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

2015-04-08李文花周俊英

河北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压积不稳定性持续时间

李文花 周俊英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中心卫生院内科,四川 广元 628015)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较稳定性心绞痛危重,且轻于心肌梗死,临床预后差,患者若治疗不当,快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1]。2011-05—2013-10,我们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UAP 4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确诊。

1.1.2 排除标准 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除外其他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功能损害以及未能按要求服药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96例均为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中心卫生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54~79岁,平均(62.1±5.8)岁;其中恶性心绞痛9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8例,静息心绞痛6例,变异型心绞痛1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55~82岁,平均(63.2±4.7)岁;其中恶性心绞痛8例,自发性心绞痛11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7例,静息心绞痛8例,变异型心绞痛1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例,高脂血症9例,糖尿病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1~3 d、吸氧及持续心电监护等;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拜阿斯匹林)、抗凝治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05)20 mg,日3次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98)25 mg,日2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703)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

1.3.3 疗程 2组均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率压积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率压积即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

1.5 疗效标准 治愈:心绞痛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心绞痛发作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7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至治疗前的70%以下、40%以上;无效:心绞痛症状无缓解或发作次数增多,或持续时间延长[1]。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心率(次/min) 88.94±7.68 64.88±5.76*△ 87.65±8.56 81.45±7.67*收缩压(kPa) 18.39±1.26 15.93±1.69*△ 18.17±1.11 17.70±1.53*率压积(kPa·次/min) 12 826.56±1 324.75 1 257.16±182.81*△ 1 704.43±206.44 1 432.55±191.63*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率压积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系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系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8)治疗前 治疗后发作次数(次/min) 3.0±1.2 0.7±0.3*△ 2.8±1.3 1.6±0.5*持续时间(min) 6.6±3.2 3.0±1.5*△ 6.5±3.1 4.4±2.3*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3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目前一般认为UAP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其发病病理基础主要因冠状动脉不稳定的粥样斑块表层纤维帽破溃,使血管内皮表面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凝血因子,形成冠脉内血栓所致。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病机为年老体衰,寒邪入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导致心脉瘀阻,一方面由于心气虚乏,血运无力,血流速度减慢,气血运行不畅,或因外邪、瘀血、痰浊等因素而致络脉瘀阻,不通则痛。另一方面情志、外邪等因素而引起心脉绌急而出现心绞痛。故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为传统用于治疗UAP的长效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其机制可能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缓解心绞痛症状的作用[4]。倍他乐克为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肌,防止儿茶酚胺引起β受体兴奋[5]。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中药单体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除烦安神;川芎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能使血液黏度下降[6];盐酸川芎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作用,并对已聚集血小板有解聚作用[6]。丹参、盐酸川芎嗪二药合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并有抗组织器官缺血和组织器官梗阻作用[6]。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临床上UAP患者一定范围内心率越低,表明心脏功能越强。UAP患者收缩压越高,发生冠脉急性事件的几率越高。24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越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越短,表明UAP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率压积越小,表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越低。观察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及率压积、UAP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使UAP症状明显缓解,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2.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 陈娟,田艳华,李金锋.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绞痛[J].河南医药信息,2003,24(4):35-36.

[4] Bj rkander I,Forslund L,Ericson M,et al.Long- term stabilit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pectoris,and the impact of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9,29(3):201-208.

[5] Jneid H.The 2012 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A/NSTEMI)Guideline:a critical appraisal[J].Methodist Debakey Cardiovasc J,2012,8(3):26-30.

[6] 秦全喜,吴跃刚,金凤钟,等.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3例临床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6):452-453.

猜你喜欢

压积不稳定性持续时间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