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绿牌冷门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

2015-04-08胡双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冷门高职专业

胡双喜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近几年来,麦可思对高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少社会急需、人才供不应求的专业,被评为绿牌专业。其中的一类,比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容易找工作、待遇高。但是由于毕业后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家长存有偏见、学生不愿意吃苦,导致该专业成为招生不足、不受学生欢迎的冷门专业。此类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困境,需要进行深层分析并找出有效、系统的解决办法。

一、专业发展困境剖析

(一)专业发展的困境之一:招生难问题

冷门专业普遍现象就是招生难,这里面又分为“难就业”和“好就业”两种情况。对于“难就业”而言,一般是社会需求不旺盛,按照市场的发展,结果就是停止招生。而对于“好就业、难招生”的专业,则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例如焊接专业,好就业、社会需求大,就不能贸然停止这类专业的开办。

在学生人数减少、整体生源萎缩的情况下,高职整体招生也开始出现招生计划未满的现象。如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近几年来无法按照计划招满学生,开始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人数逐年攀升(见表1)。

表1 湖北省高职征集志愿人数

在高职招生总体趋势无法招满计划的情况下,冷门专业的招生面临的形势显得更为严峻。近几年,高职招生的高考分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也不断下降。冷门专业很容易出现零投档的现象。近几年来本校焊接专业招生实际到校人数如下(见表2):

表2 本校焊接专业人数

以上年份专业招生计划均在50人以上,由此可见每年招生计划均未完成,实际入学人数与计划人数相差较大,出现大幅下滑,招进来的学生都是依靠调剂和征集补录志愿,入校后不少学生要求转专业。

据初步调查,湖北省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不足6家,而中专学校开设该专业的也不多,均存在着招生人数不断减少的状况。

(二)专业发展困境之二:学生素质问题

1.总体生源数量不足、低分录取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由于招生计划未满,降低分数线录取是各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为了弥补招生人数不足,进入该专业的学生一般是全校最低分和部分中专生、文科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感觉到,该专业学生与其他相近专业(机械类)学生相比,学习能力较差,学习风气也差。

2.冷门专业学生的心理困惑导致对专业厌学抵触

冷门专业学生多是通过调剂、补录进入,入学后学生心理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自卑心理很重。再加上环境的互相影响、自制力不足等综合因素,致使他们缺乏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认为所学专业知识毫无用武之地,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3.素质下降导致的就业差

就业质量差是素质下降的必然后果。由于学生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学习基础较差,致使毕业后就业盲目,宁愿去做一些毫无发展前景的无需技术的普工,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优质岗位。

举例说明,曾经有专业对口一家大型国企来校招聘,打算在本专业招聘4人。招聘要求非常平常,并不苛刻。由于这届学生素质整体较差,通过简历审查和面试后,合乎要求的只有2人。最后,那两名学生竟然主动放弃工作机会,尽管有别的学生想去,但是综合素质不过关,令专业教师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和就业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与学的矛盾非常突出,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就算有好的工作机会,学校也不敢随便推荐学生。

(三)发展困境之三:专业发展问题

由于冷门专业招生人数偏少,学校不愿意投入财力建设专业、引进设备,教师没有条件进行培训和深造,专业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或转行到其他专业。焊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社会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不少学校的焊接实操设备仍然是过去的手工操作设备。教材、设备、人员不能及时更新,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不适应,势必影响学生就业,就业反过来又影响招生。

二、原因分析

以上困境归根结底,还是招生难的问题。为什么招生难?

(一)社会对专业认同度低

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家长拒绝孩子填报该专业,普遍认为该专业毕业后工作辛苦、伤身体,待遇不高,日后的发展及晋升空间小。有的只要师傅带徒弟学习一下就可以去工作了,何必还要读书?该专业某些就业岗位,比如焊工操作确实存在普遍待遇低、工作环境不好、工作人员地位不受重视的状况。

(二)从众心理

目前,机电一体化、汽车、会计等专业是大热门,每年招生人数爆满,远远超过计划。学生填写志愿的时候有些盲从,丝毫不管就业形势如何。想着大家都觉得好,也选这个肯定不会错。而冷门的专业,工作辛苦环境差,学生自然随大流也不选这个专业。

三、后 果

开设冷门专业,学生不情愿学,老师教学有压力,学校投入大(人数少、教学成本高),还面临招生困难。依照这样下去的趋势,高职院校只能停办该专业,但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并未减少。高级焊接人才培养数量逐渐减少必然导致相对人才供给的数量减少,人才供给数量减少与企业需求旺盛的矛盾也将不断加剧恶化。

虽然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高职,还有本科、中专、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短期培训、学徒式),但是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中专生深层次理论基础欠缺,发展后劲不足,一般而言定位为生产第一线;本科生偏向于做工艺;高职生则介于本科和中专之间,定位于既懂得深层次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的、具有一定后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焊接人才出现断层是非常可惜的。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高职焊接专业连续几年评为“绿牌专业”,即: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1]。在目前人才已经凸显不足的情况下,冷门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更多、就业更容易。

四、对 策

为了避免社会需求旺盛的冷门专业从高职中消失,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强专业改造,提高专业内涵和竞争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焊接作业已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数控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手段。而目前焊接专业课程仍然沿袭以前的教学内容,没有和新技术发展对接。因此需要进行专业再造和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的材料成型方法、新的激光连接与切割技术、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让老专业换上新面孔、注入新内容,从而拓宽就业面。

拓宽专业面或将该专业更换新方向和名称。比如有些学校将该专业和汽车生产制造联系起来、或者改名“材料成型技术与控制技术”等。

(二)加强冷门专业的校企合作,做好就业工作

“出口畅,进口旺”,就业状况是影响招生非常关键的因素。如和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和优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优质顶岗实习基地、帮助学生做好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要做到学生少,但就业好;不仅要达到“好就业”,还要“就好业”。就好业不是指简单地上岗,还要看是否是优质岗位,是否具有较高待遇和良好发展前景,就业的岗位是否具有“专属性”地位[2]。

(三)做好专业宣传,提高社会认同度

一方面做好社会宣传,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宣传,从正面引导,改变社会对焊接专业的偏见。要从高端宣传焊接技术,从焊接从业人员的收入方面进行比较,从就业岗位、岗位晋升、过去跟现在工作环境及条件进行比较。要将绿牌冷门专业工作岗位的收入高、就业质量高、工作环境好、职位晋升快这个行业信息传递给社会。[3]

另一方面加强招生宣传,从学生就业待遇、就业后发展状况、学校配套条件、实习工作环境等各方面向家长和学生介绍,消除对该专业的片面理解。

(四)对冷门专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首先,采取多种手段如讲座和信息等,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树立大专业思想,并将以往本专业学生就业的状况和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增强其对专业的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为之努力。第二,促使学生转变对专业的终极依靠想法。实践证明,大学所学专业并不能定终身,在大学里真正学到的是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

(五)研究招生策略和方法,构建科学的招生体系与机制

针对焊接专业招生难,高职院校应做好招生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应根据生源分布情况,结合学校实情,合理分配招生宣传人力、物力及财力,在重点做好本地生源的基础上,辐射周边地市;针对学生不理解专业的状况,适当抽调专业教师前往生源学校,进行招生宣传。

(六)积极争取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对于国家急需的冷门专业,目前还没有见到国家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应积极争取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提高该工种一线工作的待遇和地位;对开办急需冷门专业的学校给予补贴,对就读该专业的学生给予适当补贴等。

五、结 语

对于社会需求量大的冷门专业,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学校开拓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办好冷门专业,有效解决冷门专业紧缺人才需求问题。

[1]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2013 06-2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6/20/c_-124876768.htm.

[2]张瑶祥.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现象分析——基于社会分层视角 [J].教育研究,2013(5):15.

[3]宋金虎.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 [ J].职教论坛,2012(7):14-17.

猜你喜欢

冷门高职专业
冷门继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