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规划的系统性与目标实施的单一性
2015-04-02■李都明
■+李都明
老师批改作文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扫一眼就了事;学生不管怎样努力,每一篇作文的得分都差不多……一段时间过后,老师和学生都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感到失望,失去了自信。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文教学模式就一直沿用至今:每次作文课,老师给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两节课写完,再用两周的时间批阅每一篇作文;下一次作文课简单总结一下上次作文的优、缺点,念几篇范文,接着又给了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周而复始,几十年不变。由此,没有思想、缺乏思辨,材料陈旧、不会分析,表达不清、语句不通等等上个世纪80年代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依然是现在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
这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状况。作文教学之所以陷入今天这样让师生都失去自信的困境,除了作文教学的烦难和投入不足外,教学内容缺乏连续,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没有关联,这是教学安排失当;学生在每一次的作文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达成,或者所达成的目标淹没在教师习惯性的全面评价里而得不到体现,这是评价失当。正是这两个“失当”,造成了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和自信,也使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困惑。
要让学生的作文能力真正获得提高,实现作文教学的预期效果,我们认为必须要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也就是,通过三年时间的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达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书面表达所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个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作文教学,分点训练,逐点过关。从教师的层面上讲,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一是教师要对学生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有一个整体规划,然后在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乃至每一个阶段中对目标与项目的分解;二是遵循所划定的目标,作文教学的每一个项目(环节)如作文题目的设计或选用、评改项目的确定、讲评内容的选择,修改与升格都指向这个目标,并最终实现这个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高中三年作文教学的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很少看到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规划的方案,不少学校连一个学期的计划都没有。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了。从高一年开始制订整体规划,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就有章可循。
制订这个规划,从理论上说应当遵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标准》)的要求,但由于《标准》只是对写作的一般要求进行阐述,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可以在《标准》的原则下,参照其中对“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要求与评价等的阐述,以能写记叙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三类文体的文本作为总体目标进行规划,然后根据不同学段和所使用的教材和学情进行分解。以人教版为例,根据必修模块的编排,第一和第二个学段以记叙类文本写作的教学为主,第三、第四和第五学段以论述类文本写作的教学为主,第六个学段以后进入选修模块后,以实用类为主,论述类为辅(这段时间一般要求是4个学段,但多数学校只用了3个学段),高三总复习则可以根据高考的要求来安排,如一些省市语文卷要求写议论文,总复习时则可以以议论文的适应性训练为主。
每个学段作文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参照教材,但也可以依据学情作适当的调整。我们仍以人教版为例,第一和第二学段完成必修①和必修②两个模块的教学,其中“表达交流”中作文板块是根据记叙类文本写作教学编写的。必修①的内容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人要凸显个性”和“写事要有点波澜”,必修②是“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和“学习虚构”。显而易见,这8个专题是记叙类文本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目标,但却并不是所有学生写好记叙类文本必须学习的内容,而且也不是写好记叙类文本学习的全部内容,因而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对有些目标进行合并、或删减、增加,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教学实际。再如人教版必修③“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个专题,只是学习怎样立论,但在实际运用中论点的表述却是相当重要的,因而在这个专题中还要让学生学习论点的获得与表述,或者把这个内容作为另一个专题来教学。
除了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明确,还应注意与前后目标有序关联。比如论述类文本写作是先有论点,然后才进行论证,人教版必修③“表达交流”中作文板块的4个专题“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就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编写的,教学时可以参照。此外,由于高中语文教学还负有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职责,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应根据高考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作文教学与训练,但这个环节如果放在高一高二则不可。道理很简单,如果从高一开始就进行高考作文训练,既不能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写作面也太狭窄,不利于终身发展;相反,学生在高一高二打好坚实的基础,应对高考也就游刃有余。
二、项目的教学实施
根据目标分解的作文项目,在教学实施中要求目标单一,同时教学的所有项目(环节)都为达成这个目标服务。因而,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应围绕目标来进行。作文教学的项目大体包括写作经验(知识)的学习、文章(片段)写作、作文的评定、讲评内容(根据目标选定)、修改与升格这么几个环节。
在特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习前辈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相关的文体知识),当然也可以是同学的经验甚而是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能够使这些经验转化为一种常识,并通过训练使之成为一种技能。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从“知道”到模仿对于创造是很重要的。经验的学习,其途径可以是来自教材介绍,可以是来自教师的讲解,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交流,甚至是自己的阅读所得。第二个环节是文章(片段)写作。写作的试题(作文题目)是教师根据有利于达成特定目标的原则确定的,它可以是教师对现有作文题目的选择、改造或者重新设计。这个项目一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目的是检验和训练学生对达成该目标所具有的能力。在这个项目的实施中,教师的介入是有讲究的。介入过多必然影响和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介入不够则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累和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这一项目教师的介入大体有这么两个要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写作时达到本目标应注意的事项。介入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题目适当调整,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对每一篇作文的情况以评语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就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打上分数。这本来是一种能够根据学生作文做出的具体指导,但这种“隔空”的指导由于教师的评语多是概括性的,且从作文写完到作文评语与学生见面已有十几天的间隔,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而不被学生所接受、所重视,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是作文讲评,其内容多是班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很难涉及到具体的每个学生,同时,由于每一次作文学生暴露的问题往往是偶发性与常见性共存,教师每一次的讲评的重点内容难以确定,每一次所讲评的问题也就缺少相关性。这样,教师也没有办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问题也就难以及时修正。与传统的针对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批改和讲评不同,在这个系统中,作文的评改和讲评只是根据特定的这个目标进行——也就是根据特定的一个目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教师的评语也是就这一目标提出意见;同时,作文的讲评也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这样,教师评阅学生的作文就集中在一个点上,而不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劳而无功。这不但可以大大缩短评语与学生见面的时间,快者第二天就可以见面,可谓“余温尚在”;由于只抓一点,讲评时需要的样本就更为丰富,涵盖面更广,而且,因为是同一个目标甚或同一个问题,讲评时学生的关注度也必然大大提高,讨论也更加深入、充分。同时,也使修改与升格变得更加有效。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以选择两三个较为典型的样本进行剖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意见,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讲评之后的修改与升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评中对作文优点的肯定是学生继续努力的方向和信心,而对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将有利于学生目标的过关。但只有讲评而没有修改与升格学生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能力才能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一次“修改与升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得到一次提高。由于教师批阅时对学生作文所存在问题收集到了足够的样本,并在讲评的项目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修改与升格就有了方向与途径,做起来也变得容易得多。当然,修改与升格有时候很难都一次性完成,有时候还要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总之,直至学生能够完全过关为止。
系统性的作文教学,教师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传统的作文教学多,而优越性与有效性却更加显著。除了它的系统性外,就是强调它实施过程目标的单一性。这个单一性可以化繁为简,直指目标。这样就可以改变作文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纷至出现的或新或旧的各种问题无从下手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用一个目标来评定学生的作文,学生的原有水平、能力的提高都可以从分数中体现出来;学生更容易在讲评中找到修改与升格的目标与途径,对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更有信心。但这种做法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由于每一次作文只关注一个目标,其余的都被忽略了,这样就容易造成作文整体性的弱化。对此,我们的思考是:只要每一个目标都能过关,学生的问题必将在这个实施过程中逐渐减少。同时,作为补强的手段,如果说,在实施过程中是整篇写作与片断写作相结合,那么,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完整篇章的写作、讲评与升格。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很多老师虽然对低效甚至无效的作文教学感到痛苦,但却找不出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新课程试验工作启动以来,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是得到了全面与深入的发展,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作文教学的研究显得孤寂与零散。浏览国内的一些有关作文的专著与研究文章,不是缺乏目标意识与问题意识的传统模式的冷饭热炒,就是应试意识相当突出的所谓的高考作文技巧的指导。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对某一环节的研究成果或实践的心得,但多未能从作文教学的系统性的视野来讨论,其问题的针对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相当有限,并不能给老师们以有益的帮助。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与语文界的同行分享,并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