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27丘志峰
丘志峰
(陆川县乌石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 玉林 537716)
临床上,慢性咽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症,好发于成年人身 上。慢性咽炎指的是有机体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的炎症,该疾病病症顽固、病程迁延不愈且复发率非常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慢性咽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咽部干燥、刺痛、不适等症状严重困扰人们日常生活。为了进一步探究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笔者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咽炎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咽炎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均与中医病症诊断标准相吻合[1]。其中,51例男,29例女,患者年龄在18 -75 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2.1±5.4 岁)。临床症状:患者均出现咽喉部位异物感、疼痛、干燥等症状,痰少粘稠。
1.2 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实施治疗,基础药方:半夏10g,厚朴10g,苏叶9g,茯苓15g,玄参15g,生地黄30g,石斛15g,麦冬12g,桃仁9g,贝母12g,桔梗10g,牛蒡子10g,甘草6g,荆芥10g,生姜三片。在此基础上,对于恶心吐痰患者加用砂仁10g,代赭石30g;对于少气懒言患者加用黄芪30g,对于肋痛患者加用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对于腹胀腹痛患者加用山楂10g,陈皮10g,木香6g,对于痰粘稠患者加用瓜蒌皮10g,海浮石10g,对于胸痛胸闷患者加用薤白12g,瓜蒌皮12g,桔壳10g 治疗。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治疗七天。
1.3 诊断标准
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咽部刺痛、灼烧、异物感,患者咽部检查发现咽喉部粘膜肥厚、肿胀、慢性充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疗效标准[2]:显效:患者咽部病损情况以及自觉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无复发。有效:患者咽部病损情况以及自觉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治疗一月内患者无复发症状。无效:患者咽部病损情况以及自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2.结果
所有患者在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实施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3.讨论
慢性咽炎的发病率非常高,且该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严重困扰患者正常生活。患者多感觉咽喉部发痒、疼痛、干燥、吞咽困难,临床检查中可发现患者咽喉部位肿痛、有颗粒状增生现象。部分患者因咽喉部的异物感,总是怀疑恶性肿瘤疾病,浪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在传统治疗中,一般通过雾化吸入或抗生素治疗,从整体上来说,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且复发率比较高。我国中医学主张,慢性咽炎属于"梅核气"范畴,主要是因为有机体气血、津液失调、阴阳失调,气血痰浊,咽喉失养导致的。肝脏主机体疏泄功能,若有机体情志不调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津液运转,进而淤积成痰,吞之不下,咽喉部位异物感强烈。结合中医辩证施治理念,对于该病的治疗需要辩证理论与审症求因指导下进行,慢性咽炎是因为肝气郁结、情绪不畅、痰气相搏等导致的,咽喉部位血瘀、痰瘀、气滞,因此,在治疗中应本着理气活血、散结化瘀的治疗原则[3]。半夏厚朴汤基础药方中,半夏与厚朴均可达到开结散瘀、行气消痰的重要作用,茯苓起到渗湿化痰、强健肝脾之功效,紫苏叶可达到梳理肝气、辛香行气的作用,半夏、厚朴、紫苏叶互相配伍,能有效提高开结散瘀、行气消痰功效。桔梗可起到利胸利气、开宣肺气的重要作用,牛蒡子解毒、清热、利咽,荆芥能有效清润咽部,麦冬、石斛、生地黄等共同达到养胃、清虚、润肺之功效,生姜和胃止土,甘草调和诸药,共同达到清痰利咽、行气散结、养阴降火的作用。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半夏厚朴汤可以有效抑制、缓解有机体喉部反射,进一步降低患者喉部异物感,与此同时,半夏厚朴汤还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抗过敏作用。我国现代药理学证实,瓜蒌具有抗菌、祛痰的作用,贝母具有抗菌、祛痰、止咳的作用,桃仁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尽可能消除患者疑虑与心理障碍,注意饮食,切勿进食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认知疗法与心理健康疏导能有效缓解患者情志郁结等症状,对于疾病恢复有重要作用[4]。从整体上来说,半夏厚朴汤配伍严谨、科学,与慢性咽炎发病机理相吻合,诸药合用能共同达到化痰、理气、疏肝的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所有患者在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实施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提示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并且费用较低,不易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6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5 -156.
[3] 古翔儒,古庆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1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2):1248 -1249.
[4] 周涛,雷培祥,李翠娥,等.咽异感症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007,21(15):685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