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可能”到“学习支持”: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意蕴与创生

2015-03-31王秋芳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课堂

●王秋芳

从“实践可能”到“学习支持”: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意蕴与创生

●王秋芳

中小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流程、课堂组织形式、教师专业重心、知识传播载体和学生行为角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试图对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可能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进行思考,以期为更好地实现其预期效果提供借鉴。

实践可能;学习支持;翻转课堂;本土化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直接关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今,我国传统的“课上讲授+课下作业”的基本范式正在受到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冲击。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颠覆性课堂教学实践,自产生之初,就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检验,翻转学习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深深植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

一、翻转课堂的本真探析:从“群体模式”到“掌握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全新的教育理论,其背后的学习理论仍然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1973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Benjamin Bloom)在《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一书中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假如教学是系统而且合实际的,如果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的学习能力可以达到很高水平。”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由预想的比例决定,而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

但是,纵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传统的群体模式依然顽固存在,导致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课堂更多关注群体目标的检测,缺少个别化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的解惑答疑、心得交流、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旨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逆转,实现从“先教而后学”到“先学而后教”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向,[1]以最大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从“课上”到“课下”:传统教学流程之转

时间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按照掌握学习理论,充足的时间和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实现课堂时间高效化的核心。翻转课堂将原先“课上”与“课下”的活动进行互换,貌似简单的形式变换,却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突破,引起了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

(二)从“单向”到“交互”:课堂组织形式之转

从夸美纽斯的“种子说”到卢梭的“否定教育”,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关于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倡导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样的呼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显得那么无力和无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建立“深层次、广视域、多主体”的互动机制。改变单向教师讲授的课堂组织形式,使主体性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居于中心地位,从而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同伴互助、增强合作意识。

(三)从“主演”到“导演”:教师活动重心之转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和权威者,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还顽固存在着,这是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场所,而是师生共同开展知识探索的场域,这也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新的挑战和期待。翻转课堂要求教师从课前教案的书写者转变为教学视频的研发者和设计制作者;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对话者;从课后作业的旁观者转变为学后反思的辅导者。[2]

(四)从“纸上”到“线上”:知识传播载体之转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载体可以分为非生命载体形态 (主要指学科教材和相关辅导材料)和生命载体形态(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播活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除了以上知识传播载体外,虚拟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载体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模拟视频、远程课堂、电子书包、在线辅导等教学形式有着传统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多样化知识传播载体的介入,学生可以及时获得丰富而优秀的教学资源,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时间、过程和深度发生了深刻变化。[3]

(五)从“接受”到“主控”:学生行为角色之转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课堂知识的有限传授发展为学生自我知识的无限延伸。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角。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多样化教学资源,根据自身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记录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过程。但是,翻转课堂又不是学生完全的独立学习,而是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与教师、同学进行无障碍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可能:从“他山之石”到“本土意蕴”

尽管翻转课堂源于国外,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其理念被引入国内,并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时间较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与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当前正在全面推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践育人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研究其“本土化”实践可能,探寻其创生路径,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种可能的范式。

(一)实践可能之技术基础:信息化教学进程加快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4]近年来,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 “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与突破、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软硬件快速发展与升级、各类在线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与完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深度融合,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二)实践可能之目标契合:创新人才的现实呼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使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各级各类教育和不同层次学校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看,中小学教育起着重要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原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教授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和正确把握能力、较强的探究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具备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包括开放的意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执著的探索精神。较之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5]营造出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终极目标内在契合。

(三)实践可能之理念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学会学习,关注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实践可能之价值取向: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从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翻转课堂注重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尊重彼此的观点、经历和自由,创设对话空间,重建生命型教学对话。[6]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颠倒,更是从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将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实践可能。

三、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从“技术服务”到“专业引领”

作为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之一,学习支持服务伴随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在内涵上不断发展。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 System)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服务,即为满足学习者个体或小组在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合理需求而提供的学习支持(包括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等),以促进学习者进行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7]将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内涵借鉴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从单一的远程教育拓展为课堂人际面授和课外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8]探索构建面向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提高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一)理念性支持:外化与内生相结合

为了澄清一些对翻转学习的误解,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翻转学习结构,翻转学习网络FLN(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给出的最新定义是:“翻转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直接教学的行为从小组学习空间转移到了私人学习空间,而小组讨论空间变成为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学员们将概念应用于实践,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主题,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FLN提出了翻转学习的四大支柱理念“F-L-I-P”,即灵活的教学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文化(Learning Culture)、精心编辑的课程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的教师(Professional teachers)。针对“被动、高控制性、无法顾及学生差异”的教学弊端的反思和改良,翻转课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凸显 “主动、交互、差异”等教学本质和规律,推动了课堂变革。[9]在我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学习观,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尝试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技术性支持:实体与虚拟相结合

翻转课堂在我国本土化实践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需要一个适应现代开放教育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要适应当前以Internet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主导的信息时代教育需求。从教师课前的视频制作到学生课下的无障碍浏览,从师生课下的在线交流到生生之间的远程协作,基础的网络和相关的终端设备应该是目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核心硬件。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教育网站,应用ASP等技术结合数据库的方式架起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教学管理平台,将教师录制的教学微视频(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并在制作过程中形成流程化的发布范式)、数字化课程和教学课件上网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点播;制作智能化平台如辅导答疑系统、作业检测系统、网上互动园地等,通过 E-mail、BBS等构成师生在线交互的良好环境。随着移动性、简便性智能服务的发展,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电话、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快速访问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资源性支持:创生与共享相结合

随着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广域化的发展,学习资源的创生与共享成为翻转教学的基本要素。学习资源是指能够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由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两大部分组成。[10]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辅导者、学习伙伴等,非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学信息资源,如视频资源、电子图书、音像教材、网络课程等。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组建专门的教学微视频制作团队,并通过整合共享的方式使优质教学资源深入其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学校,这样既可以保证微视频的质量,也可以使教师将有限的经历投入到其他教学环节中,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网络公开课(MOOC)的兴起,以及我国开放课程的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学校完全可以开辟网络教室,开设网络课程,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充分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问题反馈,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

(四)专业性支持:教学与技术相结合

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性支持包括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其中教学支持主要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设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等;技术支持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音视频(电子课件)制作技术、网络发布技术和可视化教学技术等。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总结和分解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成果评价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教师掌握信息搜索加工、教学视频录制、教学平台使用等基本技能,并充分将两者结合,即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法有效整合,以提供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

(五)导学性支持:自主与协作相结合

翻转课堂在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时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更自主的学习进程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应试教育下,学生多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习惯于家长的监控,当面对开放的学习环境时很容易迷航。因此,对学生进行导学性支持,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翻转课堂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教育媒体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微课程信息的接收与访问,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加工技能等。其次,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制定具体的、可到达的、可衡量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学习,分清学习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并与别人的时间取得协作,制定规则、遵守纪律。再次,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即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最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商讨、碰撞、争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管理性支持:过程与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对翻转课堂所涉及到的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效果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翻转课堂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确立应根据翻转课堂教学任务的终极目标,充分考虑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将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并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视频、师生之间是否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良性的互动和信息的反馈、教师是否能够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课上的小组协作和探究活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并及时将学习效果予以展示等观测点纳入评价体系,并注重评价结果的有效导向。

[1]朱宏洁.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2]黄金煜等.“翻转课堂”与教师角色转型[J].上海教育科研,2014(6):49-51.

[3]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93-95.

[4]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6]岳欣云.教学对话的三种境界及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科学,2008(3):28-32.

[7]蓝斌.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型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6(5):45-48.

[8]顾容等.面向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5):72-77.

[9]麻晓春.除了课堂结构 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N].中国教育报,2014-4-30.

[10]熊绍高等.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3):13-15.

(责任编辑:刘君玲)

王秋芳/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教育系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