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创新模式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2015-03-27何媛媛,杨红霞

关键词:创新模式现状分析新形势

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创新模式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何媛媛,杨红霞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宿舍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等愈来愈重要的空间。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管理与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我校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现状着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对新形势下高校宿舍管理与建设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宿舍;现状分析;创新模式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单元,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人们常称宿舍为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宿舍的管理与建设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宿舍在高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宿舍的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保持学生公寓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学生公寓建设原则,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教发[2001]12号文件),本意见对高校学生宿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照性。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群体多样化的新形势下,现有的大学生宿舍已无法满足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多重需要,缺乏时代特色和活力。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创新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整洁、文明、和谐的住宿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对于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和谐发展必须具备的软实力。

一、我校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我校的学生宿舍、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其他高校宿舍现状进行调研及搜集网络、图书资料等方式对我校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一)传统的宿舍管理机制失效,有效的管理制度亟待形成

1.宿舍管理人员配备不尽合理

我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较少,同一时间段两栋宿舍楼只有一个管理员值班,无法实现管理员经常性地检查学生宿舍,及时发现问题,导致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常出现协调不到位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和管理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得管理员和学生的关系仅仅维持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层面,缺少服务和教育内涵,没有体现出“宿舍是我家”所谓“家”的温暖。

2.门禁系统实施过程中管理员的监管缺位

虽然学生宿舍启用了门禁刷卡系统,但管理员的咨询登记台距离宿舍门口较远,一些没带校园卡的学生会在管理员去洗手间或是和不注意的情况下进入宿舍楼,校外人员可能借机混在学生里面进入宿舍楼,给学生宿舍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不能将宿舍安全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门禁系统,管理员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对可疑人员实行严格的询问和盘查制度,发挥人为监管的效能,从源头上减少宿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有效的沟通机制尚未形成

宿舍管理员与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辅导员、班主任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无形中增加了处理问题的环节,降低了工作的时效性。

4.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些宿舍管理制度,比如:强制性的按时熄灯、断网制度、定期卫生检查制度,目的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针对90后大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过于强制性的制度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容易让他们对管理制度产生厌恶的情绪。此外,学生反映的宿舍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学生对后勤部门的不满,致使部分学生为寻找所谓的自由,打着考研的旗号在校外租房子,这一现象成为目前高校宿舍管理的窘境。

(二)现有宿舍功能过于单一,宿舍建设理念应与时俱进

1.宿舍硬件设施不健全,服务意识急需强化

现有大学生宿舍仅仅被作为学生居住和休息的场所来看待,功能定位过于单一,宿舍除了必要的起居生活设施外几乎别无它物,学生在宿舍的活动选择显得比较贫乏。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在宿舍使用电饭锅、暖手宝、电吹风等“违规电器”,但还是会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个人便利,铤而走险,使用违规电器,给宿舍安全埋下深深的隐患。与其让学生冒着受处分的风险使用电器,学校不妨考虑在宿舍楼的某一固定区域为学生

提供电器设备,增加必要的学生生活设施,从青年人的成长需求出发,建立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宿舍硬件设施的与时俱进,让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便利条件。

2.宿舍建设缺乏育人意识,宿舍文化氛围有待提高

宿舍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我校的学生宿舍还仅仅停留在满足住宿需求的层面上,没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娱乐、休闲及教育相联系,忽略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的学生宿舍只能称得上是有床位的休息场所,宿舍生活贫乏,缺少教育文化媒介,文化氛围不浓,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很容易乘虚而入。新形势下,学校必须重视和把握“宿舍”的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增加学生宿舍的文化设施,寓教于物。

3.宿舍网络宜疏不宜堵,强化网络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用在网络上,上网多为娱乐,只有极少部分同学真正将网络用于学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成为学生的常态,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对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有效引导,不断强化网络教育的教化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对现有宿舍的心理诉求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部分学生对宿舍管理与建设的现状基本满意,也有一部同学持不满意态度,对宿舍管理与建设有着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同时,在调研中还发现,学生较为关注宿舍的管理机制和服务理念,他们追求像“家”一样温馨、和谐、人性化的宿舍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宿舍集体生活中,学生在归属动机的驱使下,会积极地与整个宿舍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相协同,渴求归属感。大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似,知识相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互动。平等和谐的宿舍文化能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学生对刻板冷漠的宿舍管理模式普遍感到反感,他们更为关注宿舍的管理机制和服务理念,他们追求“家”一样温馨、和谐、人性化的宿舍环境。

三、新形势下我校大学生宿舍管理与建设的创新模式

(一)规范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宿管相关人员工作制度,如宿舍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报修制度,更好地促进宿舍管理的科学发展。制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文明寝室标准、安全管理规定、晚归登记制度、宿舍网络公约等,学校应加大卫生、环境布置等检查力度,把学生在宿舍的表现进行量化并列入综合测评中,以此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注重“三自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管。

第二,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行管理人员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宿舍一楼开设公告栏,公开宿管人员的相关信息,严格佩戴胸卡上班制度。公布报警、救护和服务监督电话,设立意见投诉箱,公开水电等收费标准。后勤集团可在特殊时间节点举办学生接待日活动,为学生反映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正规渠道。

第三,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宿管人员不仅是工作人员,更应是教育者,宿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服务育人的教育效果。严格选拔宿管人员,实现管理主体和客体的良性互动,使宿管、辅导员、学生、家长等多方的交流合作成为可能。

第四,创新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管理,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宿舍服务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宿舍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宿管人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以生为本,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方式,要主动、热情,有耐心,推行人性化管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服务内容,既包括硬件设施的完善,比如,在宿舍楼某一区域为学生提供微波炉、电吹风等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学生购买“违规电器”的可能性,实现宿舍硬件设施的与时俱进。此外,还包括信息的传递,应充分发挥电子显示屏、板报、橱窗、广播等媒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有关学校发展、社会热点、就业、成长励志、校园活动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

(三)营造宿舍文化氛围,提高育人功效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较强的凝聚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指宿舍内外部环境的美化,文体设施的完善,比如,净化学校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抵御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增设阅览区、文体活动室、亲友接待区等,利用橱窗、板报、闭路电视、网络等文化设施,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健康人格。软件指在宿舍内举办形式多样的富有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如宿舍学习优胜评比、宿舍小制作(小发明)、宿舍知识竞赛、宿舍风采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宿舍标志设计竞赛、科技竞赛、电脑知识大赛等,寓教于乐。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园网页的建设,开辟各种专门栏目,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资讯,网上网下共建,提高宿舍的育人功效。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学生主体、学校本身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宿舍管理与建设新模式,这对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发挥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茂林,张坤.高校公寓管理: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66-68.

[2]罗继森.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654-655.

[3]杨明峰.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及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44.

[4]赵海军,李正雷.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165-166.

[5]赵国年,董满在,付建军.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133.

[6]姬莉莉.当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101-103.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现状分析新形势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