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罗斯学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5-03-28孙丽珍

关键词:复合型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罗斯学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

孙丽珍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复合型的“俄罗斯学”人才是高校俄语专业新型的培养理念与发展方向,中俄联合办学模式能为其实现既定培养目标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然而,现阶段高校在利用中俄联合办学培养“俄罗斯学”人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培养目标流于形式、优势互补原则落实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在提高对俄罗斯学人才内涵认识的前提下,明确培养目标、全面开发和利用外方资源、改进课程设置是利用中俄联合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中俄联合办学;俄罗斯学;俄语人才;复合型

一、俄罗斯学人才的内涵

由于只掌握单一俄语知识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最近一些年,复合型的俄罗斯学人才正在成为各高校培养俄语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和主导方向。把对象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即“俄语+俄罗斯”,统称“俄罗斯学”(Россиеведение)。除传统的俄语和俄罗斯(苏联)文学外,俄罗斯学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俄罗斯历史、文化、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1](P13)是关于俄罗斯的学科,是传统的各类“俄罗斯研究”的汇总。由于作为独立学科的俄罗斯学的理论体系尚在形成之中,还没有哪个国内大学将俄罗斯学作为一个专业独立出来,而只是汲取其理论内涵和研究范畴借以形成培养俄语人才的一种先进理念,在原有俄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和改进,来迎合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现实需要。浅显说来,俄罗斯学人才就是“俄语功底好,知识面广泛,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俄语人才”。

二、中俄联合办学培养俄罗斯学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俄罗斯学人才区别于一般的单一俄语知识人才的根本素质就是他们的俄罗斯社会文化知识。中俄联合办学拓宽了培养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的发挥空间,为俄罗斯学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契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其本身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其自身优势互补作用的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流于形式

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利用其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正在逐渐成为高校俄语专业的共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逐渐增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模式也日益多样化。[2](P61)中俄联合办学领域的趋势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只注重形式的扩张,却忽视了内涵的建设。有时,联合办学仅仅是扩大招生的幌子,俄罗斯学人才也不过是一个入时的口号。在合作对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遴选、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考核机制、师资配给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均脱离培养目标。投机心理与形式主义下打造出来的必然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的技能型的外语人才,而非复合型的“俄罗斯通”。

(二)优势互补原则落实不到位

培养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中俄联合办学有着天然的优势和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中俄联合办学的优势互补作用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有些高校不考虑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运行能力,不仔细核查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不悉心谋划联合办学的模式和教学安排;引进外方课程以及外方教师授课的比例很低,难以保证办学质量。单就在选择合作对象这个问题上,似乎就能看到一些问题。例如,由教育部批准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五个俄语专业本科教育联合办学项目中,全部中方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四所俄方大学位于离黑龙江最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这里看到的地缘性中外教育资源整合的大原则不可置疑,但从下面列出的合作外方院校名称中多少也能体会到,外方高校地缘优势之外的合作办学能力、可利用的资源数量与质量等方面是有待我们仔细考察与商榷的。教育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俄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俄双方列表:

(1)哈尔滨师范大学+阿穆尔国立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2)哈尔滨师范大学+远东国立人文大学(哈巴罗夫斯克市)

(3)齐齐哈尔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伊尔库茨克市)

(4)黑河学院+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5)绥化学院+阿穆尔国立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市)①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俄语专业普遍采取“双学位”(俄语+英语双学位,俄语+法律双学位等)或“专业侧重”(俄语+科技,俄语+经贸,俄语+汉语等)的教学模式借以实现俄语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但其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很多顽疾。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沿袭着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注重言语技能的习得和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俄罗斯社会文化知识的系统导入。而这些专业外围知

识恰恰是俄语(俄罗斯学)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对文化国情知识的教授,根本谈不上俄罗斯学人才的培养。有些高校在引进俄方课程和教材时,不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做论证与调研,简单的“拿来主义”造成严重地“水土不服”。

三、中俄联合办学条件下俄罗斯学人才培养的对策

利用中俄联合办学实现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着进行,这既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又要努力开发外方资源和联合办学的优势与潜力。

(一)提高对俄罗斯学人才的认识,明确培养方向

培养俄罗斯学人才是社会对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提出的新导向。中俄联合办学也要不断地探寻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确定并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俄罗斯通”式的普通俄罗斯学人才就业面广、适应性强,联合办学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因此,可以作为对俄罗斯学人才的一般培养方向。

与普通俄罗斯学人才相对的还有定向俄罗斯学人才。国内大学采取“双学位”制或“专业侧重”进行培养时,经常出现的尴尬局面是:可以进行某个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不懂俄语,即使学过、会一点也无法达到用俄语进行专业知识课堂讲授的程度;而现阶段的俄语专业教师又基本不具备教授某特定专业,如法律、金融、贸易、新闻等学科专业课程的能力。因此,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与未来走向的前提下,在将联合办学俄语的专业方向定位于“商务俄语”、“科技俄语”、“俄语+法学”或是“俄语+新闻”等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俄罗斯境内各大学(优先考虑综合性大学)的相应院系中寻找对应的合作对象。同时还要聘请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授课。可想而知,有了这样的教师授课,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法律、新闻亦或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俄语听、说、读、写能力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提升。这就基本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那个一直困扰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也真正体现了中俄联合办学对培养俄罗斯学人才的优势互补作用。

(二)审慎合作,多种模式共存,全面开发和利用外方资源

以外方之长补我方之短,外方的资质优劣以及与我方互补发展的前景是衡量联合办学项目优质与否的关键。一个优质的项目必须经过之前审慎的调查和论证,切忌敷衍了事、随遇而安或是急功近利。外方的实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水平的高低和继续发展的前景,那些外方单纯以师资、教材等作为投入的项目尤其如此。要讲究“门当户对”,更要“高攀”。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同谁合作、也无论是何种办学模式,主要看对方有多少教育资源能为我所用、为我所借鉴,而不是对方大学的整体综合排名或是名气等。

在实践过程中,宏观上,应注意吸收和引进俄罗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内容,绝不能打着一个招牌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和沟通。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利用外方师资的问题。实际上,在俄罗斯的教育中,其高等教育方面的人才的培养规格,教学中的思路和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研究和学习,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应用。微观上,要让学生充分接触俄罗斯的方方面面,感受俄罗斯人的思想和观念。另外,要提供机会让我们的教师尽可能的与俄方教师交流与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外方合作单位对与其开展的联合办学的定位和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办学的质量和内涵。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俄方大学只希望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招收我方留学生以收取数量可观的学费。此时,要求在俄方学习时间较长的“2+2”、“2+1+1”的办学模式更受其欢迎。而我们则是要充分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发掘与发展多种合作模式,比如“4+0”模式,国外短期学习或实习,委托与互助培养,俄方教师来中方讲学,中方教师去俄语国家进修等等,尽量用最少的经济支出为学生创造最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开发引进教材、引进课程,改进课程设置,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决定人才产出的素质与能力。国内高校俄语界现有的教育基础、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完全有能力独立培养高精尖的俄语语言文学人才,我们的薄弱环节在于语言外围知识的教学组织与实践,而这也恰恰是培养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的第一要务。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原文教材,“拿来主义”以解燃眉之急。国内高校编写的俄语精读教材,如北外的“东方”《大学俄语》新版、黑大的《俄语》全新版,编写主线都以语法为纲,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导入和言语技能的习得。这必然在选取素材、结构设计等方面无法更多的兼顾语言知识外围的社会文化知识。而目前俄罗斯对外俄语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思想方法以及人际交流模式等国情知识的介绍放在与听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教材结构篇章的安排也以这两方面为依据。两国教材编写的着眼点不同,可以互为补充。例如,为测试母语为非俄语者的俄语水平而设立的俄语国家水平考试(ТЛРЯ)的指定教材《走遍俄罗斯》(Дорога в Россию)就是这类的优秀教材,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精读课或是口语课、听说课的教材或是补充材料。

引进国外课程是与课程改革同步的,也应该是以改进课程设置,培养俄罗斯学人才为目标的。确定定向俄罗斯学人才的课程设置时,笔者认为,俄语不管是与哪一种专业复合,专业方向的课程都比较适合从国外引进。把课程、原版俄文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一并引进,人才产出效果会更理想。

普通俄罗斯学部分的课程引进相对复杂些。就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改进课程设置就是要适当合并或去除那些传统课程结构中的纯语言学类的课程,增加俄罗斯问题的课程。在引进国外课程时也要遵循此原则,同时还要找准求得这些课程的对象。诸如俄罗斯政治、经济、历史、法律、外交、社会文化类课程都可以在俄方大学相关系或学院引进。有些外方课程在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学时安排上都与我们的俄罗斯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一致时,可直接将其教材、教学大纲(учебная программа)乃至教师直接引进。然而,这样的情况不多见。选取为本国人设置的某学科的专业课程为外国人学习语言所用,更多时候必须是“引进”与“改进”同步: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学时安排,使之融入我们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一般来讲,俄罗斯学课程,尤其是从外方引进的,要在高年级,即学习的提高阶段开设。此时学生已具备相当的语言基础,可以较好的接受外教授课和阅读原版教材,其语言水平(主要是听力与阅读水平)对信息摄取的影响也相对减小。还有一种引进外方课程资源的方式就是“整合”,将两个或多个课程整合为一个。举例说来,莫斯科大学政治系开设《当代俄罗斯政治

关系与政治发展进程》(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и 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процесс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ми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两门专业必修课程(спецзанятие),当我们想开设一门介绍俄罗斯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包括中俄关系)的课程,不妨将以上两门外方课程加以整合,变成这门课程的主体。这时已经不是单纯意义的“拿来”,是要我们自己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再将国外课程中适宜的内容消化与吸收,为我所用。这时的灵活性就更大了,可以整合同专业、同系的不同课程,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跨专业、跨系,甚至是更大的范围内搜索资源。在刚刚提到的例子里,就还可以将莫斯科大学全球化进程系为高年级设立的讲座(лекция)《当代俄罗斯联邦对外政治》(Современная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РФ)的相关内容一并吸收。

总之,中俄联合办学与培养复合型的俄罗斯学人才,这两个方面都是俄语专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在中俄联合办学外部环境下实现俄罗斯学人才培养就成了许多国内高校俄语专业命运攸关的课题。中俄联合办学的教育模式需要深入研究,俄罗斯学人才培养概念有待于更加深入人心,期待本文提及的问题和探讨的解决途径可以给目前的联合办学实践和俄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一些启示。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GJXH B2110239)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http://www.crs.jsj.edu.cn。

参考文献:

[1]国玉奇.复合型俄罗斯学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05,(4):12-15.

[2]杨海蓝,杨峰峻.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61-62.

猜你喜欢

复合型
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正当性基础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高师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日语教育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基于需求分析的地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