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探讨
2015-03-27马春杨
马春杨
(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显微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探讨
马春杨
(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目的:研究分析翼状胬肉的不同显微镜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3至2014年我院接收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例患者,他们接受的是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观察组有4.2%的患者复发,对照组有20%的患者复发,观察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平均是(4.1±1.9)d,对照组是(6.9±2.3)d,观察组愈合速度更快一些。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胬肉切除和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的方式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复发率低,患者的愈合情况良好,应用价值比较高。
自体球结膜移植;翼状胬肉;显微镜;复发率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疾病,临床会出现细胞增殖、炎症一系列症状[1]。该疾病的治疗我们选择较多的就是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手术切除治疗会有部分的角巩膜病变组织残留,所以术后复发率比较高[2],还有就是患者的眼球运动受限,加上炎症等症状,患者的恢复受到了影响。临床中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此次我院就显微镜下采取的不同翼状胬肉治疗手术效果进行比较,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我院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一共有患眼98只,患者中多数都是初次患病,共有男性患者32例,患眼41只,女性患者48例,患眼57只,最小患者24岁,最大患者69岁,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40例,患眼48只,对照组40例,患眼50只,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比较分析,研究前,向患者告知此次研究内容和目的,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再纳入研究范围内。
1.2 方法
对照组:于距胬肉头部0.5 mm处划开角膜面,深度至前弹力层,用小圆刀分离胬肉头部达角膜内缘。切除胬肉头颈部,分离胬肉体部的球结膜与其增生组织,注意保留球结膜,防止损伤内直肌。暴露角膜创面及巩膜创面,将球结膜缝合于巩膜上,暴露巩膜带约3 mm。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于上方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用镊子夹起浅层结膜,沿角膜缘剪开结膜瓣,避开结膜下筋膜组织,长度视植床长度而定;将移植片上皮面朝上平铺于暴露的巩膜区,对好植片角膜缘与植床角膜缘,对位植片与植床,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缘处两针穿过浅层巩膜面,无需处理结膜取材处。
术后两组患者均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国药准字号:H20020496),加压包扎3~5 d。术后10~15 d拆线。
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跟踪随访一年,术后患者头一个月每周来院复诊,术后第二月开始,每两月复诊一次,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复发情况等等进行检查,并且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复发率和痊愈率;评价标准[3]:痊愈:手术切除部位皮肤平整,没有充血和增生,没有新胬肉生长;复发:结膜有充血和增生情况,新的胬肉生长出来;
对两组患者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很顺利,术后5天患者的角膜透明度恢复,术后3天患者有结膜水肿症状,约7天后恢复,总体恢复效果比较好,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为,对照组20%,观察组4.2%。
2.2 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比较为,观察组(4.1±1.9)d,对照组(6.9±2.3)d,观察组恢复速度更快一些。
3.讨论
临床中的翼状胬肉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者的结膜出现慢性病变,有增生和血管增生、炎症等症状,对眼部造成了刺激,降低了患者的视力。我们对翼状胬肉额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采取切除治疗虽然是效果直接,应用较多的方法,但是因为患者的结膜部位可能会有残留的胬肉组织,导致了术后一段时间,患者会在此复发,增加了其手术治疗痛苦,降低了效果,临床应用情况比较差,而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丝裂霉素治疗,容易出现并发症,让患者的结膜穿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激光手术是现在安全性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对于该手术的远期效果,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更多实践来验证。所以相对的,我们比较推介使用显微镜手术来进行治疗。
翼状胬肉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对眼表结构重新建构,让结膜缘的分化能力获得改善,避免其角质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几率。将翼状胬肉组织完全的清除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术后的视力,可是临床中却因为复发率的问题而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我们通过结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来进行结膜组织的取出,为移植膜片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条件。此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便是使用了这样的联合手术方式,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为4.2%,作为比较的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切除胬肉的方式,有20%复发,差异性比较大。我们对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原因进行了了解,认为是患者的胬肉残留所导致的,而且,术后的止血效果也对血管增生情况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其新生血管增长,提升了复发几率。还有就是,两组患者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比较也是对照组比较慢,这些结果都表示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对患者的康复更加有效。
[1]李绍军.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9):705-707.
[2]黄玉俊.翼状胬肉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4):399-400.
[3]潘晓霞,高建红,王东.三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长治学院学报,2011,25(6):451-453.
R777.33
B
1009-6019(2015)09-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