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研究

2016-11-17廖四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廖四维

【摘 要】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校园文化是大学培养学生的“氛围”,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功能。本文从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价值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02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但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总和。其主体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三大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精神文化,是在大学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意识和精神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并要求“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它是指除了第一课堂以外的和师生有关的其他一切的校园活动。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和员工为主要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氛围以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特点的文化类型,主要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形态的范围内。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办学过程中与学校有相互关系的外界建立的有关机制、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是保证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人员长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如价值观、行为模式、学校传统、校风、校训、教风、班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什么是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所谓校园文化育人,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品质、心灵性格的塑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校园文化除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也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

一、长期培养,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形成的。一些有识人士认为,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格的发展。从生理上看,高职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他们个性强,思想超前,精神生活丰富,情绪易冲动,仿照性强,变化大,但分辨能力较差,受外部环境影响大。校园内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以及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等校园形成的文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当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要求时就会自我调正。例如,一所学校2014级城市计算机专业有位同学在一次外出乘出租车时在车后排捡到一个钱包,内有3000多元人民币和各种证件,捡到钱包后这位同学立即选择了报警上交。事后问她当时的想法,她回答:“我很想悄悄地把钱包装入自己的口袋中,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同学知道后会笑话,就上交了。”可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规范约束学生的言行,有利于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行。因此,可以说,学校健康的风尚就是一种独特的熏陶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样:“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总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适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良好思想道德品行的形成,对塑造健康的灵魂、健全的人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端正思想,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是一个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的传道授业的一个平台。学校的环境如何、教师的言行举止怎样、知识水平的高低、敬业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对学生都在时时刻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一切设置都是经过精心周到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教育人。毋庸讳言,高职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但高职院校校园布置的奋发向上的图画、名人警句等能鼓舞斗气,催人奋进;校园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与扩大知识面层,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锻炼和加强。如演讲比赛、书画展览、歌咏大会、体育竞赛等活动的开展,能够催醒高职生沉在心底已久的梦想,感到自身的不足,明里或暗里以先进同学为榜样而紧紧去追。

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的区别还在于它的职业性。校园内建有实习的实验室、加工厂或车间,这些设施通常免费为学生开放,很多平时对学习没有兴趣的的高职学生由于受同学的影响,较正了学习态度,由平时的吊而浪当到主动动手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在校园文化中释放的正能量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有很多优秀教师,他(她)们是学生崇拜的对象。他(她)们对学生和蔼可亲、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讲课丰富多彩,人品可敬,知识渊博,在校园内外内及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在他(她)们的感召和教育下,很多“调皮学生”会变成“优秀学生”。例如,在一所高职院校有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教师,她对学生耐心客气,善于在学生身上找到优点,在她的课堂上很多不爱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她教书几十年,虽已退休多年,还有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与她保持着联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教学技艺,才能彻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正是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信赖老师,师生之间这种互相尊重、心心相印的和谐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良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学生对自己变的自信了,平时不爱学习开始爱学习了。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三、重塑灵魂,培养阳光品质

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的心灵形成,培养靓丽的人生性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时期的生活是人生由校园向社会过渡期,也是心灵由学生向社会转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校园的气氛、环境和议论对学生的思想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校园里努力学习的空气浓厚,尊师重教的规矩形成,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健康向上,能让学生从低调沉闷的“自我”之中走了出来。同学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齐心伸出双手共同协力来援助,让有难的同学感到温暖,感到爱在身边,不再痛苦,心灵不再孤独,也就不会产生其他不好的心理,不会形成孤独、怪僻、自卑、嫉妒、固执、多疑、心胸狭窄等性格特征,更不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例如,笔者单位医药学院2015级有位男生,刚进校的时候,性格非常孤僻,从不与其他同学来往,为此,老师、家长十分头痛。系、班辅导员了解这一情况后,一起商订措施锻炼其孤僻性格。之后,辅导员经常找该生聊天,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并把班上及学院里的一些任务交给该同学办理,一年以后,这个同学与进校时相比判若两人,性格开朗活泼了,人也爱说爱笑了,家长非常感谢学校。总之,奋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健康的心灵形成,培养学生阳光的性格,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利于步调一致的集体生活,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

四、齐心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要构建起一个生机盎然、和谐有序、积极向上的高职文化氛围,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管理。首先,学院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办学方向的整体位置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组织建设。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纲领性文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思路、组织机构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它需要高职院的领导对文化的内涵、本质和高校文化的责任有一定的认识。学校的学报、院报、网络等媒体应该就校园文化建设开辟阵地,搞学报专版、设置专栏、报送专稿,以引起各级领导和教师、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形成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理论研究的氛围。第三,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领导或几个领导所能建设得好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高校师生员工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第四,提高师德水平,重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教师的思想状况、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校园精神氛围营造的作用,影响学生的心灵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陈正发.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6)

[3]李治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农业教育.2013(11)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