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创新探讨

2015-03-28关正标

关键词:历史经验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创新探讨

关正标1,2

(1.中共凤阳县委党校,安徽滁州233100;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群众工作贯穿于党整体工作中,在不同的时期,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其工作经验体现在不同时期的群众工作中。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不断采取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通过总结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采取当代创新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互动的党群关系,确保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党群众工作;历史经验;当代创新

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人心向背,落实党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人心向背。因此,党工作必须不断总结不同时期的群众工作经验,进行创新当代群众工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党的群众工作内涵与传统优势

群众工作主要指全面调动群众,进行组织群众。[1]站在广义的角度,群众工作贯穿于整个党工作过程中,党的价值观、领导方式、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群众工作的是否成功。群众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党目标,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已经体现了党群众工作的传统优势,当时中国共产党不掌握公共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资源,得到反帝、反封建等广泛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争取人民群众的工作过程中,党开始形成了一系列经验。主要体现如下:[2]通过阶级分析方法,明确群众政治倾向;把握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需求,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实现党对人民政治领导的重要条件;正确处理与同盟者的关系;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获取领导资格;关注股群众生活,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形成群众路线的党根本工作路线;形成群众运动工作的重要方式;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人民群众的内部凝聚力等。

二、社会变迁与群众工作方式的曲折转变

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国政治关系、社会关系不断更新,在各项基本社会制度的保障下,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局面。党群众工作获取了多种有利的社会条件,逐渐形成符合执政条件的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逐渐多样化。党的执政党群众工作经验主要体现如下:[3]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理念,正确定位党与群众关系,在执政条件下,平衡制约权力使用,避免出现滥用权力的政治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关系,克服官僚主义,拓展民主政策,加强群众的政治教育;遵循各项社会制度,进行协调处理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创新联系群众途径,进行纠正“左”偏差指导思想等。

党的传统优势是采取阶级分析方法确定革命基本力量,但是执政党与夺取政权党,在处理社会关系方面截然不同。在1949年9月,周恩来提出“人民”与“国民”具有区别,在没有改造成新人之前,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不属于人民范围,但还是属于中国国民。[4]在1957年后,党工作主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按照阶级出身,进行划分群众群体标准,造成比较紧张的社会关系。在改造社会主义后,企业、人民公社都可作为生产组织、生活组织,成为实现社会保障和集体福利的重要载体。“单位人”的社会属性更好简单化群众工作方式,为强制性行政权力方式领导党外群众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政党政治理念传播产生于社会,社会高度政治化,在维持社会的有序运转的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比如斗私批修活动、历次政治运动等。在建国初期,党实行各项社会改革,真正认识到群众运动存在弊端,强调转变干部作风,以各界代表会议和区乡代表会议的方式进行贯穿党的一切决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党缺少执政经验,并没有转变党的群众工作方式。

三、党的群众工作当代创新对策

(一)调整社会关系,奠定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

总结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奠定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在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党中央在已经进行全面调整阶级关系,比如:[5]已经改变地主、富农、原资本家等群体的身份;平反多种冤假错案等。党政策充分调动各项积极因素,从根本上保障安定和谐的团结局面,切实促进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发展。2001年,经过再次调整社会关系,江泽民再次将科技企业人员、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明确各项工作的价值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邓小平提出各项党工作判断标准参照群众的满意程度,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工作理念,贯彻在各项党工作活动过程中,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在改革开放医疗,已经逐渐打破“单位人”的统一格局,不断改进党工作方式,逐渐创新中国社会新的管理格局。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强调领导责任为主体,前提是充分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民主治理模式。党的领导具有统揽全局、保持各方协调的特征,通过民主、法制的方式,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正确处理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保持两者的协调发展。

(三)完善新型沟通机制,创新群众工作形式

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进行建立新型的对话协商,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寻找共同的利益出发点。新型的沟通机制具有双向度特征,社会对话协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民怨调解室”、“民意诉求室”,特别是各项民主决策。在制定公共事务、社会政策过程中,强调全社会参与讨论,确保政治制度设,实现社会的公平性。群众工作形式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多样性,比如基层的党员责任岗、党员与群众心连心工作等。不同的群众工作方式,其标准衡量也各不相同,包括:权力与非权力方式、民主与法制的方式。手段多种多样,主要从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比如奖罚分明方式、教育与制度约束并用方式、自我管理结合国家管理方式等。在新时代时期,可广泛应用高科技,进行设置行风热线、互联网留言版,全面关注民生,及时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建立党员分工联系群众的责任制。以定期召开座谈会,或采取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四)在社会管理中融入良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的作用

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的管理与控制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这种控制机制。我们国家由于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因素,执政党作为关键的控制主体。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其控制主体逐渐增多,比如一些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一部分群众。可见,进行影响人民群众并不能单凭借强制性手段。在新时期下,将社会控制融入到服务中,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以获取强大的群众影响力度。党代表、人大代表均为联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其作用在于制度化表达群众意见、充分调节社会矛盾等,因此,必须全面充分发挥化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针对发挥各级党代表,落实党思想教育制度,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以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情况而定,坚持学习形式的多样化,采取个人自学、宣传文件、集体讨论、重点发言、党课教育、政治报告会参观访问、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方式组织学习教育活动。总之,方法方式要多种多样,引人入胜。

四、结语

纵观党的群众工作历史,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多种多样,在维系党群关系方面,必须做到:树立执政党良好形象、基本价值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政策满足群众需求、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基本制度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民主决策机制充分调节社会利益调节、各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联系与沟通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必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赋予群众各项基本民主权利。在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必须充分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不断宝贵的党工作经验。公民权利的保障必须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党风廉政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在执政过程中必须按照十七大的思路,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深入分析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从而采取创新的党工作方式,不断创新积极发展的社会主流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新民.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创新[J].理论视野,2011,7 (11):44-49.

[2]尹青.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10.

[3]张清.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孙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5]刘佳宏.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20):66-67.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
新疆“三反”运动的历史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
借鉴历史经验 加强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党思想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越友好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