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研究

2015-03-27刘琼,杨贤传

关键词: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研究

刘琼,杨贤传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铜陵244061)

摘要:以完善高校奖助学金制度育人功能为研究出发点,介绍了近几年我国高校奖助学金制度的发展概况,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分析了我国奖助学金制度在育人功能当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助工作简单经济化倾向明显,精神激励工作缺失、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资助育人效果弱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育人效果不佳、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济困”基础上强化“精神资助”、进一步规范奖助学金的评定制度,完善评审程序、强调受资助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做好奖助学金宣传教育的育人功能等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奖助学金制度;育人功能;精神资助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我国从2002年开始建立国家奖学金制度,当年财政共计拨款2亿元,资助了4.5万名学生。此后,我国的奖助学金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完善,构建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国家奖助学金体系,对鼓励优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到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各类资助金额共计547.84亿元,其中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资助9.5万人、68.31万人、486.13万人,资助金额分别为14亿元、34.15亿元、135.87亿元。在取得的成效面前,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论是认定标准、评价机制的科学化,还是操作的规范化,都需要进一步健全,这也是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把“经济资助”升级为“精神资助”和“知识资助”,使资助工作更具人情味,更好地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出合格、可靠的接班人。

一、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在育人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工作简单化、经济化倾向明显,精神激励功能缺失

目前,在国内很多高校,奖助学金制度被看做是对优秀学生予以奖励,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帮扶,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设立的,只起到了“扶贫”的作用,对精神资助关注过少,除了经济效果外,并没有在“励志”、“心理解困”等方面起到多少积极的作用,精神激励措施缺乏。单纯的经济解困一方面会助长学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思进取,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精神,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不要白不要”,争做贫困生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乏“心理资助”还会导致部分贫困生心理失衡,生活幸福感的缺失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抑郁倾向,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所以,如何使奖助学金制度不但能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资助育人效果弱化

目前,很多高校的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都是由院系领导、辅导员或班主任来主导评选工作的,“面、命、恩”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人情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资助生的评选工作。老师可能会偏袒学生干部,随着高校“行政化”作风的蔓延,各级领导有时会打招呼要求照顾某某学生,结果资助就演变成了家庭资源的竞争,这些都会干扰评选程序的正常进行,打击了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学生,不公正容易使他们对社会产生偏激的思想。“关系第一”可能会使一些同学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时也助长了“搭便车”同学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在贫困生的认定上,有些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同学往往显得自卑、焦虑,自尊心使他们害怕家庭隐私被同学知晓,从而选择逃避,失去了受资助的机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各地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相差很大,这给贫困的认定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另外,生源地政府对贫困生的认定把关不严,不管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如何,只要需要开贫困证明,一律放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班级出现了90%的同学都上交了贫困证明,严重干扰了助学金的正常评选工作。如果评选工作不做好,会把国家奖助学金当成一种“免费的午餐”,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道德下降、诚信缺失,影响资助政策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现行资助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育人效果不佳

现行资助政策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性越强的学生参与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就越大,决定着学生的自知、自控程度,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在目前的资助体系中,助困工作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潜意识,即受助学生是被资助者,是弱势群体,国家、高校才是资助的主体,是给予者。在这样一种传统思维中,资助政策和方式都是由资助方设计完成的,作为受助方的学生没有话语权。国家的消费者是人民,包容性增长要求决策者的思维方式也要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习近平主席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就已经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对包容性增长内涵的生动体现。现行的资助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政策制定者和学生的沟通不充分,弱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利于学生从受助者角色向助人者角色的转变,回报社会的愿望和意识也将大打折扣,这将严重影响奖助学金政策的育人效果。[1]

(四)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很多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刻苦,态度决定一切,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虽然无法选择家庭的贫富,但是他们脚下的路自己可以把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生活的强者。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的物质资助,更是对他们的精神奖励,但是,现阶段在很多高校没有对获奖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连起码的表彰仪式都没有,代替的是乏味的评选结果公示,这种做法不利于发挥奖助学金制度的模范带动作用,很难形成向获奖同学学习的氛围,对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作用不大。[1]这样的氛围下,对那些获奖的同学来说,也没有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在修身、明德、至善的道路上他们就会缺少一种对家人、社会的责任感,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

二、完善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逐步实现在“济困”基础上强化“精神资助”

国家奖助学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济困,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资助者为了向公众展示献出的爱心,滥开资助大会,这容易侵犯贫困学生的家庭隐私,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资助者应该坚持资助的最高准则,也就是“保护受助者的尊严”,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要研究如何通过精神资助让特困生自信,消除自卑情绪,资助工作要做到对心灵的抚慰,平衡他们的心理,杜绝对资助工作社会效应的过度追求,忽视受资助贫困生的个人情感,把落脚点放在对人性的完善、人格的发展上。在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以优秀贫困生作为典型,弘扬优秀贫困生的自强自立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可以成立贫困生社团,让这些贫困生有归属感,通过相互勉励和交流,充分发挥社团的精神资助功能。

(二)进一步规范奖助学金的评定制度,完善评审程序

国家奖学金主要是表彰、激励优秀学生,助学金是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为了使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首先要制定好符合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资格审查标准,综合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发展实际,建立基于不同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贫困认定量化衡量指标。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动态变化的,注意及时对贫困生数据库进行更新,学生辅导员要最大限度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将贫困信息动态数据库、班主任意见、班级民主评议综合起来研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奖助学金评比中不公正发生的可能性。[2]

(三)以人为本,强调受资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资助学生不仅需要物质资助,精神资助也同样需要,在制定资助政策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关爱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为学生创造出易于健康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定资助政策时,要给受资助学生一定的话语权,让他们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当中来,让学生代表参与调研、考证,同时还要赋予受资助学生策划资助过程的参与权,共同制定出受资助群体可以接受的资助方式,更好地促进这个群体的进步和发展。[3]让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内在激励机制和社会促进机制的融合,即社会促进机制能够更好地形成自我激励,形成积极向上的个人发展愿望、目标,这种内在需求一旦产生,就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进受资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一种人性化的资助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资助,也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些学生一旦事业有成,就会从受资助的人转变为资助社会的人,这样高校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重视做好奖助学金宣传教育的育人功能

要营造积极奋进的良好学风,可以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榜样和教育作用,让这些获奖的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既促进了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其他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实现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4]良好的校风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让所有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权利的平等,体现出教育的公平,在这种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可以培养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智商、情商都得到完善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感恩回报、获奖思进”是树立典型的最终目标,要全体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良好校风,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效果。

三、结语

我国从2002年实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以来,在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上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何在经济解困上实现精神激励将是一项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所以,不断提高奖助学金资助工作的人性化刻不容缓,只有做到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殷成志.国家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8-40.

[2]黄碧峰,刘水林,张健儿.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39-41.

[3]姜玉梅.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37-39.

[4]陆汉梓,黄道宏.高校奖助学金机制的育人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160-162.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挖掘音乐育人功能,搞好小学音乐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