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

2015-03-27涂刚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实践教学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

涂刚鹏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前提,是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力支持。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总体滞后的现状,文章提出构建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自2005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各高校相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且这一环节还在逐步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和突破口。要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前提

《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1]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大育人功能,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保质保量完成。为此,首先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因为它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前提,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都具有导向、鉴别、激励、反思等作用。

(二)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5方案”实施后,各高校都严格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大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仍然缺乏顶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外延的界定并不统一,普遍存在要么“窄化”要么“泛化”的问题,各搞各的现象很突出;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实践现象突出;三是总体上仍存在目的不明确、内容不系统、方法单一、结果不够权威性等问题,使得实践教学纷繁芜杂、无章可循,重形式、轻内容。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信息分析和反馈,是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动力支持

《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3]“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得到长足发展,但离社会的期待和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须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课程属性,其改革发展需要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并为其提供改革发展动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学校、师生与社会紧密配合,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既能够客观公正地检测、衡量教师教学实绩和学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督促和鼓励教师调整教学的理念与方式、教学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服务体制,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4]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如前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外延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致使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也没有达成共识。不少高校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但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仍然较为滞后,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评价理念不够现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表征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自我认识和态度,它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等各个环节中。确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理念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前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理念明显滞后,突出表现在:第一,评价内容仍过多聚焦知识的考查,而忽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第二,评价标准仍过分强调一般性,而忽视差异性,对个性化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和考量;第三,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实践单位和用人单位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第四,过分看重结果轻视过程,不能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的功能。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教师的教而言,应该评价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目标是否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发挥程度,等等。就学生的学而言,应该包括三项内容,即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是在评价学生的学,基本没有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即使是在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存在着偏颇。过分看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的考查;过分看重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三)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由此可见方法正确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因而不能采取简单的单一的评价方法,而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综合化的评价方法。目前的考核所采用的方法总体上比较单一和陈旧,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为:过分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而缺乏对掌握知识的价值进行评价;过分注重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实践过程的评价;过分注重定性的评价,而缺乏定量的评价;过分注重个体评价,而缺乏社会评价;过分强调精确评价,而忽视了必要的模糊评价。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探索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可回避的难点和焦点问题。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采用现代理念和多元化的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一)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担负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任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首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评价。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知识体系的传播,更是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传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为。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又具有价值性。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必须把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实现评价重心转移,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遵循。实践教学要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控制、协调和激励作用,就必须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践认知、实践情感、实践意志、实践积极性、实践合作交流情况、实践收获等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一个总的评价,作为学生该课程的一个结论性评价。结果与过程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结果反映过程,过程创造结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是由于评价内容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状况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状况,不能用简单的数量指标予以认定,而应通过长时间的综合考查予以鉴定;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时数、出勤状况等硬性指标,实践态度、交流发言等平时表现,论文质量、心得体会等实践成果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予以鉴定。[6]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应围绕这些要求进行,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要注重个体评价,即一定要注重评价教师个人独立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贡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还要注重社会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劳动价值,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上。因此,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师独立劳动的个体价值,还要评价教师集体劳动的社会价值,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满足全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需要方面的价值,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参与培养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7]。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人才素质如何最终还得接受社会的评价,即社会实践的检验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必须把个体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注:本文系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xsc.zqu.edu.cn/flfg/zzllk.htm.

[4]王茂涛,刘张飞.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3,(11).

[5][6]张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9,(9).

[7]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4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实践教学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