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若干问题

2015-03-31杨益斌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艺术类课标

杨益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应用写作》多年来一直是高职母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有关研究往往忽视了应用写作本体和课程目标、内容等之间的内在关联,对课标关注不够。课标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和核心。没有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很难有高质量的课程。一般所见“《应用写作》课标”,大多是为文秘、中文等专业基础课或者各专业公共课制定的,而为高职艺术类专业量身定制的“《应用写作》课标”尚未见到。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加以研究,大有可为。

2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

2.1 《应用写作》课程名称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开设以来,多种名称长期并存。进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写作课程专区,共有66门相关课程,其中名为《应用写作》《应用文写作》或相似名称的共有19门精品课程,主要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张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杨文丰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宋亚夫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南京审计学院张映光的省级精品课程《经济应用文写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吴跃平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赵福君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杨忠慧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朱利萍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苏州职业大学王敏捷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文写作》,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叶美芬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金秋蓉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文写作》,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孙莉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耿云巧的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写作》。由此可见,使用《应用写作》居多数,少数使用《应用文写作》,还有将专业属性“经济”等冠名“应用写作”之前的。所幸课程名称虽异,但实质还是相通。具体到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倾向于使用“应用写作”作为课程名称。

2.2 《应用写作》课标

国内高校应用写作课标名称也不尽相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应用写作》课程能力标准、《应用写作》课程纲要、《应用写作》课程标准、《应用文写作》课程标准等等,不一而足。浙江经济职院《应用写作》课标包含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等2个相互支撑的文本,其他的课程标准都是1个单一的文本。

上述应用写作课标,编制主体,绝大多数是高校有关教学系部或者教研室,编制主体层级不高;只有南京幼儿高师学校人文系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标准”因为是《文秘》专业指导性标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后审定报教育部通过,编制主体层级较高。

2.3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应该有自己的课程理念。应用写作课程集公共基础课、技能培养课、人文修养课于一体,它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端并取决于应用写作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时代学习、工作和生活处处需要写作,各行各业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学会写作,最实用最经常的就是应用写作。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肩负着夯实应用写作基础、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濡养生命创造活力三重使命。其课标基本框架一般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部分组成。编制主体以高职院校有关教学系部或者教研室为主,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审定即可。编制文本大多使用单一文本,无需其它文本配套。

3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建设的构想

3.1 对部分《应用写作》课标的分析

有学者研究阐释了学科课标体系类型结构中四个代表性看法,并认为第三个看法较为全面合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主流看法,这个代表性看法是:课标包含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内容标准就是对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应掌握的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所作的规定和描述。表现标准就是衡量学生在多大的程度上达到内容标准,也叫达标标准或评价标准。学习机会标准即对课程与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的有关条件或安排所做的规定或陈述。本文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课标这一概念的。

据此观照,前述应用写作课标基本处于第三个类型结构的水平。如南京幼儿高师学校人文系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单设“课程内容与标准”这一部分,从课程任务、主要教学内容、能力目标、活动设计、建议开设的实训项目等5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与规定,该部分实际上兼顾了表现标准,并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从“教材选用编写”、“教学建议”等2个方面涉及学习机会标准,因此,大体上符合课标第三个结构类型的基本特征。

再如浙江经济职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和“《应用写作》课程能力标准”两者相互支撑。“《应用写作》课程能力标准”主要从课程能力构建思路、课程能力标准分布及其权重、课程能力标准及其鉴定要求、课程能力鉴定标准等方面陈述,既是能力标准,又是表现标准。特别是鉴定标准说明部分可操作性比较强,如明确了课堂抽查、课外平时写作实训作业、案例搜集与评析作业、大型综合类课外实训作业、期末应知、应会综合鉴定等5类鉴定方式,期末按权重折入课程成绩,并规定具体鉴定办法及评分标准。“《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实施纲要”包含课程教学分析、课程教学基本策略、课程教学实施条件分析、各模块教学纲要等四个部分,这里较多的体现了内容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显而易见,上述两个文本共同满足了课标第三个结构类型的基本特征。

不过,前述文本无论内容标准、表现标准还是学习机会标准,仍然有改进优化的空间,如教学建议大多为原则性、概念性表述,笼统、空泛、不太好操作,再如内容标准中具体到写作的主要方面和基本过程,如立意、构思、备材取材、起草、修改等几乎集体失明;表现标准中评价的具体指向性内容、策略、过程以及评价工具、手段等也很少涉及。

在上述所见“《应用写作》课程标准”中,岳阳职院文秘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标准”当为佼佼者。该课标由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办法、附录等7个部分组成。应当说,该课标突出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理念比较先进,设计比较科学,文本要素比较齐全,标准比较明确、规范,可操作性比较强。该课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写作与思维、读者意识与文体意识、写作策略、写作过程、评价与修改等写作本体关注很少;二是内容标准依然比较模糊笼统,缺乏详尽、具体的规定;三是表现标准也不是很明确,部分内容可测量性可操作性不强。

3.2 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程标准建设的构想

第一,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认为:“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和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1]。这就要求《应用写作》课程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在制定之时就应明确这一课程理念。具体研制时,要坚守文道统一的课程担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本位,以对接和服务专业为突破口,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建立起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标,充分发挥课程作用,为人生奠基,为远航加油。

第二,明确课标的规范。研制课标要努力体现“课标包含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这个思想,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既要包括比较科学、简明、实用的内容标准,又要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表现标准,还要有能满足课程教学所需条件保障的学习机会标准。

第三,把握课标制定环节。首先做好调研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地位、性质、目标等要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分析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现状和相应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切实找准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课标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做好专业研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本课程所应达到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按照体现内容标准、表现标准和学习机会标准要求来编写课标。再次依规审议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会,依据课标审核的规范要求来审定课标。最后,认真修改完善。课标实施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并适时组织修改完善。

第四,注意解决“共性问题”。有学者指出:我国写作课程目标“仍然没有总体逃脱‘玄虚笼统’‘观念单一陈旧’的毛病;我们的写作目标……缺乏具体的过程写作要求,交际写作(读者、目的等)的内容更是流于理念。我们的课标……整体上还是属于能力目标或者是素养目标,不便于课程开发与教学使用。”[2]这里虽然说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写作课程,但是病灶却是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所共有的,也是前述高职应用写作课标的共性问题。在建设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时,就应当注意解决这些“共性问题”。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5-10.

[2]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66-169.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艺术类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