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误译分析
2015-03-28谭梦
谭 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了不起的盖茨比》误译分析
谭 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姚译本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即:理解错误,措辞不当,逻辑混乱和翻译腔严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误译; 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作品。作者用凄婉伤感的笔调描绘了美国传统信念沦丧时代“美国梦”的破灭。小说主角盖茨比为了重获昔日情人黛西,不惜非法贩卖私酒,最终被自己的情人害死。作者用这个爱情悲剧影射了“美国梦”的幻灭。
小说语言凝练,富有抒情气息,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感情真挚,用意含蓄深沉;文笔朴实优美,再加上丰富的象征手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别具风格的经典之作。
小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受到了译者的广泛关注,据说已有译本达40个之多。笔者通过对手头一些译本的对比研究,发现姚乃强先生的译本很好地转存了原文抒情诗般的行文风格,是所有译本中最好的一个。然而,小说凝练深沉的文字和意蕴深厚的情感对所有译者都提出了挑战。笔者所见到的译本中,很难找到一个尽如人意的,姚译本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就教于方家。
一、理解错误
翻译中理解的重要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因理解而产生的翻译问题却层出不穷,历久常新。主要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忽视语法结构分析,错误地理解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忽视语境分析,孤立地翻译单词或句子;忽视语言文化背景分析,造成语言和文化脱节。
例1:because I was privy to the secret griefs of wild,unknown men[1].
因为我能探微索隐,把那些性格捉摸不定、讳莫如深者心头秘而不宣的哀怨倾吐出来[2]。
从原文来看,“the secret griefs”有介词短语“of wild,unknown men”修饰,所以倾吐哀怨的是应是来找我的人,而不是我。拟改译为:
因为我能探微索隐,让那些性格捉摸不定、讳莫如深者把心头秘而不宣的哀怨倾吐出来。
例2:I wanted the world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I wanted no more riotous excursions with privileged glimpse into the human heart.Only Gatsby,the man who gives his name to this book,was exempt from my reaction——Gatsby,…[1]
我觉得我想要世界变得全都一个样,至少都关注道德;我不再想带着优越的目光对人心进行漫无边际的探索。只有盖茨比,这个赋予本书书名的人,却对我的反应不闻不问[2]。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是一个隐喻,本义是说要让世人在道德上保持一致。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看,这个隐喻应该转存到译文中来。
“这个赋予本书书名的人”直译过来,虽然易懂,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听起来别扭。如果转换一下表达的视角,会自然得多。
“reaction”指前面这句“I wanted no more….”这一段如果改写一下,应是:
I wanted…into the human heart,except Gatsby’s heart.
由此可见,姚译把“was exempt from my reaction”译为“却对我的反应不闻不问”,是逐字死译,并没有理解原文,吃透原文,造成前后两句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前言不搭后语,让读者不知所云。拟译为:.
我想要世人都穿上军装,在道德方面永远保持立正姿势。我不再想带着优越的目光对人心进行漫无边际的探索。只有盖茨比,这个本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人,不在此列(或者:我还是想要对他的内心进行探索)。
例3:…she married Tom Buchanan without so much as a shiver,…[1]
……她跟汤姆·布坎南结婚,顺当得连嗝都没打一个[2]。
黛西在婚礼前半个小时喝得烂醉,情绪出现变故,不想跟汤姆结婚了。经过乔丹等人的安抚,最终同意结婚。上文说,半个小时后,当我们走出房间时,那串珍珠已套在了她的脖子上,这场风波过去了。所以承接这一句,“without so much as a shiver”可直译为“连抖都没抖一下”,也可引申为“就跟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姚译引申为“顺当得连嗝都没打一个”,造成语言和文化脱节:一是这个比喻汉语里很少用;二是作者并非强调“顺当”。
二、措辞不当
利奇(G.Leech)在他的《语义学》(Semantics)一书中将“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情感意义是词语表达的关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的意义。传统上情感意义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义,据此我们将词汇也相应地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但这种区分还不周全,因为还存在多义词,多义词的各义项可能既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例如:
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褒义)
他成绩好,但有点骄傲。(贬义)
英语词汇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
It is the height of my ambition to serve my country.(褒义)
The reactionary’s chief ambition is to become the emperor.(贬义)
翻译时要能结合上下文,辨别多义词的褒贬状况,作出合乎逻辑的选择。例如:
They fought with more valor than ever,and fell like mad dogs on us.
他们愈战愈勇,像疯狗一样向我们扑来。
“愈战愈勇”和“像疯狗一样”都是作者对“他们”的情感的表达,但这两个短语表达的情感是相矛盾的:“愈战愈勇”表达的是褒义,“像疯狗一样”表达的是贬义,如此矛盾的情感意义会让读者纳闷: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到底是怎样的?根据谓语部分“fell like mad dogs on us”表达的情感意义,“valor”应取贬义,故前半句可改译为:他们越来越猖狂了。再如《名利场》中有这样一句话:Dobbin was the quietest,the clumsiest,and,as it seemed,the dullest of all Dr.Swishtail’s young gentlemen.杨必将中性词“quietest”译为贬义词“最没口齿”,就是因为与“quietest”并列的形容词“clumsiest”和“dullest”都是贬义词,在它们的情感意义映射下,“quietest”也获得了贬义。这一点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来解释,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姚译本在措辞时对原作某些词语情感意义的传达有待提高,请看:
例4:Now he was a sturdy straw-haired man of thirty with a rather hard mouth and a supercilious manner[1].
现在他已是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了,体魄健壮,稻黄头发,嘴角略显得坚毅,态度傲慢[2]。
例5:a gray,florid man with a hard,empty face—the pioneer debauchee[1].
一个头发苍白、服饰花哨的老头子,一张外表刚毅、内心空虚的面容——一个沉湎酒色的拓荒者,……[2]
例6:…but of this clean,hard,limited person,…[1]
……,而是这个清爽、坚强、不好对付的人[2]。
例7:His parents were shiftless and unsuccessful farm people…[1]
他的父母是终日操劳、一事无成的庄稼人……[2]
例4是小说开头部分对汤姆的外貌描写。小说中汤姆是个反面人物,正是他将黛西开车撞死威尔逊太太的事嫁祸于盖茨比,让盖茨比当了替罪羊,导致威尔逊后来枪杀盖茨比。小说作者站在盖茨比的立场上,对汤姆这类人是很反感的。译者应能把握作者的态度,翻译时传译作者的思想感情。“hard”是个多义词,既含褒义,也含贬义,在此应取贬义“showing no sympathy or affection”.故很多译本译为“嘴角边透出强硬”或“嘴角边透出狠相”是正确的,它有助于译文读者了解汤姆的为人。按照传统的说法,“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不自觉地映现在脸上。同理,“体魄健壮”建议改为“五大三粗”。
例5是对盖茨比年轻时的恩人科迪的描写。单从这一句里关键的两个词“empty”和“debauchee”也可看出,作者对科迪是没有好感的。因此“hard”应取贬义“冷酷无情”,而不是“刚毅”。
例6是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对女朋友乔丹的评价,多义词“clean”,“hard”都取褒义,但“limited”译为“不好对付的”,既跟本义毫无关联,又与“清爽”、“坚强”这样的褒义词不融洽。小说中乔丹是一个没有思想、浅薄无聊的人,因此“limited”可引申为“见识有限”或“才智有限”。
例7两个形容词“shiftless”和“unsuccessful”分别译为“终日操劳”、“一事无成”,一褒一贬搭配在一起,不伦不类。“shiftless”拟改译为“碌碌无为”或“得过且过”。
例8:…like the blue honey of the Mediterranean…[1]
……,犹如地中海蔚蓝而甜蜜的海水…[2]
常识告诉我们,海水是咸的,不会是甜蜜的。“honey”本义是指“蜂蜜”,在此应该引申为“稠密”,而不是“甜蜜”。
总之,译词应该结合小说主题、段落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语境来考虑,“风物长宜放眼量”,千万不能鼠目寸光,见词就译。
三、逻辑混乱
语言既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也反映思维的内容。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所以语言必须符合逻辑。逻辑混乱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作出两个互相否定的论述,或论述不符合生活的真实。翻译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是指原文在论述中没有逻辑问题,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思维欠缜密使译文不符合逻辑。所以,要做好翻译,译者不只要培养出色的双语能力,还要注意培养逻辑思辨能力。例如,有人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闻。”中的“笑”译为“laughter”就不符合逻辑,因为既然是“丹唇未启”,这笑就该是“chuckle”了。
例9:Reserving judgments is a matter of infinite hope.I am still a little afraid of missing something if I forget that,as my father snobbishly suggested,and I snobbishly repeat,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 is parcel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1].
不轻率下判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现在仍然害怕有所闪失,怕万一我不慎忘了父亲对我的谆谆告诫,忘了那条我势利地反复诵记的忠告: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出生时不是平均的,不可等量齐观[2]。
这一段上文有这样一句:“结果,我养成了三缄其口,不妄作判断的习惯,…”。这显然与本句译文相矛盾。另外,本句译文与下一句译文“我现在…”缺乏语义上的关联,来得突兀。造成这种逻辑混乱的原因是译者对本段第一句话作出了错误的理解。
“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出生时不是平均的,不可等量齐观。”这一句译文预设着:人在出生时是有基本道德观念的,这显然有悖于生活的真实,不符合逻辑。受下文“is parcelled out unequally at birth”制约,“a sense of the fundamental decencies”可引申为“情商”,因为情商如智商一样,先天是有高低之分的。拟改译:
保留判断就保留了无限的希望,而我依然生怕遗漏什么,怕忘记了父亲势利的提醒,还有我势利的反复回念:人和人之间的情商先天就是不一样的。
例10:Unlike Gatsby and Tom Buchanan,I had no girl whose disembodied face floated along the dark cornices and blinding signs,…[1]
不像盖茨比和汤姆·布坎南,我没有什么情人,也就没有隐藏不见的面容在幽黑的屋饰和耀眼的招牌上缥缈浮动[2]。
既然是“隐藏不见的面容”,又怎能“缥缈浮动”?据此可知译文是不符合逻辑的。实际上,“disembodied face”并非“隐藏不见的面容”,而是“face free from a body or physical form or reality”之意,故拟改译为:
不像盖茨比和汤姆·布坎南,我没有什么情人,也就不会有只见其面、不见其身的姑娘沿着漆黑的屋檐和令人炫目的招牌向我轻盈走来。
四、翻译腔严重
翻译腔是指译者缺少变通,过多迁就原语的措辞搭配、句法结构、修辞方式等,将原语的表达方式迁移到译语中,使得译语不中不洋,别扭古怪,是属于“死译”范畴的概念,是我们翻译过程中应该力求避免的现象,它与鲁迅先生提倡的“硬译”是不同的。“硬译”是为了吸取异国语言的长处,可以“逐渐添加了新句法”,终至“同化”而“成为己有”。另外鲁迅先生还提出翻译要“欧化”和“洋气”的主张,一是为了“益智”,有“异国情调”;二是为了“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所以,翻译腔与“硬译”和“欧化”是完全不同的,译者不能借“硬译”和“欧化”之名译出生硬牵强的作品来,而应努力钻研原作,在深刻把握原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合理引申、打散重组等技巧,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11:Conduct may be founded on the hard rock or the wet marshes,but after a certain point I don’t care what it’s founded on[1].
人的行为可以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也可能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上,但是超越了某一点后,我就不在乎它建立在什么地方了[2]。
柯平教授认为,“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在任何情况下,喻义都是应当保证传译的东西。”(柯平,1993:139)由此可知,喻义传译是隐喻翻译的关键。例如,将“Pando ra’s box”直译为“潘朵拉的盒子”,汉语读者是不能理解它的喻义的,增译它的喻义“喻指给人带来祸害”,读者才能明白这个隐喻的内在含义。
同理,译者将本句两个暗喻直译出来,没有译出它们的喻义,使得寓意含糊,读者不能理解。这就要求译者发挥主体能动性,对隐喻作出引申处理,从“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引申出“牢不可摧”,从“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上”引申出“无所依托”。如此,则表意充沛,语义丰满。故拟译为:
人的行为可能坚如磐石,牢不可摧,也可能软如泥沼,无所依托。但是超过了某一程度后,我就不在乎它是坚如磐石,还是软如泥沼。
例12:I never was any more crazy about him than I was about that man there[1].
我对他的喜欢从来都没比对这个男人的喜欢多一点[2]。
这句话出自梅特尔,她跟凯瑟琳谈到了自己后悔当初不该嫁给威尔逊。译文直译了原文比较级结构,带有明显的翻译腔,而且与下文“She pointed suddenly at me,and everyone looked at me accusingly.”语义不连贯。“no(或never)more…than”是一个特殊的比较级结构,表示对前后两项的同时否定。请看下例:
He is no more your friend than I’m your mother.正如我不是你妈妈,他也不是你朋友。
同样,这句话可以译为:正如我没有喜欢过那个男人,我也没有喜欢过他。
例13:He came alive to me,delivered suddenly from the womb of his purposeless splendor[1].
对我来说他一下变得活灵活现了,仿佛他突然从那毫无目的的恣意挥霍的子宫里分娩了出来[2]。
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后面的介词短语部分(from…)。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隐喻,但汉语里没有这个说法,所以寓意模糊,让读者不知所云。笔者认为,“his purposeless splendor”这个抽象名词短语翻译时应具体化,使其有所指,意义才会明确,另外,“womb”这个隐喻翻译时应与前面谓语部分“came alive to me”相照应,这样才不致于突兀。拟改译:
对我而言,他变得有血有肉了,仿佛突然从无所用心的豪华生活里分娩出来,活生生地出现在我面前。
例14:Amid the welcome confusion of cups and cakes a certain physical decency established itself[1].
忙着接茶杯、送蛋糕乱了一阵子,忙乱之中却建立了一种有形而体面的格局[2]。
盖茨比在处心积虑的安排下,终于在尼克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黛西。初次见面,场面颇为尴尬。这时女佣人端茶进来,使气氛有所改观,这一句描写了这一场面。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句法结构,缺乏变通,读起来有明显的翻译腔。翻译时宜作模糊处理:
忙着端茶、送蛋糕招待大家后,场面总算像模像样了(或者:过得去了)。
例15:…until drowsiness closed down upon some vivid scene with an oblivious embrace[1].
……,直至睡意袭来,让忘却的拥抱把他想象中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面覆盖起来[2]。
原文until从句用了一个拟人的修辞格,翻译时既要保留修辞手段,又要通顺流畅。遗憾的是译者把这个修辞格照搬到汉语里来,成为“让忘却的拥抱把…覆盖起来”。这个搭配语意模糊,读来生硬别扭。原文中介词短语“with an oblivious embrace”作方式状语,翻译时宜拆开来译,转换成汉语的动状结构“拥着他在不知不觉中…”,这样译文就拉通了。拟改译:
……,直至睡意袭来,拥着他在不知不觉中合上那栩栩如生的幻想场面。
整体来说,姚译本成功传译了原著风格,这是该译本的主流。但白璧微瑕,也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上数句的翻译,仅是一孔之见,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1]伍权,贾婷译注.大学英语经典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1,2,7,40,93,94,104,117,118,120.
[2]了不起的盖茨比[M].姚乃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7,31,32,68,69,74,84,120.
[3]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9.
[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86-307.
Analysis of Mistranslation ofTheGreatGatsby
TAN Meng
(ForeignLanguageCollegeof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205)
The article aims at discussing the weaknesses of the version ofTheGreatGatsbyby Yao Naiqiang:misunderstanding,inappropriate wording,confused logic and serious translationese.
TheGreatGatsby; mistranslation; analysis
2015-06-29
谭 梦,1968年生,男,湖南汩罗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1-9743(2015)09-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