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4例疗效观察

2015-04-08李海天吕忠礼

河北中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注射用

李海天 张 曼 吕忠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北京 100045)

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㖞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常伴有耳后疼痛,偶有味觉减退及听觉过敏,以风寒型多见,春秋发病居多[1]。2013-04—2014-03,我们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4例,并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针刺治疗3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7例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0.5~16岁,平均(6.76±2.16)岁;病程1~60 d,平均(15.85±1.56)d;病变部位:左侧17例,右侧17例。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0.5~13岁,平均(6.32±2.32)岁;病程3~64 d,平均(13.47±2.03)d;病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患侧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易停留在面颊内;肌电图检查:提示患侧面神经神经源性损害,健侧正常;头颅CT或头颅核磁提示正常。

1.2.2 排除标准 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口角㖞斜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①针刺疗法。取穴:患侧阳白、太阳、迎香、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双侧合谷。治疗早期(病程<7 d)平补平泻,点刺不留针,治疗中后期(病程>7 d)采用留针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 min,6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②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52)18 μg,每3 d 1 次肌肉注射,2 次为 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3.2 治疗组 针刺疗法同对照组,应用穴位注射,选取患侧翳风、地仓、太阳、颊车穴,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溶于灭菌注射用水2 mL中,每穴注射0.5 mL,每3 d 1次,2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4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参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3],Ⅰ级(正常):各区面肌运动正常。Ⅱ级(轻度功能异常):大体,仔细检查时有轻度的面肌无力,可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额部正常,稍用力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Ⅲ级(中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无面部变形,联带运动明显或半面痉挛;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额部减弱,用力后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对称。Ⅳ级(中重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和(或)面部变形;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额部无,闭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对称。Ⅴ级(重度功能异常):大体,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静止状态,面部不对称;运动,额部无,闭眼不完全,口角轻微运动。Ⅵ级(完全麻痹):无运动。

1.5 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退,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睛不能闭合,口明显歪向健侧,有轻微运动[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例

表1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眼㖞斜”,发病急,表现为单纯性一侧面颊筋肉迟缓,部分患儿初起有耳内或耳后乳突处疼痛。小儿患病多与正气虚弱、脾胃不和、郁而化热有关,身体气虚,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导致面部足阳明经筋失于濡养,肌肉迟缓不收[4]。

本研究通过针刺面部穴位起到疏风散邪、开关通络、聪耳通窍作用,有效缓解患儿面部经络风邪阻滞,达到通窍祛邪目的,对促进患儿康复起到积极治疗作用。多取手足阳明、太阳经脉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治疗以局部取穴结合循经取穴。其中四白、地仓、颊车均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祛风明目、荣筋通络、祛风活络、启利牙关的功效;阳白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可祛风疏络,宣通局部气血;迎香为手足阳明经脉交会穴,具有活血通络、祛风热、通鼻窍功效;太阳为经外奇穴,有祛风通络、清热明目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能祛除阳明、太阳经络邪气,通调气血,濡养筋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足少阳之会,疏风清热,化瘀通络。同时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翳风、地仓、太阳、颊车穴位注射,不仅能进一步刺激腧穴,还能通过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纤维愈合,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提高疗效。针刺与穴位注射合用,发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疏调经筋功效,有利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

现代医学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而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随着水肿的加重致面神经受压,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又可加重局部水肿[5]。因此,本病治疗关键在于控制神经损害,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发挥调节作用,是参与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主要因素,在防止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元发育、轴突生长、递质合成及细胞凋亡阶段均起着重要作用[6]。本研究通过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不仅可以刺激穴位,加强针刺效果,还可以迅速改善被注射穴位周围的神经损伤情况,能更好、更迅速地使神经恢复,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但2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在改善面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曼,吕忠礼.多功能艾灸仪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2):1843-1844.

[2] 余绍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6.

[3] House JW.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Laryngoscope,1983,93(8):1056-1069.

[4] 刘昌群.电针灸配合TDP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 例[J].陕西中医,2008,29(4):484-485.

[5] 韦懿.早期微波照射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88.

[6] 严超英,马丙祥,尚青,等.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多中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4):383-386.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面神经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特发性腹痛一例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