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5-03-31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运动队课余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白 琨

浅谈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白 琨

本研究对郑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对高职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进行探讨与分析,找出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郑州市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健康发展,提高训练工作的质量与运动水平。

高职院校 课余体育训练 主要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数量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成绩斐然,实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迅猛增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竞技体育作贡献。因此,对高职院校课余训练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场所,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栋梁之才,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他们能否具有全面的“健康观”和健康体魄,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经费结构和来源较为单一,主要靠学校有限的拨款解决经费问题, 课余训练经费短缺,江苏省高职院校课余训练队规模和层次面临着巨大的经费困扰。同时,高职院校运动队主要参加省运动会高校部比赛、大学生单项比赛、当地单项联赛等, 而目前高职院校参加的竞赛主要有省运动会(四年一届),其他赛事安排尚未建立一个稳定、系统的竞赛体制。教练员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课余训练,大部分教练员工作量大,负担重。学校根据教练员的带队训练情况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量,适当增加编制引进人才,使教练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余训练工作中。

三、解决对策

1.多方筹集办队资金,形成多元经费结构。经费是运动队发展的基础,是高职院校课余训练发展的保证。多年来,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经费一直依赖学校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运动队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尽管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体育经费匮乏仍是制约高职院校运动队发展的瓶颈,主要通过以下方法筹集办队资金,形成多元经费结构。

第一,把高职院校运动队推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与运动器材供应商合作,为运动队提供一定数量的服装及训练器材,改善运动队的训练条件。

第三,合理安排体育场馆,拓宽筹集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以场馆有偿开放贴补运动队训练经费。

2.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竞赛是创新课余训练运行机制检验课余训练水平的方法,通过竞赛体制改革,优化学生体育竞赛制度,创新课余训练运行机制,是保证该竞赛体制向健康、正确轨道上运行的内在机制。合理规范高职院校体育竞赛体制能够有效促进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创新课余训练运行机制:

第一,实行升降级制。实行A、B级升降级制,在 A级联赛中排名最后的两支运动队降为 B 级,相反在 B 级联赛中排名前两位者升为 A级,这样有利于激发比赛的竞争性 。

第二, 缩短赛事举办周期。目前已形成的运动会是四年一届,各单项赛事较少,制约了运动员的积极性。因此,要缩短赛事周期, 扩大竞赛面。

第三, 实行大学生联赛主客场制。主客场制既有利于公平竞争,也可提高观众参与率,还有利于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扩大联赛影响。

第四,强化各单项体育协会预赛管理。基层预赛是联赛的基础,是联赛的根基,延长基层预赛的时间和跨度是普及学生群众体育的催化剂。

第五,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校内体育竞赛组织形式。现行的校内体育竞赛只是少数体育精英的比赛,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学校应改变竞赛的组织形式,使广大学生有机会、有动力、有激情地参与体育竞赛,达到运动技术以“普及”带动“提高”的发展。

3.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实行教练员专职化。鉴于目前教练员多为兼职的现状,在教练员训练工作量的统计管理上加大政策倾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其训练课按课时计入教学工作量,并相应减少其承担的体育教学任务,逐步向专职教练员过渡。第二,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为确保课余训练有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要求教练员认真学习训练理论和专项理论。学习提高方法如下:参加业务学习班和研讨会;自学;参加大型比赛;院校交流;请进来, 走出去听、看课等。第三,对教练员实行定制、定岗、定责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第四,制定并完善教练员考核、奖惩制度,逐步提高教练员各项待遇,以充分发挥教练员参训的热情。

[1]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 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ISSN2095-6711/Z01-2015-08-0251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运动队课余
丰富的课余生活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