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班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2015-04-06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卜以楼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第一课分值意图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卜以楼

“接班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卜以楼

一、设计背景

每个人都接受过人生不同阶段的第一课.当教育上升到一个国家的战略时,每个国家也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课.我国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自2008年起密切合作,在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都向全国中小学生直播开学第一课.美国的开学第一课,有时总统都要亲自授课或讲话,以凸显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

2014年春学期期末笔者送走了上一届初三学生,秋学期学校安排接班初二数学教学工作.如何面对接班的新学生,如何了解接班的新学生,如何引领接班的新学生,关键之一是上好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上什么呢?是按教材上的内容认真备好第一课,按部就班地新授第一节内容,还是复习测试,了解这个班的学情、生情?这两个视角各有千秋,但是只做个单选题,又不是笔者教学所需要的.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将这两个视角整合到一起,并给学生以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上的引导,已聚焦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下列接班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二、设计再现

笔者接班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主要有下列三个过程.

1.画面留白,动画暗示

【活动设计】面带微笑,步伐轻盈,提前两分钟走进教室.打开事先准备好的第一张PPT.此时,筷子兄弟欢快的“小苹果”音乐伴随第一张PPT愉悦地流淌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图1

第一张PPT上主画面留白,只有页脚下的“宠物猫”在不停地翻动书页,认真地看书阅读(如图1),似乎要向学生传递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向学生展示笔者是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童心未泯的学习伙伴;二是自然地将学生的视线定格到空白画面上“宠物猫”翻书阅读的动画上来,启发学生思考人类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不分对象、不分年龄,无所不在,无时没有,学习已成为个体的生活常态,学习已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

2.活动引领,寓教于理

活动一:态度的能量

【活动设计】老师今天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拿什么送给你们呢?我想送给大家一个智力游戏.请看.

问题1: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请你给HARDWORK(努力)这个单词打分.(在第一张PPT上空白处填入游戏内容)

【设计意图】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已有“求代数式的值”的基础知识,又由于本题打分的标准没有完全确定,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角度是开放的,可能存有多种不同甚至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正是了解学生数学水平、透视学生解题能力、评价学生思维层次的好机会.

【生成预设】由于打分标准指向不明,中等层次的同学,不知题意,无从下手:思维水平薄弱的同学,根据单词HARDWORK中字母的顺序作一个机械的排列(下称“机械排列”),即8 1 18 4 23 15 18 11;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由于对初一“用字母表示数”“求代数式的值”等知识经验产生迁移,会列出算式8×1×18×4×23×15×18×11= 39346560(下称“求积法”).在计算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计算常常出错,需要反复演算,也有一部分同学,在计算或演算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分析、优化,此时感到解决问题的角度可能要作些调整,故调整为8+1+ 18+4+23+15+18+11=98(下称“求和法”).

待学生基本完成解答,教师选择“机械排列”“求积法”“求和法”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学生自主评判各种方法的优劣.通过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机械排列”没有任何思维的含量,意义不大;“求积法”虽然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但计算过程烦琐,难以实施;而“求和法”综合避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短处,并且所得的是一个在100以内的分值,符合一般性评价的做法,而且这个98分又是一个和单词HARDWORK相匹配的数值,故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

问题2:请给单词KNOWLEDGE(知识)打分.

【设计意图】传承解决问题1形成的经验,给单词KNOWLEDGE打出分值.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人生会成就精彩;一个人拥有“知识”,就会走向成功.

【生成预设】如果还有学生不得其法,就作个别指点和矫正,最终得到KNOWLEDGE(知识)的分值为11+14+ 15+23+12+5+4+7+5=96.

问题3:用这种思维方式给“努力”和“知识”打分,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到“努力”和“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总感到它们还有些欠缺,还不够完满.那么,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上述紧张的计算后轻松一下.同时,也为下面更深层次的理性教育埋下伏笔.

【生成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但是要引导学生涵盖“好运”“金钱”“权力”这样一些对后面活动有用的教学素材.

问题4:好!看来同学们的答案还真不少.刚才大家都说到了LUCK(好运)、MONEY(金钱)和POWER(权力).下面给它们打下分.

【设计意图】同理,LUCK(好运)的分值为12+21+3+ 11=47,MONEY(金钱)的分值为13+15+14+5+25=72,POWER(权力)的分值为16+15+23+5+18=77.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我感受到一个人的生活及学习仅凭碰“运气”是徒劳的,是不靠谱的.在这个社会中,“金钱”和“权力”固然对于一些人有诱惑力,但是与“努力”“知识”等相比就显得单薄和肤浅了,更谈不上什么圆满了.

【生成预设】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可指导他们运用运算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问题5:究竟什么能使生活变得圆满呢?刚才有同学说“态度”.好,现在就给ATTITUDE(态度)打个分.

【设计意图】让“态度”这个角色粉墨登场,在计算态度的分值为1+20+20+9+20+21+4+5=100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态度的重要性和完美性.

问题6:同学们,这个游戏活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待学生讨论完,笔者对学生说:“这就是我向同学们赠送的见面礼,要和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助你圆满.”

活动二:坚持的能量

【活动设计】我们知道1365=1.现在来赋予这个等式现实意义.1可指原地踏步,365表示一年的天数,那么这个等式就表示:如果你保持原有不变的位置,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

最近大家一直在传,1.01365=37.78343433289>>1.你能说出这个不等式的意义吗?

【设计意图】借助题中提示的经验,在弄清算理的前提下,将1.01转化为1+0.01,那么1.01365=(1+0.01)365= 37.78343433289>>1,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坚持进步1%,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

通过这个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做事要有恒心,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才会获得更大成功.在这里,送给同学们第二句话,积跬步以至千里.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坚持的力量会助你创造辉煌.

【生成预设】如果学生看不清算理,可让学生比较1365=1、1.01365=37.78343433289>>1这两个式子的异同,用转化的方法,体现求同存异的思维.

活动三:打折的能量

【活动设计】活动二,让我们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下面我们再来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通过计算知0.99365=0.02551796445229<<1,你能说明这个式子的意义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传承“活动二”的经验,将0.99转化成1-0.01,那么0.99365=(1-0.01)365=0.02551796445229<<1,就是说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打折1%,一年以后,你将远远落后于别人.这个等式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事还是学习都不能打折.

【生成预设】如有学生解决本问题有困难,可提醒他回顾一下“活动二”的解题思路.

问题2:你关注过0.95大约等于多少吗?你能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情况说明其意义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0.95≈0.6.从这个式子中感受到打折惊人的负能量.如果我们把数学学习简单地分为“预习、互动、复习、作业、反思”这五个基本环节,那么,只要每一个环节打折10%,即完成90%,其学习效果只能是60%.这一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醒.因此,在这里,要送给同学们第三句话:积怠惰以致深渊.打折的道理,让我们惊醒.我们要从今天做起,从不打折,勇往直前.

【生成预设】由于学习过程因人而异,不能仅限于上面的五个环节,为此,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活动四:极致的能量

【活动设计】2014年,武汉某地小中考出了一道神题,要求在7分钟内从1写到400,结果无人能完成.同学们能做到吗?试试看.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习中常有看似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这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道理.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我们常常将会做的题做错,就是没有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引起的.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要把一件事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需要极致的力量.在不同层级的考试中,有很多同学就是凭借这种品质而获胜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前,要送给同学们第四句话:把简单的事件做到极致,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让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做实、做好.

【生成预设】如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能写完,可结合其书写质量进行点评.

3.数学作文,内化反思

根据下列素材,结合数学思考,写一篇题为“50年中最长的学期”的数学作文.

今天,新学期正式开始,网上流传一则消息:由于明年春节较晚,新学期将是从1985年以来直到2034年50年中最漫长的一个学期.

请就上述素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数学作文.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要彰显育人的本质

学科教学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学科育人,从根本上讲在于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必备的学科素养.本教学设计及预计生成,都是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几个平时司空见惯的基本事实,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视角,观察、分析、计算、推理、类比、综合、归纳出人生的基本哲理.可谓是抓住本质,寓教于乐,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育境界.这种教育既有思想品质教育,也有学科知识教育;既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又有明确的合情推理;既有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有学科综合的迁移.

2.数学课程要反映数学的特点

“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本教学设计,不仅遵循了课程标准的这些理念,而且还跳出数学开发数学,源于数学开发理性,基于事实开发道理.整个过程,通过活动内化经验,通过经验迁移方法,通过方法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讲清道理.所有活动安排,体现思维的层次性,突出数学的逻辑性,更具思想的深刻性.每一活动形成的基本结论,都是源于数学的特点,突出内化经验,讲清逻辑,以理服人,真正做到既讲推理,又讲道理,使数学的推理与生活的道理浑然天成,比翼双飞.

3.数学活动要突出师生的互动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例的问题情境,无论是问题中游戏玩法的选择,还是数学式子意义的探究,都是学生生活中生动的实例,探究这样的问题,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数学走下神坛,让数学下接地气,使学生不再畏惧数学,使不那么喜欢数学的学生喜欢数学,都是有益的实践和尝试.

设计的每一个有趣的活动,都要通过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分析归纳,才能形成共识,得出结论.这里的互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又以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只是组织者、引路人.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还注意关注学生过程情感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走向辉煌.Z

猜你喜欢

第一课分值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早上第一课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模糊学方法在观赏石鉴评权重评估法中的应用》一文的补充说明
科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