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社会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2015-03-27王竹苗彭月英
王竹苗,彭月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青年毛泽东社会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王竹苗,彭月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青年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开展了各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他的社会实践观包括学习实践观、生活实践观、教育实践观、革命实践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内涵。
青年毛泽东;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积极实践、勇于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张,也是青年毛泽东成长的突出特点。青年毛泽东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华,而且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思想的精髓,把践行放在人生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事业,都强调不要空谈,讲求实际,顽强奋斗,以实现自我为人生快乐;强调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那份责任,要勇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勇于去认识客观事物和改变客观环境,并且把获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由看作是人行动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在其青年时期进行了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其社会实践观,既包括学习实践观、生活实践观,又包括教育实践观和革命实践观。
一、学习实践观——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相结合
青年毛泽东既注重读“有字之书”,又注重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指书本知识,“无字之书”指社会实践。青年毛泽东一直把勤奋学习书本知识和积极躬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青年毛泽东酷爱读书,广收博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期间就诚心为学,并持之以恒。在这里,他除了埋头阅读古代的文史以外,还喜欢读外国的历史和地理以及《世界英雄豪杰传》一类的书。此时,他还酷爱看报,尤喜提倡民主与进取精神的“新民丛报”和梁启超等人的文章[1]8。学堂有个藏书楼,毛泽东经常从那里借阅书籍,增长了不少知识。到长沙几经周折,进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但是,他不满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毅然退学,坚持自学。为此,他制订了一个自学计划,每天到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在图书馆,他认真研读了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故事。凡是当时的译文名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尔的《群学肆言》、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毛泽东都读过。
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毛泽东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是顽强刻苦地学习。他每天总是天微明就起床,晚上熄灯后还要借助走廊微弱的灯光苦读。相对于第一师范其他学生,青年毛泽东更加用功学习,平时手上总是拿着书,从不闲谈,不开玩笑,与同学、朋友的谈话也是谈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的问题。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时期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文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新出版的史地书刊,他都认真地研读。在这里,青年毛泽东除一贯地喜欢读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外,还从不间断地阅读报纸和新的书刊、杂志,并成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文章的最热心读者。
青年毛泽东不仅认真读“有字之书”,而且始终坚持读“无字之书”,积极躬行实践。他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2]546并认为,单单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实践,要把求学和做事结合起来,“实意做事,真心求学”[2]541。1917年暑假,他与萧子升步行千里,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做社会调查。1918年春天,他又和蔡和森沿着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们在游历的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官吏、老翰林、寺庙方丈等各色人物,并写了许多笔记。这些实践的经历,不仅增长了青年毛泽东的见识,也增长了他的才干,还让他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为他日后养成调查研究的作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革命时期,在学习实践上,青年毛泽东在坚持读“有字之书”的同时,主要把精力放到了读“无字之书”上,通过走访、观察、座谈、体验等多种途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都得益于把两种“读书”方式结合起来的学习实践。
二、生活实践观——强健体魄,勤俭独立,广交朋友
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实践是其丰富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他的生活实践,首先表现在他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上。青年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认为它对于人生非常重要,“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2]65同时,他还认为身心要全面发展,主张学习颜习斋、李刚主的“文而兼武”,而不应该像颜回、贾谊、王勃、卢照邻等空有德智而无强健的体魄。所以,他还认为体育是德育、智育的基础,“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2]65
在东山学校,毛泽东就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穿上单薄的衣服,沿着院墙外跑道和田间小路,跑步上东台山,在山上远眺、做操,然后在“魁星寺”看书。校园内,有一条小河环绕,河上架了一座白石桥,桥左有一口叫“莲泉”的水井。从东台山跑步回校后,他就在井里打冷水洗脸。他还特别喜欢洗冷水澡。冬天,他就从井里打些冷水到房里擦身。课间休息,他走出教室和同学们在操场草地上扳手劲、摔跤。
到长沙读书后,他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正如毛泽东后来在“自传”中对此的回忆:“我们又是热心的体育家,在寒假中,我们在田野里,山上山下,沿着城墙,跨越溪流地行走。天雨时我们就脱去衣服,名之为‘雨淋浴’。阳光灼烁时,我也剥去衣服,名之为‘日光浴’。春风和暖时,我们又算是一种新运动,叫‘浴风’。在已经结霜的天气,我们还露宿田陌间,或是十一月,我们还在寒溪中游泳。凡此种种,都算是‘体格训练’。”[3]18当然,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青年毛泽东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强健了他的体魄,培养了他顽强的意志,为他日后进行艰苦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毛泽东生活实践观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勤俭独立。青年毛泽东提倡勤奋,反对懒惰,认为“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2]545他认为要受得了贫困,吃得了苦,才能够任事,成就大业,“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作。”[2]550青年毛泽东在一师范读书的生活很俭朴,他后来回忆说:“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一百六十元——连所有学费在内!”[3]19而在这个很少的数目里,还有三分之一的是用在买报刊和书籍上的。他还提倡积极向上,反对消极堕落,认为“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虚懈之隙也。”[2]545强调要树立远大目标,并与朋友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
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实践还体现在广交朋友上。为了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毛泽东注意广交朋友。他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领导校友会,创办工人夜学,组织领导新民学会等,和校内外同学普遍交往,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志。在湖南一师范求学的时候,为了寻求到真正的挚友,他曾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即在长沙很多学校张贴传单,公开征友,署名为“二十八画生”。除了这种很具创意的交友方式外,主要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个人人格的感召,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先进的青年,如蔡和森、何叔衡、陈昌、李维汉、郭亮、夏曦、萧子升、萧三、张昆弟、罗学赞、周世钊、向警予等,后来其中很多人都成了毛泽东革命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
三、教育实践观——改革教育、贴近工农
青年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墨守成规者,而是一个批判者和改革者,他从不迁就呆板的教育模式。青年毛泽东到长沙求学后,先后报考了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却都不满意。最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毛泽东在这所学校里只读了半年书,因为他对这所学校的教育模式很不满意,认为校规刻板、课程有限。为此,毛泽东毅然选择了退学而去定王台省立图书馆自学。后来因为生计的原因,最后选择进了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毛泽东一贯主张教育要面向工农,服务工农。从另一角度说,他认为,当时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平民教育有助于改造学校与社会隔绝的局面,有助于与工农的联系。为此,他除了平时经常与工农接触外,还在他的组织下,坚持主办已难以为继的工人夜学,并亲自为工人授课。
1920年夏至1922年冬,青年毛泽东担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并兼任师范部国文教员和校友会会长。为了使工农及其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招收学生放宽了入学年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成年失学补习班”,以安排因困难而失学的青少年入学;允许分期缴费,特别困难的给予减免学费。他还创设“民众夜学”,并亲自为这些工农学员上课,进行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为改革当时的教育体制,培养工农干部,1921年8月,毛泽东与何叔衡等共产党人在船山学社社长兼船山学校校长贺民范的积极支持下,在湖南长沙创办了一所成人自修大学——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自任教务主任,聘请李达担任校长。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是青年毛泽东改革教育体制,让教育服务工农进而服务革命的伟大实践。在《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里,毛泽东明确指出,创办自修大学的宗旨是“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术学周流于社会。”[4]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里,毛泽东认为,传统的书院教育和当时的学校教育都存在着各自的利和弊,而自修大学则发扬了二者的优点而摒弃了二者的缺点。毛泽东说:“自修大学之所以为一种新制,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组织。”[4]同时,毛泽东还认为书院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缺点是都是一种“非平民主义”教育,只有自修大学实行的才是一种面向工农的“平民主义”教育。自修大学敞开大门,“校外学生则诸凡有志向学以上均可入学”;打开学术秘密,“使每人都可取得一份”;打破限制,学生可在自己家里学习与研究,并以此来减轻花费。除此之外,湖南自修大学从招生、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和考试等许多方面都极富创新精神。青年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及附设补习学校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培养出了湖南34个县和外省4个县200名革命骨干。
1924年后,青年毛泽东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创办韶山农民夜校,担任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创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上。这些讲习所和学校直接面对工农群众,培养工农干部,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
四、革命实践观——反抗黑暗现实、开展革命活动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政治家、革命家,是一个反抗旧社会黑暗现实的伟大变革者。这些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鲜明地体现了出来。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革命实践。他反抗黑暗现实,有一个从学生时代倾向革命,参加一些相应的革命活动,到后来直接参与与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因此,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在第一师范求学时期;二是1918至1927年,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里,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对革命派进行排挤和打击,并处心积虑复辟称帝。当时,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正担任学友会的文牍,他应进步师生的要求,把一些知名人士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编辑成册,题为《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由萧子升题写封面,在校内外广为散发。
二是反对日本对中国的蚕食。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秘密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反对卖国条约的抗议示威怒潮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升起。一师范学生也纷纷抗议,学生们将国内知名人士反对卖国条约的文章编辑成册,毛泽东题名为《明耻篇》,并在封面奋笔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2]11
三是组建新民学会。经过毛泽东四年的艰苦努力,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7日在岳麓山下的蔡和森家成立。刚开始的时候,新民学会比较强调个人修养,强调“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提出“改良人心风俗”,政治性则比较模糊。后来,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经五四运动的洗礼,新民学会的政治倾向越来越强,并逐渐发展为湖南的共产主义团体,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湖南建党和工农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第二个时期里,青年毛泽东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第一次北上回长沙后,就在政治上从事直接的活动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3]21,组建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成立文化书社。当然,此时青年毛泽东从事革命实践活动最典型的还是领导“驱张运动”和推动湖南自治运动。这里的“张”指的是统治湖南的北洋军阀张敬尧。此人在湖南恣意妄为,施行暴政,引起了湖南人民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后,面对湖南学生运动的高涨,张敬尧进行了残酷镇压。为此,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和张敬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联络社会各阶层,发动全省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决定派代表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揭露张敬尧的罪行,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1919年12月下旬,毛泽东亲率湖南驱张代表团去北京。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1920年6月张敬尧逃出湖南,驱张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可以说,青年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是他早年革命实践中的一大亮点,是他后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预演。
于此同时,在驱张的过程中,青年毛泽东就预谋驱张成功后湖南的建设问题,提出“湖南自治”的主张,并积极开展湖南自治运动。1920年到达上海,毛泽东就和他的战友成立了一个群众性的促进湖南改造的革命团体“湖南改造促成会”,着手筹划驱张以后改造湖南的大计。其后,他又连续著文,提出了湖南人实现自决、湖南人实现真正自主和建立湖南共和国等一系列自治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成长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革命的运动中。在这一段时间里,青年毛泽东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国民党一大,并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候补执委兼宣传部长;任中共农委书记兼中央局秘书;回湖南组织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领导秋收起义;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在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中,青年毛泽东显示了各方面的领袖气质,成为共产党内部最具政治军事才华的领导者,为遵义会议后最终成为全党全军的最高领袖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观主要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正是这四个方面的实践,奠定了毛泽东一生成就丰功伟业的基础。
[1]李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刘统.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G].北京:三联书店,2011.
[4]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N].大公报,1921(8).
The Main Contents of Young Mao Zedong’s Concept of Social Practice
WANG Zhu-miao,PENG Yue-ying
(School of Marxism,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Practice is the activity people consciously transform nature and society.Young Mao Zedong regarded the saving of the nation and people as his responsibility,carrying out social practice from various aspects.Young Mao Zedong’s concept of social practice includes four aspects:learning practice,living practice,education practice,revolution practice,and each aspect has rich connotations.
Young Mao Zedong;social practice;main content
A84
A
1674-831X(2015)02-0068-04
[责任编辑:胡伟]
2014-10-12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青年毛泽东社会实践观研究”(12JD56)
王竹苗(1976-),男,湖南隆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彭月英(195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