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的自然观探源
2015-03-28赵春花
赵春花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梭罗的自然观探源
赵春花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梭罗; 自然观; 文化渊源
一、引言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其中,《瓦尔登湖》、《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缅因森林》和《科德角》集中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思考这一主题。梭罗对自然进行了细致而又真挚的描写,对于自然的理解也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人。因此他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直到他去世后的半个世纪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带来的生态危机,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使得梭罗回归人们的视线,常常被人们冠以“自然作家”的称号。而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英国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就称:“《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卡梅伦在讨论梭罗的日记中时提及:“我认为《日记》里有不少地方提出了关系问题以及表现关系的问题。它要求我们考虑自然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单一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透过白桦树林看到的并由白桦树林构成的风景——也就是说,自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斯坦利则认为《瓦尔登湖》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折射出了梭罗的哲学思想。他们关注的是作品中梭罗与自然的身体和精神交流,寻找自我。当然,也有学者对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双关、象征、似是而非的隽语等等修辞手法和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近年来,学者试图从后殖民理论、解构主义、环境伦理、后现代理论等新理论角度开拓对梭罗的阐释视野。
我国学者对梭罗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主要以传记、译介和评论为主。早期的研究主要以作品欣赏介绍为主,内容和主题常常局限于梭罗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对于人心人性的警示、对保护大自然的倡导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倾向于从20世纪出现的新理论角度出发解析梭罗及其代表作、比较中美文化思想、梭罗的自然观的生态主义解读等等。
总的看来,中国对梭罗已有的评论趋于两个方向,一是把梭罗置于美国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赏识和研究。李长利分析了作品中梭罗对当时社会的反叛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忧思。证明梭罗的拯救是通过重建价值观,将人类视角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二是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来探讨梭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陈乐福将梭罗的作品同19世纪美国的文学、文化的被欧洲殖民的形象结合起来,不仅指出梭罗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殖民倾向,更突出阐述了梭罗作品中的帝国主义色彩。凡此种种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梭罗在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学术界对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对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视野还有待继续开发。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梭罗自然观的变化过程,透析其自然观的文化渊源,并深度解读全球化进程中,正确认识梭罗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及意义对解决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诸如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自身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整合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社会危机等具有重大的启示。
二、梭罗自然观的文化渊源
梭罗的自然观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他追随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代表,认为万物有灵,自然是精神的象征。后来,他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除了梭罗之外,各国也都涌现出无数的自然作家,如美国作家约翰·缪尔、奥尔多·利奥波德,英国作家罗杰;国内有台湾作家吴明益和刘克襄,他们都对大自然进行了优美动人的描写,表现出了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但唯有梭罗的自然思想独特并影响深远,这是因为他的自然思想植根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并兼容了世界上优秀的多元文化——主要是受到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哲学的影响。因而其自然意识具有复杂深刻的东西方文化内涵。
1.梭罗自然思想产生的温床——康科德小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说,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梭罗所出生的小镇康科德位于波士顿的西北郊。它古老幽静,风光如画。梭罗时代全镇只有5 000余人,现在也不过17 000余人,比中国的一个镇要小得多。然而这里却诞生了诸如爱默生、梭罗、霍桑、奥尔科特、玛格丽特·富勒等等这样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亨利·詹姆斯曾说过,康科德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小地方。梭罗就是在这样一个最大的小地方出生、生活。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康科德镇或康科德镇附近,只做过几次短途旅行和一次长途旅行。这使得梭罗一生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享用着大自然给他的恩赐,从而建立起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还有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是一本极其安静却又充满智慧的书。可以说,梭罗真真正正做到了“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与其说康科德小镇是梭罗生活的地方,不如称它为梭罗自然思想产生的温床。
2.梭罗自然观思想形成的关键——欧洲的浪漫主义和美国超验主义思想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席卷英、法、德等国。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其中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在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雪莱、拜伦等以诗歌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想象,柯勒律治的文艺理论和司格特的历史小说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富有独创的一章。在法国,缪塞、雨果、维尼的诗歌和戏剧震撼着人们一度僵化的灵魂。在德国,大诗人歌德、海涅以及戏剧家席勒的作品四处播撒浪漫主义的种子[1]7。
新英格兰很快接受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张,崇尚意愿,重在精神的力量,重在个性的潜力。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美国的浪漫主义在充分融合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同时,也注入了本民族浓厚的道德、宗教和哲学思想。这一特色明显地表现为1830一1850年间在新英格兰发端,而后影响整个美国的重要文学思想——超验主义,它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全盛时期。超验主义的观点受到了一神教的启发,也得益于新柏拉图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印度教文明及中国哲学思想。到了19世纪30和40年代,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学者成立“超验主义俱乐部”。超验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享有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人与上帝直接沟通,尊重个人及其创造性,推崇体力劳动,蔑视传统和权威,提倡容忍和宽恕,宣扬民主思想和乐观主义等等[2]88。
作为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其影响,梭罗也成为一名超验主义者,并成为此理论运动的中坚力量。如果说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理论家,那么梭罗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爱默生推崇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并在接近自然过程中感受自然;梭罗则以身作则,于1845年7月4日这个特别的日子——美国独立日住进了位于瓦尔登湖北岸自己动手建造的房子里,自己开垦出一块园地。他的主要食物就是他亲手种的蔬菜、大米、糖蜜、玉米粥和从湖中打捞的鱼。他用六个星期的工就可以维持他的生活,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观察自然、阅读和写作上。他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观察、行动和思想。在这里他用两年多的时间与大自然建立起亲密而神圣的关系。将自然视为精神的象征,呼吁人通过自然与超灵进行交流。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笔细腻自然,行文精致,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敬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后来,梭罗逐渐从自然的体察转移到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康科德镇是美国独立革命的发祥地,是一个具有激进而反抗传统的地域。康科德也“同样在社会和教育事务中追求自由与民主”,是一个充满自由思想的地方,代表着“勤劳、友善民主”[3]17-18。加之其家庭的影响,梭罗成了不折不扣的废奴主义者,崇尚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各种形式的不公。如他拒绝缴纳人头税而被投入监狱。这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文章《为自由而欢呼》就是为了颂扬废奴主义者温德尔·菲利普利;《论公民的不服从》则成为他发出反抗美国奴隶制度的郑重宣言。另外,他的多次公开演说也表明了他对废奴运动的关注和坚定的立场。
3.梭罗自然思想形成的源泉——中国古典哲学
梭罗的自然观思想散发着浓郁的美国本土气息,同时也闪耀着中国古典文明的色彩。谈到梭罗与中国的关系,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曾说过:“梭罗的人生观,在所有的美国作家中,可以说最富有中国人的色彩,我把梭罗的文章翻译成中文说是中国诗人写的,一定不会有人怀疑。”可见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之深。事实上,早在1834年,梭罗就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借阅了有关中国的游记和关于中国的历史评论。在翻译儒家经典之后,他还继续阅读了有关中国的游记和小说。此外,梭罗担任《日晷》杂志的《诸家经典》专栏负责人时,他呈现给读者的是不掺杂个人意念、毫无偏见的儒家思想,表现出了对儒家思想极大的认同感,并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有意无意地渗透到他的创作思想当中。
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命令自然,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梭罗却持批评否定的态度,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地相处。这一点恰与中国儒家思想相契合。
儒家认为,物质世界存在着共同的起源——天地,“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意思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不论是人类、动物或是植物,都是平等的。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把大自然称作人类的母亲或曾祖母,是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与自然界其他生物是平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普遍的概念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六经之首”的儒家经典《周易》将“天”、“地”、“人”并列谓之三才,分为主客体:人作为主体去认识和探究客体“天”、“地”,但这种主客二分是主客合一的前提和基础。《礼记·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这段话说明,在认识客体的阶段,主体要把其价值纳入到认知体系当中去,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即人本性与万物本性的一致。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梭罗也有着类似的认识。梭罗在日记中写道:“我心目中的地球不是一种麻木的惰性的物质,它是一个实体,它有精神,是有机的和在其精神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并且,在我身上无论如何都存在着那种精神的微粒。”[4]60从中可以看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融入其中。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做过这样的论述,“要保证健康,一个人同自然的关系必须接近一种人际关系……我不能设想任何生活是名副其实的生活,除非人们同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5]8梭罗就曾因为要得到栗子而用石头击打栗子树感到自责:“对喂养我们并给我们遮荫的树木施加不必要的伤害,不但粗野,而且是犯罪。”[5]15这充分说明,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他和儒家思想之间的共鸣是建立在他对儒家经典的了解和理解。梭罗甚至引用了《四书》中的10条儒家格言。同时,梭罗自然观思想的意蕴跟道家思想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却没有证据表明梭罗接触过《老子》、《庄子》或其他道家著作。
三、结语
康科德这个充满浓郁自然气息的小镇孕育了梭罗热爱自然的心灵,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是梭罗自然意识形成的关键,儒家经典成为梭罗自然精神的源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梭罗自然观思想的形成。总之,他的思想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兼容的结果,受古希腊与罗马田园文学、中国儒家哲学、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德国唯心主义先验论、爱默生超验主义哲学、印度教义和印第安人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就自然观而言,梭罗把美国超验主义、欧洲浪漫主义和中国哲学之间不可能毫无矛盾和冲突地融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梭罗复杂而又具有东西方文化内涵的自然观。梭罗的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当今的社会的影响日渐深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梭罗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及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并对解决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诸如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自身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整合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社会危机等具有重大的启示。其中,生态危机目前是整个中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正确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梭罗的自然观有助于和指导中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1]李静.梭罗的自然观[D].南昌:南昌大学,2006.
[2]吴富恒.美国作家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Marble Annie Russel.Thoreau:His Home,Friends and Books[M].New York:Thomas Y.Cromwell,1902.
[4]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Exploration of Origins of Thoreau’s View on Nature
ZHAO Chun-hua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uaihuaUniversity,Huaihua,Hunan418000)
Henry David Thoreau is the Transcendentalist writer and conservationist thinker.He spent all his life with nature and felt the nature with heart,producing many literary works as a high praise of nature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e nature is a substantial being;man is part of nature,even the children of nature;life is equal in the natural world;there exists a soft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Thoreau’s view on nature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his family life,but also of profound culture origins.His thought is mainly an ambiguous combination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European Romanticism and the Confucianism to some extent.
Thoreau; view on nature; cultural origins
2015-01-19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梭罗的自然观及其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启示”(11C0995)。
赵春花,1981年生,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I106.4
A
1671-9743(2015)09-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