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30孟月婷
孟月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对我校2013年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教学实验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省部分高校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如何面对现状,不断吸收其他省份高校的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我省高校普及开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太极柔力球 推广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由我国山西省晋中卫校体育教师——白榕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明创造的一项太极化球类运动。它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中所有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体育的元素。它分为游戏娱乐、套路运动和隔网对抗三大类。它融健身、观赏、竞技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表演性、竞技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为一身,易于推广和普及,是一项具有鲜明名族特色的、极具发展前途的一项运动项目。
1995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评定,被认为是“该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建议在大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各项运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体育教育在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下,已向兴趣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对高校体育课的各构成要素提出来了全新的理念。随之全国部分高校将太极柔力球作为一项新研发的体育运动被列入体育课和选修课中。很多体育工作者便开始对这项运动是否适合在高校开展、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等等展开调研,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又在探讨如何在高校体育课中推广开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的影响,笔者深有感想,望撰写本文渴望对高校开展该项运动有益。
二、高等院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天津、北京、辽宁等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较早的省份。我省高校属于刚刚起步阶段。鉴于目前这种情况,我于2013年9月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在我院学生周末选修课中开设了太极柔力球教学,有90名学生积极报名参与。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对此项运动不了解,处于猎奇心理报名,只是获得学分为目的。10%的学生是老师的宣传和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了解这项运动的。通过一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一定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心率、肺活量、50米、800米(男1000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游览和阅读大量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适合在大学生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开展。这项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调解大学生紧张的心理,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能力。那么,如何先通过选修课然后推广到体育教学中是我们目前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太极柔力球运动运动在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知度不够
根据有关学者对我省部分高校学生问卷和我本人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这项运动不了解。其中,了解一些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8%,比较了解的占8%。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了解的途径各不相同,大部分是通过教师的宣传,同学之间的介绍了解的,占到45%(我校60%)。而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的占18%。这说明学生了解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媒体,反应出学生了解的途径单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十分了解,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同时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
(二)任课教师掌握太极柔力球运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限
我省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运动课程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现有教师大多是其他项目转过来或兼职的,只是经过短暂培训上岗。他们之前多是从事三大球、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专业。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而参与到这项运动的学习和教学的。经调查显示,从事太极柔力球教师的年限较短。从事1-2年的居多,占63%,从事3-5年的教师占总数的7%.我本人也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的。因而,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技术不过硬,既影响自己上课的效果,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参与竞技比赛,我省高校几乎没有安排,导致教师专业技能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体系不完善
根据调查,我省高校太极柔力球课程教学属于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缺乏统一性。教师只教会的,各自为战,这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非常不利。主要原因是目前我省没有统一管理的部门,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组织和举办一定范围的高校或校际间的交流和比赛来推动这项运动的广泛开展。统一教材、统一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四)场地器材受限
根据调查显示,我省目前没有一所高校拥有专用的场地。场地可因地制宜,不论在篮球馆、乒羽馆及室外都可进行。但学生都没有太极柔力球拍,大多是上课时统一借取,下课返还,大大减少了学生课余练习时间,导致课外活动形同虚设。
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我省高校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识
太极运动包括了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其“以柔克刚、以进为退、借力打力,顺势化势”,“力使于腿、主宰于腰、以腰带臂的弧形化动作”,把太极运动完整贯穿,其圆滑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技术特点都在这项运动中得以体现,是一项全身运动。在学习、练习和竞赛过程中体验其乐趣,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消除疲劳,改善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之作用。因此,挖掘太极柔力球运动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加以广泛的宣传,势必会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对此项运动的认知和兴趣,对在高校广泛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我省开展的较晚,现有师资资源和业务水平已不能满足现状。高校主管部门在尽可能快的确定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经常性的讲座、培训及研讨班,定期或不定期的为教师提供在职学习和提高机会,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尝试组织教师的技能竞赛,以促进教师自身表演能力、技能、经验的获取和对竞赛规则的熟知,来推动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了解和掌握。
(三)充分发挥高校体协和校内学生体育团体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运动
课内外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太极柔力球发展的基础。通过选修课培养一批骨干,再选择性的扩展到体育课的教学中,形成一定的氛围,利用体育社团、协会开展知识讲座,定期组织练习和形式多样的中小型比赛,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把球拍学期之初发给学生,学期结束再收回维修保管。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可以检验教學的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逐步扩大这项运动的影响力,从而不断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我省高校的广泛开展,使其步入正轨。
五、结束语
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仅符合《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而且完全遵循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切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通过高校的一系列体育教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消除学习压力过大的烦恼和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其独特的健身、健心、健脑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具备一定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新潞,白榕.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温平.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改革[J].理论研究.2000(2):47-60.
[3] 柳振纲.影响太极柔力球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原因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研究论文专刊.2008.3(第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