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探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15-03-30闫德胜
闫德胜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首先,学生需要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语感。其次,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也是相当重要的。最后,恰当的阅读方法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教学内容多半也是以认知性的教学为主。而初中语文经过小学语文的过渡,教师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运用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对于其他学科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要教学任务。我们仔细分析教材也可以发现,教材的内容也在刻意体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理解和鉴赏。理解是阅读的第一步,是指学生先要弄明白全文的大意,同时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僻词语。鉴赏是第二步,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全文的透彻理解,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对于语言性的学科来说,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是逐渐地融会贯通的过程。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也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生充分理解文章,提高自身语感
我们所说的充分理解文章,也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阅读文学作品的第一步:理解。字、词、句、段构成了一篇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在理解时也要一步步地从字、词、句、段来理解。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生僻的字,学生要做到自己能够在课前解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特别是古文类的文学作品,很多字词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是需要透彻地分析的。掌握字词的意思是我们理解好一篇文学作品的基础。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忽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其实有效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学作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构造文学作品的画面,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亲近文学作品。但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的是要认真朗读,要注意语言的发音,并且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这样声情并茂的效果才能对学生理解文章起到一定的作用。从上面的分析我们都可以看出,朗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是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还需要做得更多。
二、充分了解文学作品背景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要从文学作品的背景入手,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感情的良好方法。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要要做到:首先,要了解作者,作者的文学思想感情都属于哪一类。其次,了解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这两点可以说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点。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的教学,首先我们就要了解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有哪些代表作,他为我们的社会奉献了什么,这些对文章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就可以充分地把握全文。文学作品的背景,其实是我们阅读之外的附加内容,但是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帮助理解目前的作品,还有以后再遇到这个作者所写的作品理解起来会更容易,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三、有效的阅读鉴赏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阅读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其实是有效的阅读鉴赏方法。有效的阅读鉴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由总体到局部。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一定是先确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确定主题,再局部地深入。而我们作为读者在阅读时其实也需要有这种思想,从整体到局部。(2)不同的文章题材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每一类文体都是有其特点的,从文章的体裁下手可以大大增大阅读的效果。比如说,小说类的文章,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小说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对人物的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分析其情感变化,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中心思想。总的来说,我们在鉴赏文章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达到最优模式。
初中語文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高。语文与理科学科有所不同,积累的过程很重要,随着时间的变化,知识逐渐的积淀,语感自然而然会形成。我们所探讨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地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有所体会,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1(16).
[2]侯军.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3]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