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8安林超曹秋霞
安林超,曹秋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林超,曹秋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分析了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技能
0引言
顶岗实习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是职业院校利用企业实践资源,由企业、学校共同培养在校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岗位环境下,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身岗位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2]。
机械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大多是在企业生产一线上进行机床操作、零部件装配、质量检验等工作,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保证了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1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
1.1思想准备不足,面对新的环境不能及时适应
学生到一个陌生单位顶岗实习,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有的学生极不适应,不能很快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有的学生因不擅长与实习单位的领导、班组长或其他成员交流或者不适应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说教方式,有的学生承受不了生产一线的体力劳动,在内心产生抵触情绪。
1.2不听老师劝解,承受能力较差
学生刚从学校到企业,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有些学生不能积极面对和克服。有的甚至煽动其他学生一起退出实习,说走就走,不听带队老师劝阻,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给学校和企业带来了严重后果。
1.3自我优越感较强,怕苦怕累思想严重
少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时过分表现大学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一些机床操作、零部件装配等基础工作和稍微脏点、累点的活都不应让他们干,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思想。有的学生刚实习几天就不想坚持,打退堂鼓回学校。还有极个别学生为了逃避顶岗实习,把顶岗实习工作岗位的不安全性和艰苦性盲目夸大,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安排产生怀疑,或亲自出面帮自己的孩子请假[3]。
1.4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对企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增加接触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机会,为学生更好地由校园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但是有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学校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为企业做好事;还有学生认为是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提前把他们推向社会,是对他们的不负责。
2应对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我们通过动员大会、企业参观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组织开好动员大会,使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将实习时间、地点、岗位及食宿等安排告知学生,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并将实习安排通报给学生家长;组织学生代表到实习单位进行参观,并邀请实习企业人员介绍企业和实习岗位的情况,使学生对实习岗位、安全纪律、规章制度等有初步认识;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岗前安全教育工作,要求企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4,5]。
2.2制定实习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为了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我系专门制定了《机械工程系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学生的考核、请假等做了详细规定,使指导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做到有法可依。
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事实,但对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机制,我们和中联重机河南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适合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生管理办法》,包括实习车间管理、实习成绩的考核、奖惩办法、轮岗办法等,使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2.3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做好实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与主力军。他们与实习的学生一起实习和吃住,最熟悉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由他们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有效。所以,一定要调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与学生交流、谈心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每周召集各班班长开一次实习例会,对各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通报。教会他们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方法,学会和车间管理人员沟通。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和学生党员,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而且要求他们在日常管理、实习及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4开展贴心教育,关心关爱学生
由于实习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学校也没有承受过体力劳动,每逢节假日都有假期回去和家人团聚,造成大部分学生有恋家的情结,尤其是到春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或是自己的生日,学生就想回家,找各种理由请假或是提前结束实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首先,针对一些年龄小的学生或独生子女,指导老师与企业的班组长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理解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顶岗实习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同时对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要多加关心指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班组长就是自己的亲人。其次,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指导老师带领实习学生与企业共同举办联欢晚会或趣味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来庆祝节日,让实习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学校和企业的关爱[6]。再次,指导老师会登记所有实习学生的生日,在学生过生日时,指导老师会代表学校给他(她)寄出生日卡片,企业的班组长也会代表企业送给他(她)生日蛋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
2.5开展挫折教育,克服心理问题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总会遇到种种挫折。有些学生因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遭到排挤,有些学生因失恋不高兴就要返校,还有些学生因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与同事关系恶化等等[7]。他们不从自身寻找问题的根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总对不起他(她),认为社会很不公平。为此我们加强挫折教育,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在面对这些学生时,要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克服挫折的方法与途径,化解自我心理矛盾,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实习;我们的指导老师还以实际案例从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在挫折面前自我激励、坚定信心,敢于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另外,我们的指导老师每天会向所有的实习学生发一条励志的短信,时刻鼓励学生自己战胜各种困难与考验。
3结语
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上一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克服这些不利现象。由于措施得力,使一批批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对企业和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吕春红)
参考文献:
[1]罗小秋.探索“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8):56-57.
[2]宋萌勃,熊学彬.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7.
[3]胡珍芬.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7-8,18.
[4]钟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5-48.
[5]陈国梁,唐惫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戴志.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7]徐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During the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jors
AN Lin-chao, et al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Voc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arised during the post practice,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ost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ies,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improve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post practic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skil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5)06-0026-03
作者简介:安林超(1982-),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