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述评

2015-04-09琳,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型执政党服务型

于 琳,徐 鑫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中共威海市委办公室,山东 威海 26420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对党建目标的新定位、新概括,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自“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以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的热潮,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定位、科学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实意义以及建设途径等方面,概括起来可归结为三大方面,即“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对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学术界多是从其组成部分,即学习型执政党的内涵、服务型执政党的内涵、创新型执政党的内涵分别进行探讨。文斌认为“学习型政党是指重视并善于学习,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将所获取的知识转换为执政能力的政党;服务型政党是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服务人民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的政党;创新型政党是指能够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提高党的领导力、管理力与凝聚力的政党”[1]。卢旭东认为“学习型”政党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维度;“服务型”政党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价值取向维度;“创新型”政党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路径选择维度[2]。刘朋从整体性的角度对“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内涵进行探讨,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建设,并强化各种制度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合起来。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首先从自身属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执政党运行的机制与模式应符合“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标准;二是从表现特征的角度出发,认为全体党员与党组织应树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是从政党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政党应对社会发展的自我调整,是政党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四是从根本实质的角度出发,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应对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自我调适与创新变革的结果[3]。还有很多学者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卢旭东等学者认为“学习型”是“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前提;“服务型”是“学习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指向;“创新型”是“学习型”、“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动力来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2]。 刘红凛认为“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构成了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三个环节、三个层面,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而不是相互分离、分别建设的[4]。

(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定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在了解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之后,我们还要搞清楚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建总体目标中所处的位置。刘红凛认为我们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党建目标的新认识、新定位,具有创造性,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认识更加清晰、深刻、全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4];杨兰等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对党建目标的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对自身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5]。“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总体建设布局中如何定位,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也意见不一。笔者认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目标是面向社会发展的转型,是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伴生结果。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执政党传统的执政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再加上由于沟通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等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社会上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这反映了执政党的某些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要求执政党要有一次伴随社会发展而发生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提出的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目标,正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法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二、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自“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出以来,意义与合理性研究一直都是学界探讨的重点与热点。归结起来,当前学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政党建设理论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杨兰等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科学发展的视角对自身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5]。张勇认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而重视学习、服务群众、勇于创新三者集中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本质[6]。赵晓呼、周多刚、徐中等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就是理论与实践上的先进性。要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同时坚持在思想、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7]。高新民认为从党的代表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观首先强调政党的阶级性,“三型”党建的目标,尤其是建设服务型的政党体现了执政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政党的工具性来看,社会之所以需要政党是因为其是社会的工具。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党所代表的群众利益是执政党的天职[8]。

(二)从回应复杂多变的现实需要角度出发,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需要。张勇认为,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这既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发展看,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转型,各种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发展道路上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从党的建设来看,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发展面临着外部、内部多种复杂严峻的考验,“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长期存在,党内也存在不少不符合党的宗旨的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想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全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就必须按照“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6]。陈广亮认为社会正处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发展阶段,有着不断扩大和加速再生产的特征,并且正处于依靠科学技术扩大再生产的阶段。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多极化以及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再加上党内不断出现的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问题,都促使执政党必须加强“三型”建设[9];周志平等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是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新变化的需要;三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10]。

(三)从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滕明政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各方智力因素,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能充分挖掘全社会创新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持[11]。卢旭东认为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2]。

(四)从政党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再到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相互呼应。刘朋、杨兰等认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突出了党与时俱进、践行群众路线的宗旨意识,突出了党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意识,有助于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5]。

三、怎样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目前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存在的问题

问题导向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弄清楚当前存在的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有针对性地得以有效推进,这一方面不应忽略。但在目前已有的关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研究中,相比其他而言,问题分析显得有些薄弱。笔者认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党组织及其成员学习、服务、创新的意识不够,不能满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要求。党员干部对“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理念不够牢靠,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行动不够自觉。此外,学习的形式主义经常发生。一些党组织往往只注重抓眼前看得见的“有形”工作,而忽视党员的思想建设,有的党组织只注重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有的偶尔抓几次“走过场”的政治理论学习,假学、死学等现象突出,党员干部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服务意识方面,党组织成员很难处理工作与党员身份之间的关系,平时工作繁忙,精力有限,脱离群众的情况时有表现。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草率应付,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淡薄,在广度与深度上都达不到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此外,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他们中的部分成员党性修养不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工作的思路、方法,不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降低了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影响力。

2.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多数党组织缺乏有效的领导、商议、激励、奖惩、考核等相关机制。单纯依靠组织部门每年几次的抽查,平时缺少定期检查,对党员并没有约束与要求;在平时的党员学习生活中,也存在着教育形式、内容单一,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一人领学大家听,无讨论、无发言,党员教育走形式、多以教育者为中心,党员被动接受教育等问题,对党员没有吸引力。此外,也没有把党员参与支部建设情况作为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任用的硬性要求,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资金也得不到保障,有限的经费对党支部开展活动所需的花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极大地制约了党组织的发展。

3.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主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员、领导班子、组织,构成了执政党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党员是基础,领导班子是关键,党组织是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托与保障。目前部分党组织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水平不高,先进性没有得到体现,不符合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要求。党员的素质决定着组织的战斗力与影响力,近年来,由于执政党的不懈努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力水平、政治意识等较之以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部分党员干部的意识、能力依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进步的潮流。在工作中,脱离客观事实的基础,主观随意性大,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效率低下。遇到新情况时,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党组织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党员没有体会到“支部是党员之家”的组织认同感,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党组织自身的建设也很薄弱,目前的支部活动仅限于收党费、发展党员,偶尔进行学习参观。很多党员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没有多少受益,与个人发展几乎无关,组织管理松散。对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形势、新情况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党建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浮于表面。

(二)“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途径

关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途径的研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体系也趋于成熟,但这些研究多数依然从宏观角度进行探讨,而忽略了可操作的微观层面。归结起来,主要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提高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认识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刘朋认为党员是党组织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要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为此,一要加大宣传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意义;二要将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明确“三型”政党的定位、合理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途径;三要定期对党员干部参与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实践状况进行考核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与积极性[12]。

2.从“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设思路。黄启学、苏亮乾认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并以系统科学中的协同理论为基础,从确定最优目标、构建协同内容、加强协同作用、优化协同主体、推动协同进程、创造协同环境六个方面提出解决“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3]。肖光文、朱熙宁认为在“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整体性的意识,整体把握“三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角度提出建设路径[14]。

3.从完善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议。王柳勤认为制度建设是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建设、改革党员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员综合考核评价制度、推进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15]。蒋仁勇强调应该重点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模式与长效机制。只有数以百万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创造性,“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才能更加具有实效性[16]。张勇认为“三型”党组织制度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有效管用、配套完备、程序严密、内容协调的原则,并加以严格遵守与执行,这对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

4.从吸取国外政党建设经验的角度,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路。蒋仁勇认为“三型”组织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组织,“三型”执政党只是“三型”组织的一种特殊形态。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跳出狭隘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吸取世界上一些先进“三型”组织,如微软、苹果、通用电气等的建设管理经验,更有利地推动“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16]。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体党员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共同奋斗,不断提高学习、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完成。笔者认为,要实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目标,我们党必须进行全面的、持久的、现实的变革。世界上每一个政党,在取得了执政权并长期执政以后,在当时或者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是如果政党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变革,最终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这里所说的变革除了执政党自身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变革外,还应该包括其对象化行动的创新,即“为服务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而领导国家、社会的职能创新。”[9]只有将这两者统一于执政党建设的全过程,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理论、实践、制度三个维度不断提升学习、服务、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得以有效推进和保持。

总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来,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给出了明确的观点。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具体来说,首先对“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整体性把握不够,现有研究多是对学习型执政党、服务型执政党、创新型执政党分别进行探讨,诚然我们可以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作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三个方面、三个环节,但这三个环节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其次,现有成果的研究视角较为宏观,多从党建的角度出发,与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较少;再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目前研究多是根据现有的党史资料进行文献分析,缺少第一手的调查资料,所得出的结果没有建立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

[1]文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内在逻辑[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5):103-104.

[2]卢旭东.“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逻辑理路[J].江汉学术,2013(12):61-62.

[3]刘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述评[J].党史党建,2014(4):37-38.

[4]刘红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内涵与时代要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4):74-75.

[5]杨兰,罗帆.“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开拓党的建设新境界[J].党建研究,2013(3):76-78.

[6]张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9-30.

[7]赵晓呼,周多刚,徐中.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若干思考[N].天津日报,2013(6):1-2.

[8]高新民.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主义执政党—党建目标新定位[J].治党论苑,2013(2):71-73.

[9]陈广亮.高度自觉与“三型”执政党建设的现实相应[J].党史与党建研究,2013(6):99-100.

[10]周志平.“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探析[J].长江论坛,2012(12):22-23.

[11]滕明政.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党的建设,2013(3):90-91.

[12]刘朋.政党现代化与“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理论导刊,2014(4):56-57.

[13]黄启学、苏亮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之协同论[J].桂海论丛,2014(2):66-70.

[14]肖光文、朱熙宁.关于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整体性思考[J].长白学刊,2013(3):16-18.

[15]王柳勤.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J].中外企业家,2013(32)

[16]蒋仁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J].党建新论,2013(1):64-65.

猜你喜欢

三型执政党服务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