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激励模型的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目标设计

2015-03-28孙士俊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修高校教师目标

金 星, 孙士俊

(1.苏州科技学院 人事处,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科技学院 院长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009)

综合激励模型的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目标设计

金 星1, 孙士俊2

(1.苏州科技学院 人事处,江苏 苏州 215009;2.苏州科技学院 院长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009)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包括激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等多种综合因素。借鉴和应用该激励模型,在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管理的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结合;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显性考核和隐性考核的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合。

综合激励模型;境外研修;目标设计

1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它对激励过程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描述, 它告诉我们,“激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 不要以为设置了激励目标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并使员工满意; 要形成激励目标→努力→绩效→激励→满意以及从满意反馈回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 取决于激励内容、激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设置”[1]。可以看出, 这一模式的确较其他激励理论更全面地反映了个人在激励中的心理过程。这一激励模型旨在形成一个激励—努力—绩效—报酬—满意以及满意反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2]。在这个循环中,努力是关键节点。激发个体的努力不仅取决于激励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因绩效获得奖励的满意感。在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中,这种激励是一种综合激励,既包括诸如奖金、地位等外在激励,也包括获得社会认同和个人成就感的内在激励。相比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更高一层的激励方式,也是更能与工作绩效关联的激励方式。这两种激励并不能决定个体的满足,个体是否满足取决于个体“所理解的公正报酬”,即个体将自己所得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报酬相比较,如果符合,他会感到满足,并激励他更加努力,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反之。

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告诉管理者:有效的激励模式取决于激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等多种综合因素,而不单单是设置了激励目标、采取了激励手段,就一定能获得所需的行动和努力,就会使个体满意。

2 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目标设计思路

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根据波特-劳勒激励理论,内在激励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所以高校教师主观上对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认知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是内在激励的核心内容[3]。这种激励最能激发高校教师的努力程度,同时努力程度又取决于激励在个人价值观中的评估以及相对公平的感知程度。高校境外研修计划的意义在于高校教师的国际化,“国际化”意味着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化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所以在进行高校教师境外研修计划的目标设计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1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结合

考核过程中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是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中的激励内容和奖惩制度的模块来确定的。境外研修是一个提供高校教师开阔视野的国际交流机会,这段研修经历带来的影响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所以评价其境外研修绩效时,考评指标不仅要关注研修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等短期指标,而且还要设计反映境外研究交流后续效应的长期指标;考评区间不仅限于研修期间,更要在研修绩效发挥效应的更长后续期间内;考评空间不仅要在境外,而且更多地关注回国后在境内的研究工作的状态改进。将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考评,不仅可以达到高校教师自身现实的境外研修绩效,而且可以使研修绩效的效应在相对长的期间内得到持续发挥,进而固化,形成良性循环。

2.2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

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往往比管理者更专业,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满足知识型员工被委以重任的成就感的需要,对这类员工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不难发现其体系中有几个激励因子:报酬、期望值、能力和对工作的认识,因此面对高校教师这类知识型员工,构建包括报酬激励、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以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的激励策略是可行有效的。

高校教师境外研修活动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学校的国际化战略之一,所以高校教师境外研修不仅是完成自身的学术水平提升,客观上承担着学校的国际化交流使命。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境外研修资助的高校教师本身素质高、自主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这些特点使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核心价值追求,同时,这类群体又具有高自主性、高流动性,其工作过程具有难以控制、结果难以衡量等特点,所以在有效的激励方式上,要区别于传统的以外在激励为主的激励系统,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等内在激励方式更有效。“使命激励”就是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让个体明白了解组织“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正在做的事情,使个体建立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使之将组织目标融入个人目标,学校愿景和个人愿景有机结合,激发出个体心底的激情,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具体在组织设计上,打破等级森严的层级管理体系,形成由人事部门、国际交流部门、科研部门、教学部门以及相关学院等组成的扁平式的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对即将进行境外研修的教师提出“使命”,指导正在境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完成使命,对研修结束回国的教师的使命完成情况进行联合评价。

2.3 显性考核和隐性考核的结合

目前对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的考评主要是显性指标,这些显性指标难免会引导教师的研修活动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忽略了境外研修活动的影响力等隐性指标的考核。高校教师境外研修计划的初衷,是要使参与境外研修的教师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课程国际化、培养国际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虽然显性指标考核,就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现实目标而言,具有更明显推动作用,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或教师的离开而减弱或转移,而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术发展、队伍建设、文化积淀、社会声誉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持久稳定的。就境外研修而言,应当在考核工作中突出对研修教师影响力的考核,将研修教师在境外开设的公益讲座与研修课程、推荐同行到研修所在学校进行访学、促进研修所在高校与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纳入考核体系,有助于引导、发挥、利用研修教师的影响力,从而让境外研修工作成为推动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2.4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合

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不论是外在激励,还是内在激励,并不能决定个体的满足,个体是否满足取决于个体“所理解的公正报酬”,即个体将自己所得的报酬同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报酬相比较,所以考核的公正性是影响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比其他职业者有更强的公平要求,而且对相对公平更为敏感,所以高校在设计教师评价体系时,一定要更加全面并关注相对公平的衡量设计,对考评者进行360度绩效评估。其中,将被考评者的自我评估作为一部分,纳入到考评体系中。

3 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目标设计方式

高校管理者应将努力—绩效—报酬—满足这个过程贯彻到高校境外研修教师的考评过程中去,形成促进他们进步的良性循环。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这种考评体系应包含报酬、期望值、能力和对工作的认识,因此我们设计出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的考评目标。

3.1 报酬激励目标

金钱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高校管理者可以对参与境外研修教师予以直接的金钱激励,如发放鼓励性报酬、奖金、业绩津贴、科研启动资金、课时补贴,提高他们的出国积极性,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激励模式,金钱奖励虽然不可缺少,但要控制奖励份额和确立奖励标准:一是不能过高,不能让教师产生一种“出国进修为了钱”的错误观念;二是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金钱激励必须公正,个体对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取决于相对公平,他们会进行将所得报酬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对待的判断会影响其情绪和工作态度。所以要在分配时“注重考核相关绩效,根据绩效来区分奖励额度”[4],不能搞普惠制、大锅饭,否则反而无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金钱报酬激励目标的设定应当形成规章制度,提前公示,做好宣传,让出国进修教师有所认知,有所准备,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和示范效果。

3.2 个人成长激励目标

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单纯依靠金钱奖励并不能充分调动境外研修教师的积极性,他们更大的目标是个人的成长。物质有形有限,个人成长却能带来更为长远的效益。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境外研修的教师从国外了解、体会、学习、掌握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管理、科研理念和方式,回国后有想一试身手的念头与干劲,高校管理者要尊重和保护这股热情,引导他们发挥所学,尊重他们的创意和才能,在职称竞级、奖项申报方面给予优先照顾,鼓励他们在一定权限范围内组织科研团队、开设相关新课程、举办学术报告、开辟新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高校教师这类知识员工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者,另一部分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这时,可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老师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激励效应,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是可比的。

3.3 工作时间弹性制的激励目标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时间的自主性。据笔者对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很大的抱怨就在于各类与教学、科研无关的活动以及报表材料的填写严重影响了他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迫切希望有能够自己控制的工作时间。境外研修教师到了研修国后最先接触和感受到的就是对方对于工作时间的弹性设置,因此回国后对于自主决定工作时间有着较为强烈的欲求。高校管理者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大胆改革,为这些教师设置优惠和特有的弹性工作制[5],如可以自主选择教学、科研的岗位或教学的时间,并可以申请相应的假期从事科研工作,这种弹性工作制是对于高校教师极为重要的优惠和鼓励,将极大提高参加出国进修教师的积极性,从长远看,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贡献。

3.4 多元化工作的激励目标

整体而言,境外研修锻炼了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眼界,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对于那些学有所成、敢于创新的高校教师而言,如果再用陈旧的工作模式去框定他们,考核他们,无疑错用了他们在境外研修中所学到的能力。高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开辟出新的工作空间,从事第二工作或兼职工作,改变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将教学考核与他们的新工作结合起来,为他们走向新的工作领域开启方便之门。当然,这个新的工作也要和原有的教学工作有紧密关联,能够促进原有的教学工作的进展。它不是对原有教学工作的背离,而是在其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6]。

3.5 继续进修激励目标

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高校教师更加看重“未来”,而不是“过去”。传统的考评注重对“过去”的考察,忽视对“未来”的展望,这都是需要改变的。境外研修虽然只有一段时期,但教师自我提高的征程却永远延续,不能中断。据笔者调查,很多参与进修的教师都感叹进修时间太短,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这正体现出教师们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高校管理者应当鼓励他们在回国后以各种形式继续进修,如有经费支持的进修和无经费支持的进修的结合,远程出国进修和短程出国进修的结合,中长期、短期、超短期出国进修的结合。同时积极协助教师做好相关课程协调的工作,保证进修时间,积极鼓励他们提高进修层次,扩大进修范围,保证进修效果的延续性。

[1]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398.

[2] 张鑫,冯跃,李国昊.基于波特-劳勒综合型激励理论的高校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 2005(2):94-96.

[3] 张璐.基于使命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式设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12):38-40.

[4] 张宁.过程型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4):147-150.

[5] 胡永新.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对教师激励的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5):12-16.

[6] 马牧晨,王志芳,廖志琼.浅析综合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的应用[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3(1):45-49.

(责任编辑:贺 兰)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年总目次

第一期

改性凹土对自毒作用下辣椒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任旭琴

凹土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及含水量的影响

李福建,宋旭东,陈新红,高 军

基于CT图像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及术前模拟

程学进,邢跃刚,刘爱辉,吴 晗

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其桂,赵翠红,周素芹

基于果蝇优化的SVM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吴 悦

多目标优化下WSN网络生命周期优化模型

周红志

基于同步坐标系的三相电网软件锁相环仿真研究

鲁大岱,方 敏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看板分级设置研究

覃爱民,夏 松,杨 波

型钢混凝土纯扭构件极限扭矩计算理论研究

丁双双,邵永健,宋学强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状态的声发射识别

顾爱军

建筑结构振动检测中的动态测量法

陆 路,王 鹏,雍洪宝

建筑物整体平移托换节点受力分析及工程设计

顾文虎,孙文彬,王建永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空间分异

冉淑青

城市历史地段的复兴策略研究

——以淮安市里运河活力带城市设计为例

余思点,周 潮

危与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管理案例比较

李建升,李 巍

中国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研究

陈 莉,王 清

江苏高技术产业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 健,史修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问题研究

张馨元,刘思亮,谭淑豪

国内工作场所性骚扰研究回顾与展望

邓子鹃

第二期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天妃信仰

胡梦飞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

周素霞,徐业龙

政府信任与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爆发与化解

颜世颀

五四时期俞颂华政治思想析论

赵金平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蔡 娟

美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史肖肖,王有强

反腐倡廉建设中党校的价值体现及其实施路径

胡小萍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薛银飞

大众传媒视野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孙蔚蔚,丁筑兰

《名媛诗话》关于女诗人于归前后创作评述

戴 菁

“两岸三地”实验话剧现代性初探

姜 南

解读《边城》中的水意象

曹秀兰

当代中国流行语解析

蒋 静

地方政府英文网站载体下的地方文化品牌构建

——以淮安市政府英文网站为例

周风琴

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述评

邓国英,朱晓文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探究

陈桂香

高校文献资源服务地方建设的路径研究

——以江苏淮安地方文化特色馆藏建设为例

王 敏

农业本科院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高 军

高校视频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路径探索

祖 维

新兴媒体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陈南君

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研究

——基于职业化视角

颜彩媛,周兴海

第三期

浸渍还原-气相沉积法制备Pd-A1Cl3-凹土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性能

许 莹,蒋金龙,吴 典

基于多巴胺修饰的凹凸棒石有机改性

刘 洪,周 巍,畅华珠,金叶玲,丁师杰,陈 静

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GUI研究与实现

周 开,倪 伟

检索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例分析

胡新海

一类变换半群的秩

唐先聪

基于CAN总线智能门禁系统的单门控制器设计

孔庆霞

基于RFID的婴儿电子防盗系统的设计

吴振龙

单通道模式下的阴影压制方案设计

周红志

基于故障树的提升机盘形制动器故障分析

石志勇

OPCM阵列传感器及其在工程结构NDT中的应用

王自平,骆 英

基于ABAQUS的梁板叠合构件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

曹大富,魏 欣,张 颖

托换梁技术在砖混结构加固改造中的应用

相 军,王 忠,宋康哲

产业布局研究系统性述评

宋 伟,周 潮

经济新常态下新兴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探索

闫丈静,秦 邦,石会娟

淮安美丽乡村建设初探

王中书

我国省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评价

蒋志强,刘 畅

高管权力、在职消费与薪酬管制

——基于国企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杨向阳,李前兵

单一供水模式下城市供水风险评价

盛 祥,王 恩

第四期

清江浦运河与运口考

荀德麟

安清帮与淮安

李 想

社会赋权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深圳与厦门的数据考察

孟祥斐

炎帝出生地及其部落迁徙初探

周 倩

日本声优与中国动画配音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邓玉娟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盐城老虎鞋的传承与保护

王珍慧

略论中国古代诗歌注释学的分期和特点

周金标

乡土眷念与生命体认

——论司马中原的小说《狂风沙》

吴学峰

《酒国》文化因素翻译策略初探

郭艳秋

博里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研究

吕 艳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顾丽华

我国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姚丹丹

分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李姣姣,陈 莉

大学生学习障碍问题实证研究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分析

龙三平

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淮安市大学生为例

王 峰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

张文亚

高校工科类专业教材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范富春

地方高校服务农村创业经济建设的路径探析

田桂芬

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的高职院校效率评价

——以福建省为例

黄焕宗

基于AHP的高校自主招生跟踪评价

朱宏亮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晓慧

第五期

聚乙烯醇对普通打印纸彩色喷墨打印质量改善研究

巩 雪,常 江

橙色粘球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和应用

刘轩豪,蒯 健,傅丽华,贾建波

VECF和SDF-12对材料表面内皮再生影响的对比研究

王 媛,谭建英,陈俊英,刘 涛,丁红燕

路缘石滑模机的车架建模及静态分析

赵 静,张 奕,陈 磊

分数阶脉冲积分微分方程的解

温 书,嵇绍春,王 敏

Web科技新闻分类抽取算法

朱全银,潘 禄,刘文儒,李 翔,张永军,刘金岭

无锁相环的基波正序有功电流检测改进方法

郭 左,狄玉娇,李从树,陈传清

基于磁流变液的客车缓速器设计

许晓勤,陈淑梅

托换技术及其在建筑加固中研究与应用

曹大富,张 颖,魏 欣

张福河船闸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刘泽俊,朱文武,李洪涛,周玉荣,刘 明,解 元,刘婷婷

典型砖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钱芳芳,钱 凯,顾文虎,王 鹏

基于苏州地层盾构施工的Peck公式修正

孙延盼,邵永健,万 凯

V墩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研究

石飞停,甘亚南,张杨永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质量风险评价

王文君

基于社区理念的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林 麟,周 潮

基于代际融合理念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探讨

——淮安市府前街道调查研究

张小侠

基于ARDL模型的国际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李 敏,李 炜,赵成柏

后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韩雅丽,徐 力,范 静

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

王俊奇,蒋 勇

第六期

后申遗时代淮安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李 倩,董 记

淮安“板闸”名实考

张 捷,刘 飞

库恩范式视角下“国家一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

——评刘祖云教授的《十大政府范式:现实逻辑与理论解读》

葛笑如

中国行政学范式变迁与实践走向

——兼评《十大政府范式:现实逻辑与理论解读》

武小龙

“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范式”的“对接”

——基于阅读刘祖云教授的《十大政府范式:现实逻辑与理论解读》

高 啸

关于海派设计文化的成因分析

黄 展,刘 芳

略论《你的权利从哪里来?》之权利的来源

张 函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华人政策调整与影响因素

鲍文君

以文化交流促科技创新

——以江苏与以色列的合作为例

孟振华,熊艳艳

略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散文特质及其溯源

孙高顺

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

黄明亮

基于There-be结构生成看名词短语限定性问题

任 群

生态文化视阈下淮扬美食英译模式

陈惠惠,马星宇

品牌延伸成功的驱使因素:文献回顾与评析

朱至文,祖之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动态博弈分析

马卫东,张一丹

P2P网络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王锡林

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

——基于要素密集度的行业分类视角

陈兆明

“四位一体”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

——以淮阴工学院为例

赵玉萍,固 旭,张有东

高校“去行政化”的认识误区分析

王庆林

“三助一辅”对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作用及对策

蒋 勇

综合激励模型的高校教师境外研修目标设计

金 星,孙士俊

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

刘红艳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选课管理实践研究

皋 春

The Design of College Teachers' Overseas Training Targe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odel

JIN Xing1; SUN Shi-jun2

(1.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Affair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2. President's Office,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

Lawler Potter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odel mainly includes factors of incentive cont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system, organizational division, goal-oriented action, management ability, just assessment, leadership style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By using this model,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the combination of personal goals and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 combin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assess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elf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made by others.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odel; overseas training; target design

2015-05-18

金星(1985-),男,江苏苏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472.3

A

1009-7961(2015)06-0080-03

猜你喜欢

研修高校教师目标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