;另一方面,尽管以卑微的形式,人在上帝面前还是显现出来了,人的存在性得到凸显。个体的人从整体的人群当中抽离出来,人的自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表达。“在他看来,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他甚至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错误来证明思维的确定性。”[4]153-154奥古斯丁之后,托马斯·阿奎那将人看作理性动物,他指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人可以使用上帝赋予的理性来认识上帝的创造物,从而认识上帝。马丁·路德则更是“坚持人的理性是精神信仰的唯一依据”,他甚至指出“人因理性而在精神领域成了自由、平等的成员”[5]134。基督教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存在性,人不再是没有理性的动物,人类的群体形态得到淡化,个人的思维得到张扬。基督教的忏悔便基于对人的自我意识的承认与重视的思想之上的。

三、忏悔对“自我批评”的启示

“自我批评”可以有选择地吸纳基督教忏悔中的优秀经验,实现“自我批评”的完善。概括来说,基督教的忏悔可以带给“自我批评”以下启示:

1.信仰教育、增强认识、领导带头——确保自愿化。“自我批评”的自愿化指的是“自我批评”主体在进行“自我批评”时情感上的自愿。这是“自我批评”切实进行的前提,实现“自我批评”的自愿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加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党员的“自我批评”要变得真诚和坦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便是内心有极强的革命信念,坚定的革命信仰。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在伟大的信仰面前,才能道出心声,才能从心底自愿地进行“自我批评”。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在进行“自我批评”时,既是在否定行为和思想中的错误,也是在肯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第二,提高党员对“自我批评”的认识。党员在进行“自我批评”时往往会对未来发展有所顾虑。“自我批评”并不是陷自我于不利行为,而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自我批评”的渊源、历史上著名的自我批评的典范、自我批评的宗旨与目的的教育,让“自我批评”者明白,组织之所以要求个人进行“自我批评”,就是让党员们提高自身思想和觉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第三,确保领导在“自我批评”活动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领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领导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下属的顾虑。基督教忏悔面向的是上帝,上帝不是世俗之人,因此,教徒可以坦诚地忏悔。“自我批评”面对的毕竟面向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带头“自我批评”、以身作则,实际上可以打消“自我批评”者的顾虑,确保自我批评的效果。

2.触及内心、渗入生活——走向彻底化。基督徒的忏悔之所以彻底,在于不局限于行为中的过错,而是在剖析反思内心的“罪”:贪欲、性欲、权欲,基督徒一次次地直面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同样地,“自我批评”不仅要对以往的行为进行反思,更要对内心的丑陋进行反省。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在市场思维的腐蚀下,共产党员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思想上难免沾染上不良影响。因此,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勤于反省,这样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才能防患于未然。

“自我批评”的彻底化还意味着“自我批评”的生活化。“自我批评”不应该局限于工作当中,还应该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日记则是很好的转化媒介。在西方,基督徒可以通过写忏悔录的方式向上帝忏悔,记日记,是否可以成为“自我批评”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教育家杨杏佛就专门论述过日记对于内省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日记虽然是小课,但一般都是在深夜进行,如若日日无间断,“虽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6]178。日记一般都是个人隐私的重要部分,它往往记录个人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并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日记作者很容易在日记中对个人的一些行为进行反思,并且这样的反思在情感上往往是自愿的。让日记成为“自我批评”的媒介不失其可能性、可行性。

总的来说,“自我批评”的彻底化包含两个层面:其一,程度的彻底化,即主体在对自身错误进行剖析时的达到的程度足够彻底,也就是触及自身问题的根本,这是一种足够坦诚、足够彻底的自我批评;其二,“自我批评”的生活化,让“自我批评”深入渗透到党员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3.规则、程序、参考标准——实现制度化。基督教忏悔对忏悔的仪式非常注重,仪式意味着程序性,一方面,它能够塑造一种庄重的气氛;另一方面,它提供了忏悔的步骤、规定了忏悔的内容等,保证活动过程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仪式是观念与信仰直接的桥梁,通过仪式,很多观念和思想都能转变为习惯甚至信仰。“自我批评”在今天要想发挥切实的作用,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来支撑。“自我批评”的制度化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自我批评”制定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明确“自我批评”的宗旨是自我提升、明确“自我批评”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固定“自我批评”的频率、提供“自我批评”的固定场所、规定“自我批评”的规模、确定“自我批评”的主要负责机构等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自我批评”需要相对固定的仪式和程序。“自我批评”不仅仅是反思的会议,它还是参与者学习的过程。“自我批评”第一步可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这有利于“自我批评”内容的丰富化;第二步便是自领导开始的自我反省,每个与会者都要在会上进行自我批评,一人自述,其他人则匿名写下对该同志的评价;最后将众人观点进行整理,并与主讲者言论对比,以检验自述者的坦诚度。

第三,制订合理的“自我批评”的参照标准。一直以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都被看作是党员进行“自我批评”时的重要参考标准。《准则》固然是重要的文献条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基督徒有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圣经》为他们提供诸多的教义,“自我批评”也需要有更多的能够提供价值判断的文献、文件,而这些文献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炼出来。

在新时期的今天,“自我批评”要更加注重个体的思想,注重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对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可能不同,不能因为观念的不同便轻易否定个人的思想,在面对他人的“自我批评”时,人们倾听者或者听众应该怀有一颗宽容之心,领导者或者组织者更是要照顾到个体思想的独特性,给予更多的精神上的关照和鼓励。总之,关注“自我批评”者的个体思想,实现“自我批评”的自愿化、彻底化、制度化,才能让这样一种传统在新的时期发挥实际的作用。

[1]谢炳国.基督教仪式和礼文[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李兰芬.回到真切(Direct)的个体体验:从奥古斯丁及安萨里的忏悔录说[J].现代哲学,2006(5).

[4]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6]程文晋,付华.管理视野内的自我教育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he Voluntary,Thoroughness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elf-criticism——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about A Contrast Study to Christian-confession

SONG Jianlin
(School of Marxism,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China)

Self-criticism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n difficulties in ensuring voluntary,lack of procedure and security system,absence of thoroughness and transcendence,or ignora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thoughts.But those problems are well solved in Christian confession.Then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comes to the self-criticism by the research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ristian confession.Such they are:achievement of a voluntary by the forms of strengthening belief education of Marxism,improving the cognition of self-criticism,and advocating the leadership to take a lead;realization of thoroughness by the methods of touching one's inner heart and infiltration of one's life;accomp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by the ways of setting the rules,setting up procedures,and reference standards.

Christian confession;self-criticism;voluntary;thoroughness;institutionalization

D261

A

1009-4326(2015)03-0030-04

(责任编辑 王先霞)

2015-03-16

宋健林(1991-),男,江西赣州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3.009

猜你喜欢

忏悔录奥古斯丁教徒
祈 祷
漫画
忏悔录怎能写成“八股文”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论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骇图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狱中忏悔录1“奢靡享乐让内心不断扭曲”
狱中忏悔录2“我习惯了用钱开路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