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
2015-03-30年洪玉
摘 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感;朗读教学;阅读;课堂氛围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语感培养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有示范朗读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的朗读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教师的范读实质上是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当然,要培养学生语感,教师范读前要反复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學生可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基调。比如,我们在学习《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时,背景音乐的渲染和教师精彩的朗读,使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语文课堂,这比直接让学生自己读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对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的朗读环节,教师及时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对读得不太好、胆小、怯场等这一类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还要给学生做一些指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朗读的价值所在。当然,朗读要求熟读成诵,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三、朗读方式要多样
课前三分钟朗读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小作文,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能够增强自信心,同时能得到别人的评价,也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朗读方式的调整,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片面地以为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积累,朗读就变成了挑句子,挑段落来读,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形成一个习惯,考什么读什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如齐读、单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多给学生个别展示的机会。
四、保证学生有朗读时间
朗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所以,学生需要有朗读的时间,每一节课中都要有朗读环节,时间不必多,三到五分钟即可,但重要的是每节课都有。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与授课有关的篇目,或摘取其中的段落,让学生去读,每节语文课都要有朗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营造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融入文本的重要途径。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抓好朗读教学。
作者简介:年洪玉,学位:青海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