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研究述评

2015-04-09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者内涵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510640)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首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与中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中国梦”就被赋予了严格地政治意义,且频繁见诸于报纸网络,成为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作为中国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学界关于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结述评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深化研究中国梦精神实质的建议,力求为进一步凝练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推动中国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关于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的研究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都直接回答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但是,亦有各家之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一维说、二维说、三维说和多维说。

(一)一维说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有学者认为,由于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我们的“中国梦”塑造灵魂,所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从目的上来看,中国梦在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本质上来看,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梦讲的是一种理想,一种渴望,一种人生追求,一种人们所期盼达到的高度。中国梦是用一种老百姓听得明白的语言,用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世界的宽度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一种朴实无华又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精神实质是中国梦的重要层次之一,这一层次不仅把中国、世界、人类发展相结合,阐释了中国、世界和人类的关系,而且还把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相结合,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集中到一点,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2.人民说。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历史主体具有人民性;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中国力量;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梦是一种价值取向,它的价值主体具有人民性。中国梦是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旗帜的根基是人民性。所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体现了它的人民性。[5]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深刻揭示出其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生动道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价值追求和动力之源。所以,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的梦。[6]

3.理想说。有学者认为,中国梦就是一种精神理想。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7]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一种更包容、更亲切、更自由的称呼,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化”的阶段性目标。概括起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种理想。[8]中国梦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筑就了当下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信仰。坚定中国梦信仰和科学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全面把握中国梦信仰和科学发展观话语体系的精神实质,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对中国梦的一种信仰。[9]

4.梦的通俗表达说。有学者指出,中国梦内涵丰富,要使广大群众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需要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所指,就是对当今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通俗表达,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通俗表达,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通俗表达。[10]还有学者认为,要想进入到真正“中国梦”的核心讨论区间,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叙事与理论高调的抽象思考之中,还需要用通俗语言下落到对底层具体梦想实现的微观深层研究之中,这是中国梦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关乎到“中国梦”能否实现。[11]

(二)二维说

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认识,持二维说观点的学者较少。代表性学者张雪梅认为,中国梦由“中国”和“梦”组成。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中国”强化的是社会主义价值,“梦”强化的是理想共识。因此,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强化社会主义价值,并在新的高度上达成理想共识。[12]

(三)三维说

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相通的。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与国家、民族、人民联系在一起的,说到底,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

(四)多维说

对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持有多维说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4]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人民梦。[15]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与民族的梦,实现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条件与具体内容,也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社会制度的梦。中国梦是现代文明世界的梦、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梦、是造福中国,造福世界的梦。所以,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个人梦、民族梦、社会梦、世界梦。[16]

综合上述观点,由于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学者们关于中国梦精神实质的观点也有所差异。但是不管何种观点,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学者们只是以民族复兴所涉及到的不同视角为研究对象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关于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的研究

概括起来,当前学界主要从四个角度予以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一)本意角度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非常深刻具体。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涵盖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实现保障和个人梦等内容,因此,要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还是要依据讲话的本意。[17]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梦已然成为中国新一届政府内政外交的新理念,成为中国旗帜、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内在环节。依据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讲话,厘清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和世界意义,有助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18]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体现了继往开来、担当责任、实现梦想的使命意识,体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博大情怀,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深厚底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刻阐述为依托,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19]刘云山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实践要求,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领会。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在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中实现伟大梦想;就要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在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奋力自强中实现伟大梦想;就要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在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实现伟大梦想。[20]

(二)发展角度

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中国梦有所不同。不同时代的中国梦,其精神实质也不一样。因此,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必须依据不同的时代要求,凝聚不同的中国梦精神实质。[21]也有学者指出,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可以揭示出,要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注重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寻求共识。[22]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梦从救国救民到建国富民,再到强国富民直至强国福民的不同定位,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梦之间有着本质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也必然发生着一定的变化。[23]

(三)历史角度

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涵盖了对古代天下主义精神、近代民族进取精神和当代人类精神的辩证综合,要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需要从古代、近代与当代三个角度去综合分析。[24]有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与中国未来的有机统一。[25]还有学者认为,要理解中国梦的内涵、精神实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双重向度中予以审视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中国梦提出的深厚历史背景,而且还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实际出发去实现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梦。[26]

(四)多维统一角度

大多数学者从多维统一的角度予以阐述了各自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理解。主要有,三维统一。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统一:即宏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国家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民族诉求与世界视野的统一。[27]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涵盖着个体梦与国家梦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的统一。[28]四维统一。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本质是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四个维度的统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辩证统一、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的辩证统一、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29]五维统一。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五个维度的统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30]六维统一。有学者认为,把握中国梦精神实质要遵循六个辩证统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辩证统一、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种形态的辩证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一定能实现”目标的辩证统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三个“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必须坚定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必须”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三个自信”的辩证统一。[31]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总结了六个维度的中国梦精神实质内容:第一,是对我们中国逐渐强大以后显示出的一种自信,且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未来更高目标、更大梦想的一种政治动员与民众表达;第二,是对塑造温和的中国形象的一种自觉努力;第三,是对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可以实现中国自强的一种自觉认知和坚定自信;第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确证;第五,是为广大民众提供一种精神支柱,且是对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一种自觉追求。第六,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32]七维统一。有学者认为,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需要认识到:一是等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近、中、远期和最终目标与目的地的有机统一,是目标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三是上下5000年,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集大成;四是我们中国的,同时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汲取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五是“中国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人的梦。这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相统一的梦;六是56个民族、13亿多人的共同理想,同时又是共同行动;七是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对全人类起到作用。[33]

总的来说,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应注意的诸多问题,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且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

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为进一步丰富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地的理论支撑。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学界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仍有不足,亟需进一步深化。

(一)亟需深化凝练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

何为精神实质?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作为中国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有它的判断方法、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凝练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研究提供指南。但是从学者们的分析路径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目标等内容予以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混淆了相关概念。即当前学界混淆了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目标等基本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甚至还有些学者把精神实质与其他概念等同起来,如有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因而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另一方面,没有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精神实质是贯穿于理论体系本质的集中体现,理应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比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不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所涉及到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可以说,正是基于对精神实质所特有的话语体系,才完整地概括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反观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精神实质的观点,则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一点。因此,中国梦精神实质的凝练不仅要注意厘清相关重要概念,而且还需要把精神实质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特征表现出来。不仅要体现出中国梦理论体系最本质的东西,而且还要贯穿于中国梦理论体系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相信随着学界深入的研究,这一问题将会逐步得以弥补和完善。

(二)需要拓展中国梦精神实质与其他内容的研究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4]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作为中国梦理论体系最本质的东西,其主要作用在于更好的引领中国梦的实现。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祖国统一等各个方面。这就是说,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充分发挥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在上述各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但是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仅有少数学者涉及到这一问题,比如,有学者对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5]也有学者对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必须用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36]还有学者把中国梦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文化梦,并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探究。[37]应该看到,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大力拓展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其他方面的研究.

(三)应搭建中国梦精神实质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戴雪梅[38]、朱宗友[39]、张蓉[40]、赵美玲[41]、陶林[42]、孙来斌[43]、程美东[44]等学者对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述评,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研究的意见,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应该说,学者们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作为中国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重视跨学科交叉研究,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凝练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但是目前,学界从跨学科交叉的角度研究中国梦精神实质的成果还比较少,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学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来研究这一问题。应该看到,中国梦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涉及面较广,比如,涉及到中国历史、中国当下和中国未来,涉及到理想、目标能否实现,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还涉及到中国与世界等诸多因素。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推进和实现中国梦必然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必然贯穿于中国梦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必然与上述诸多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基于此,要进一步深化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必须把中国梦放在不同的学科视域中,比如,运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厘清中国梦生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从中概括出贯穿于中国梦历史逻辑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再如,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弄清楚要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信念品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实践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也为进一步凝练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提供相应地理论指导。相信随着问题的深入研究,学界将会越来越重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中国梦精神实质这一问题。

(四)重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关于中国梦精神实质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依据文献研究法,总结梳理相关资料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有学者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如何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韩庆祥提出六个辩证统一、李慎明提出的七个统一等。还有学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回答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如前文所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人民说、理想说等观点。精神实质是贯穿于理论体系中最本质、最抽象的东西,如果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上缜密地逻辑分析,要理解认识它就非常困难。如果单纯地运用定量研究法,就会使我们沉迷在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一般表象认识中;如果一味地运用定性研究法,就会使我们陷入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自我论证中。从这一点来看,当前学界单纯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予以探究中国梦的精神实质问题,研究方法略微单一,研究力度仍显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准确地厘清和完整地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由此可见,必须强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运用定量研究认识清楚中国梦精神实质应该具备的理论特征、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科学概括中国梦精神实质自身应有的本质属性、内涵和价值,才能为我们厘清和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提供方法指南。

[1]辛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

[2][39]朱宗友、季正矩.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研究述评[J].当代世纪与社会主义,2014,(4).

[3]胡坚.中国梦引领我们前进[N].浙江日报,2013-05-30.

[4]张志勇.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4,(2).

[5]肖明江.人民性:中国梦战略思想的本质属性[N].光明日报,2013-10-30.

[6]新华社评论员: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评实现中国梦 之 四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04/c_116022848.htm.

[7]李贺林.“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重要特征[N].光明日报,2013-04-23.

[8]李长庚.用中国心铸就中国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7-29.

[9]汪青松.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梦的理想信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

[10]崔新建.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深层底蕴[N].光明日报,2013-09-03.

[11]李涛.“中国梦”的真正形塑:转向“底层”关怀的思想逻辑与理论表达[J].人文杂志,2013,(9).

[12]张雪梅.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实现路径——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文化逻辑 [J].社会主义研究,2013,(4).

[13]青连斌.中国梦的精神实质[J].科学社会主义,2014,(2).

[14]李涛、彭凤莲.论“中国梦“的精神价值及其实现[J].理论导刊,2014,(1).

[15]李玉滑.认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N].光明日报,2013-04-10.

[16][35]严国萍.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制度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4,(4).

[17][40]张蓉、戴钢书.中国梦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18]马强强.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N].吉林日报.2013年4月23日.

[19]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N].解放军报,2013-05-08.

[20]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J].党建,2013,(6).

[21]郭晓冉.“中国梦”精神实质探究[J].人民论坛,2013,(32).

[22]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的提升(上)[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

[23]李婷、李继武.中国梦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实践定位解析[J].探索,2014,(3).

[24]闵长虹.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5]梁芷铭.也谈“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时代内涵[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

[26]焦佩锋.中国梦的历史主义审视[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5).

[27]闫莉.“中国梦”: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现路径[J].理论月刊,2014,(1).

[28]叶飞霞.论中国梦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9]李振跃.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时代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0]贾绘泽、郭华.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从“五个统一”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4,(6).

[31]韩振峰.把握中国梦精神实质要遵循六个辩证统一[N].光明日报,2013-07-11.

[32]韩庆祥.解释方位、思维方向、实现方式:中国梦背景、实质与内涵[J].人民论坛,2013,(16).

[33]李慎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http://www.71.cn/2013/0908/732663.shtml.

[34]列宁全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

[36]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李慎明、侯惠勤.引导中国梦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3).

[37]杨杰、张晶.中国梦与文化梦——求教于魏饴先生[J].湖南社会科学,2014,(5).

[38]戴雪梅.中国梦学术史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7).

[41]赵美玲、刘文雅.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14,(1).

[42]陶林.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梦”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

[43]孙来斌、黄兰.中国梦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

[44]程美东、谭春玲.近年来关于“中国梦”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4,(5).

猜你喜欢

学者内涵特色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特色种植促增收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中医的特色
挖掘习题的内涵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