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 以部分上海高校为例
2015-04-08李卿
李卿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使得“学术英语”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高频词。上海26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非英语专业新生中开展了学术英语试点教学,其他院校也在改革筹备之中。但是各高校依然面临着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学术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学术英语课程设计进而有效地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何界定当今转型期的学术英语教学出发,以上海部分高校的改革经验为例阐释课程设计,以期对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有所启发。 [12] 2014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发言《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简报》[Z], 2014.
[关键词]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DOI: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09 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10
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 以部分上海高校为例
李卿
(青岛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266109)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由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使得“学术英语”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高频词。上海26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非英语专业新生中开展了学术英语试点教学,其他院校也在改革筹备之中。但是各高校依然面临着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学术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学术英语课程设计进而有效地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问题。本文将从如何界定当今转型期的学术英语教学出发,以上海部分高校的改革经验为例阐释课程设计,以期对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有所启发。 [12] 2014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发言《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简报》[Z], 2014.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DOI: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09 10.16482/j.sdwy37-1026.2015-04-010
收稿日期:2015-04-30
基金项目:本文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美国5C外语教学标准下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项目编号:613Y49)、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美国“5C”外语学习标准的农业高校通用学术英语课堂教学探索”(项目编号:XJG2013168)、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社会对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分析”(项目编号:J12WE02)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李卿(1980-),女,山东菏泽人,汉族,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 1002-2643(2015)04-0063-06
Abstract:Rec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to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 and EAP has become a high-frequency word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26 universitie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Shanghai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pilot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to freshmen of non-English majors, and the other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reform prepar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s such as how the teaching of EAP should be defined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ow the curriculum of EAP should be designed. In this paper, how to define the teaching of EAP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is discussed. Th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design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is report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shed some new light on EAP teaching in China.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With Reference to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LI Qing
(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Key words: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1.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也伴随着我国大学入学新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一系列改革,分级教学、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但是依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发生脱节,仅有10%的中国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可见“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是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需求,提高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使得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适应上海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2013年春,上海市教委颁布了2013年2号文件,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后,《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正式出台,作为上海市各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6期学术英语教学骨干教师培训顺利完成,26所不同层次的院校在非英语专业新生中开展了学术英语试点教学。改革成效初显,学生满意度提高了,能力也大幅提升了。由此,在2014年4月,近三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学术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2014年5月,157名教师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2014全国学术英语研讨会暨教师培训会。这足以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术英语发展方向近期已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课程内容设计的改革。
2.0中国大学英语语境下学术英语教学的界定
学术英语起源于英美国家高校为国际留学生开设的语言课程。Hutchinson & Waters(1987)把 ESP又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场英语(EOP)。然而,学术英语又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通用学术英语(EGAP)主要训练学生各学科通用的口头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书面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例如听讲座、记笔记、汇报展示、撰写文献综述和课程论文以及参加学术研讨论辩的能力。专门学术英语(ESAP)则是强调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为内容,特别注重本学科领域的特定词汇、语篇等语言特征和工作交流技能。
蔡基刚(2010)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世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他认为鉴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应当把重心放在通用学术英语(EGAP)上,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如搜索和阅读文献的能力、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和摘要的能力、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的演示陈述能力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和学术素养(如搜索、评价、综述和运用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事物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蔡基刚,2015a)。蔡基刚(2015a)指出,这些能力,尤其是学术素养不仅是本科生,而且是高职高专学生都应具备的。只有在明确学术英语的概念上,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据此,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下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把重心放在通用学术英语教学上,引导学生从应试到应用,培养他们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满足国际学术交流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搜索、汲取、综合、评价、组织和交流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蔡基刚,2014a)。
3.0学术英语的课程设计
Hutchinson & Waters(1987)指出课程设计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将有关学习需要方面的原始数据进行诠释、处理,以制定出一系列综合的教和学的指导原则,其最终目的是将学习者带领到某一特别的知识状态。在这一实践中,既需要理论依据又需要实验资料,这样才能制定出恰当合理的教学大纲,然后选择或编写与教学大纲相匹配的教学材料,并选用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构建一套能够评估特定目标趋向性的教学过程评估程序。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需求分析一直是课程设计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建立在需求分析理论和学习模式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设计主要有三种,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包含了前两种,它认为课程设计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任何一个因素都不会对课程设计产生完全决定性的影响,其学习情境(learning situation)和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将同时影响着教学大纲的性质、教材、教法的选择以及各个程序的评估,而且各个程序之间又相互影响着。同时,课程设计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Dubin & Olshtain(1986)强调在设置课程前一定要进行认真的社会实情调查。他们认为了解清楚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形势以及有关的政治文化因素是课程设置的前提。Brown(1995)也曾指出在收集和分析需求信息时,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类别的需求,即社会需求和语言需求、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语言内容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
蔡基刚(2014b)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开设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需求,采用“按需所取”的方法。有些学生需求的盲目性、功利性会导致大学无异于社会培训机构。然而,大学的定位应该是高于社会培训机构,并且具有未来预见性,引导和塑造学生的需求,将学生的个人的主观需求引向学科、社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客观需求上来。
4.0上海部分高校的学术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根据蔡基刚(2010,2012)对英语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非教学语言环境下的学术英语的新定义,《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在2013年正式颁布,《框架》构建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组成。过渡课程是指通用英语课程,主要为英语水平较低的新生补基础而设置,使其尽快过渡到核心课程来。而核心课程指的是学术英语(EAP)课程,分为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两类。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跨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学术听说、学术阅读、学术报告展示和学术写作等巩固和直接提高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使学生的口头和书面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则侧重特定的学科词汇、句法、语篇、体裁和交际策略的教学,这些课程要依据各大学甚至各专业院系的实际情况设定。上海各高校在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歩实施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本文根据2014年第三期(总第九期)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简报对上海26所试点学校中的部分高校改革试点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以期对全国其他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改工作有所启发,提供借鉴。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14年2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5月17日,王勇在复旦大学召开的2014年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培训会上以“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题分享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改革经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首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指出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以及学生需求分析缺位。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引进的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为起点,并在2011年针对全英语实验班,独立设计开展了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实施EGP+EAP的课程模式:单独设置学术英语写作专课,中外教师合作授课;综合英语视听说课改为以学术听说为主,阅读和自主为辅;并开设商务沟通、商务写作、跨文化交际等应用型拓展课程。通过普通英语教学到学术英语教学的渐进式转变,以点带面,经历了第一阶段外方主导、中方授课的中外合作教学,第二阶段中方主导、外教参与教学,第三阶段在2013年独立建构完整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提高班直接进入学术英语(EAP),普通班首先进行一学期的通用英语(EGP),进而3个学期的学术英语(EAP)或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全面还原学生面对的专业学习及职场就业情景,逐步推广学术英语教学的试点成果,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最大化和学术英语教学的本土化发展,从而提升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同时,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建立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有效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系统增设了“学术英语”学习的版块,内容包括: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词汇、学术英语阅读和学术英语写作等。
在评价体系上,他们采用了2(CET4/CET6+IELTS)+X(各教学层次及模式特有)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例如,设计听力、语言基础、阅读、口头表达、报告写作等五类单独性考试;如果一门考试不及格,补考后仍然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全部课程;学术词汇测验、课堂辩论、小组陈述、项目报告以及学生平时自我反思的评价记录和课内外表现均计入总分。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由2008年的全进口综合学术英语教材到如今主编出版多本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多种辅助教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巩固并促进了学生通用英语能力的提高,CET4和CET6考试通过率在上海保持第一名。2012级学术英语实验班大学英语六级一次性通过率为100%;从学术英语实验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单项得分率来看,作文成绩在不断增长,到2012级,该项得分率已达到了84.25%,与阅读成绩的得分率只相差2.66%,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术英语教学强调写作训练的效果。 2011年教改实验班学生在IELTS考试中平均分达到7分,远高于中国考生5.5分的平均成绩;95.34%的学生在大二结束时就已达到国外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在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白皮书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在2013年毕业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排名由2012年的14名上升到第7名;托业综合排名也位列多所211、985高校之前,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设置无疑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2.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的新课程体系中首先对大学英语学分进行了区别对待,部分专业保持16学分,4个学期完成,其余专业改为12学分。从2008年便开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改革研究,已经陆续对2008级、2011级和2013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效果较好,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术能力得到提升。其核心课程《财经学术英语》(初、中、高级)强调以财经普识内容(非专业内容)为基础的语言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以及学术英语能力如文献综述、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产出能力即写作、口语能力的训练。既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又强调其学术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首先将学生根据其英文程度的不同分为A班、B班和C班,分别进行开设不同的课程。对于A班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在完成12学分后,其余四个学分可以由其他英语类课程代替。对C班的学生也开设了综合英语确保学生的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建设了选修的应用型课程如《商务英语写作》以及通识类课程《西方文明》,并对其他类似的选修课程如《英美文学史》、《英语诗歌》、《英美文学鉴赏》等进行整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用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上海财经大学还加强了网络课程的开发, 如《财经英语听力》、《财经英语时文阅读》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在本科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开设了《医学人文阅读》和《医学人文听说》。这两门课程涉及医学生职业精神、科学态度、医德义务、医患沟通等方面的阅读和听说内容,让临床医学生在开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从而使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有一个正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本科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开设《英语医学术语》,介绍医学术语词源学、构词规律、发音规律、复数形式以及人体十大系统术语,掌握医学术语快述记忆法,为医学口语、阅读学习以及更高层次的医学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打基础;还有《医学文献检索及阅读》,培养学生通过免费的英特网资源检索并获取最新的网上专业资源,如英语的医学文摘、期刊、电子书、医学词典以及医学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顶级报刊杂志中选读大众医学和医普类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文献语言特点。
在本科第二学年的秋季学期开设的《医学名著阅读》,从欧美主要医学教科书(如西氏内科学CECIL)中选取相关文章,包括人体结构、常见疾病、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阅读学习;以及《医务英语视听说》,包括门诊对话、病史陈述、病例讨论、会诊、查房等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在医院场景中进行有效的英语沟通的语言。在此学年春季学期开设《专业医学文献阅读》,从顶级医学期刊中选取医学科技文献、期刊全文、诺贝尔文献,通过阅读分析,熟悉医学文献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为医学写作打基础;以及《医学英语实践》,主要训练学生运用医学书面和口语交流的能力,例如演讲技巧、听讲座、做笔记、报告展示以及学术讨论等能力,指导学生撰写医学英语剧本、拍摄录像等,在课堂上实施临床模拟报告或模拟医学专业国际会议,给学生一个舞台用英文展示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
第二军医大学还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在本科第三学年的春季学期开设《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使学生掌握医学文摘、医学期刊全文以及医学记录的国际撰写格式和文体,并进行相应的翻译训练,为将来向国际期刊投稿做准备。
此外,第二军医大学设有学生主办,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医学人文英语论坛”,从2009年第一届的雏形到2010年的国际性、2011年的规范性、2012年的专业性再到2013年第五届的微信论坛性,展现出其影响力,也使得更多的学者关注了医学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在2013届学生中实施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还有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徐永红也在2014年5月17日的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暨教师培训会上介绍了该校2013级新生中18个试点班级,涵盖了660名学生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经验。
徐永红认为学术英语的定位介于“基于内容进行语言训练的语言课程”和“附加模式”之间,其重点是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有学科内容的融入,更多的偏向语言层面。进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过渡到“保护式”和“完全沉浸式”之间,即“双语教学”,重点在于以第二语言作为语言媒介进行专业知识的传递,更多倾向于内容层面。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在不同阶段,通过调整语言或学科内容之间融合的比例,为专业双语教学做好语言、技能和内容层面的上的准备,发挥学术英语在通用英语(EGP)和双语教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它的教学课程设置是从通用英语到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先是经过以“大医学、大健康、医学文化”为主题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再到专门学术英语阶段阶梯式中医英语课程群,包含前期课程模块:医学英语(医学英语阅读与翻译等);核心课程模块:中医英语(中医临床英语、中医文献翻译等);实践性、拓展性课程模块(英语查房模拟教学、中医学的国际交流等)。最后过渡到以英语为工具学习专业内容的双语教学(BT)课程阶段。
5.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严大为也介绍了本学校的大学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情况。在2013年大一新生的11个班级中实施了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班级占全体58个新生班级的19%。其建设的课程设置模块分为三个部分:过渡课程模块、学术英语模块、通识英语课程模块。其中过渡课程模块包含英语听说、英语读写、为期一学年向学术英语课程模块过渡的通用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模块是在第二学年向学生开设学术英语听说、综合学术英语、研讨技巧与讨论、文献检索与学术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和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等课程。并在第四学期开出第三阶段通识英语模块的选修课,包括语言技能和测试(涵盖了CET4、雅思、托福、英语笔译、口译和第二外语)、国际化交际模块(囊括了涉外礼仪、英美社会与文化、欧洲文明)、文学素养模块(开设英美文学、欧洲文学、英语影视作品赏析)以及思辨与演讲模块(主要是英语演讲)。
与此同时,上海电机学院围绕各课程模块建设了课程团队,包括学术英语课程团队、各类通识英语课程团队、形成性评估团队和学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团队以建设完整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5.0结语
总的来说,学术英语教学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可以借鉴通用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支撑通用语言教学的语言习得理论同样也可以支撑学术英语教学。但是学术英语与目前的大学通用英语也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学术英语是以需求为根本,以内容为依托,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蔡基刚,2014a)。因此,学术英语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此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在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方面,蔡基刚(2015b:9)指出“我们赞成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不搞一刀切,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的高校对大学英语的不同要求,要体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但课程设置不是完全自由的。大学英语课程应服务于国家外语能力要求,服务于专业学科发展对外语的要求,服务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外语的要求,这一核心目标绝不能变。”
学术英语教师也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Dudley-Evans & St. John(1998)认为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应该兼具以下五种角色:(1)教师;(2)课程设计者;(3)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者;(4)研究者;(5)测试与评估者。由此,作为ESP教师如果要想使得课堂能进行有意义的交流,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一些共同的知识和兴趣爱好,要了解ESP教材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同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也不能是单向的移动,让教师一味满足这一需求,而是教材的专业知识应该考虑到教师现有的知识,并加强对从业教师的职业培训,转变教学理念,参加教学研讨会,提升学术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英语教学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学的改进永远无法全然照搬某种研究蓝本。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化、多元化,把教学改革效果最大化。只要教学探索还在继续,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实践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对于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我们应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继续摸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Brown, J. D.TheElementsofLanguageCurriculum:ASystematicApproachtoProgramDevelopment[M]. New York: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 1995.
[2] Dubin. F. & E. Olshtain.CourseDesig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3] Dudley-Evans, T. & M. St. John.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Hutchinson T. & A. 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蔡基刚,廖雷朝. 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 外语电化教学,2010,(5):20-26.
[6] 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7] 蔡基刚. 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a,(2):1-7.
[8] 蔡基刚. 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 外语电化教学,2014b,(3):3-8.
[9] 蔡基刚. 国际化和英语化——语言政策是一种选择[J]. 外语电化教学,2015a,(3):1-8.
[10] 蔡基刚. 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b,(4):83-93.
[11]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Z].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二届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
暨学术英语在亚洲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由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暨学术英语在亚洲研讨会”将与2016年5月28-29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学术英语在亚洲:新发展与新策略”,分议题主要包括:(1)学术英语理论研究;(2)学术英语技能发展研究;(3)通用学术英语研究;(4)学术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5)学术英语课程设置;(6)学术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7)学术英语教材发展;(8)学术英语教师发展;(9)学术英语写作理论与实践;(10)学术英语与信息技术。会议将同时举办“第一届学术英语与思辨能力培养论坛”。会议将邀请Hyland, Flowerdew等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做主题发言。热诚欢迎会员和广大教师参会交流。有意参会者请于2016年3月1日前将论文摘要(中文500字左右;英语300词左右)发至会议邮箱eapforum@126.com。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摘要进行评审并于4月1日前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本次研讨会会务费400元。会议详情请登录http://www.ceapa.cn/d.asp?id=205。
文学伦理学批评专栏(主持人:聂珍钊)
主持人按语:本期本栏发表的3篇文章与上一期已经发表的3篇文章均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ZD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期的3篇文章中,王卓探索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不伦之恋”的伦理维度。杨革新聚焦于易卜生的《群鬼》中的女主人公海伦的伦理困境。张连桥解读了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作品《三臂人》中的身份危机与道德寓言。我们期待热心的读者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者、爱好者和我们联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