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荀子思想中的文化物质

2015-03-28方尔加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酒杯荀子君子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8)

谈荀子思想中的文化物质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8)

“文化物质”是儒家的重要思维方式,可成为推动今日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遗产,可却一直没有被学术界提到。特将此一思维方式提出,冀收引玉之功。

文化物质 ;东流之水 ;欹器;茉莉花革命

一、物质的自然性

荀子书中谈到物质世界常强调其“自然”的一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自然界万物有自己的客观性常规,不会因为君王的好坏而存亡。“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荀子·天论》)自然界自身运行,背后隐含着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必须正确面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自然界是无意识的,人是有意识的,人只要能够认识自然,正确地应对自然,自然界就对人有益无害。

二、物质的文化性

但是,荀子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远不仅是自然二字,相反,更看到物质世界背后的人文属性。荀子书中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水势大的样子)乎不淈(竭尽)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决口使之畅行),其应佚(奔跑)若声响(水奔流而泄好像回应响声),其赴百仞之谷不惧(投向百丈之山谷),似勇。主(注)量必平(注入低洼处必平),似法。盈不求概(将物注满不用刮平),似正。淖约微达(柔弱能够达到所有细微之处),似察(明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物体放入水中冲洗而后鲜灵),似善化(像善于教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千折百回必向东流象有坚定地志向)。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水在荀子眼里,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里面充满着道德精神,所以孔子在水面前要恭恭敬敬地观看。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似玉实为石)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君子把他比喻为美德)。温润而泽(温和滋润而有光泽),仁也;栗而理(坚硬而有文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有棱角而不伤人,有品行);折而不挠(宁折不弯),勇也;瑕适并见,情也(瑕疵表现于外,有真情);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敲击,声音清扬悠远,能够戛然而止,象美好的词章)。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珉虽有文采,却不如玉之光亮。)。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思念君子,温和的象宝玉。)。’此之谓也。”(《荀子·法行》)玉和水一样内含着美好的人类品德,珉则内含不良品行的体现。

以上文化物质的思维方式荀子是借助孔子的口表达出来。孔子与子贡是否真的有此对话不好说,但在荀子之前,这种思维方式已经产生。《中庸》载:“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天之广大,可悬系日月星辰,覆盖万物;地之深厚,可承载高山大河;山之虚廓,可藏纳草木禽兽;江河之深长,可潜藏鱼鳖珍宝。故天地的法则是自身精诚,专一不贰,生物不测,同时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儒家不但用文化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更用文化的眼光制造物质。孔子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觚”,酒杯也。孔子感叹的是,这不像个酒杯了。这还是酒杯吗!这还是酒杯吗!为什么?原来的酒杯累积着很厚的文化含金量。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浮躁,缺乏文化品位,所制作的酒杯没有文化含金量了。衣服是物质,“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衣服穿在身上而不知道它的名称及背后的含义,这是迷惘。孔子穿衣,就十分重视衣服背后的文化含义:“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论语·乡党》)外面黑罩衣,里面黑皮衣;外面白罩衣,里面白皮衣;外面黄罩衣,里面黄皮衣。表现出自己表里如一,不耍两面派。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欹器本源于古人汲水的器皿,后经形变,成为比喻人生哲理的精神器物。此器物空则歪倒,水满则倾覆,唯盛一半水方可正立。儒家认为,此物放在座右可以警示君王:腹中空无知识会走邪路;自以为腹中知识盈满骄傲自大,会导致失败;腹中有许多知识但总觉得不够,才能不偏离正道。可见,荀子记载的那个欹器,是一种文化含金量很高的物体。《礼记·礼器》一文,特别强调通过器物体现精神。如:“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槁鞂之设。”礼中包含继承先辈不忘本的思想。体现在器物上:祭祀用浓酒时,高处摆着淡酒,因为浓酒的根是淡酒;使用快刀时,高处挂着钝刀,因为快刀的根是钝刀;使用柔细的席子时,高处放着粗硬的席子,因为柔细席子的根是粗硬的席子。

三、物质文化性思维方式的意义

历史上中原同化周围少数民族主要靠什么?靠四书五经?非也。四书五经连现在高学历的人都很难看懂,更何况当时周边地区的落后民族。其实这种同化主要靠的是文化物质,如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建筑、农具、诸多生活用品等等。有人说阿拉伯地区的茉莉花革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其实不然。笔者以为,策动者是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长久以来,这些品牌背后所包含的效率、平等、规范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一代代人的潜意识中,逐渐改变了贝都因人松缓、散漫、不平等等游牧特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了西方人的理念,于是引发了茉莉花革命。

慈禧太后坐着袁世凯献给她的汽车在皇宫里兜风。从颐和园回紫禁城,大太监李莲英突然发现,孙富龄坐在老佛爷的前面开车,这不是不成体统吗?于是,他暗中对慈禧太后说开车的就是个奴才,怎么能坐在您的前面呢?慈禧太后觉得有道理,便命令孙富龄跪着开车。这说明,汽车背后的现代化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封建观念是有冲击的。回顾近代历史,中国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诸理念也是从接触西方的物质——洋枪洋炮、机器设备开始的。

今日,经济建设,由产品经营向品牌创造日益成为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产品是物质,品牌是文化;物质讲究结实耐用,品牌除了结实耐用外更是追求情趣高雅。

总而言之,文化物质的理念乃儒家所固有,历史上作用巨大,今天也将发挥出巨大作用。

B222.6

A

1673-2030(2015)04-0050-02

2014-05-31

方尔加(1955—),男,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酒杯荀子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君子无所争
和谐
有君子之道四焉
啤酒和酒杯的讲究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斗卮”并非大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