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2015-03-29陈苗
陈苗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耶律楚材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陈苗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要]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卓越功绩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卓越修养和多种贡献的人。他不仅有许多政治上的见解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文学方面亦有不可磨灭之功,为我们留下了颇具艺术价值的诗词篇章,虽无具体的诗学理论著作存世,但通过研读其诗文作品亦可发现耶律楚材独特的诗学思想,耶律楚材的诗文创作正是在其诗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意的创造。本文旨在对这一关系做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耶律楚材;诗学思想;诗歌创作;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Yelu Chucai’s Poetic Thoughts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CHEN Miao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830017, Xinjiang)
[Abstract]Yelu Chucai is an famous statesman in Yuan Dynasty,spoke highly of his remarkable feat by later generations. Meanwhile he is versatile,and has a variety of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 and contribution in culture and art. He not only has many political views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ociety, but also has indelible achievements in the literature.He left the poetry chapter of the considerable artistic value. Although there is no specific poetic theory working preserved, but by reading the works of poetry his unique poetic thinking can be found.Yelu Chucai’s poems were crea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 poetic thoughts.
[Key words]Yelu Chucai; poetic thoughts; poetry creation; relationship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是十三世纪时中国北方政坛和诗坛上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物。他本为契丹后裔,任职于女真金政权。在金灭亡后,为了实现其“济世泽民”思想,他接受成吉思汗的征召,为蒙古政权效力。现传世诗文集有《湛然居士集》今存14卷,其中共有678首诗歌,余散文,他还根据自己的西征经历著有散文《西游录》1卷
耶律楚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一个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卓越修养和多种贡献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关于诗歌创作、欣赏专门地、系统地论述,但在他的诗歌中,尤其是与友人往来应和的诗文作品中,仍然反复申述着自己的诗学观,他的诗学主张散见于《约擅长和诗战书》中。他的一生以具体的诗词创作实践为基石,践行着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统观其诗词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呈现相似性,他的诗学思想和创作实践的成就对后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笔者通过对耶律楚材作品的研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论耶律楚材的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一、崇尚自然天成,批判矫揉造作的诗风
耶律楚材虽然用汉语写作水平很高,但身为契丹后裔与汉人创作还是有所不同,因为其必将受到自身民族气质的内在影响。诗词歌赋的写作在汉人手中欲求达到杜甫在诗中所论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高点,非常讲究声韵、对仗、格律等,而耶律楚材在诗歌创作中的追求却突破了这一点,他的诗作不刻意追求用语的奇特、格式的工整与严格的对仗,写作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感。他高度赞扬写作自然的文风,对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对陶渊明的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给与肯定,同样认为陶诗是自然天成的代表之一。耶律楚材在《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其一云:“须信希声是大音,揉多则乱吟多淫。世人不识栖岩意,只爱时宜热闹琴”(《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一)。耶律楚材在这里提到的“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在后来的的古典文论中,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然天成、反对矫揉造作的诗文创作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平淡清远,实为“热闹”的对立面。在《和王正夫议忆琴》中提到:“道人尘世厌嚣尘,白雪阳春雅意深。万顷松风皆有趣,一溪流水本无心。忘机触处成佳谱,信手拈来总妙音。陶老无弦犹是剩,何如居士更无琴”(《湛然居士文集》卷九)。在这首诗中,他摒弃靡靡之音,认为不加雕琢,信手拈来的作品皆是优秀的佳作,并且强调无琴之音胜过有琴之音。由此可以窥见,他崇尚浑然天成之作,让作家跟随者自己的内心,如实描写自然山水,笔触真实情感,不造作、不伪饰,见真淳。翻阅耶律楚材现存诗作如“遇不遇兮皆是命,吾侪休羡锦衣新”(《和王正之韵三首》)、“子细嚼时元不碍,浑沦吞下也无妨”(《谢圣安澄公馈药》)等,皆是口语、无半点雕琢的痕迹。这些诗作无疑不渗透着耶律楚材的崇尚自然的诗学主张。
耶律楚材推崇自然天成的诗学主张同时也是对齐梁文学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诗派那种追求在诗歌语言上“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做法和追求奇险硬涩文风的批判,并且认为江西诗派所做的文章都是浮艳柔靡、俗情的文学作品,对其采取严厉批判态度。
二、崇尚刚健潇洒风格
耶律楚材欣赏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平易自然洒脱的文风,虽批判黄庭坚对诗文刻意雕琢的写作手法,但对其清新雄放的文风却加以赞赏。他在诗中曾将苏黄并称:“苏黄冠世能文词”(《和裴子法韵》《湛然居士文集》卷一)。大凡称颂二人的,都是站在其文风清新雄放的角度上。在《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中就对此种文风加以肯定。耶律楚材这一诗学主张在其诗歌作品中也有所涉及如“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过阴山和人韵》其一)、“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峦吸翠霞”(《《过阴山和人韵》其三》)、“易水声呜咽,燕山山郁茫”(《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其三),所描写景象或雄伟阔达,或苍劲清幽,但都显示出劲健飘逸之风。
耶律楚材虽受儒家思想影响浓厚,但由于其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受北方文化、民族气质的熏陶,形成了追求诗歌刚健、潇洒、雄放的风格的理论。
三、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
耶律楚材作为心系朝廷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自身“济世泽民”思想,他接受成吉思汗的征召,为蒙古政权效力,成为蒙元开国来有名的政治人物。同样,作为诗人的他也将诗歌的社会功用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上。
(一)耶律楚材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在《过燕京与陈秀玉韵》“君子云亡真我恨,斯文将丧是吾忧”,《云中重修宣圣庙》“须仗吾侪更修葺,休教风世丧斯文”都谈及重视诗歌教化作用的内容。孔子在论及诗歌的教化作用时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虽然《诗经》内容庞杂,但在孔子看来它们都是符合儒家“中庸”思想的。耶律楚材也践行了孔子“思无邪”的诗教观,在《和谢召先韵》中提到“明正道,无邪思,一贯诗书继先觉,两全才德真吾师”,他之所以称颂谢召先的诗歌与为人,正是由于谢召先能够秉持儒家儒教的传统,在诗歌中宣扬“无邪”与“正道”。他在《再用张敏之韵》中写道:“句法吾师范,诗材吾窃攘。忠心常向日,直节欲凌霜。文没岁云久,道亡夭末将。狂澜时既倒,木铎子宜当。”蒙元王朝是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蒙古铁蹄踏上中原土地,无疑对中原文明是一场浩劫。具有远见卓识的耶律楚材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建立统治必须要依仗儒教,因而能够成为宣传工具的诗歌备受人们的关注。耶律楚材正是寄希望于像张敏之这样诗艺纯熟的儒生同他一起成为恢复儒教的中流砥柱。
(二)强调诗歌的交际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所说的“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教育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孔安国云:“群居相切磋。”也就是说诗可以调动群体情绪,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消除个人利益,加强集团内部团结,和睦共处。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即曰:“赐也,始可以学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耶律楚材对于诗歌的这项功能非常重视。在《湛然居士文集》中唱和诗的数量不容小觑,与他有诗歌来往的人有将帅、官吏、儒生、道士、禅僧、隐者、居士、琴者等各种身份的人。他重视诗歌的交际作用,但并非仅仅一般的应酬之作,而是带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一方面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宣扬他的政治思想,阐发他的儒教观念;另一方面,加强蒙古统治者对他的信任。
四、提倡诗文内容与形式并重
耶律楚材虽然讲诗歌作为其实施政治教化的工具,重视诗歌的政治功用,但并没有忽视诗歌的形式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意是指君子应该具备“仁”的品质与“礼”的文饰,后人将“文质彬彬”引申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完美统一。耶律楚材在诗歌中曾多次提到彬彬二字,如“彬彬文彩自光辉”(《和张敏之鸣凤曲韵》)、“冰岩上新句,文质能彬彬”(《和平阳王仲祥韵》)、“珠玉炙人口,丽藻嘉彬彬”(《再赓仲祥韵寄之》)等,由此可见,他对孔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观点是赞同的。在他的诗歌中诸如“其声若良金,其臭如芳蕙。文艳理无华,词雄言不侈”(《和李世荣见寄》),“字画类闲闲,句法如之纯”(《再赓仲祥韵寄之》),都体现出他重视在诗歌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形式也自由灵活。
总之,作为金元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文论家,他的诗学观可能与其创作本身或许有一定的差异,但主流还是一致的。耶律楚材正是在这种诗学观的指引下进行着自己的诗文创作,为我国的文学与文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卷一百四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四部存刊初编集部.湛然居士文集[Z].上海.上海书店,1989.
[4]四部存刊初编集部.双溪醉隐集[Z].上海.上海书店,1989.
[5]清.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李修生主编.全元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7]刘晓.耶律楚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买买提·祖农、王弋丁、王佑夫.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陈苗(1991-),女,新疆奇台人,新疆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批评史。
[收稿日期]2015-7-20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5)06-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