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伯伦诗歌的浪漫主义理论构建

2015-03-30郭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纪伯伦浪漫主义阿拉伯

郭筠

(浙江外国语学院欧亚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浪漫主义作为一个西方美学概念,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了阿拉伯国家的学术话语,也进入到阿拉伯国家本土文化的研究领域。阿拉伯现代作家和诗人受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诗人作品的影响,他们有选择的借鉴,力图找到适合自己的诗歌形式,逐渐形成了既不同于欧洲源头的德国浪漫派,也不同于英国和法国浪漫主义、独具自身文化基因的阿拉伯浪漫主义诗歌。如果以“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这个浪漫主义的“公分母”[1]审视阿拉伯文学,就会发现它与阿拉伯文学的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契合。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本土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是阿拉伯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本文试图通过纪伯伦的诗歌作品的分析,找出阿拉伯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

1 纪伯伦的诗学思想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纪伯伦的一生十分坎坷,始终挣扎于社会的底层,尝尽了背井离乡、亲人早逝、生活困顿、爱情波折、贫病交加的痛苦。

“纪伯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学家,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术、思想上,他都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人。”[2]他的“双重人格”的养成与他生活的环境分不开。他的散文诗在各个方面都独树一帜,风格纤细,人物性格单纯,情节淡化,具有音乐质感,同时结构上还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体现着优美感伤的优美抒情,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受,故而在文学创作上独具一格,后人称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的文学的确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和旅美派的文学伙伴们“表达了一种纯阿拉伯的精神”[3]。

2 纪伯伦风格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1 丰富的想象美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想象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创作本身,是心灵的狂欢。他们通过想象创造超越功利的诗意世界和理想的诗意人生[4]。他们认为,最大的财富存在于想象力之中。

纪伯伦的散文诗创造了新奇的想象虚幻世界。他把自己看待周围世界的种种想法、内心的矛盾和自身的精神理想通过他的想象表达出来。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从而使语言更加清新独特、俏丽动人,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心动神迷。

在《论爱》中,纪伯伦赋予“爱”生动的形象:“爱虽给你加冕,他也要将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要刈剪你。”[5]纪伯伦在《论自知》中,把“自我”比作无边的海洋,说“灵魂”像一朵千瓣的莲花,自己开放着。作者在《先知园》的后半部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一系列奇特瑰丽的意象来传达耐人寻味的哲理,如把太阳比作“坚实的孩子”,把爱比作“是你身内的雪片,在奔流,向着大海”。上帝成了“爱和智慧”的化身[5]。

在纪伯伦的创作中,想象比现实更能表达他的真情实感。他所看见的,他所想象的,他以此进行的创作,都用欢乐和幸福的幻象包裹,来取得心灵的满足。而他的真情实感正是激发想象的动因和力量。

2.2 如画般的色彩性的美

纪伯伦笔下的色彩美并非只是用来描写客观事物和现象,而是渗透到事物内部,成为它美的灵魂。只有对事物、生活怀有热情和肯定,才可能使其对自然、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去描绘、欣赏、表现,使它们带有感情、全面、丰满地展现出来。在《诀别》中,纪伯伦写到:“草原和森林隐没在变化万千的幻影中,白的像浮云满天,黄的似阳光灿烂,红的如晚霞一片。”[5]这些色调是浓郁的,但又是和谐的。诗人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白黄红”这组色彩不仅仅只代表自然的风景的色彩,它们还寄托了作者的离别感情。纪伯伦笔下的色调并非单一、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和谐。色彩在作者的情感中萌芽、生长、完满,色彩在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给他们的情感提供对象、风格,描绘着自己的心灵家园,在这个花园中,构建理想的人的世界。

3 纪伯伦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

3.1 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浪漫主义生态观的思想是我们既在自然之中,也在自然之外。诺瓦利斯认为,世界、自然和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主体(人)与自然的同一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产物,即灵性的自然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他把这个“整体观念”表述为“世界心灵”[4]。浪漫主义倡导,让自然在人类的心灵中安居,自然和世界就可以得到治愈。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纪伯伦有他自己的和谐观。他认为:“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界的竞争不过是混乱在渴望有序。”[2]在《论房子》中,他说到,“我愿能把你们的房子聚握在手中,撒种似的把他们散落在丛林中与绿野上。”他还说,“我恨不得你们多用匹夫而少用衣服去迎接太阳和风。因为生命的气息仔阳光中,生命的把握在风里。”[5]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漫游者,漫游者快乐的走在山林田野,享受着自然的赐予,象征着自由,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泪与笑》中:“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5]虽然这里并没有直接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和情感,却极其明确地通过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使我们读懂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喜爱。

3.2 追求爱的人生观

爱从来就是表现浪漫,或者爱的艺术总是浪漫的。浪漫主义认为,爱的情况同哲学一样,对一切人而言,爱是并应该是一切和每一个。因此,爱即是自我、每种追求的理想。诺瓦利斯小说中表达的爱,是对广博的世界、大自然和自身的深切表白和珍视,它是自由的爱。

纪伯伦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他在《泪与笑》曾经说过:“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死,我希望在我内心深处,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5]在纪伯伦的笔下,爱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美好幸福的爱情、友谊、亲情,甚至对宇宙和大自然及生命的赞颂,对自由的真挚追求。不同事物他所表达的爱的强烈性不断发生着变化,是他赋予了爱更加深刻的内涵。

他歌唱友谊,“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让你的最佳美的事物,都给你的朋友。”[5]林丰民在《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一书中提到:“纪伯伦歌颂最多、也投入最多的爱,是不堪忍受祖国屈辱地位的爱国主义者忧国忧民的深情,和远渡重洋、心怀故国的游子对家乡、对祖国深切的思念与渴盼。”[6]

他热爱自由。同时他提醒人们:“实话说,你们所谓的自由,就是最坚强的锁链,虽然那连环闪烁在日光中,炫耀了你们的眼睛。”[5]所以,可以看出,纪伯伦更看重内心,专注于内心世界,深潜入内心表现心灵世界,追寻心灵的足迹。他主张的自由境界是自然的生活态度和自由自在的心灵超越,自由在他看来是能使心灵明亮的一盏明灯。

3.3 超越自我的价值观

重主观、重自我是浪漫主义的品格。诗人的目光从外部事物转向自我,自我也代替了客观事物成了诗歌的表现对象。浪漫主义的诗人还特别注重表现心灵世界,观照、呈示自我的心境。

蔡德贵在《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一文中说:“尼采强调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认为超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和人道主义支配的西方文明。但纪伯伦从尼采这里只继承了其人要不断超越自己的思想,吸收其富于自由精神的元素。”[2]

纪伯伦的精神是一种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自我的精神。纪伯伦的“小我”,主要体现在他的前期和中期的作品中。仲跻昆在《阿拉伯文学通史》一书中分析过:“纪伯伦在他早期创作的作品中所描述的许多爱情悲剧、婚姻悲剧和人物的悲惨命运,究其原因,除了专制统治的残酷和陈规陋习的束缚以外,受害者本身的软弱、愚昧、轻信、盲从等种种奴性的表现亦未尝不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7]

纪伯伦从“小我”向“大我”跨入时期,是他的思想升华的时期。他在《先驱》中说:“你是你自身的先驱。你建造的塔只是你‘大我’的根基,你的‘大我’又将成为新的根。”[6]他认为“我”只体现在他自己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中,而那时的思想只是“小我”,他向过去告别,现在已经走向一个新的思想时期,也就是“大我”时期,把自我塑造成“神性的人”。

“大我”和“小我”应完美地统一于人的精神世界和自觉行动:“要勇敢而不懦弱,要胸怀博大而不心胸狭窄”,“你当超凌于言词之上,但你的道路仍须为歌韵、为芬芳;歌韵留给一切爱者和被爱者,芬芳赠与乐于生活在花园里的人们。”[8]所以,纪伯伦的一生苦苦地控诉、呐喊、追求,灵魂饱受煎熬,但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爱和美,充满了温暖的包容。他的包容是:“我教你们的是包容全世界的大我。”[5]

4 结语

纪伯伦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纪伯伦浪漫主义美学的观念,最具超凡卓见的是他有关诗意人生的思考和追寻,用他一生的追求和文学艺术创造实践证明爱与美的崇高、纯洁和伟大。他的诗歌深究人类一切物质和心灵空间,启迪微妙的、深奥的人生真谛,使他成为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

[1]韦勒克,丁泓译.批评的诸种概念[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63.

[2]蔡德贵.纪伯伦的多元宗教和哲学观(上)[J].阿拉伯世界,2004(5):58-63.

[3]邵基戴夫.现代阿拉伯诗歌研究[M].开罗:埃及知识出版社,1979.

[4]刘润芳,罗宜家.德国浪漫主义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纪伯伦.纪伯伦全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

[6]林丰民.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8]丁克家.华美的诗章,深刻地哲理——纪伯伦《先知园》赏析[J].阿拉伯世界,1995(1):15-16.

猜你喜欢

纪伯伦浪漫主义阿拉伯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黎巴嫩]纪伯伦《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买驴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在黎巴嫩感受纪伯伦
微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