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模式探析

2015-03-28李月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转型院校专业

李月云,凌 峰

(1.宿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2.宿州学院 团委,安徽 宿州234000)

教育部在2012年8月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的教学”原则。这标志着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也预示着我国的创业教育,由注重短期创业活动的开展向追求培养创新创业类人才长远目标转型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一线创新创业类人才的中坚力量,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如何突破创业教育认识理念、教学资源、实施机制等障碍,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及转型发展的概述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

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校创业教育,“从1947年MylesMace为哈佛商学院MBA学生开设的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开始,就十分强调创业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如“任斯里尔理工学院创业中心主任马克赖斯(Mark Rice)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今天世界的一种重要准备,它是一种捷径,是关于不稳定性和变化的一整套思维方式”[2]。“百森学院创业中心主任比尔拜格雷夫认为,启动一个创业中心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发展业式的思维、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变化为商机的能力。”[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健全,种类多样。“除了创业教育中心、创业研究中心、创业中心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组织,例如,创业家学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等。这些机构的建立,形成了创业教育的网络化格局,使创业教育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教学,创业教育理念变成了现实。”[2]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概念以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创业教育迅速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重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追求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重视师资队伍和创业课程建设等,已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的代表性成果。

(二)国内关于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讨和实践

纵观我国创业教育10多年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的目标经历了由2002年开始试点阶段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短期目标,向2010年开始的“以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长期目标的过渡,创业教育的理念也随之由“功利性”向“素质性”转变。早在2011年,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谢志远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适时推进七大转型,即创业教育的理念由技能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型、教育对象由面向个别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型、教育途径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型、教育资源由相对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型、教育方法由借鉴型向本土化转型、教育动力由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转型、学生创业实践由自发向有组织的引导转型。”[3]2012年教育部下发《创业教育基础教学大纲》以后,创业教育如何转型发展的呼声渐高,实践不断。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院长黄兆信(2012)主张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岗位创业为导向[4]。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梅伟惠(2012)提出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策略[5]。浙江农林大学马小辉(2013)探讨了创业教育的生态转型与实现途径6]。徐小洲和张敏(2012年)认为创业教育要走向全民创业教育、终身创业教育和全球创业教育,知识创业是实现创业转型的关键[7]。东北师范大学商应美认为创业教育应由侧重“知识导向”“理论导向”“知识本位”向侧重“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能力本位”转变[8]。这些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刚刚进入创业教育行列的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二、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再认识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21世纪初合并升格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正在“驻马店共识”即教育部引导全国600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点中,开展以“转型发展、提升内涵,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创业教育作为积极应对知识经济发展方式的教育理念,或是作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类人才的教育模式,能否真正融合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教育之中,关键要善于抓住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大好机遇,借助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东风,围绕着“转型与发展”这一主题,提升对创业教育目标和除高校之外创业教育主体效用的认识,从而为破解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在认识理念、教学资源、实施机制上的障碍找到突破口,为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教育模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强化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强化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着重要厘清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创业教育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障碍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一大批敢闯敢干、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以应用技能、基础能力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9]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教育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内部教学改革中,逐步认识到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课程模块设置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被确定为“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重创新”。地方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底层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不仅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地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有力途径。

二是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时代气息浓厚和内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教育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校的素质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环境变化和人才成长的需要,会在不同的时期显现出具体的诉求。如在当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尤为迫切的要求。创业教育不论是培养当下自发的“创业者”还是培养未来自觉的“创业者”,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在“培养创新精神”上不谋而合,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就自然的形成手段和目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即“创业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体现,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以‘创新、创造、创业’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可能的现实追求”[10]1。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困境赋予高校素质教育以创业教育的新内涵。

三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当前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以团委组织开展的KAB、KYB教育培训和相关模拟实训等形式展开,这与培养创新人才为主渠道的专业教育在组织机构和师资培训上都是分头并进、互不关联的。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训练活动,而是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教育理念与模式”[10]1-2。这种观点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创业教育教师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认可。也就是说,创业教育要植根于专业教育才能获得持续发展,而创业教育要引导、促进、调控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专业教育要领导、渗透创业教育,也引起很多有志之士的高度关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应景之作”“权宜之计”、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无关等认知很显然是狭隘和偏颇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必须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立足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把创业教育融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之中,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即把培养中底层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创业教育主体的效用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政府是创业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企业是优质创业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输出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强化责任意识,重点是要尽可能地发挥政府、企业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效用。

1.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促进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充分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11]创业教育不仅能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当前,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主动承担创业教育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和引导。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主要是指省市政府部门、高校管理职能部门能加强政策的宣传,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高校调研工作,开展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大讨论,鼓励地方高校走出象牙塔,调动企业参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和地方高校研讨共建开放的多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操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主要是指“探讨设立能够组织协调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组织”[12]124。负责为高校和企业、社区、工商银行部门合作牵线搭桥,引导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面向市场经济,实现校企合作零障碍,从而在组织建设上保障政府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和引导的常态化和公开化。

2.企业参与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

“企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也是创业教育的受益者。”[12]124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要增强时代使命意识,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主动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参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企业作为用人和继续培养人的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拥有优先权。创业教育作为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教育质量评价必须与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保持一致。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在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实践中,不仅聘请业内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而且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了对校外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的考察,这表明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吸纳企业届人士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这为企业参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作提供了“合法地位”。“科研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新产品产业化的能力上”[13],作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应充分合理地表达出来。促使地方高校在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目标上,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达成相对一致,力图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共识,并能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等具体合作中,推动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从而形成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参与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开放创业教育资源,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社会化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是制约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企业拥有人力、财力、物力和文化资源,这些在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中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业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才能从实质上推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对参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储备人才”的合作理念,整合、优化、配置创业教育资源,与高校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基地”,长期选派优秀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按时接纳地方高校大学生来基地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定期为有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大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和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实战平台

三、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双层制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在“大创业教育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校政、校企合作获得政府和企业教育资源的大力支持,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建立双层制教育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和有益的尝试。

双层制教育模式第一层次是“大众化-素质型”教育模式,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侧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二层次是“小众化-技能型”教育模式,是以有专业特长和创业需求的学生为教育对象,侧重创业技能训练和模拟实战经验的积累。第二种教育模式建立在第一种教育模式基础上,是第一种教育模式的延伸和深化,两种教育模式共同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创业型就业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普及度和实效性。

(一)以“大创业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建设校院两级课程体系

1.结合专业建设,开发校院两级创业教育理论课程

首先,在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实践中,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经济学类专业和管理学类专业过程中,在专业理论课程建设和校企合作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培养、集聚了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要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因为没有对路的教材而对全校学生开设不了创业基础课程的难题,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创新举措,举全校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师资之力,借助合作企业专家人士的力量,组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教材编写小组,以教研项目立项的形式开发创业基础类课程,按照教育部2012年8月印发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通过2至3年的调研、论证,编写出版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系列教材,并在全校范围内统一使用校本教材,面对全体学生、分专业、分阶段开设创业基础课。

其次,学校层面可以鼓励、引导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建设,加强专业就业创业市场调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有选择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业类选修课,或者在专业合格课程建设中增添创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设计,把专业需要的创业知识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随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大创业教学观”逐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围绕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法改革、合格课程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创业课程建设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把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建设渗透在专业建设工作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2.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延伸式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延伸式实践教学是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教育实践内容,强化创业技能的培养,满足“小众化”创业群体创业意愿的需要。这既是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的纵向延伸,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横向拓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地方本科院校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是分离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多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多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入住创业园”项目活动等形式进行,导致创业教育总是处于“边缘化”地位。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原则,关键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校企合作,拓建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原则。此原则既是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明显特征,又是中国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原则,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坚持合作开放办学的理念,敢于大力改革创新,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专业建设,把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形成完整而且系统的教学计划,并在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价值取向、学业评价、就业观念更新上做足功夫。

(二)适应双层制教育模式,构建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创新教学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属于教务部门管理,创业培训和创业活动由团委部门组织,就业创业统计和考核归属就业招生部门负责,往往是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在学习与探索阶段常见的管理乱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形成稳定、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就要相应的教学管理组织,负责课程的设置、教育计划的制定、教师的调配、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等各项事务。双层制教育模式的实施,依托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增设相应的科室和专职人员,如在教务处增设创业教育与研究中心科、在二级学院设负责创业教育管理的教务员,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管理之中,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举措。当然,温州大学成立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全校创业教育教学各项事务的做法,也值得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借鉴。

2.培育师资力量

在全校开设“创业理论基础课”,在二级学院有选择地开设相关专业的创业教育理论选修课和在专业实践中延伸增设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过硬的师资队伍做支撑。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从“模仿式”低层次教学模式向稳定特色化的“双层制”教育模式过渡的首要条件。地方高校要加大投入,通过“双能型”师资建设项目和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质量工程项目,大力支持和选派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国内企业挂职锻炼。同时,善于发挥合作企业和优秀校友的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势,有效缓解校内师资紧张的突出问题。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纳入全校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立足长远目标,培育专兼结合、校院两级专用的师资力量,是地方本科院校突破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的必由之路。

3.建立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不仅是保障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推动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适应“双层制”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常态化教学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加强校院两级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含专业实践)的评价,通过评价标准和评价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的制定,由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借助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方式,及时跟踪反馈创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充分畅通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政府和企业的监督渠道,通过研讨、访谈等形式征集政府和企业对实施创业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创业教育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保证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发挥政府和企业创业教育主体的效用,构建双层制创业教育模式,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当前仍需地方本科院校借助依法治校依法治学的强大推动,采用建章立制、建设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文化等多项举措,以推进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和双层制教育模式的形成。

[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

[2]刘沁玲.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与机构运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4,(10).

[3]谢志远,刘元禄,任雪.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4]黄兆信,曾尔雷,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

[5]梅伟惠.创业教育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6).

[6]马小辉.创业教育的生态转型与实现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7]徐小洲,张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

[8]商应美.高校创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及战略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

[9]屠火明,刘吕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

[10]吴金秋.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0-08-14(A003).

[11]瞿振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19).

[12]王长恒.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13]黄文光,俞金波.校企合作中优质企业创业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利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7).

猜你喜欢

转型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