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4-08冯梅英史平臣王丽英
冯梅英 史平臣 王丽英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文法系,河北 邯郸056005)
一、高职院校强化劳动法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广义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价值目的在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劳资矛盾突出的现实背景下,劳动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近几年劳动领域多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在各行各业基层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保障生产(流通或服务等),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学历低、院校背景弱等因素,其就业和发展的起点往往处于不利、甚至被歧视的地位。一个掌握劳动法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在劳资双方博弈中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大学生,无疑在职场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法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稳定、职场更好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就业和工作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可见,以技能培养和促进就业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劳动法课程教育,系统培养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劳动法律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依法就业能力,有利于保障高职学生劳动关系稳定,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职场更好发展。
二、高职院校劳动法教育教学及学生需求现状
笔者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劳动法课程教育现状、学生劳动法知识获取和满足情况、毕业生劳动侵权状况以及在校生获取劳动法知识意愿等方面进行了实证调研。
(一)课程教育现状
从学生专业法律属性看,我校学生可以分为法律专业学生和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专业学生主要是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及司法会计专业学生,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不到0.8%,非法律类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
法律类专业学生都有专门的《劳动法》课程系统培养,授课方式上以案例教学为主,对于劳动仲裁庭审也是通过视频方式进行,近几年来没有进行过劳动争议仲裁现场开庭模拟教学。非法律类专业学生,既没有专门的《劳动法》课程培养,也没有实施《劳动法》选修课程教育,这些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劳动法律知识教育的途径是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劳动法律知识内容上只是课堂上1 个课时中的一个问题,且只讲基本原则,根本不涉及劳动法律具体内容。
(二)获取劳动法知识现状
法律类专业学生获取劳动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劳动法》课程教学。而据问卷调查,非法律类专业学生对劳动法律了解情况堪忧,根本不了解的占51%,比较了解的占46%,非常了解的仅占3%(见图1);比较了解的学生中也只是知道国家有劳动法对劳动者进行保护,但是对于具体规定大都没有接触过或学习过。
(三)劳动法律知识需求满足现状
据问卷调查,83%的非法律毕业生认为劳动法对他们的就业非常有帮助(见图2)。但是,他们在校期间获取劳动法律知识的途径非常少。学校在2014 年之前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大多数也是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心理等内容展开,其中只是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他劳动法知识几乎没有。这种劳动法律知识的高需求与低满足的矛盾应当引起我们的尽快重视。
(四)毕业生劳动侵权现状
问卷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面临的劳动侵权涉及非法加班、不支付加班费、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方面,20%以上的人遭遇过加班不加钱的情况,8%以上的人被拖欠工资,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更不要说其他的社保待遇了,2%的人被随意解雇而不知所措(见图3)。
据调查显示,面对上述侵权行为,我们毕业生维权时47%的人选择找老板协商但结果差强人意,33%的人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14%的人选择劳动仲裁,甚至还有6%的人选择沉默(见图4)。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提示了我们劳动法教育的缺失。
(五)在校生获取劳动法律知识途径意愿情况
据问卷调查发现,希望通过专门课程系统学习劳动法的占49%,希望通过劳动法专题讲座学习劳动法的占29%,希望自学的占22%(见图5)。可见,系统学习劳动法已经成为在校生的普遍诉求,其中希望通过专门开课或专题讲座系统进行学习的学生占比高达78%。
三、改革劳动法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劳动法律素养的对策建议
为了使劳动法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劳动法律素养,将履行劳动法律义务、行使劳动法律权利的思想根植于大学生心中,就要从强化劳动法课程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推进。
(一)法律类专业学生劳动法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1.强化《劳动法》课程建设
基于法律类专业学生的法学学习系统性要求,对于法律类专业学生,要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务的原则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开发上,建议学院给予大力资助。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上采取案例教学为主、多种方式配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案例选择上,要注意真实性、规范性、科学性、适用性。我们可以从今日说法、庭审现场,最高院指导案例、自己的代理案例等中间择优选用,必要的情况下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案例仿真设计,让生硬的法律规定通过形象的案例向学生解读和展示。
教学方法方式上,结合劳动仲裁模拟开庭或情景再现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训练。通过案例的特殊情境,设置好不同场景:如接待当事人、案情分析、法庭辩论、仲裁现场等;教师提前分配好角色,布置好任务;做好文书指导工作;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控制好时间、程序等。特别是演练后通过学生自查、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总结分析。
3.积极构建劳动法学习第二课堂
积极组织学生去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真实参与案件的办理或旁听审理,让躺在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鼓励并组织学生在假期深入到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用自己的劳动法知识帮助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劳动法相关问题。通过这些实际练习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密切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做好学生的“法律顾问”。尽量保持和学生的常规联系,避免“下课人不见,有问无人答”的尴尬。可以通过电话、邮件、QQ、微信等联系方式确保学生的专业问题得到及时的答复。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除了当前应用较多的“考勤+考试”考核方式外,加入实践能力的考核,期末要求学生用劳动法知识参与处理一个真实的劳动法实例,其参与程度、运用劳动法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正确与否作为考核成绩的重要指标。
5.改善教学硬件条件
目前最为急迫的教学硬件设施改善主要包括:一是多媒体教室学生座椅设计上要单座单桌可移动,便于实施小组案例讨论教学时分组安排;二是建设仿真的法庭(仲裁)模拟教室,便于组织和实施模拟仲裁、模拟法庭教学。
(二)非法律类专业学生劳动法教育教学对策
1.针对非法律类专业学生特点搞好劳动法课程建设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一半的学生希望通过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学习劳动法。因此,对于非法律类专业学生,要本着突出实务、强化案例的原则开发《劳动法案例教程》教材。
2.开设并落实《劳动法》全校选修课教学
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形式,让有迫切渴望学习劳动法知识的学生能够有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劳动法相关知识的机会。这样可以提升我们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更好的保护毕业生的劳动权益。
3.针对毕业生举办劳动法专题讲座
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工作后面临着职业发展,对于劳动法学习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可以组织教师到各系部举办劳动法专题讲座,并现场答疑和接受学生劳动法咨询,增强毕业生依法就业和在职业发展中的依法维权能力。
通过在全校开展广泛的劳动法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法知识,让其在步入社会后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环境,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他们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成就法治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Z]
[2]刘源.对高校开展劳动法教育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1):52 ~55
[3]施佳.高职学生劳动权益教育现状分析与劳动法课程设置[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26)4:66 ~68
[4]王慧.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维权[J]. 甘肃教育,2008,10(B):4 ~5
[5]刘瑛.基于实践能力提高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3):164 ~165
[6]杨德兴.劳动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10,6(8):129 ~130
[7]陈怡竹.论职业化视野下的劳动法教学[J].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160 ~163
[8]姜洋.浅析劳动法教学方法的变革[J]. 文化教育,2013,(5):118 ~119
[9]林国强.以案说法:《劳动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 ~12
[10]林安民.在校生适用劳动法之探析[J]. 研究探讨,2013,(1):22 ~25
[11]李蕾.对劳动法课程教学的思考[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9):152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