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市空间,大体积幸福——试论幸福小城市的建设策略

2015-03-27张秋怡

关键词:建设策略幸福感

小城市空间,大体积幸福——试论幸福小城市的建设策略

张秋怡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湖北天门431700)

摘要: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劲支点和贯穿节点,小城市的地位突出。本文从小城市实际出发,指出“幸福小城市”的内涵,分析了建设幸福小城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试为建设幸福小城市提供一些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小城市;幸福感;建设策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小城市如何使考量其发展的标准,实现从GDP到“幸福指数”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理念转化为城市居民切实的感受?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民生福祉?这些都将是小城市需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小城市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建设幸福小城市是我国发展大势的客观需求,也是小城市居民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要求。

一、幸福小城市的内涵

幸福小城市从本质上讲,就是快乐的城市,有着令人满意的生活。虽然幸福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每个人对于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再次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宜居环境的建设与人的幸福体验,深刻体现了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建设幸福小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既重视GDP又不以GDP为唯一目的,把幸福指数等关系到民生的指标也纳入其衡量标准之中,现代新型的幸福小城市,应该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的需要的前提下,同时也注重积极推动民主法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公正、诚信友善等方面建设的城市,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宜居环境,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建设幸福小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幸福的城市生活是当前人民群众极为迫切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神上幸福的追求也越加强烈,更加重视经济与精神同时小康的生活。在工作之余,很多人更加重视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过一种自由轻松,休闲惬意的生活。这几年大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温泉、主题小城镇的日渐红火,正是反应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二)我党的宗旨就是要让人民幸福

我党的执政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指的是人民,执政是为了为人民谋福利。满足了人民的利益,实现了人民的幸福,就是落实了党的执政理念。近些年来,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惠民措施的出台深得民心,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代城市病也随之而生,如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养老问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受,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与物质生活水平同步增长。现在,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幸福小城市,正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的落实与体现。

(三)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根本需要

城市是为人而生的,十八大提出,我国现代小城市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时期,过去严重依赖地域资源的小城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协调好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就是实现人与城市之间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在这一背景下,小城市的建设越来越触及到民生、环境等与人们的多方面需求相关的深层次问题,而人民幸福应该是城市转型的最终目的和努力方向。

三、建设幸福小城市的策略与途径

(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为建设幸福小城市提供物质基础

产业升级发展是小城市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建设幸福小城市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这里所说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极发展科技,以创新推动城市建设。在体系和机制方面,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大力鼓励创新型科技企业,同时树立人才强市观念,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同时下大工夫培养本土人才,并且积极鼓励人才竞争,着力培育小城市特有的高技能、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其次,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推进新型的生态城市化建设。我们要使城市功能的布局进一步优化,让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让产业得到梯度发展,发展产业不是齐头并进才好,

而是要有强有弱相互补充。城市区域间的发展步伐也必须协调起来,特别是公共资源、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城乡之间的区别不能太大,而要协调花、均等化发展。提高小城市的管理水平,始终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纳入到小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提升小城市的“绿色幸福指数”,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三,要积极发展文化新兴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文化产业的大众化、联动性、新技术等特点决定了它影响文化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广泛性和深远性,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小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内部要建设幸福文化、创建幸福企业;在外部,应与人民的民生相协调发展,同时借以文化产业的消费、投资以及新兴品牌创建,实现小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小城市的全面发展,增进小城市在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

(二)以人为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打造温馨的城市环境

幸福小城市的宜居环境由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等条件为前提,体现在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居民收入、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等硬件方面,也包括紧张程度、心态、自我认同等软件方面,软件方面的改变依赖于硬件条件的改善。

在住房方面,小城市要充分挖掘潜力,把住房保障工作做好;在居民收入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城市经济稳步发展,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在就业方面,一是要以经济发展为支撑,扩大就业规模,二是要建立健全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制度,三是大力倡导自主创业,增强居民的就业能力;在养老方面,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养老机制,尝试多种养老体制,让居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医疗方面,要积极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成,降低居民医疗支出,加强医疗保障;在教育方面,要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

(三)构建具有小城特色的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幸福城市目标。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它能体会得到,但不能以指标来衡量。因此,我们无法规定“幸福”的建设指标,只有围绕民生问题构建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才能让居民根据各自的感受得到幸福的答案。政府要推出各种惠民政策,使居民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让居民得到尊严,把居民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各方面能享受到的福利做到最大化,让人们不再担心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现代城市病的发生,社会稳定,关系和谐,人们不焦虑不浮躁,尽情享受幸福人生。

总而言之,幸福小城市的建设问题就是以实现人的幸福追求为终极目标的城市发展问题。要想建成幸福小城市,必须谋求经济上的高速发展,文化上的与时俱进,做到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上海大学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课题组.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8.

[3]王颖,杨贵庆.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中小型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探讨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