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周年栽培技术
2015-04-03谭彩玲王其枝徐丽霞陈迪娟
谭彩玲 王其枝 成 英 徐丽霞 陈迪娟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22100;2连云港市赣榆区蔬菜技术指导站)
·食用菌·
杏鲍菇周年栽培技术
谭彩玲1王其枝2成英1徐丽霞1陈迪娟1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2100;2连云港市赣榆区蔬菜技术指导站)
杏鲍菇属中低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3~18℃,栽培形式和培养料处理方式很多,但以控温熟料袋栽成功率较高。在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控温、控湿进行周年栽培管理,出菇早、子实体发生整齐、管理方便、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
杏鲍菇;周年栽培;控温控湿
食用菌作为高蛋白、低脂肪、多药效、风味独特、口感滑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前景广阔。连云港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有19个乡镇规模种植食用菌、46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5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其中杏鲍菇生产企业7家,提供2万余人就业、创业,年产鲜菇38.67万t、产值36.2亿元。由于杏鲍菇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效益相对较高,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现将其周年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杏鲍菇生物学特征
(1)营养:杏鲍菇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生长过程中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基质碳氮比在20∶1左右时菌丝活力明显增强,产菇量亦随之提高。实际生产中可将棉籽壳、木屑等作为主要原料,调配氮源时以麦麸等作为主要辅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活力。实践证明,用棉籽皮为主料产量最高。(2)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菇房控制在22℃;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适宜温度为12~15℃,超过20℃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生长困难。(3)水分:杏鲍菇抗干旱能力较强,人工栽培时以基料含水率65%左右为宜;发菌期间调控培养室空气湿度,使其达70%左右;出菇阶段空气湿度保持85%~95%,确保子实体正常健康发育。(4)光线:与普通平菇相同,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条件,应闭光培养。子实体生长发育需适量散射光,生产中保持光照强度500~1000Lx,既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又可使产品色泽正常,提高其商品价值。(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需要新鲜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可促进菌丝生长。发菇时要求氧气充足,每d应通风1~2次。如果子实体柄长、盖小,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偏高、氧气含量低,应加强通风。(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pH值范围4~8,最适宜pH值为6~7,出菇时最适pH值为5.5~6.5。pH过低或过高均会抑制菌丝发生。
2 栽培技术
2.1原辅材料选备
生产中首选棉籽壳作原料,也可选择材质软硬适中的木屑材料,如杨、柳、榆、栎、柞等。棉花加工时产生的废棉、纺纱产生的废棉绒等均是较好的栽培原料。生产中还应加入一些辅料,如麦麸、豆饼、棉籽饼以及过磷酸钙、石膏粉等,调整基料碳氮比,补充其它营养成分,促进菌丝生长发育。
2.2菌袋制作
2.2.1配制营养料杏鲍菇可瓶栽、袋栽,也可压块栽培,以袋栽管理最为简便,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配方1:棉籽壳60kg,木屑30kg,麦麸10kg,豆饼2kg(或棉籽饼4kg),蔗糖1kg,过磷酸钙2kg,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kg,石灰粉0.5kg,尿素0.3kg,料水比1∶(1.5~1.8)。配方2:木屑70kg,麦麸、玉米粉各15kg,豆饼4kg,蔗糖、过磷酸钙各3kg,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石灰粉各1kg,尿素0.6kg,料水比1∶(1.6~2)。配方3:棉籽壳40kg,木屑30kg,麦麸20kg,玉米粉10kg,豆饼3kg,蔗糖1kg,过磷酸钙2kg,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kg,石灰粉0.5kg,尿素0.4kg,料水比1∶(1.5~1.8)。
2.2.2装袋灭菌根据栽培方式及产品去向选择塑袋,(15~18)cm×0.05cm规格为宜,每袋装干料350~450g、湿重1000g左右。一头出菇可选择定型方底塑袋产品,两头出菇购买聚丙烯筒料自行截断即可。袋口套塑料颈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生产中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掌握松紧度及检查质量。装袋机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使料袋迅速进入灭菌工序,避免基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以高压蒸汽灭菌为佳,但设备成本较高,生产中常采用常压灭菌方式。
2.2.3接种、培养接种室可选用高锰酸钾、甲醛、烟雾熏蒸剂、消毒散等进行熏蒸杀菌40min,料袋冷却至30℃以下或常温(夏季)时即移入接种室。规格500mL瓶或750mL瓶菌种可接11~12袋或15~18袋。菌种尽量取块接入,减少细碎型菌种,以利加速萌发,尽快让菌丝覆盖料面,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提高发菌成功率。培养室应严格杀菌消毒,门窗及通风孔均要封装高密度窗纱,防止虫类进入。接种后的菌袋置培养架上,码3~5层,不可过高,严防发菌期间菌袋发热。在室内地面浇水、墙体及空中喷水,降低室温;冬季则相反,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保持稳定,温度控制在15~30℃(最佳25℃)、湿度70%左右。少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以利菌丝发育。密闭培养室,使菌袋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既可满足菌丝生理需求,也可预防害虫进入。40d左右,菌丝即可发满全袋。
2.3出菇管理
杏鲍菇出菇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中温型,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室内栽培,可在气温稳定在10℃、最高温度不超过30℃时安排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安排出菇时,气温在8~25℃时进行,经升温保温,棚温可保持在13℃左右;或经加厚覆盖、喷水降温降至20℃以下,可满足杏鲍菇子实体生长需求。
2.3.1催蕾阶段菌袋发满后,再保持7d左右使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环后翻下袋口露出料面。调控棚内湿度至95%左右、光照强度1000Lx,并有少量通风。15d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随之原基分化,开始出现幼蕾。该阶段棚温应严格控制在20℃以下。
2.3.2幼蕾阶段幼蕾阶段需要较为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棚温稳定在15~20℃、湿度90~95%、光照强度500~700Lx以及少量通风。3~5d后,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2.3.3幼菇阶段子实体幼小时尽管较蕾期个体大,但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仍然较弱,仍需保持较稳定的温、水、气等条件。为促其加快生长速度及提高健壮程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至800Lx,但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子实体色泽趋深,故需掌握适度。3d左右,即转入成菇期。幼蕾及幼菇阶段是发生萎缩死亡的主要阶段,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尤其是秋栽的第1潮菇和春栽的第2潮菇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管理稍有疏忽或措施不当,棚温一旦达到或超过22℃,幼蕾即大批发黄、萎缩,继而死亡,幼菇阶段亦如此。因此,严格控制棚温尤为重要。
2.3.4成菇阶段为获得高质量子实体,应进一步降低棚温至15℃左右,控制棚内湿度在90%左右,光照强度减弱至500Lx,尽量加大通风,但勿使强风吹拂子实体,保证棚内空气清新。
2.4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木霉及菇蝇,绿色木霉是杏鲍菇的主要病虫害。一般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病虫害,低温时不易发生。加强通风和调控温度可预防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取出染病菌袋进行处理。
2.5采收与产率
一般现蕾后15d左右即可采收。菇体呈保龄球形、菇盖未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如生产批量较大时,可在七分熟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应随即切除基部所带基料等杂物,码放整齐以防菌盖破碎,并及时送往保温库进行分级、整理及包装,或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处理,不得久置常温下,以防菌盖裂口、基部切割处变色而影响商品质量。采完头潮菇后,培养10d左右又可出第2潮菇,第2潮菇朵形较小,菇柄短,产量低。正常情况下,头潮菇每袋产量150~400g,总生物学效率为40%~80%。如果后期进行料袋补水或覆土栽培,产菇率可达到所投干料重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