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人咏铜雀台乐府诗异文校释

2015-03-28郭殿忱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青楼乐府诗全唐诗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邯郸文化研究

唐人咏铜雀台乐府诗异文校释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曹操所建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构建雄伟,气势恢宏。其时与后世咏叹诗篇甚多。今选取《乐府诗集》收录之唐人诗八首,以之与其他典籍或版本加以比勘,发现若干异文。惜前贤、时俊对此多罗列异同而鲜加按断。现依相关典章制度,具体诗歌意境,古今文字演变、声韵发展,逐一校释并给出是非优劣的一孔之见,用以求教于读者方家。

唐人;铜雀台诗;异文;校释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于相和歌辞(六)下平调曲(二)《铜雀台》诗题解中引《邺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辙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故陆机《吊魏武帝文》曰:‘挥清弦而独奏,荐脯糒而谁尝?悼繐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雀台而群悲,伫美目其何望?’”按:铜雀台在邺城,建安十五年(210年)筑。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乐府解题》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1]454

缪钺主编之《三国志选注》于《武帝纪》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下注:“台高十丈,有屋一百间,在楼顶铸有一丈五尺高的大铜雀。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2]69而1915年出版发行的《辞源》释铜雀台曰:“亦作铜爵台。曹操作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故址皆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名曰三台。”[3]戌二十九按:河北、河南乃社会发展之历史因革产物。南、北二邺城则以漳河为界,漳河之南移,却是大自然的造化。几年前在河南安阳境内发掘的曹操墓,按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之材料验证纸上之材料)之所以总有难相契合之处,可能就是社会与自然双重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

今以《乐府诗集》所选八首唐诗,与《才调集》《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万首》)等所录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乎前贤、时彦多罗陈同异而极少按断。现依相关典章名物,具体诗歌意境,古今文字演变,声韵发展,对异文逐一校释,并给出是非优劣之己见,用以求教于读者方家。

(一)王无竞一首

《新唐书·列传三十二》:“王无竞者,字仲烈,世徙东莱,宋太尉弘之远裔。家足于财,颇负气豪纵。擢‘下笔成章科’,调栾城尉,三迁监察御史,改殿中。会朝,宰相宗楚客,杨再思离立偶语,无竞扬笏曰:‘朝礼上敬,公等大臣,不宜慢常典。’楚客怒,徙无竞太子舍人。神龙初(705年),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张易之等诛,坐尝交往,贬广州。”[4]4078《唐诗纪事》(以下简称《纪事》)载:“王无竞,字仲列。”[5]108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繐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淚横落。

按:“长袖”句较难理解,疑“玉尘”为“玉麈”之误。因“尘”字繁体“塵”与“麈”字形近,而致“鲁鱼亥豕”类“手民之误”。“玉麈”,上引《辞源》云:“谓玉柄麈尾也。《晋书·王衍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苏轼诗‘谈辩如云玉麈麾’,按:即今之拂帚。”[3]午一〇而同书释“玉尘”云:“谓雪也。何逊诗‘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3]午九宋代王明清的《挥麈录》,也常常被今人误作不伦不类的《挥尘录》妄加引用。又,疑为“玉麈”的另一个理由是声韵问题:此诗韵脚:郭、漠、昨、幕、薄、落均在上古音铎部。“尘”在真部,而“麈”在屋部,“铎”部与“屋”部较近,可以合韵。朗读时更能声韵和谐。“玉尘”实欠佳。

又,“淚”字,按1955年12月22日国家文化部与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已作“泪”的异体字。在一般情况下停止使用。

(二)郑愔一首(《全唐诗》题作《铜雀妓》。按:《乐府诗集》此题下收17首)

《纪事》称:“(郑)愔,字文靖,年十七,进士擢第。神龙(705—707年)中为中书舍人,与崔日用,赵履温……等托武三思,权熏炙中外,天下语:崔、冉、郑,乱时政。”[5]158

日斜漳浦望,风起邺台寒。

玉座平生晚,金樽妓吹阑。

舞馀依帐泣,歌罢向陵看。

萧索松风暮,愁烟入井栏。

校:金樽,《全唐诗·相和歌辞》与《全唐诗·郑愔卷》均作“金尊”。释:当盛酒器解,本作“尊”。如《荀子·礼论》云:“大飨尚玄尊。”后世依材质不同,又孳乳出:樽、、罇、墫等字。

校:看,在此处读平声kān。见《广韵》:“苦寒切,平寒溪。视也。”不同于读去声的kàn,见《说文》:“看,睎也。从手下目。”徐锴《说文系传》:“看,以手翳目而望也。”

校:烟,上引《全唐诗》两处均作“煙”。释:按《一异表》,“烟、煙”今为正异体字。

校:井栏,上引《全唐诗》两处均作“井阑”。释:阑有多个义项,如颔联中的“吹阑”即是吹尽之意,而“夜阑”表示夜深了,“阑珊”则是衰落的样子。远不若“井栏”即井栏杆,不生歧义为好。

(三)刘长卿一首

《极玄集》载:“刘长卿,字文房,宣城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6]699《唐才子传》称其“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起)、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7]268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

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

青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

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何在今人悲。

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按:漳河,《太平寰宇记》:“浊漳水,在县东界。有永乐浦,浦西五里俗谓紫陌河,此即俗巫为河伯娶妇处。”《水经》又云:“魏武引漳水入铜雀台下,伏流入城。”

校:为,原注:“《唐文粹》卷12作‘唯’。”释:鲜花簇拥的车道,如今已长满苍苔。于此语言环境,“为、唯”一义,故曰两可。举凡两可之字词,均应遵从早出之书或版本。

校:青楼:明代李君纪刊本《刘随州文集》作“清楼”。释:与“碧云”对举,“青楼”胜“清楼”。又,曹植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即指显贵人家。《齐书》载:“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故天子所居称青楼。”至后世以“青楼”指代妓馆,出处为梁代刘邈诗“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校:徘徊,《唐诗品汇》(以下简称《品汇》)作“裵徊”。《全唐诗·相和歌辞》作“裵回”。释:《说文》:裵,长衣貌。段玉裁注云:“若《史记·子虚赋》‘弭节裵回’乃长衣引申之义。”今裵徊、裵回,均为徘徊之异形词。

校:何在,《品汇》《刘随州文集》均作“不在”。释:《太平寰宇记》称:“建安十七年(212年),册命操为魏公,居邺。黄初二年(221年),以广平、阳平、魏三郡为三魏。”邺中烜赫一时的往事都已不复存在。用疑问词“何”字,使平静的叙述语气起了波澜,实在强于“不”字。

(四)贾至一首

《新唐书·贾至传》:“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4]4298

日暮铜雀静,西陵鸟雀归。

抚弦心断绝,听管淚霏霏。

灵机临朝奠,空牀卷夜衣。

苍苍川上月,应照妾魂飞。

校:抚弦,《品汇》作“抚絃”。释:“弦、絃”今为正异体字。又《全唐诗》“絃”字缺最后一笔,系避清圣祖康熙之名讳玄烨而为之。

按:淚,今作泪。系以会意字代形声字的正异体字。说已见上文。

校:霏霏,《品汇》《全唐诗》均作“霏微”。释:此联出句无叠音词,故“霏微”较佳。

校:灵机,上引三书均作“灵几”。释:几,为案几之几。于此即灵案(台)之义。“机”字欠佳。

按:牀,今为“床”之异体字。见《一异表》。

校:夜衣,《文苑英华》卷 204作“寝衣”。释:夜里就寝,夜衣即寝衣,且“夜、寝”均仄声,互换于格律无碍。故两可。

(五)罗隐一首

《唐才子传》称:“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罗)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为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7]2057-2071千年以降,鲁迅先生读其《谗书》评价称:“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8]136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淚满缯。

祗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诗题,《万首》作《铜雀台二首》,此为其一。[9]889其二作:

台上年年掩翠娥,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校几多?

按:宋人洪迈录此诗,完成赞同称曹操为英雄之观点。曹操变“奸雄”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相关戏曲行世后的大众见识。

校:淚,《万首》作“泪”。说已见上文。

校:缯,《全唐诗·罗隐卷》作“膺”。释:缯,丝织物之总称,古谓之帛,汉谓之缯。相当今人泛称绫罗织品为绸。而“膺”,为胸,为亲,为受,为击等多义。虽同为蒸韵,但“缯”义项单一,而“膺”易生歧义。

校:祗,《万首》作“只”。《全唐诗·罗隐卷》作“秪”。《全唐诗·相和歌辞》作“祇”。释:《一异表》规定:祗为衹、的异体字。祗音脂,而少一笔的“祇”音奇,是与天神相对的地祇(神)。它有异体字衣旁的衹。而今简化字一表又规定:隻、衹,均简化为“只”字。基本上结束了古代用此系统字的混乱现象。

校:憔悴,《全唐诗·相和歌辞》作“顦顇”。释: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故因思虑过度而憔悴二字从心字旁。现代医学证明人用脑思维。《一异表》废止的“顦顇”倒是符合当代科学。因为“页”为头的象形字。

(六)薛能一首

《唐才子传》:“(薛)能字太拙,汾州人。会昌六年狄慎思榜登第。大中末(860年),书判入等中选。补盩厔尉,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咸通(860—874年)中,摄嘉州刺史。造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为同州刺史、京兆大尹。出帅咸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镇忠武。……(薛)能治政严察,绝请谒。耽癖于诗,日赋一章为课。”[7]1698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

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校:回首,《品汇》作“迴首”。释:于此语境,“回、迴”一义。今在此意义上“迴、回”又为繁简字。见简化字第一表。

(七)张氏琰一首

《纪事》《文苑英华》均作“女郎张琰”。《品汇》《全唐诗》注均作“张瑛”诗。

君王冥寞不可见,铜雀歌舞空徘徊。

西陵啧啧悲宿鸟,空殿沈沈闭青苔。

青苔无人跡,红粉空相哀。

校:徘徊,《品汇》作“裵徊”。《全唐诗》两处均作“裵回”。释:三个词之间的关系,说已见上文。

校:空殿,《品汇》《全唐诗》卷801均作“高殿”。释:长满青苔的殿堂自然空旷荒凉。“高”字欠佳。

按:沈沈,今作“沉沉”。于此乃形容宫殿深邃的样子。又,今读shěn音者,假借为“瀋”,见段玉裁注《说文》。

按:跡,今为“迹”之异体字。意符由“足”字,换成“走之”旁。

校:相哀,《全唐诗》卷 801作“自哀”。释:意为长满青苔的路上空无人迹,红粉佳人也空自伤心而已。似“自”字稍佳。

(八)梁氏琼一首

《才调集》《全唐诗》卷801均作“梁琼”。

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

舞时飞燕到,梦里片云来。

月色空余恨,松声暮里哀。

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

校:暮里,《才调集》《全唐诗·相和歌辞》均作“暮更”。释:与“余恨”对仗,“更哀”大胜“里哀”。因“更”为副词,和“余”(馀)在构词方法上相同。同时又可避免“里”字,与颔联对句中“梦里”之“里”字重复。虽说乐府诗不嫌字词之重复,但不是特殊的修辞需要,还是不重复为好。

校:暮更,《全唐诗》卷801作“莫更”。释:《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钟鼎文均作象形字,像日落草木之下,示日暮之意。实为日暮之“暮”的初文。后世为与当否之词的“莫”(不要、别)相区别,才另加表意符号的“日”字,作“暮”。虽与汉字发展逐步简化的总趋势背道而驰,但也绝非个别现象。如上文所言之“尊”,为与“尊长”之意区别,对酒杯之意的“尊”就分别加上土、瓦、缶、木等意符。

[1][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2]缪钺. 三国志选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方毅,等. 辞源[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4][宋]欧阳修,等. 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计有功. 唐诗纪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傅璇琮,等. 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M]. 北京:中华书局,2014.

[7][元]辛文房. 唐才子传笺证[M]. 周绍良,笺证. 北京:中华书局,2010.

[8]鲁迅. 南腔北调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9][明]赵宧光,等. 万首唐人绝句[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10]秦公碑别字新编[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206.2

A

1673-2030(2015)04-0120-04

2015-07-05

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城论坛》杂志学术顾问。曾任郑州大学、河南工大、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史典籍整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青楼乐府诗全唐诗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乐府诗
“岂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哉!”——明代昆腔传奇青楼戏探赜
遣怀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朝职业差评师,不混淘宝混青楼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