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策略研究
2015-03-30左建宏佘雅李赛星南华大学国际学院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左建宏,佘雅,李赛星(南华大学.国际学院; .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策略研究
左建宏a,佘雅b,李赛星c
(南华大学a.国际学院; b.医学院; c.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问题。结合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多元文化;融合;来华留学生;策略
多元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社会和文化来源的民族虽共同生存着,但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1]随着全球化的加快,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作用,构成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同时,各种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深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问题。探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文化休克与文化融合
文化休克是指“初处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一种不知所措和惶恐不安的心情并由此产生的抗拒新文化和留恋旧文化的病态心理反应。语言不通和交际困难更加剧了这一心理病态甚至还会导致生理病态的出现。”[2]离开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母体文化和人际关系网,身处与自己从小所受文化相抵触的陌生国度,留学生的自身体力和脑力对文化的接收容易产生混乱,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不安、焦虑等心理状况频发,给留学生们生活、学习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造成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对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不够。外国学生一般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中国,而国外媒体报道具有片面性和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人文环境解读不够科学,致使外国学生对中国社会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来到中国后现实情况与原来了解和设想的产生了变差,从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第二,语言方面的障碍。来华留学生掌握的语言主要是英语,而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英语作为第二门语言,在中国的使用并不普遍。此外,目前中国各大高校主流教学语言是汉语,必然造成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交流不够畅通,加剧了“文化休克”期感受。第三,文化融合不足,文化适应不佳。因社会体制、社会经济水平、社会环境条件、人文历史文化背景、教育教学方式、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等文化方面与本国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学生来华后感觉交流不畅、融合不够,无法理解和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和学习,都会造成“文化休克”的不利症状。第四,来自精神、财政、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与来华留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家庭教育、身体健康程度等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例如,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信奉伊斯兰教,饮食方面有不吃猪肉等禁忌,但中国饮食禁忌少、口味广泛,致使这类学生在就餐方面感觉不便和重重压力。同时,来华后因家庭变故、经济条件减弱、情感受挫等打击超越了自身的心理调整,易出现心理混乱、精神崩溃的情况。
当脱离自己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时,留学生易迷失方向,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造成文化休克。然而,尽管文化休克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它也促使留学生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文化,逐渐转变自身角色、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从而使得不同文化得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构架、文化成分在交流之间的相互吸收、相互认同。文化融合不是基于消灭文化差别,而是基于使这些差别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融合、整合。”[3]各国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尊重双方特定的文化文明前提下,通过长时间交流、影响、吸收,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可达到双方都较认可和接受的程度,从而减少两种或多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降低因差异带来的冲突或不利影响,最终带来双赢的局面。
虽然中外文化基本上处于截然不同的两端,但多元文化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成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传播与接触、筛选与吸收、调适与融合三个步骤,不同的异国文化的精华组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形式,拥有不同文化的个体“在与另一种文化进行长期、持续且直接的接触时,也实现了学习过程”[4],有助于打破不同文化带来的障碍,达到文化融合。来华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同时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必然与中国文化发生摩擦与碰撞。高校教育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彼此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不以自己国家的习惯去要求他人,相互理解,最终达成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2 多元文化交融下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策略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可通过加强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优化多元文化的课程设置、开展多元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开设价值观理论课程以及举办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来华留学生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一,重视对留学生的全面培养,拓宽国际交流的发展空间。由于语言交流与教学方式引发的窘境,来华留学生的人际圈狭窄,可鼓励留学生组织建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慈善团体或者艺术类的各类社团组织、营造国际化的大学校园环境,在提供国际友好氛围的同时,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熟悉校园环境、适应中国教育方式[5]。可通过多重平台,例如举办双语艺术节、中国传统节日文艺汇演或聚餐、文化知识竞赛、学术论坛等,让国内外学生形成共同的爱好、兴趣、话题,继而成为好校友、好朋友,让来华留学生能快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节奏,不仅能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纳,增强国内国外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让留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感受到平等的氛围和价值教育,最后达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需要加强教育资源、体育设施、医疗保健、生活设施等资源的整合和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合理分配优秀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体育设施、医疗保健的分配应遵循独立与统一的原则,做到既能够保证留学生充分得到体育锻炼和良好的医疗健康保证,也不剥夺国内学生得到相同待遇的权利;鉴于对留学生的统一管理,集中安排特定的留学生公寓,公寓设施的配置必须充分尊重各国特定的风俗习惯和需求,给予适当的照顾、理解与包容。
第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来华留学生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形成了以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为了满足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需要,改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将给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由与选择。其一,研究留学生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爱好独立自主的个性,采取他们易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相互理解、包容,逐步引导他们适应中国学生的教育管理规范。其二,实行趋同化教育管理,即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及教育教学环节采取趋同于国内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国内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对留学生进行培养,日常管理及日常行为规范也与国内学生趋同。当然,在不违反诚信、公正、平等、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可以给留学生提供正常的便利,解决他们的疑虑、不安与困难,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其三,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课堂进程张驰有度;有针对性地设置提问,分组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畅所欲言,营造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留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发挥,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规范。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核与激励,具有监督、制约、纠偏和促进作用。考核标准上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要立足于社会发展,从平等、公正的角度,从认识层面、行为层面,实行多形式、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尽可能地完成与学校主流制度的无缝对接。从如何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其一,要完善留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明确各类管理机构职能和协同工作机制,如宿舍管理、心理辅导等部门;其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留学生招生制度、注册制度、学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以及留学生费用规定等等;其三,建立健全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快速、及时应对疾病、争吵、安全等问题;其四,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责任到人且要分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管理人员正确、有效处理各类问题的的能力。其五,学校层面还须建立与中外管理、服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将留学生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发展框架,从而建立一个中外学生在教育和管理上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机制,实现留学生管理与学校主流制度的无缝对接,最终为高校的国际化战略做准备。
3 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的历史进程,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和管理问题,严格执行教学管理,采取多元化教育形式,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营造国际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付岩,王春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 151 -152.
[4]Sam D L,Berry J.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Acculturation Psychology[M].Cambridge,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5]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5-40.
(责任校对游星雅)
作者简介:左建宏(1976-),男,湖南湘乡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2014XSZ22) ;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3LXS06)
收稿日期:20150327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7.04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7-0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