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5-03-31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李胜华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李胜华
微课程属于新型的课堂教学资源,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并且可以紧紧围绕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的环节进行实际的教学,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选取某高职院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新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开发属于一项系统的工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微课程课堂教学开发包括较多环节,不仅需要课程设计与开发,还应包括微课程的实践应用,进而将设计与应用有效地结合,真正实现微课程的价值。微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教学目标并选择实际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仔细划分;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微教案、微课件与微练习的设计;撰写录制脚本;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并录制实际的教学过程;对录制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微课程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程资源包并上传到平台;微课程教学的实际应用;微学习、微反馈、微教研;微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改进。
其中,微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与选题都需要“微”。只有保证“微”的特点,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微课程的短小与精悍,并不是抽象与宽泛,而是紧紧围绕具体的知识点。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实践
1.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程授课对象是某广播电视学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学生。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水平以及信息素养,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课程。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学生都是在初中时接触计算机课程,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所以,教学的对象具备计算机的操作基础。然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容易走神。计算机课程的传统教学具有较强的机械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析
根据几次课堂学习,高职学生掌握了如何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并且插入图片的技能,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自如地设置动画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此外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而明确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3)学习评价设计的分析
针对学习评价设计可以合理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观察,并对学生进行提问与询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而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进行终结性的评价,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测试题,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微视频的设计
制作微视频之前,应设计脚本。文章主要是使用录屏方式来制作,并且让视频的制作者进行全部步骤的操作,同时通过录播软件将具体的步骤记录下来。后期进行编辑的时候,将画面编辑好,匹配相应的标注与解说词。微视频制作的质量与各步骤的操作紧密相关,并且微视频集文字、声音、图片、影片等资源于一身,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满足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目前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相关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深入地理解并认识到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并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很难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因此,应全面考虑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并设计出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微视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不断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中属于必修课程,因此,需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微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积极地响应了课程改革的号召,为教学方法提供了新型的教学理念,并且该教学方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
[1]刘丽红.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word文档制作”为例[J].电子制作,2014
[2]金 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
[3]翟真真.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微课的设计以及应用研究——以《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