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赵孝成王的性格及其影响

2015-03-27马延国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赵括平原君长平

马延国

(邯郸市赵王陵文物管理处,河北 邯郸056002)

赵孝成王赵丹,是赵惠文王(赵何)与赵威后的儿子,公元前265 年至公元前245 年在位。赵孝成王在位的21 年,是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赵国历经对燕作战(前265 年)、长平之战(前260年)、邯郸保卫战(前259 年-前257 年)等数次战争,消耗严重。特别是长平之战的惨败更使赵国元气大伤,国力大削弱,从此再也无力与秦抗衡了。赵国由盛转衰,固然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政治经济层面改革不彻底、秦国“远交近攻”方略在六国成功推行等客观原因,但与这一时期担任国君的赵孝成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赵经长平之战重创后,在关系存亡的邯郸保卫战中不仅没有亡国反而取得最终胜利,并在之后的几次对燕作战中取得胜利,这与赵孝成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孝成王的每个决策都会影响赵国内政、外交和战争的走向,对赵国乃至战国时期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性格决定。本文试从赵孝成王的性格及其影响角度作一浅析。

一、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及其影响

(一)性格弱点

1.轻信人言、不辨是非的性格。前265 年,燕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率军攻赵,赵孝成王曾与平原君赵胜商议御敌之策。从后来马服君赵奢与平原君交谈中,“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1](640)可以推出孝成王采纳了平原君的提议,向齐“割济东三城令卢(今山东长清西南)、高唐(今山东高阳东)、平原陵(今山东平原西南)地城邑市五十七”[1](640)换取安平君田单到赵担任将领领兵拒燕。前260 年长平之战中,秦军多次打败赵军,廉颇坚守营壁不与秦军交战。孝成王因为廉颇率军伤亡较多,且认为其害怕不敢与秦交战,非常生气,多次责备他。而此时,秦相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2](2334)于是,孝成王听信了秦奸细之言,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抵御秦军。赵孝成王在没有充分考虑战局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之下,轻易采纳了平原君的建议,割地换将,听信秦奸细反间之言,用赵括代廉颇为将,反映了他易信人言、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性格。

2.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前262 年,秦武安君白起攻克了韩野王(今河南沁阳市)邑,切断了韩都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与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南)郡的交通联系。韩准备割上党予秦请和。上党郡守冯亭得知消息后,与吏民议定,派使者赴赵拟将上党十七座城市邑献给赵王。赵孝成王对此非常高兴,找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反对受城,认为这是韩人以献城为名想嫁祸赵国,挑起秦赵争端。孝成王则认为韩“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乃令赵胜受地”[3](1825~1826)。前260 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战,赵军不能取胜。孝成王在和、战之间举棋不定,召见楼昌和虞卿商议。楼昌建议派使者赴秦求和,虞卿则建议拉拢楚、魏,对秦形成压力,这样才能促成和谈。但是赵王不听虞卿之言,“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1](594)。长平之战中,孝成王轻信秦奸细反间之言,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劝谏赵王,根据名声任用赵括,犹如胶柱鼓瑟,赵括只能读其父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但“赵王不听,遂将之”[4](2446)。等赵括将要启程赴任时,其母上书劝谏赵王,赵括不可为将。但赵王以“毋置之,吾已决矣”[4](2447),最终还是任命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孝成王没能认真分析、慎重听取赵豹、虞卿、蔺相如和赵括母所提意见建议,坚持按照自己意志行事,命赵胜受上党十七城,派郑朱赴秦媾和,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反映了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

3.其他性格弱点。前259 年,秦长平之战后引兵回国,派使者到赵索要六城作为讲和条件。赵孝成王与楼缓、虞卿商议。楼缓主张割城予秦。虞卿反对割城,建议以城赂齐,联齐抗秦,促成和谈。在商议过程中,“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王以楼缓之言告……楼缓闻之,入见于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之”[1](586~590),赵王反复以楼缓言告虞卿,以虞卿言告楼缓,可推出他认为楼缓、虞卿之言都有道理,不知该如何取舍,反映了其犹豫不决的性格。孝成王后期,“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1](613)的建信君在赵国地位尊贵,魏公子魏牟以工匠做冠为喻,向赵王指出治国必用能臣。“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1](610),可推知建信君受孝成王宠信,被委以重任,但他是靠美貌受宠的,不具有治国之才,反映了赵孝成王用人失察,存有重外表、轻才能的不当用人观。

(二)产生的影响

前265 年,在对燕作战中,赵孝成王信任平原君,割地换将,未能知晓对此存有异议的赵奢的看法,有将而不能用。战局不出赵奢所料,田单因考虑齐国利益,不肯真正为赵效力,将赵军旷日持久地耗在了战场上,虽击退了燕军,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裂敝,府库仓廪虚”[1](641),仅得到中阳(今河北唐县)等三座“城大无能过百雉①者”[1](642)的小城。赵孝成王轻信赵胜建议,没能了解本国将领所思所想,有廉颇、赵奢等将领而不能任用,只知田单贤能而不知他不肯为赵真正效力。割地予齐借田单为将使赵付出巨大,不仅失去了济东大片土地,而且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战果有限,仅获取中阳等三座小城。同时,也冷落了本国赵奢等将领,使他们有才能而无从施展,挫伤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赵国产生了消极影响。

前262 年,赵孝成王不听赵豹建议,派赵胜受上党地,引发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不听虞卿之计,派郑朱入秦媾和,使赵失去了楚、魏援助,陷入了孤军抗秦的境地;不顾蔺相如、赵括母劝谏,轻信秦间之言,命赵括为将抗秦,最终赵括身死兵败,40 万赵卒被秦坑杀。孝成王刚愎自用,轻信人言,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犯了临阵换将兵家之大忌,终酿长平之祸,应对战争失败负主要责任。长平之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赵国“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3](1828),兵力空虚,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秦军趁势于前259 年包围赵都邯郸,险些令赵亡国。另一方面秦经长平之战,消灭了山东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赵军主力,扫平了统一天下的主要障碍,为吞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赵孝成王后期,重用年轻貌美但无治国才能的建信君,而建信君因嫉妒“以知事王”赵臣葺的才能,建议赵王派给葺繁重任务并严格要求他,结果“未期年而葺亡走矣”[1](613)。孝成王重用自身无才却妒贤嫉能的建信君,使有才之人不能为赵所用,加速了赵国的衰落。

二、孝成王的性格优点及其影响

(一)性格优点

1.用人不疑的性格。齐人李伯去见赵孝成王,赵王很喜欢他,命他任代郡郡守。不久,有人报告李伯企图谋反。孝成王闻讯,“方馈,不堕食。无几何,告者复至,孝成王不应。”[1](619)不久,李伯派使者来报告孝成王说:“齐派兵攻燕,我担心他们以攻燕为名用兵袭赵,所以派兵去防范。现在,燕、齐已经交战,齐不会再与赵开战了。臣请求乘两国疲惫之机,先发制人打击燕国,这就可以多割得土地。”古代没有兵符私自调动军队、官员擅离职守或串联是重罪,赵孝成王连这个都能忍受和原谅,足见他对李伯的信任。前264 年对燕作战后,赵孝成王任用拒燕有功的齐安平君田单为相,用齐人代替其叔平原君为相主政,反映了他对田单的信任。前259 年长平之战后,秦军趁势包围邯郸,此时“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5](2366),在邯郸被围存亡系于一线的危急关头,孝成王命其叔赵胜向楚求救,可见对赵胜的倚重信赖。综上可知,赵孝成王对他任用的人是非常信赖的,反映了其用人不疑的性格。

2.有一定的识人之能。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第一次拜见赵孝成王,赵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②、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王,就被封为上卿。虞卿在长平之战前力主联合楚魏迫秦求和,在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秦罢兵、邯郸暂时解围时,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齐抗秦。事实证明虞卿两次主张基本正确,可知他是一个善于战略谋划的有识之士。孝成王礼待重用虞卿,反映他具有一定识才之能。前251 年,燕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兵力空虚的状况举兵攻赵。孝成王任用廉颇为将在鄗(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大败燕军。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之后,廉颇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巩固了赵国国防。赵孝成王后期,重用廉颇维护了国家安定,反映了他的知人善任。

此外,赵孝成王听取虞卿联齐抗秦建议,促成秦使到赵和谈,之后“封虞卿以一城”[5](2374);廉颇鄗代之战大败燕军后,“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4](2448),反映了其有功必赏的用人观。孝成王因魏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有功,“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6](2382),反映了其知恩图报的性格。

(二)产生的影响

赵孝成王重用齐人李伯,“自是之后,为孝成王从事于外者,无自疑于中者”[1](619),用人不疑的性格使受命的文臣武将能够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对外斡旋、作战中。认识虞卿、廉颇、乐乘等之能并委以重任,使他们为报知遇之恩,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倾力为赵效命。前259 年,孝成王采纳虞卿联齐抗秦之策,在没有割地情况下与秦促成和谈;平原君在邯郸之战中如楚定盟搬来救兵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廉颇在长平战败国力严重削弱情况下,“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4](2448),并多次打败来犯之敌,于前254 年攻取魏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安定。这些都得益于赵孝成王用人不疑的性格和识人用人的能力。

三、结语

赵孝成王赵丹当政21 年。由于他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了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不顾蔺相如、赵括母的阻拦,临阵换将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 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再也无力与秦相抗衡了。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具有一定识人用人之能,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里应外合解除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后期重用廉颇,在国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取得鄗代之战等胜利,并多次击退来犯之敌,维护了国家安定。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①雉:面积单位,高一丈,长三丈。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注释:

[1][汉]刘向著.战国策[M].缪文远,缪伟,罗永莲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司马迁.史记·赵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司马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5]司马迁.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6]司马迁. 史记·魏公子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猜你喜欢

赵括平原君长平
长平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生产实践
赵括很忙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①
艺术百家:张长平
长平之战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