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2015-03-28赵帮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评估

赵帮恚

(合肥师范学院 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安徽 合肥230601)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质量提高的保障线。为切实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以来,教育部以鲜明的评估理念、明确的评估导向、务实的评估方法,对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合格评估,以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2007年,合肥师范学院由原成人本科的安徽教育学院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以来,围绕从教师教育的单科性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科性、从一般本科向应用型本科的“两个转型”,以体系建设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质量标准为准则,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自我评估为抓手,以闭环运行为核心,努力探索并不断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提高质量的保障机制不断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自觉化。

一、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子系统是基础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源于工商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即通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活动,从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保障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标准的系统的质量保障方法[1]。多数研究者的观点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组织系统、制度系统、目标系统、标准系统、信息系统、评价系统、调控系统等子系统,以期构成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统一整体。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合肥师范学院遵循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全员性、全程性原则,紧扣涉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因素,编制《合肥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初步构建了包括教学管理决策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管理体系、教学过程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监测与改进体系等五个子系统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框架,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层面、阶段和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教学活动实行规范化、机制化的管理和实时化、持续化的评价、监测和改进,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互相关联、互相促进,能够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该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实现对教学单位的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工作的监控与评价,推进教学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对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保障进行监控与评价,有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和条件,推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活动、学习状态和效果等进行监控与评价,改进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通过对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控与评价,提升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执行效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学校以任务分解和考核评价为推手,对各子系统的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制定体系建设任务分解书,以校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为项目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和责任,分工协作,分项建设,分年推进。为检验任务落实实效,学校召开职能部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项汇报,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是准则

制度是组织行为准则,反映学校工作的理念与思路,是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性的最好保证[2]。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是有效实施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和依据,是内部开展自我评估的判断准则。

近年来,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等法律文件为依据,按照系统梳理、查漏补缺的原则,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立、改、废工作,建立健全了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校、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完善了从规划类到规范类、从制度类到实施类、从考核类到奖惩类的全方位、全过程文件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育人、教学规范管理、教学条件保障、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建设、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聚焦教学,服务人才培养,使得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为使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地并得到有效实施和监督,学校围绕制度建流程,围绕服务优流程,开展了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专项工作,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和分类,制定了有关的具体办事流程,并按照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类别在本单位网站公布,促进了管理规范,提高了服务效能。

质量标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高等教育活动效率、效益及其价值意义的基本尺度[3]。由此可见,质量标准的建立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中心,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支持、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两个角度出发,根据学校“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质量标准。一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了“三新三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教学和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基础教育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基于专业建设,制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等质量标准。三是基于主要教学环节,制定《本科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办法》《专业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教育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办法(试行)》等环节标准。四是基于行为规范,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标准》《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十要十不”》等行为标准。五是基于管理过程,制定了《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材选用标准与评价办法》《教案编写规范(试行)》《课程考核试卷管理规范》《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立卷归档指导意见》等管理标准。

三、组建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保障

组建一支专业化、制度化的队伍是内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首先将隶属于教务处的教学质量监控职能分离出来,独立设置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使管、办、评相分离,实行“两条线”的管理体制,避免了“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角色混同。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和教学服务等工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在原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上,职责扩展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内部自我评估等。

其次,建立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学校成立校教学督导团,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在职和退休人员兼具、相关学科专家兼备的方式,聘请相关专家担任督导,独立进行督管、督教、督学工作。同时,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在各院(系部)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教研室设立教学质量管理员,聘请教学效果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小组成员和质量管理员,明确职责,赋予权力,保障待遇,独立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和教学保障等进行监控并督促整改落实。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建立及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三个基本”的建设。

四、加强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反馈和整改是核心

建立畅通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整改渠道是保证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闭环运行的关键。学校首先突出加强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统计。为此,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了覆盖到每个教学班级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并就采集内容、采集方法、采集手段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定向信息采集。同时,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包括专用信箱、电子邮件、学生信息员QQ群、电话、座谈会、校长信箱、教务管理系统、满意度调查等多形式、多渠道的信息采集通道,保障各类信息快捷、有效的传输。

二是重点做好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整改。对收集的各类信息,在分类和整理后,以现场反馈、会议反馈、《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整改反馈通知单》等方式,实行直接反馈;以简报、邮件、通报等方式,进行间接反馈。对反馈的意见,要求限期整改,并以检查验收、“回头看”等方式监督整改落实,努力实现闭环运行。

三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分析总结。为及时总结、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对相关专项活动,如“三期”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实践锻炼等,认真撰写分析报告,找问题,查原因,提对策;对学校的年度教学工作,以撰写《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抓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进行发布,以更好的改进本科教学工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开展自我评估是抓手

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由政府主导对高等学校进行的外部评估,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更离不开高校内部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这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自我评估工作,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以本科教学工作、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我评估机制。

一是教学工作评估。制定《合肥师范学院院(系部)教学工作年度评估实施方案》,建立包括8个一级指标、60项二级指标的院(系部)教学工作年度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各院(系部)对照评估指标,开展年度自查工作,撰写年度教学工作分析报告。学校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组建专项评估小组,对各院(系部)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单位考核等次及津贴分配挂钩。

二是课程评估。为明晰课程目标定位、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于2010年启动合格课程建设,并分期开展合格课程建设验收评估工作,邀请校内外专家,采取专场验收会和“逐人逐课”的方式,通过听、看、评、议等环节进行课程验收,并以院系为单位,由高到低公布验收成绩,实行后位淘汰。目前,已进行三批验收,验收合格课程343门。

三是专业评估。为考察院(系)对学校办学定位在专业建设工作中的落实情况,专业内涵和特色建设情况,专业布局、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专业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建设等情况,学校首先在全体专业带头人中组织开展“说专业”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比和点评,有力地促进了各专业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举措。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设置了包括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建设、质量管理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6个一级指标、47项二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计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先试点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四是课堂教学评估。为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保障水平,学校首先建立了常态化的听课评课制度,对听课人员、听课次数、听课方式等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实施分类评价办法,分别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风学风、教学条件保障等进行评价。

其次,开展“课堂教学人人过关”活动。分批次、分年度由校督导团采取随机、随堂听课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除考察教学态度和教学组织外,突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考察,对“未过关”教师,停课整改、跟班学习,并安排专人进行帮扶。

再次,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工作。通过分层组织培训,提高学生参评率,强化学生评教的公平公正性;通过修订完善学生评教指标,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通过撰写学生评教分析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结果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自觉性。经过数据分析,学生评教的结果渐趋合理,评价意见更有针对性,对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完善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常态、长时监测和评价,还对各类评价建立了统计台账,帮助教师更好的分析和改进。

五是各类专项评估。为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常态,对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训、教师实践活动、考风考纪、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等工作,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自评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落实。

六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监测评估。以组织填报“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为抓手,按照原始、客观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客观分析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运行状态,查找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当前,全国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正处于一个体系构建、机制完善、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合肥师范学院的努力和探索,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9.

[2]王振华.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对话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处长:大学质量怎么量[EB/OL].[2011-09-19]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10919/t20110919_685529.shtml.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评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评估依据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