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临证的应用

2015-03-31

大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景岳精血中医学

陈 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临证的应用

陈 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思想,其在中医学临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文章就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做了分析阐述。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中医临证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和哲学理论,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诊断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历代中医名医名家都非常重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阴阳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有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发明创新,下文对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临证方面的作用做了探讨。

1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的源泉和提出

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周朝初年。东周早期,医学家开始将阴阳理论引入中医学之中。如秦名医医和首先提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学说。

《内经》将阴阳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总纲,认为高明的医生,总是先要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张仲景也强调了阴阳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唐王冰特别强调阴阳互根互生在中医诊断疾病及养生防变中的重要作用。 此后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论述阴阳,无不以《内经》为基础。

2 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的具体内涵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中医学把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称为互用。中医认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设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独阴不生,独阳不生。如王冰认为阴阳互为根本,阴阳才能相互资生转化。中医学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广泛地用来阐述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阴阳双方总是共同生长和收藏,相互协调变化的。如果阴阳互根的关系失调或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病变。如白天精神不清爽,夜里就不能熟睡;甚至阴阳离决不相交,精气随之竭尽。如果人体阴阳互资互用关系失调,即会出现“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甚则阴阳俱损的病理变化。景岳运用阴阳哲理阐述医理,说明人体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和精神气血之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景岳在《内经》和王冰《次注》理论指导下,深入地阐发了“阴阳互根”的原理,认为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方可相互资生转化[1]。

3 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左归丸是张景岳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无泄,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如肾阴虚衰而相火上越的虚热证候,可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少佐温热的肉桂,以阳中求阴,引火归原,即是其例[2]。

右归丸系张景岳由《金匮要略》肾气丸化裁而来。本方纯补无泻,集温补药与滋补药于一方,则益火源之功尤著,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专于温补,共奏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功。诸药合用,肝脾肾并补,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原。本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取“阴中求阳”之义[2]。

在临床上张景岳非常擅长将熟地与人参配伍使用。他将二药喻为“治世之良相”,是扶阳滋阴的理想配伍。二药相伍,一切阴阳精气血亏虚之证,皆可用之。又如人参熟地并用,治疗正虚之瘟疫患者,确诊即可速用,愈早愈好。人参熟地二药合用,正寓阴阳互求之义,堪称治疗阴阳虚损证的精妙配伍。

张景岳从《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法则受到启发,创立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论治阴阳虚损诸病有深远影响。

4 在临床应用的发挥和扩展

精与气的互根互用,精与气是构成人体和维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张景岳重点探讨了精与气之间存在的相互资生和相互促进关系。景岳将“阴阳互根”与“精气互生”紧密联系起来阐述医理,并认为《素问》阐述了“精气互根”的原理,因为气为阳,阳必生于阴;精为阴,阴必生于阳。无论先天或后天,因为阴升阳降的机理,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如果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的生理机制遭到破坏,病变亦会随之产生[1]。

阴和阳的互根互用,还可以扩展到形与神的互根互用,形和神是人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归因于形神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注重保养自身的形体和精神。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诊断治疗,推测病势的重要理论依据。气与血之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全赖于气血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气全则神旺,血盛则形强。如果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在临床治疗上需要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协调平衡的状态。气与津液的互根互用,在临床上出现“津停气滞”与“气不行水”的病变时,为了提高临床疗效,通常将利水药与行气药配伍使用。精、血、津液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化生,相互补充的关系。病理上三者之间也常常相互影响。精血津液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理论之中。在临床上治疗精血大亏病人,往往将补养精髓药物和补血药同用,共奏填精益髓,滋阴补血之功。津液可化为汗液排泄体外,故“津血同源”又有“血汗同源”之说。《灵枢·营卫生会》言:“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论》中也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精气神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三者中任何一方的病变,都会引起其他两方面的病变。一身之宝,惟精气神。平常生活中,人们必须重视精气神的保养,倡导“积精全神”以养生[3]。以上各个方面,都是遵《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法则,把“求汗于血”、“生气于精”、“引火归原”、“纳气于肾”等法则娴熟地应用于临床,养阴治形、填补精血、填精补髓。

5 名医案举例

明朝历史上著名的红丸案,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新君登基,改年号为泰昌,故称泰昌帝。光宗有疾,光宗不信任太医,弃太医院御医们所开方药不用。司礼监秉笔,掌管御药房的崔文升用大黄药,皇帝吃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如厕三四十次,病益剧,不视朝。光宗不顾内阁首辅方从哲等群臣和太医院御医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止,连续服食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两片红丸药,服食一丸后,回光返照,病情微转;隔天服食第二丸后,继位仅一个月,刚刚四十出头的泰昌帝离奇暴毙。

红丸因药为红色而名之,以铅为主,以参茸为副。有人说红色丸药就是红铅丸,即春药,或说是道家所炼金丹。

那么明光宗所患的真实病证是什么呢?光宗因贪恋美色,纵欲过度,又因孤苦忧悲恐惧劳神所致的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虚火燥热之诊。本应采取填精补髓,滋补精血,滋阴清热的治法。皇帝精损过重,太医们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只以充血生精之药调理还是有望的,崔氏没有仔细辨证,为假热表象所迷惑,用泻下药大黄清热,让本已精血大亏,阴阳双损的皇帝病情更加严重。红丸,红铅丸,或春药或道家仙丹,均属剧烈热性药物。非医官,且非知药知脉者的鸿胪寺丞李可灼,治疗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天崩地裂的后果也在当时群臣和御医们的意料之中。崔李二人都没有辨识真阴亏损,虚阳上越的假阳证,景岳所谓之“龙雷之火”。正如当时御史王安舜认为:“先帝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入虚火燥热之诊,几何不速亡逝乎!”也如明·虞抟《医学正传》云:“假热者,水极似火,阴证似阳也,……此皆阴盛格阳,即非热也。”

历史上清世宗雍正,早已肝肾双亏,但雍正喜食道家仙丹,与明光宗病证类似,这也是雍正突然暴毙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何其相似。

6 结语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气神血津液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都是在阴阳这一总纲指导下来进行和完成的。千百年来,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代医家能够深刻领悟和运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在诊断治疗气血阴阳方面的疾病,有其独特的作用,将会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1] 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Interoperability theory of yin and yang, each root in TCM clinical application

Interoperability theory of yin and yang, each root is the medically important academic think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medicine, effectively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 and yang, each root article on interoperability theory in to do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medicine elaboration.

Theory of yin and yang, each root interoperability; TCM Clinic

R2

A

1008-1151(2015)06-0116-02

2015-05-15

陈华(1984-),男,安徽安庆人,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各家学说。

猜你喜欢

张景岳精血中医学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张景岳“邪正”理论在不寐中的运用与局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