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析

2015-03-3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批评性激励性学科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任 玲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任 玲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评价语言影响教学成效。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语言出现的激励性评价、否定性评价以及评价语言缺乏差异化等问题,提出教师在评价是需要注意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但防止“表扬泛化”;批评性的评价语言不应被“否定”;评价语言应关注“差异性”,以此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 教学 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生成的瞬时、即兴、即时、即地的一种语言。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做出的瞬时反应,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它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所做出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反应。有效的教学评价语言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语言可使教师获得及时的反馈性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语言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1.激励性评价过多

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从这一点上来看,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听见“你真棒”“回答得真不错”等激励性评价语言。当然,我们的教学评价语言需要以表扬激励为主,但过度的激励性评价是只要学生发言就表扬,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会评价为“很好”,甚至出现了“当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带有明显的偏执倾向,甚至是错误时,教师也会照‘奖’不误”。这样超值的奖励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而使其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这样的“关怀”更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

2.否定性评价被污名化

由于新课程评价主张“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实现个体价值”,因此与激励相反或者无关的评价都被看作传统的、老旧的、不合时宜的评价方式。如果出现批评性的评价语言,则更是与“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专制”等说法挂钩,被极大地污名化。教师对课堂中违纪捣乱、不认真听课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会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豪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仅剩下一张笑脸相迎的‘脸谱’。”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当中的确存在对学生严苛的现象,但经历了评价改革后,对于学生批判的否定性评价多了冲动和盲目,少了几分理性,过于放大否定性评价的消极意义,忽视了积极作用。

3.评价语言缺乏差异性

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方面,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关注学生当时表现的内容或方式,教师仅对当时的表现做出评价,很少结合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性评价。在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方面,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性语言几乎没有差别,重复使用“很好”“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等常见的评价语言,没有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

在学科差异性方面,教师评价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紧密结合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慎重选择评价语言,体现某学科的学科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评价语言没有明显区别。

二、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的对策

1.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但防止“表扬泛化”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可以知道,学生的内心有被激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满足是通过自我或者外在的激励完成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予的评价应该多一些肯定,这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在表扬时的措辞要有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状况都应该突出表扬措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众不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关注有加,而不是敷衍无视,从而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爱。

例如,朗诵时,有的学生音质好、有的学生节奏感强、有的学生满怀深情、有的学生表现力强,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表扬形式。

批评的目的在于修正。学生的发言出现偏差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的认识从根本上存在错误,一种是认识是正确的但表达不够准确。对于前者,教师应该敏锐地感知学生知识的盲点与疑点,耐心分析并解答,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学生批评指责。若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但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有失偏颇,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这样或许能够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进行思考,调整思路,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认识正确但表述不准确的发言,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帮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批评性的评价语言不应被“否定”

虽然教育从过去的带有惩戒色彩的传统教育过渡到如今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新型教育,但教师在当中要坚持原则,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批评的目的还是教育。正确的方式是让学生认识到批评式的教学语言寄寓教师的爱与尊重,尽量避免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伤害。

学习本来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只有在错误中不断反思,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批评性的评价是教学评价语言必不可少的方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批评式评价语言。

首先,批评性的评价语言要中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带有色眼镜,仅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随意进行“否定”。例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措辞会稍微缓一些,说:“这种思维方式有欠妥当,能不能换种角度思考一下。”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教师的评价语言就会随意些,会说:“我就知道你回答不出来,学习态度一点也不认真。”这样差别对待,不仅会挫伤差生的自信心,而且也容易使优生产生优越感。所以,教师在评价时需要摘掉有色眼镜,要做到一视同仁,敏锐地觉察出学生的错误点,给予中肯评价。

其次,批评性评价语言要体现人文关怀。过于直白的否定性语言以及带有伤害性的评价语言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否定自身能力,不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委婉的人性化评价可以深入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学生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强烈的需求,如果老师评价“你回答错了”“你怎么这么笨”“真是猪脑子”这样的言语很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我们的批评性评价需要借助幽默化的语言化解学生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这样才是关怀教育的真谛。

最后,批评性的评价语言要符合正确的时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实际的课堂中,对于教师的提问,有些同学回答得快,有些回答得慢,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话,给学生一个申诉或者补充的机会,而不是快速给予批评性评价。

3.评价语言应关注“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共性的标准要求,而是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关注“差异性”,不仅是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关注教师的个性化以及学科的差异性。

首先,评价语言应注意个性差异,实施发展性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得知,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根据学生的优点给予引导,让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根据智能弱势理论,教师应激励并帮助学生降低智能弱势,使学生身心发展更加全面。当然,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不一样的。例如,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教师需要以启发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教师应该明确指出问题的所在,花费更多的心思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其次,评价语言应该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有效把控教学课堂,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更能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接受教育。清新朴素、言简义明的风格中,教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语势流畅,深入浅出,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质朴美与纯真美;严谨庄重,优美典雅的风格中,教师从容庄重、自然大方,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内涵,学生在教师的娓娓而谈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真正成熟的教师都是以一种风格为主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语言风格做到因材施教,触类旁通。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能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上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评价语言是还要兼顾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科在知识属性、研究范式、学科文化以及学术价值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就形成了学科的差异性。例如,语文学科重视感性思维的培养;数学偏向于理性思维的培养;思想品德偏向于道德认知、行为与情感方面的培养。不同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都能产生重大影响,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好而随意评价,忽视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需要体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

总之,教学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有效而精彩的教学评价语言需要教师注意以激励性评价语言为主,但避免过度化;重视否定性评价的积极意义以及评价语言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指点学生的灯塔,成为启迪学生深思的钥匙,才能创造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1]沈玉顺.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蒋福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几个误区[J].小学语文教与学,2009.11

[3]鲁桂玲.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李 峥.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ISSN2095-6711/Z01-2015-08-0039

猜你喜欢

批评性激励性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张培基译本《故都的秋》批评性分析
“超学科”来啦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