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36例
2015-04-05秦俊岭李慧丽
秦俊岭,李 勇,李慧丽
(德州市中医院内科,山东 德州 253013)
·临床研究·
消积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36例
秦俊岭,李 勇,李慧丽
(德州市中医院内科,山东 德州 253013)
目的:观察自拟消积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本院门诊就诊的十二指肠壅积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消积汤加减治疗(苏梗、半夏、白术、枳实、茯苓、陈皮、枳壳、木香、生姜),每日1剂,浓煎,少量频服,以不吐为原则。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每日3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每日2次。两组均未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支持;嘱患者少食多餐,餐后俯卧位或膝胸卧位0.5 h以上,空腹时锻炼腹肌力量,形体消瘦者适当增加体质量。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38%。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56.7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积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
十二指肠壅积症/中医药疗法;脾胃湿阻/中医药疗法;消积汤/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十二指肠远端和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部分狭窄、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内容物壅积所致的综合征。2010年10月—2012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消积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就诊的十二指肠壅积症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8~45岁;病程3个月~6 a。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20~52岁;病程6个月~5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内科学》[1]中十二指肠壅积症的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或绞痛,恶心或兼有呕吐、腹胀,俯卧位或膝胸卧位可减轻等;②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符合典型十二指肠壅积症表现;③经腹部平片检查排除十二指肠以下部位梗阻可能;④经相关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消积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苏梗15 g,半夏12 g,白术30 g,枳实30 g,茯苓30 g,陈皮15 g,枳壳30 g,木香30 g,生姜6 g。加减:湿重,加藿香30 g、白豆蔻30 g;热重,加黄连6 g、黄芩15 g、栀子15 g;兼寒,加吴茱萸3 g、干姜9 g;肝郁气滞,加柴胡15 g、郁金15 g;兼瘀血,加莪术12 g、桃仁9 g。每日1剂,浓煎,少量频服,以不吐为原则。
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429355),每次10 mg,每日3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612071015),每次20 mg,每日2次。
两组均未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支持;嘱患者少食多餐,餐后俯卧位或膝胸卧位0.5 h以上,空腹时锻炼腹肌力量,形体消瘦者适当增加体质量。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钡餐透视检查提示胃肠排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饮食基本恢复正常,钡餐透视检查提示胃肠排空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钡餐透视检查提示胃肠排空状态无改变。
5 结 果
见表1。两组疗程结束后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u=2.58,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6个月后随访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u=3.5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后随访疗效对比
6 讨 论
十二指肠壅积症临床并不少见[3]。有研究[4]显示:该病病因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邻近腹膜慢性炎性病变、邻近器官肿瘤压迫、胃空肠吻合术后、蛔虫症、先天性束带、巨大憨室等,其中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最为多见。西医内科治疗主要采用卧床休息、臀高头低位、禁食、胃肠减压、对症和支持治疗,可酌情使用胃动力促进剂和镇静药物;但目前保守治疗尚缺乏更多有效方法,内科治疗无效时则需外科治疗。
中医学无十二指肠壅积症之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胃脘痛”“呕吐”“腹痛”“嗳气”等范畴。《济生方·呕吐翻胃噎膈》曰:“忧思伤感,宿寒在胃,中脘伏痰,胃受邪热,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呕吐。”笔者认为:该病病因乃饮食、七情、过劳等伤及脾胃,病机为脾胃受损、痰湿蕴阻中焦。脾胃虚损,变生痰湿,中焦气机壅塞,腑气不通,胃气不降反逆,痰湿久留不去,或郁而化热,或寒湿伤阳,或导致气血为之郁滞,出现临床种种变证。治疗当以健脾化湿、消积除满为原则。消积汤方中苏梗、半夏理气化湿,降逆止呕;枳实、白术健脾消积;茯苓、陈皮健脾化湿;枳壳、木香理气宽中;生姜温胃化湿。根据不同症状合理加减,切合病机,故临床能取得较好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显示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病情较轻的患者,未采用禁食及胃肠减压等措施,因此对重症患者尚需进一步研究。
[1]陈灏珠,林果.《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阴建军.针刺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84-1785.
[3]江绍基.临床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75-378
[4]施先艳,邓长生.275例成人十二指肠壅积症分析[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0-311.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03-0025-03
R574.5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3.13
2014-09-20;
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