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优质护理作用于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66 例的体会

2015-03-27陈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医科病程例数

陈娟

(甘肃省高台县鲁米那人民医院中医科 甘肃 高台 734300)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作用于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的效果,选取我院66 例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抑郁评分表及焦虑评分。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的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共6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 例,全部患者经诊断为慢性疼痛疾病,疼痛时间均超过6 个月,排除合并严重肝、肾、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以及全身衰竭、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中男性为21 例,女性为12 例,年龄最大为79 岁,年龄最小为61 岁,平均年龄为(63.6 ±9.78)岁,病程最长为20 个月,病程最短为8 个月,平均病程为(13.78 ±6.56)个月;对照组中男性为19 例,女性为14例,年龄最大为78 岁,年龄最小为62 岁,平均年龄为(67.3 ±3.7)岁,病程最长为21 个月,病程最短为9 个月,平均病程为(14.69 ±6.0)个月。全部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监测患者临床症状,保持病房清洁等。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培养优质护理人员,定期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等,对患者情况进行全程式服务,及时引导患者做好疾病护理,以消除患者入院的紧张感及其他顾虑,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及知识,给予患者日常锻炼、饮食指导、起居运动等个性化护理服务,强化治疗效果;中医慢性疼痛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通常耐受性差,且对治疗效果关注度极高,中医科的针灸、火罐等治疗方法容易让其情绪产生波动,使其产生失眠、焦虑等负面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多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尽量满足其物质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保持耐心、热情的交流态度,使患者情绪趋于稳定,预防其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护理效果;对患者服务到细节处,帮助有需要的患者订餐、并全程陪同其检查;对于出院后的患者,要进行跟踪随访,及时定期了解其身体状况,并教会患者及其家人个人调护的方法。

1.3 护理判定标准

(1)经护理后,对患者及家人给予问卷调查,将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经护理后,患者疼痛等体征和症状有明显好转,护理效果很满意;满意:患者体征及症状有所缓解,护理效果较满意:不满意:患者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分为严重,较轻,无三个等级,采取4 级评分法,要求患者在十分钟内完成二十个条目的评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与焦虑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P <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患者经护理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中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17 例,满意例数为15 例,不满意例数为1 例,满意率为96.9%。对照组中患者非常满意例数为10 例,满意例数为17 例,不满意例数为6 例,满意率为81.8%。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平均为(46.1 ± 5.97)分和(27.99 ±4.03)分,焦虑评分平均为(41.21 ±8.45)分和(25.57 ±3.17)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平均为(43.9 ±6.11)分和(34.9 ±5.03)分,焦虑评分平均为(44.56 ±5.13)分和(30.75 ±2.37)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以前为三个月或半年)的疼痛,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慢性疼痛是一个症状,是由远伤病发生的。慢性疼痛的发生也预示人体体质下降或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以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方式。其主要从患者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或情绪上的障碍[2],从饮食、功能锻炼、疾病认知等方面出发,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指导,旨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提升了临床护理的质量,提高了医患之间的配合度,缓解了患者因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帮助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有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次研究对患者前后的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进行评分,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比对照度下降显著;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8%,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优质护理对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1] 赵利华,杨静.优质护理在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157 -158.

[2] 方芳.慢性疼痛的评价和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9):807 -809.

[3] 高丹凤,柳(韦华).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7):1505 -1506.

猜你喜欢

中医科病程例数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 正 说 明
更正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科主任综合能力在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