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电影中的大陆形象——以《夺命金》为例

2015-03-27蒋灵箫

关键词: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中的大陆形象——以《夺命金》为例

蒋灵箫

(武汉市第六中学,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大陆与香港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差别和矛盾,为此,深入探讨大陆和香港之间是如何相互观察和看待,是重大社会问题。本文选取香港本土电影导演代表之一的杜琪峰为例,通过分析他的新作《夺命金》中的大陆人形象,并挖掘其深刻意蕴,以此来了解当前香港对大陆的想象,以期促进陆港之间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香港电影;《夺命金》;大陆形象

杜琪峰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从杜琪峰的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关系港人命运的社会问题深切关注与思考,《夺命金》就是这种电影。如果说拷问处于金钱重压下香港人的灵魂是《夺命金》显在的主题,那么,对于香港人这种生存状态的反思则是导演杜琪峰想要表达的潜在主旨。这种反思在影片中突出地表现为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与大陆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杜琪峰是在与大陆的关系中来反思香港人的生存现状。从另一个角度讲,杜琪峰是在与香港人的关系中来塑造大陆人形象的。因此,反思香港的过程,也就是大陆形象建立的过程。

从影片可以看出,在香港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大陆人的身影。影片从点到面,从个人到国家,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了大陆人形象。这里既有李铁林这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到了香港的老移民,也有张正方的同父异母小妹(其母是大陆人,来港与张正方父亲生下女儿后独自返回大陆)这样九七后的“单非儿童”;既有凸眼龙背后的神秘老板宋先生这样的大陆富豪,也有大陆炒房人这样的始终不曾在影片中直接出现但又无处不在的群像。影片最后,中国等五国出手拯救希腊债务的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立刻奇迹反弹。于是,三脚豹、张正方妻子康妮随之发财,凸眼龙则以为三脚豹买的是期指沽跌而气急身亡陈尸街头。这些都形象地表明,回归之后的香港,与祖国大陆已经结成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体。下文主要对《夺命金》中表现突出的大陆移民和大陆富豪两类形象展开文本解读。

一、大陆移民

(一)老移民李铁林

李铁林的大陆移民形象,对于香港人和熟悉香港文化的大陆观众而言并不陌生。1978年,香港TVB播出了由周润发、廖伟雄等人出演的长篇家庭伦理剧《网中人》,收视率非常高。周润发在剧中饰演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程纬,不但能力超群,而且正直善良,感情事业虽受波折,但最终获得成功,所以很受观众喜欢。廖伟雄饰演程纬的弟弟阿灿,一个六七十年代从内地偷渡来香港的农村青年,由于没有文化,头脑也不灵光,再加上性格愚昧、好吃懒做,一直备受歧视,最后遭奸人陷害。由于廖伟雄塑造阿灿这个角色非常成功,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阿灿”逐渐成为香港人对大陆人的贬称,成为香港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尽管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导演杜琪峰在塑造李铁林这个角色过程中,很可能是受到了“阿灿”这个存活在香港几十年的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影响。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李铁林和阿灿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不强,辛苦了一生,最终还是穷困潦倒,在香港社会的最底层苟延残喘。而与此相对,程纬虽与阿灿们是一母同胞,然而因为他出生于香港,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是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阿灿与程纬之间,在大陆老移民与香港人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等级鸿沟。而匠心独具的杜琪峰,在《夺命金》中用影像,将这条鸿沟暴露在香港人面前,暴露在大陆人面前,引人深思。

(二)“单非”儿童圆圆

圆圆的遭遇其实比李铁林更惨。她尽管出生在香港,从法律意义上讲是香港人,但是,却不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正方接受。亲生母亲抛弃她回了大陆,亲生父亲患了癌症也即将弃她而去。世界之大,却无一个小孩的容身之所。

张正方作为一名警察,为了办案可以不顾性命。要说社会责任感,他不可能没有。虽然不同意妻子买房,但从煤气充盈的电梯走下来后,还是一把将赶来的妻子揽入怀中。要说感情,他不可能没有。他的年薪超过六万,开路虎这样的高档轿车,股市固定投资也不低。要说生活费,他不可能没有。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位香港中产阶层成年男性,却不愿意接受孤立无助的同父异母的年幼的妹妹,竟表现得如此无情无义。一边是成人,一边是儿童,一边是强势,一边是弱势,两个形象之间的等级反差太过强烈,令人震惊。

然而,正当观众在想为什么的时候,康妮坚决要求抚养圆圆,反对将圆圆送回大陆或交给政府。此时的张正方,又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而通过影片最后一家三口在房屋中介机构紧紧相依的场景,我们知道,张正方最终还是接受了圆圆。对于这个好的结果,我们当然可以说主要是因为妻子康妮的坚持。于是我们当然可以认为,康妮因为女性的身份,成了母爱的化身,彰显了母爱的伟大。但这样一来,是不是犯了巴柔

所说的错误,即局限于文本而将问题过于简单化,忽视了文本背后的社会意义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认为,张正方对圆圆的复杂态度,从开始的拒斥到后来的软化再到最后的接受,恰好反映出当前香港社会对于“单非”儿童,尤其是“双非”婴儿的复杂心态。

所谓“双非”婴儿,特指在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后在香港出生的一部分婴儿,这部分婴儿在出生的当天,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婴儿却能获得香港居留权。相应地,父母任意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婴儿,则是“单非”婴儿。“双非孕妇”与“双非婴儿”数量的激增,直接挤占了服务本地产妇的产房,冲击了香港的医疗服务体系,分薄了香港的医疗服务资源和教育资源,引发了香港社会对内地居民的反感,以及部分内地居民和部分香港居民之间的互相埋怨与不和谐现象。2011年10月23日,逾五百名香港孕妇挺着大肚子上街游行,要求香港政府停止向“双非”婴儿发出生证明,阻止“双非”婴儿享有居港权。以至于梁振英在竞选香港特首时特地将2013年停收“双非”孕妇来港产子的主张写进竞选政纲,而当选之后的他也公开许诺将会切实履行。今年年初,又接连发生“蝗虫”广告在内的一系列冲突,“双非”婴儿成为当前香港社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一向关注现实的杜琪峰导演,自然会在电影中反映“双非”婴儿、“单非”婴儿这样的“大事件”。

二、大陆富豪

(一)黑老大宋先生

影片中的黑老大宋先生其实是一个悖论性的人物。一方面,他是黑道人物,见不得阳光,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融入香港社会。另一方面,他财力雄厚,权势逼人,不仅直接掌握了凸眼龙的生死,而且可以通过股市投机影响着香港的芸芸众生。

这种来自大陆而又能决定港人命运的他者形象,在杜琪峰其他电影中也时有出现。在《黑色会》系列中,对于吉米所代表的香港黑社会而言,石副厅长就是能决定其命运的占据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而在《夺命金》中,对于凸眼龙而言,宋先生就决定其生死的占据支配地位的他者形象。不同的是,石副厅长是中国政府的合法代言人,他所做的是为了维护香港的稳定,为了维护香港和大陆的整体利益,是为公;而宋先生只是见不了阳光的黑老大,他所做的纯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权威,为此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是为私。如果说《黑社会》系列通过吉米与石副厅长这对形象,含蓄地流露出香港人对于回归这一历史事实由无法抗拒转而接受和认同的积极转变,那么,《夺命金》则通过凸眼龙与黑老大宋先生这对形象,将隐藏在香港人内心深处的对回归的焦虑暴露出来。这种对回归的焦虑,学界有个专门界定,称作“九七情节”。

(二)大陆炒房客

近几年来,大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日趋紧严,再加上严峻的通胀形势,令中国富裕阶层开始将资本向外转移。而香港地少人多、投资市场成熟的,银行按揭利率较低,算上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投资成本更低,一时成为大陆炒房客的首选“风水宝地”。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香港楼市陷入低迷,大陆炒房客便纷纷涌入香港。据统计,2009至2011的两年间,香港一般住宅楼价就上升了75%,直逼1997年的历史高位。而在2012年的前4个月,香港一手房的成交量约为3700宗,其中约30%的交易涉及内地人,个案总数量达到1110个。

大陆炒房客的纷纷涌入,使香港楼市迅速升温。2011年5月,一则《广东惠州80后少妇3.45亿元买下九龙站豪宅,刷新九龙最贵住宅纪录》的新闻,触动了香港本地居民敏感的神经。2011年6月10,香港《文汇报》组织了一项民意投票,赞成“限制内地客购港楼”的投票比率达到了52.1%。有香港市民直接在网络上抱怨:“如果限制大陆人来香港买楼,地产商肯定亏本,楼价马上降3成”。毫无疑问,在普通香港居民眼中,财力雄厚的大陆炒房客已成推高本地房价的推手。

于是,2009开始拍摄的《夺命金》,对“大陆炒房客”这个群体也投去了注视的目光。影片中的大陆炒房客并未露面,观众只能通过影片开头和结尾房屋中介之口才知道它的存在。在以张正方夫妻为代表的香港中产阶层与大陆炒房客之间,观众可以看到,后者对前者构成了强大的挑战。大陆炒房客虽然只是“套话”,但在房屋中介的销售策略中一出现,却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康妮的决定;他们虽然无形,却可以通过房屋中介这个杠杆影响着张正方夫妻这个中产家庭的决定,并且撬起香港楼市,影响到千万普通香港市民。

综上,通过《夺命金》,杜琪峰让我们看到了香港人眼中复杂的大陆形象。它不但反映了大陆和香港的历史变迁,更揭示了香港人在看待大陆人时夹杂着的矛盾心态与微妙感情。分析这种心态和情感,找到问题的关键与根源,对于我们了解香港人,反观我们自己,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宽容,促进陆港的发展与团结,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琪峰,吴晶.时代的影像者·影响者——杜琪峰导演访谈录[J].当代电影,2007,(2).

[2]广东惠州80后少妇掷3.45亿买下香港九龙最贵楼盘[EB/OL].凤凰网http://house.ifeng.com/news/dcbg/detail_2011_05/12/6343687_ 0.shtml.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黄秋生否认“打脸”成龙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一代宗师》代表香港角逐奥斯卡外语片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