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哲学思维领航哲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5-03-30吴燕萍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情境创设

吴燕萍

摘 要:哲学道理是抽象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师在哲学课教学中,经常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感悟抽象的哲学道理。结合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如何用哲学思想指导哲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强情境创设和利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哲学思想;哲学课教学;情境创设

哲学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是古板严肃、抽象隐晦、深奥难懂的代名词,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乏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教师经常在哲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期能更有效地唤醒和启迪学生的心智,进而提高哲学课教学的实效。然而,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创设的情境本身存在各种不合理、不科学,情境远远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用。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的学问,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以哲学为指导,增强情境创设和利用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联系生活,体现哲学的生活特征

哲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就会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只是与自己生活的世界无关的书本上的东西,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敷衍了事。因此,从社会实际生活出发是上好哲学课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那些学生熟悉或亲身感受过的事例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化。

例如,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教师就以当时当地的天气实际——雾霾为例设置情境贯穿整课学习,先是投影了两幅雾霾图片,配上文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就在我对面,而我看不见你。”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雾霾?探讨雾霾产生的危害?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解决雾霾问题的措施等。因为选择的材料是学生刚刚亲身经历过的,感受体会更深,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致立即就调动了起来,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求知欲强。在思考分析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目标顺利实现,学生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在对问题的探讨中学生也能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雾霾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等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整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果

较好。

二、巧妙设问,体现哲学的思维特征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遇到问题,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在提供了合适的材料后,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何用哲学思想来指导情境问题的设置呢?抽象的哲学原理是对具体事物现象等的概括、总结和升华,因此我们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问时,同样要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问题要逐层递进深入。

例如,在教学哲学第九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为了说明矛盾的含义,教师选择了这样一则材料: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然后教师设置了这样3个问题:(1)概括狼与鹿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从这3个问题的排序来看,学生最容易回答的是(2)(3),第(2)问从材料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狼要捕食鹿,狼和鹿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通过第(3)问的分析学生会看出狼和鹿除了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外还有相互依赖的一面,最后在前两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概括出第(1)问的答案:狼和鹿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上述案例提醒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深入,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

三、回归生活,体现哲学的实用特征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学哲学如果得不到一种受用和享受,任凭千言万语,也只是空话,也只是白说。”我们创设生活情境,除了要引导学生喜欢学哲学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的智慧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养成自觉学哲学、用哲学的习惯,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因”上真正喜欢哲学。因此哲学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具体问题的探讨分析中得出抽象的哲学原理还需要再次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例如,在教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块内容是,教师选择了学生的学校实际——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为例,为了充分发挥优秀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一直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评比项目主要有:学习(占60%)、出勤、卫生、出操、纪律。综合以上几个项目进行评分,最终评出校文明班级。请你结合实际,谈谈我们班争创“文明班级”的过程:(1)应以哪一个项目为重点?(2)其他项目能忽视吗?为什么?这说明了主次矛盾之间有什么联系?(3)作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是始终不变的?这说明了主次矛盾之间还有什么联系?在对三个问题的分析中得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指导意义之后,教师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该原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1)进入高二,你的学习要处理好语、数、外、选修、必修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处理的?(2)明年3月份左右,你准备如何处理上述学科之间的关系?(3)明年3月份以后,你的学习中要处理哪些学科之间的关系?你打算如何处理?最后总结生活智慧。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具体问题的探讨分析中得出抽象的哲学原理后再次回归生活,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

课堂教学成也情境,败也情境。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而哲学思想可以指导我们创设更科学有效的情境,让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内化情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

做人。

参考文献:

骆召平.论哲学课教学目标:受用和享受的和谐统一[J].柳州师专学报,1999(0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情境创设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领袖背后的经营哲学思想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春秋时期政治变革中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