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来的锣鼓声
2015-03-26周荣池
1
李长天下车的时候,西天云霞红彤彤的一片,就像是他老子酒后脸上的那种浓重红色,而且还带着浓重的酒气。他本来应该一路狂奔跑回家,可是这几百米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他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个看似喜剧的高考结果。本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考上大学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对于他的家来说,却是一个笑不起来的喜讯。
于是,李长天便从小路走,这样可以迟点到家。他拿到的这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像是判决书一样沉重。他走在弯曲的小路上,路边的山芋藤枝枝蔓蔓的,已经有了点露水在上面,碰到脚上有些隐隐地痒。他踢了那些无辜的植物一脚,可恨的是,那只并不结实的塑料鞋不争气断了,一下子飞了出去好远,他一脚硌在坚硬的泥块上,疼得他满肚子的火气。一条蛇仰着头在路边,眼睛里似乎也满是怒意,李长天心里一紧,吓得赶紧拾起那只破鞋,落荒而逃地奔回家去。
他的老子果然是已经喝酒了,奄奄一息的母亲躺在门口,她这样躺着等死已经有10多年了,早就不会让自己的丈夫感到恐惧,就连邻居们也早就习惯了这个老病鬼子的状况。她就像是一只老病的动物,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怜惜之意的。她也总是绝望地躺在椅子上,甚至连死去的力气都没有了。李长天的老子依然是一天两顿酒,而且是天还没有黑的时候就端出那张小桌子出来,坐在门口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村里人忙碌着从地里回来。大家都习惯了他这样,这也是这个叫李小牛的男人唯一觉得得意的地方,不管有多穷,不管有多忙,他的两顿酒是不可缺少的。这几乎成了这个男人的一种仪式,就像是自己的妻子每天都要吃药一样,准时、定量。李长天走到门口,把那录取通知书放在了桌上,他拿到这个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本也兴奋了一下子,毕竟这也是这年高考中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之一,那个同村的叫做于后生的老师激动得都跳起来了,他为自己的学生录取而高兴,更是因为他和李长天一样,都曾经是家徒四壁的家境,而今是鸡窝里飞出了一只凤凰。
但是,李长天跳不起来,他看自己的老子端着酒杯的样子,根本不觉得这是他应该有的悠闲,他常常觉得李小牛是有点糟蹋自己和这个本来就一无所有的家庭。
李长天说,这个通知书,是一个师范大学的本科。
李小牛一拍桌子说,我们家总算是出了个穷教师,总算是翻身了。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异样的颤抖,很显然他是有些激动的颤抖,这引来了好多人的围观,大家都有些纳闷,这么个人家是什么运气,还能考个大学生出来?除此之外,并没有人说一句祝贺之类的话语,并不是村里人木讷说不出那些酸文假醋的话来,而是他们一时间真地不能够接受一个这么好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偏偏又是出现在这么一个家庭里。只有李长天的母亲,大概听懂了其中的意思,脸上突然冒出一点光彩来,说了一句:我家孩子考上大学了……但是对于这个村子著名的“神经病”来说,这句话也没有人去理会。李长天的老子拿起那录取通知书,他其实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是攥得很紧,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拿着这个通知书往庄台西面跑,在不远处的王有德家门口停下来。
王有德是除于后生之外村里唯一的一个老师,几乎是村里所有识字人的老师,就连李长天的老子也做过他几天学生。后来为什么不做他的学生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些闹腾的故事。那时候学校里一共就两个老师,另外一个老师是乡里面安排来的女老师,姓刘。学校里也没有几个学生,剩余的教室就堆放村里的杂物和大集体的粮食,看守的任务自然也落在学校身上,教室的钥匙有两把,一把在刘老师那,一把在村长那里。村里发现放在教室里的粮食总是少,都说是刘老师偷回家了,村长又没有证据,不好直说,就安排两个小孩晚上偷偷地躲在教室里看着,其中,就有一个是李小牛,村长答应给他们几块钱的好处,一定要揪出这个小偷来。过了几天,到了半夜,果然有了动静,那小偷摸着黑进来,被守着的两个大小子一下子就按在了地上,用绳子绑了起来,吊在了梁把之上。那家伙嗷嗷一叫,大家心里就明白是谁了,赶忙叫来村长,打着手电筒朝他脸上晃着。李小牛以为这回自己是立功了,哪知道村长却给王老师解了围,说,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是一场误会。
王老师知道这回是丢了脸,更可气的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为什么村长就这么放了自己,这一放他可就有了把柄在村长的手里。村长这个老东西和自己的妹妹偷情,有一次被他捉到了,后来赔了点钱私了了,这一下子,本来自己抓着村长的把柄,现在又让这老东西给抓住了小辫子,他可是又要为所欲为了。他恨李小牛这两个兔崽子,竟然把自己的老师给抓住了,但是心里恨嘴里又不好明说,就只有在课堂上报复他们,每次有为难的题目都让他们来回答,回答不出来就往死里打。李小牛知道这是王老师报复自己,但是因为村长不让说这件事情,只有认倒霉,他反正也不想再读书了,早就想退学回家放鸭了,但他想着一定要在退学之前再解解心头之恨。他知道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没有什么证据他就是说破嘴大家也不相信王老师是偷东西的人,他觉得自己该再抓一次现行。他知道单身的王老师和那个刘老师也是有情况的,便总是偷偷摸摸地跟踪着他们,那天他看见王老师带着刘老师往稻田里走,便跑回村子里去喊人,喊了一帮子的人去看,说在稻田里看到了王老师做坏事。大家一听这话,都眉飞色舞地跟着他去到田里,就像是跑去看大戏一样兴奋。那块要收割的稻田中间果然被压出一大块,王老师提着裤子的尴尬情形真是让人觉得害臊。
村里人说,刘老师的屁股真地是雪白的,竟然让王有德这个畜生糟蹋了,好像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只觉得自己的阳具是圣洁的,那些漂亮的女人只有被自己睡了才不能算是糟蹋。这件事情闹得很大,那个刘老师跑了再也没有回到这个村子里来。王有德就是村里人,他仰着脑门说,我们是自由恋爱,这不犯法的。大家尽管认为他是强词夺理,但这件事情最终也还是不了了之,只是这个老师的名誉在大家的心目中确实是一落千丈了。
就是念书,家长们也觉得在他那里学不到什么正经的东西。这样,李小牛就和自己的老子说,不想去上学了,这样的老师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王有德和李小牛家隔得不远,他退学那天王有德在下班的路上指着李小牛老子的脸说,你家这个孽子一辈子就是捧牛屁股的命,你家要是能出个人才,就到我家祖坟上去骂三天三夜。
这话说得真地很毒辣,李小牛的老子拿起一根长长的绳子抽打李小牛,他打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愤恨别人的诅咒,可是又没有地方撒气,就只好举起绳子打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那种七股三割的麻绳抽在身上,一抽就是一道血印子。但是李小牛咬着牙不说话,他就是这么倔强的种。打完了,老子扔了绳子说,犟种,真是老子的种!
这一天,李小牛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跑到王有德家门口,借着酒劲喊了一声,来来来,大家来看看,我们家祖坟上也冒青烟了,30多年前王有德说我们家就是捧牛屁股的命,现在来看看,我这个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是不是偷人偷来的?王有德早就退休了,他从屋子里走出来,并不搭理李小牛的吵闹。大家都来劝解李小牛不要闹了,儿子考上大学是好事,但也不要这么耀武扬威的,人一喝酒就不是个东西了!李小牛不服气地说,老子喝了一辈子的酒,就不是个东西怎么了,我的儿子还算争气,算是把老李家的脸给挣回来了。
李长天没有去拉架,他平时见惯了自己老子的这种德行,况且他也觉得,自己家是出了一口气,当年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也在王有德的手上读过书,那时候王有德又好上了赌博,总是熬夜打一种叫做“看麻雀子”的牌,白天上课,有时候站在前面,眼睛就眯着要睡着了的样子。因为李长天回来和邻居们说这件事情,王有德恨他说真话,竟然在小学毕业的操行评语上写上了一句:要改掉喜欢说谎的坏毛病。这几乎成了李长天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一样,成了村里人的一个笑柄。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王有德偷东西以及和女人在稻田里苟合的事情,却把李家这件事情记得很清楚,因为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番吵闹之后,村子里又恢复了平静。李小牛像是一头疲惫的老牛又回到了家里昏暗的灯光里来,李长天已经将躺在门前的母亲扶回了屋子。李长天吃了一碗冷饭,这种炎热的天气,吃一碗冷韭菜汤泡的冷饭真算是人间的美味,就着一段苋菜梗,绝对能让那干瘪的肚皮变得生机勃勃。可是李长天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李小牛看到这录取通知书表现出的那种情绪,那种跑到王有德家门口示威的举动,也是另有原因的,那是他还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有些为难的喜讯。说难听点,李小牛甚至是不想自己的儿子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如果只是一般的学校,他或许可以名正言顺地命令儿子不要上学了,他已经和熟人联系好了,安排李长天去镇上一家服装厂里工作,即便是看门做保安也是不错的,总算是可以苦钱了。这个家已经像是李小牛干瘦的身体一样,实在榨不出一点的油水来,家里所有的支出,都是靠李小牛种地养家禽那点收入,加上那个卧病10多年的婆娘,这日子基本上就是煎熬着过的。他当年都不想让儿子去上高中,这样他就可以早点了了自己的心思,让李长天早点工作,自己也就少了一份负担。但是,当年村里考上高中的也就这么一个孩子。他看见儿子默默无语的样子,来招生的老师于后生苦口婆心地劝说李小牛一定要让孩子上学,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苦日子过来的,现在虽然只是做了个穷教师,但日子总算是体面安逸了吧。
其实,李小牛也不是指望自己的儿子真能考上大学,但他还是同意自己的儿子去上高中,因为他觉得要是不上这个学,别人会看不起他,会笑话他只会喝酒。他想着日子或许能有些变化的,说不定以后情况会好转一些。现在李小牛又要面对这个问题,所以他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儿子。在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家里,没有一样东西值钱的,亲戚中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他想到这件事情就恨,当年他帮助过很多人,尤其是帮过于后生上学让他记忆很深。那时候于后生家也是一贫如洗,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那个外村跑来的婆娘也吃不了苦跑掉了。于后生也是一个苦难家庭里的苦果,他的老子本来是个光棍汉,有一年栽秧的季节,村子里来了一帮子女人,这些女人都是夏播的时候被请来栽秧,她们是栽秧的好手,长得不算水灵但是能说会道,还会唱歌,一到地里面就唱起来,村里人都愿意请这样的女人来做工,不仅活干得好还十分地热闹。
她们清亮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里飘荡,男人们听得心里喜滋滋的,干起活来也浑身的气力,嘴里还念叨着,瞧瞧这些细婆娘,唱起歌来一条声!她们唱的栽秧号子的确撩人:
太阳下山黄又黄噱,少年郎的妹哉,你在哪块噱?哎在是在这块噱,亲死人的哥哥,小妹妹挂在心怀。
这歌唱得人心里痒痒的,那浓重的方言味道就像是下酒的一块大肥肉,心里满是劲头,尤其是“哥哥”二字第二字唱成“该”音,那种味道真是让人心里麻酥酥的。一群婆娘站成一条边在秧田里唱,有些男人们还拿她们打趣,但是没有几个能对上歌,只能被她们笑话是个大老粗。年轻的后生看着这一群婆娘的屁股撅着忙农活,心里不免跳跳的,暗暗地回去学了几句,这一学不要紧,歌一对还就真对出故事来了。于后生的老子那年23岁,那嗓子虽然没有调教过,就这“公鸭嗓子”还就唱得有模有样,就那一首秧歌对唱,唱得了一个婆娘来,他挑着秧苗唱道:
你叫我唱唱我就来噱,黄猫来哎狸猫来,鸭和鸡兔猫来了,细呀妹子莫怕呀他哟,七个龙冬采,八个龙冬采,细呀妹子,慢慢划小桨啊,你叫我唱啊我不难噱……
几句酸词一唱,心里真是热气腾腾的,晚上收工的时候竟然还在闹笑这事情。其中一个叫大英子的女人还真就和于后生的老子搭起话来。这一搭话不要紧就真的留下来过宿了,就真的这么并起来过日子了,就这么有了于后生这个苦果。过日子不像唱情歌,其实倒也不是男女们生活随便,那时候家家都是穷得叮叮当,都讲究不起来什么条件。于后生出生之后不久,那女人的父母找来,往死里一顿打,把姑娘接回去了。据说这姑娘家很远,是西北乡靠近安徽那里的,于后生的老子也不敢去找,他一辈子也没有出过自己的村庄,就只得带着个儿子过日子。大家都笑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气,白白来个婆娘给养个大儿子,可是于后生的老子心里明白,自己三餐都吃不饱,哪里有钱来养他呢?可是不管是猫是狗,反正就这么随粥便饭地养着,虽然长得皮包骨头,但总算是没有饿死,慢慢就会蹦会跳了,有点人模人样的了。
于后生还就是聪明,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跑去学校去听老师讲课,老师见他可怜也不计较他。于后生的老子便东凑西凑点钱让儿子上学。于后生老子会唱唱,李小牛就劝他去卖艺唱唱,其实也就是要饭,说得好听点而已。于后生想想怎么也不好意思去要饭,李小牛就说我来陪你去,带着孩子走到其他村里去,反正我们三个人就不算是丢脸了。于后生的老子也没有其他办法,而且想想也对,大家都是穷得光屁股有什么可耻的呢?这于后生还和村里一个做和尚的人学了一个手艺。这个和尚会拉二胡,看于后生讨喜就教他,告诉他会门手艺将来要饭都比人家讨巧。于后生想的可不是要饭,他就觉得拉二胡学得有意思,和尚就把这把旧二胡送给他,也不是全送,让他写了个借条日后还他钱,还要于后生喊他干老子。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和尚是一种职业,吃的是开口饭,哪家死人超度了都要请去念经,日子过得也算可以。况且这把二胡也旧了,他送给这干儿子也算是个人情。
于后生心想,反正舌头打个滚,喊干老子就干老子,这个也没有什么难为情。所以他老子说是要带他去要饭,于后生也不怕丑,其实也不是不怕丑,是于后生这孩子懂事,他不想为难老子,于是就喊上李小牛一起去唱唱要饭。过年出去唱唱要饭,还有一个比较客气的说法叫做“跑年”,李小牛也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热情,其实他还不至于要饭,自己家里弟兄姊妹虽然多,但还算是有饭吃的,而且自己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但是他就是有这点侠义情怀,非要陪着人家父子一起去要饭。过年跑年,唱的是麒麟调,只有一把二胡,也没有麒麟来舞,于后生拉二胡,他老子就负责唱小调,李小牛就负责说吉利话要饭,这也倒是不错的组合。那二胡一响起,那《麒麟调》听起来倒也热闹:
锣鼓打得响连天,府上贴的封门钱,封门钱上几个字,富贵荣华万万年,富贵荣华万万年,嗨嗨哟,富贵荣华万万年……
乡里乡亲,虽然不得都给钱,有的给点馒头年糕什么的,一天跑下来腿跑断了,嘴唱干了,一袋子馒头、年糕也算是有莫大的安慰。李小牛一点也不要,全部给这父子俩,他觉得自己是做了大好事。就这样于后生长大了出去上学了,就很少再见到李小牛了,直到那年李长天考上高中的时候,他回乡来招生,才见到这个依旧骨瘦如柴的孩子。现在李小牛就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天自己到了这个地步谁来帮助自己呢?要饭连个讨饭的棍子都没有,哪里来供自己的儿子上大学呢?况且他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因为他被别人看不起一辈子了。其实他也有过骄傲的过去,现在想起来,认识他的人也还是说“想当年”之类的话,李小牛一听到“想当年”心里就苦楚,就像是一大杯辣酒下肚,胸口满是焦灼的苦辣。
2
李小牛是有名字的,叫做李三全,这也不是个什么好名字,就是不识字的老子给他随便起的,并没有指望他有什么大出息。因为属牛的缘故,大家都叫他小牛,叫着叫着似乎连本名都忘记了,就都叫他小牛,他也没有去争辩什么,他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如一头牛呢。可是日子有时候还真就有点开玩笑的意思,那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李小牛兄弟姊妹7个家里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根本没有钱给老子看病,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49岁的老子得肺结核活活地死掉了。老娘哭了三天三夜也哭不活个死人,送到火葬场一把火烧成灰,算是了了他的苦难。可是死人好过,活罪难煎熬,留下这一大趟的儿女可是苦了老娘。哪里知道天无绝人之路,这李小牛的老子刚死,他的同宗李家一个老地主家就上门来,这户人家家境殷实,可偏偏就中年死了独生的苗,老婆子怎么也生不出来孩子了。这李小牛的老子一死,同宗的这户人家就上门来谈,想让他的大儿子去门上承继家门,看重李小牛是因为他是长子,人家心里也明白,反正是承继家门,不必要再抱个小孩子回去再慢慢养,算起辈分来,李小牛是他们的孙子辈,实际上是过继去做长孙。
李小牛没有什么不同意的,这既不丢人,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况且,这地主家确实是富实,这简直就是“糠箩跳进了米箩”的老鼠,快活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了。他什么也不收拾就和地主回家去了,其实,他也实在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就那条破了几个洞的裤子,是他一年四季唯一的一条。到了地主三太爷家,第一顿就是白米饭紧吃,吃了个翻饱,这一辈子10多岁了都没有过这么好的日子。三太爷家有个地窖,地窖里有好多的坛子,密封装着的都是雪白的大米。到三太爷家过继的时候,他已经是13岁了,也是个小大人了,地主和地主婆子还把他当“惯宝宝”,第一天就给这大孙子戴上了一挂银索子锁,那瞎子地主婆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劲地摸这宝贝疙瘩的脸,把那一挂银锁挂上孩子的身上后,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孩子一定要把他锁牢了。李小牛觉得这锁很重,挂着很不习惯,毕竟自己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但三太爷不让他拿下来,他们觉得就要挂着才符合自己家的身份。李小牛也换上了一身蓝布的新衣服,板板扎扎的样子,头上还抹着梳头油,人家笑他苍蝇掉下来都能跌死。他开始很不习惯这样,但是时间长了就觉得这样很神气,尤其是他那三七开的头上喷香的梳头油,绝对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过去这头上的头发跟荒草一样杂乱,几个月才剪头,人见了都喊他“港头花子”。那时候跟着老子去罱河泥沤肥料,到处是飞的苍蝇,还有那种牛虻,专门盯人的后背,他被叮得没有办法,只好抓河泥把身上都涂起来,蚊虫没地方下口,就往头发里钻,李小牛也实在没有办法,抓了河泥把头发也抹上,太阳一晒河泥烤干了,硬邦邦地糊在头上。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真是条牛,是条涂满泥水的牛。那时候,生产队里的牛也是在牛汪里把自己涂满泥水来阻止蚊虫叮咬的。
可是,现在李小牛不一样了,他觉得是让大家叫自己李三全的时候了,他现在回到自己家里,看见姐妹们都有点趾高气扬的样子,好像他真地成了一个富家子弟一样。他把从地主那里拿来的“袁大头”交给自己的老娘,地主给的零用钱也省着给他们花,但是这始终是杯水车薪的事情。这也让兄弟姊妹们对他有些怨恨,为什么老娘当初就让他去承继,说起来难听是到别人家撑门户了,其实能过上好日子比名声重要多了,饭都吃不饱要名声干什么呢?
李小牛饭吃饱了,几年过下来就有点不安分的想法,他想着做点事情。这个地主三太爷倒是支持,尽管地主婆子满心地不愿意,觉得还是种田过日子实在。可是三太爷并不这么想,他也是个当地人眼中的“大好佬”,做什么事情都出奇、出格,年轻的时候家里买了几只小鹅回来养,这活蹦乱跳的东西老是不安分,到处跑怎么也看不住,他就说,剪了它的腿一准就不会乱跑了,他可不是说了玩,真地拿了剪子把鹅那嫩腿都给剪了,几只活畜就这么活生生地死了。年轻的婆娘拿他也没有办法,急得直哭,她的眼睛也都是日后他做了多少荒唐的事情,活活哭瞎的。
李小牛想要去养鸭。里下河水网密布,水草丰美、鱼虾极多,这里的鸭子叫做麻鸭,体大能下蛋,常下双黄蛋,做成松花蛋那是国内外闻名,据说,有皇帝还送到外国去参加什么比赛,还获得了什么巴拿马的奖项。这个并不是李小牛所关心的,他想做的是赚钱,他觉得现在有了资本可以做这营生。他之所以想去养鸭子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老子原来也是养鸭的,本来养得很好可以足够养家,可是这让村里人眼红,背地里不知道是谁下了药,一趟鸭子全部中毒死了,要是病死了还能勉强卖肉鸭,毒死的鸭子只能全部埋掉了。这鸭子一死李小牛的老子心也死了,他也猜得出是谁干的,但也心灰意冷不去折腾了,就这么气出一场大病再也没有好起来。李小牛要养鸭也是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更有点要争口气的意思,他想着要是能养一千只鸭子,把这些鸭子都赶回家去,让村里人和自己的家人都看看,自己总算是混出点名堂来了。这一想他竟然是热血沸腾,赶紧把这些打算都告诉了三太爷。
虽然有点突然,可三太爷觉得这承继来的孙子有脑子,也有点雄心,这和自己少年的时候很有点相像。虽然地主婆子并不愿意这般折腾,至少在三太爷看来这是好生意。本钱自然是要从家里拿,他变卖了一罐子的“袁大头”做本钱,这罐子里装的袁大头多少年了,早就换了世界用纸币了,这些老古董在李小牛看来也就是一堆杂物,他便找了个买家给统统卖了,得了几百块的收入。这几百块在那个年代可真是一笔巨款,稍有不慎就要惹来祸端的。有了这钱李小牛有点飘飘然了,这么多钱哪里花得完呢,他似乎已经看到满世界的鸭子在门口的大河里跳腾,自己就像是那只领头的公鸭,发出低沉而动听的叫声。他似乎还看到了自己的老子,拿着赶鸭子的“舞把”(赶鸭子的工具,一根竹子的一段绑上一块塑料布,沾着水赶鸭子),唱着那放鸭的号子:
一只鸭蛋两头光,咦呀啧啧来,咦呀啧啧来,什么人收来上炕房?咦呀啧啧来,咦呀啧啧来,抱上一对黄鸭子,癞鹰叼在云朵上哎,啧啧啧来呀,啧啧啧来呀!细妹子哎,我是你的哥哥哎!
想到这他就兴奋不已,总有一天,他要唱着这放鸭的号子,回到那个村子里,让他们看看自己混出名堂来了。可是,钱是有了,但是天气还冷,要等到年后才能去炕房里定鸭子。他还要去一趟高田(下河的人称上游的地方叫高田),找一下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他的姑父,姑妈远嫁到高田的这个人家,这个老人是县里有名的养鸭能手,老家也是外地放鸭在高田入户的,说了一口浓重外地口音的方言,听起来很有意思。这个老人满脸的皱纹,鼻子尖头总是红红的,说话总是以一句口头禅开始:日妈妈……那种扬起来的声调一点也不像是粗话,倒是很好听的,听多了就忍不住要学。很小的时候李小牛就学着说,被老子一个巴掌打过去,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姑父可以这么说,他们就不能说呢?老子就是老子,不讲理你也拿他没有任何的办法。
李小牛去姑父门上,想着也不能空手去,就买了两袋子的桃酥。这在当时也算是不错的礼物了,因为下河的风俗上表是不要去下表家拜年的,所以他并不要去姑妈家拜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若是去姑父家有事,才带一份拜年的礼物。到了姑父家,说明来意,姑父想想说,日妈妈,你小伙还没有吃够养鸭的苦楚,你老子可是死在这“蛆怂”上的,你实在是要养鸭子,就要早做打算,回去先要和炕房订鸭子,这大趟子不像是散养几只,鸭的品种一定要好,你先去下河炕房的秦大麻子问问看,就说是我说的,他不敢含糊的。
在姑父家吃过饭,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日妈妈”,李小牛的心里更加有劲头了。出了门没有回家,就直接奔秦大麻子家去了,这可是一笔大生意,他想着,谈好了这一辈子就这么发达了。到了秦麻子家天已经快黑了,一说是某人介绍来的,又有这么大的生意,秦麻子像是见到了亲人一样,热情得不得了。招呼着婆娘做饭,一定要留李小牛吃饭,还让女儿去打酒。一听喝酒李小牛心里有点担心,自己才18岁喝什么酒呢?可是想着自己是来谈生意的,心里好像又有点底气。秦麻子自然晓得李小牛的情况,一是李小牛的老子和他是熟悉的,他的姑父更是熟悉,况且李小牛到地主家承继家门的事情都是传开来的,说到底,李小牛早已经成了大家眼里的地主家的少爷了。
在炕房里吃饭,除了买来的猪头肉、花生米之外,全是“蛋打滚”,炒鸭蛋、炖鸭蛋、咸菜蛋汤,全是蛋,味道不同,也算是不错的。李小牛真是有点感觉了,第一次受到这么隆重的接待,他竟然坐在了秦麻子的上席端起酒杯来。他先是不肯喝,因为确实没有喝过酒,秦麻子散烟,他接过来都不知道怎么拿是好,麻子的婆娘说,人家不抽烟就不要为难。喝的酒是一种粮食酒,叫做“粮食白”,李小牛也不知道优劣,一口下肚感觉满嘴的火,但又不好意思出声,咽下去赶紧吃了一口菜,故作镇定地和秦麻子招呼。其实,就是四个人吃饭,倒有点像家宴,李小牛看见秦麻子那姑娘皮肤雪白的,心里想是不是吃多了蛋白的缘故?
喝了两杯,秦麻子就有点话多,李小牛倒觉得还可以,他心里有点诧异,难道自己酒量大?秦麻子再倒酒,他也不拒绝,可是秦麻子再给自己的杯子里倒酒,李小牛就去阻止他,秦麻子的女儿也去拦他,两只手碰到了一起,又都缩了回去。秦麻子显然是醉了,骂骂咧咧地说,我还能喝,哪里有你丫头做主的份,一边去,我还要喝。秦麻子的婆娘面露难色,但是因为李小牛的原因也不便多说,只一边收拾自己手里的碗,一边咕哝着说,不能喝就少喝点。李小牛这下尴尬了,自己的杯子里已经倒满了酒,秦麻子的杯子也倒了一半,现在是喝与不喝都不是了。那秦麻子的女儿小兰子倒也聪明,拿起老子的酒杯站起来说,我来陪你喝,说着半杯白酒就一仰脖子下肚了。李小牛也不好推脱,拿起杯子就喝了。小兰子喝完酒说,我给你去盛饭去,青菜饭可香了。
秦麻子说,你怎么就给他盛,怎么老子不吃了?
秦麻子的婆娘说,就你话多,早点医饭早点挺尸。“医饭”是这个下河村庄特别的方言,吃饭犹医病,是略有点点恶意的词语,同样挺尸指睡觉,也并不是特别恶意的话。李小牛埋头扒饭,那有些酸味的咸菜烧的蛋汤可真正是一绝,这也是他多少时候没有吃过的美味。秦麻子吃着吃着又说,大侄子这桩生意就这么订了,我要去订鸭蛋,一千只鸭苗可不是小数字,你什么时候是不是丢些定钱来?
李小牛想,果然是生意人,喝了这么多的酒,心里还是明白的,他本来想着要回去问问三太爷的意思,毕竟这也是一大事情,可他一抬头看见对面灯光里小兰子红扑扑、粉嫩嫩的脸,顿时觉得就不需要再想了。他从兜里掏出钱来,拿了20块钱扔在桌上,颇有些豪气地说:钱还不是问题,这事就这么定了。其实20块钱不管对于秦麻子还是李小牛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可是这真是酒壮怂人胆,两杯酒下肚,这世界在他眼睛里就小了好几圈一般的,马上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了。
秦麻子把钱给了自己婆娘收好,又问自己的女儿,你还愣着干什么,爷们的事情你掺乎什么?小兰子觉得,自己的老子真是喝多了话多,她就是想看看也没有什么意思,或许她觉得,这李小牛的头发油光发亮的很有意思,她很少见到本地的孩子有这么打扮的,有点流里流气的,又好像蛮不错的,反正是说不出的感觉。
没有什么,她就是想看一眼,又怎么了?
3
说好了日子,下了定钱,就等着开春了。九里天真是难熬,三太爷家有个老物件很有意思,就是一块石板上刻着“门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这九个字都是九笔画的,一入九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描上一笔,这样九个字描完就是九九八十一天了。三太爷把这个东西当个宝贝似的。李小牛等得也急躁,这河不化冻、天不暖和、始终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这天他想着再去秦麻子的炕房去看看,看他究竟有没有忙着准备。走到半路他又有些踌躇,他觉得自己好像不是为了去打听鸭子的事情,而是想去看看小兰子那一张白白的脸蛋。想到这他又觉得自己有点害臊,他摸了摸头上散发着桂花香味的梳头油,心里似乎又镇定一点,去就去,看那丫头又怎么了,不过就是炕房家的姑娘,又不是什么皇帝老子的女儿。
到了炕房,秦麻子不在家,一问说是出去到下河和鸭农们约鸭蛋去了。他们夫妇二人划着船去的,这样有个照应,有了鸭蛋也收一些。秦麻子的女人算账精明,怕麻子一喝酒就忘了东南西北错了钱给别人。炕房收蛋的事情非同小可,要收“实蛋”,就是鸭子里要有公鸭,这才是受精卵,不然就孵不出鸭子来。家里只有小兰子在,李小牛心里有些紧张,感觉倒是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准备要走。那小兰子说,我问你个事情。
李小牛说,什么事情?
小兰子说,你那头上油光光的,像个女孩子一样,还有香味!
李小牛觉得这也不是个问题,属于没有话找话说。他的回答也有些答非所问:这可是扬州打来的梳头油,说是谢馥春老厂的东西,是和货郎订的才能买到。
小兰子说,知道你是地主的孙子,花花细公子。
李小牛有些脸红,他就怕人说自己是什么公子,他觉得这是别人看不起他,是笑话他是个承继来的外人。他苦笑着说,我才不是什么公子,下次来不凃这梳头油就是。
小兰子笑笑,不涂估计也是花花公子。
李小牛有些不自在就走了,小兰子跑出来说,你过几天再来吧,下次来带个插酥烧饼来,都说你们庄上的插酥烧饼好吃呢。李小牛说,那个好吃呀?一分钱一个不值钱的。
李小牛觉得这回来秦麻子家心里有些不自在,他感觉不知为什么不敢再去看小兰子那雪白的脸了。可是他又想着现在就回去给她买两个烧饼来,可是想想这会天已经中午了,烧饼店早就不做烧饼了。这里的烧饼店做烧饼分几种,一种是没有馅心的,叫做“黄呆子”,上面的芝麻刷得少;加馅心的,就是刷上糖或者是咸味的,上面芝麻刷得密密麻麻的。奇怪的是甜烧饼都是做成圆的,咸烧饼都是做成菱形的,都叫做插酥烧饼。刚出炉的插酥烧饼皮脆馅软,确实也是难得的好吃,一般人家是难得买的,那种有钱的人家再加根油条夹在其中,就算是无比的美味了。
李小牛想,下次来一定给她带插酥的烧饼。下次来是什么时候呢?李小牛就算着日子,不好意思天天去,于是过了三四天才去。一早就买了烧饼,带着去秦麻子那里,谁知道这天赶巧是逢集,秦麻子的妻儿上集市去买过年的年货了,正好这烧饼就成了李小牛带给秦麻子的“夭台子”了。这也是下河人家一种特别的说法,就是早饭和午饭之间的那一顿,干力气活的人都要垫一下,叫做吃“夭台子”。李小牛只好说这烧饼是给秦麻子带的,他欢喜地把自己的两个帮工也喊来一起吃。
那帮工的吃了烧饼,嘴上快活起来了,说,你看看,这个新姑爷就是会讨好大老板,却偏偏买个芝麻饼子来。秦麻子倒也不生气,大家都笑起来,他脸上那一堆的麻子真像是烧饼上的芝麻。一般的麻子是忌讳别人说芝麻之类的事情的,好在秦麻子不护脸,随他们怎么说。笑完了秦麻子说,烧饼也堵不住你们这张鸭子嘴。李小牛不答话,他们调笑自己是什么姑爷,他也不难为情,他甚至真有点异想天开地想,小兰子这样的姑娘真是不错呢。烧饼吃完了,说了几句闲话,秦麻子说,大少爷你放心,你都交了定钱了,这事情你就不要担心了,不要总往这边跑费事情了。
李小牛走的时候心想,这话一说以后自己都不好意思来了,可是秦麻子又说,有空来玩玩,他知道,这话是彻底的客气话了,没事不要来了,有空来玩玩,这些话真正是生意人嘴边说惯了的客气话,当不了真的。他可惜的是,今天这几个烧饼小兰子一粒芝麻屑子都没有捞到,下次总不能再送烧饼来吧。
哪知道这天下晚,小兰子居然跑到他庄上来找自己,说是她娘想吃煮黄烧饼了。李小牛一听这话就是编出来的,早上她们才从集市上回来,哪里买不到烧饼,非要到这村里来买。可是既然别人这么说,他就带着小兰子去。烧饼店上午卖烧饼做早茶,但一般也多做一些“黄呆子”留着卖,做完烧饼一般就忙着炸馓子。烧饼、馓子一般是人家买回去“送汤”,就是哪家孕妇生了孩子,亲戚们都要买上烧饼、馓子带上老母鸡去看望。坐月子的人家满是黄烧饼和馓子,这成了孕妇坐月子里的主食。
小兰子说自己娘要吃煮黄烧饼,李小牛也大方,一下子买了20个给她。打烧饼的认识李小牛,也不避开他们说,大少爷是给新娘子买的?新娘子就是新娶的媳妇,这话一说让小兰子脸通红,他也不解释,拿了烧饼就去追她。天已经暗下来,冬天的太阳像是怕冷的一样,真是“梳头吃饭工”,不一会一天就过去了。他追上小兰子把烧饼递给她,她却说我不要了,你们村里人真不是好人。
李小牛只好拿着烧饼跟着她走了好远,两个人也不说话,就在这个昏暗的夜色里跑。他心里有点着急,本来三太爷让他早点回去,这几天老人有些不舒服,都是早早就要吃了晚饭上床睡觉的。原来都是要打上几圈纸牌才回家,这个冬天入冬以来就不怎么去了,就连画那个九九八十一天描字的任务都交给李小牛了。今天是五九的第一天又是月半,等着他回去烧香磕头呢,这里的人家初一十五都是要烧香的。可是李小牛心里虽然急着回家,他好像又愿意跟着小兰子一起走,他要把烧饼塞在她手上,她偏偏是不肯要,两个人争执的时候,他摸到了她的手心全是汗。他想一把抓住她的手,可自己的手里又拿着东西。
小兰子说,你怎么不抹梳头油了?
李小牛说,早就不用了,太香了。
小兰子说,这样好。
李小牛说,这烧饼给你吧。
小兰子说,我不要,除非你送我回家,天黑了,我害怕。
李小牛说,那好吧,那你要肯拿走烧饼。
小兰子说,我唱支歌给你听吧,还没有等他说话,她就在夜色里唱了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亮,唱的是《亮月子一出照楼稍》:
亮月子一出照楼稍,打个欢喜伸那懒腰,干哥哥,瞌睡来了,哎哟,干哥哥瞌睡来了。
月亮升起来了,夜色也不那么昏暗了。小兰子这一嗓子唱得路上也不那么暗了。李小牛听得心里澎湃起来,快走了两步和她并肩走,他闻到她身上的香味,身体像是颤抖了一样,放下那纸包的烧饼,一下子伸手抱住了小兰子。她使劲地想挣脱,但是他像只小牛浑身蛮劲抱着她,用自己的嘴亲了她的脸一下,连忙就又松开了。小兰子也不说什么,她也很紧张,依旧是往前走,又唱了一首《花鼓调》:
秧歌好唱口难开,杏子好吃树难栽,要吃杏子掏钱买,要我唱歌打起锣来,要我唱歌打起锣来!
唱着唱着往前走,就快到秦麻子的家,小兰子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烧饼,嗔怪地说,你这个花花公子,我到家了。李小牛知道这坏话并没有怪罪的意思,便掉头往家里奔,他像是捡了个大宝贝一样狂喜,奔跑的时候听见地上“咚咚”的脚步声,和自己的心跳声一样剧烈。
他到家的时候,老人已经上床睡了。地主婆子听到响声知道孙子回来了,告诉他饭菜在锅里热水焐着。李小牛心里正激动着,可又不知道和谁去说,只听得三太爷的呼声像门外的风声一样响。他端碗的时候无意间碰到锅边的一只空碗,掉在地上“哐啷”一声响。
打碎了一个碗,这一夜总算安静下来。
这一夜李小牛睡得很舒服,浑身的热气在暖融融的被窝里,就像是春天已经来了一样。他想着天一亮要到秦麻子的炕房去看看,天气暖和了他是不是可以炕小鸭子了。他现在要想好多的理由去秦麻子那里才好。
天一亮,早就睁开眼睛的李小牛望着窗外的曦光,盘算着天亮后的事情。哪知道睡在东屋的地主婆子哭叫起来,喊着:乖乖,乖乖,你快来,老太爷走了……李小牛一听浑身的冷意,还没有明白什么事情,鞋子都没穿好,就跳着跑到三太爷的屋子里去,老太婆抓着三太爷的手,他已经浑身冰凉。这一哭闹引来了邻居们,三太爷夜里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地主婆子披着棉袄在床上哭着:亲人呐,你怎么就这么狠心哒,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来就走了……
李小牛满脑子的糊涂,一下子感觉自己浑身没有力气,好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大家忙着请来族长,把老爷子抬到堂屋里来,那边忙着去买绸布、孝布办事情,又请来和尚吹起了唢呐,这一天就这么乱糟糟地开始了。李小牛完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三太爷就这么僵硬地躺在堂屋里的铺上,铺是用两扇大门搭起来的,他跪在三太爷面前开始烧子孙钱,那滚热的火光仍然没有告诉他,什么事情一下子就变得这个样子的?
丧事办得很隆重,李小牛那些用来准备养鸭子的钱都用度在了丧事上。出殡之前,族长在他的头上剪下一绺头发,和粗粗的棺材钉子钉进了棺材里,据说这样亡人就能入土为安了。李小牛虽然心里还不完全明白什么意思,但是也知道一点就是,这一绺头发剪下去,他就真正是这个家庭的继承人了。漆黑的大棺材抬到祖坟上埋葬掉,家里就剩下这孤苦伶仃的两个人。办丧事开吊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来磕头祭奠,李小牛想着秦麻子为什么不来,这也有点不仗义了。但是,秦麻子不是亲戚,不好去报丧,一般的村里人都是根据个人意愿来凭吊的。他其实是想,小兰子应该来,他在这最伤心的时候,应该来看看,看看也能安慰人许多。他又想,也许是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不在本村,谁能知道敲锣打鼓是谁家死了人呢。
老太爷丧事办完的第二天,村里的干部就上门来,说是来征兵的。李小牛想,也没有说要去当兵,可村干部说,依法服兵役是每一个青年的义务。李小牛想以前也没有见他们上过门,这三太爷一死就来这一套,是不是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老太婆只知道哭,李小牛有点血气上扬,拿起了板凳立起来说,这也太欺负人了,谁要是再来我就和他拼命。那村支书赵老四也有些蛮横,说,你个野种少来这套,就是三太爷在世老子也照样办你的事!
邻居们看不下去说,人家这家里才死了人,这老婆子又是个瞎子,要是这个孩子去当了兵,这个日子还怎么过?赵老四说,怎么就不能过?他服兵役老太婆自有村里来养活,比他困难的人家多了去了,你不去他不去,这国家的日子怎么过?再闹就要派出所来抓人。
老婆子从床边摸出一把尿壶,就往赵老四身上砸,你别看她眼睛看不见还就砸中了,那尿壶摔到地上破了,一股子骚味在屋子里。李小牛操起了板凳就要砸他,被众人拦了下来。赵老四说,现在是做工作的时候,还有个把月时间,三太爷的七七之期也过了,也不是你一家孩子去当兵,我也是没得办法。
老太婆也知道这个孙子是留不住了,真是人走茶凉,老太爷才一死就欺负到家里来了。李小牛坐在屋子里不吭声,就由着老太婆有一声没一声地哭着。哭得实在烦了他就跑出去。他这一段时间都没有去秦麻子那,因为家里突然的变故,他心里似乎对秦麻子竟然没有来三太爷灵前磕个头心里感觉到有些失落。他其实想见到小兰子,但现在似乎又提不起兴致来。这天他实在被老太婆哭得有些烦了,就跑出去到处晃荡,他这个时候倒是想见到赵老四,他甚至想一赌气去当兵算了。可是,他又想到秦麻子那里是丢了定钱要买鸭子的,小兰子那边也是没有办法交代的。想到这些事情就烦躁,还有本族的族人又和地主婆子嘀咕,说李小牛也已经18岁了,也没有谈个人家,这老人去世要不就“孝内招”,七七之期内结婚,要不就三年之后才能结婚,三年之后就这瞎子老太婆的身体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呢,这个家的日子还怎么能过得下去呢。
这些事情统统摆在他的面前,就像自己杂乱无章的头发一样让人心烦,当时那个抹着梳头油的公子样子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晃荡了半天他就真见到了秦麻子划着船在河里,他喊他老秦,老秦,你去哪里?秦麻子见到是李小牛,似乎也正要找他,说,我这是才在下河收蛋回来,听说你家里的事情,正要去找你呢。上了秦麻子的船,看到李小牛布鞋上镶着的白布,秦麻子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人生一口气,这三太爷说走就走了。李小牛感觉秦麻子是不是担心自己答应他的事情不能兑现了,反过来安慰他说,死人去了,活人的日子还要过呢,我答应你的事情还是要做,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我还要过日子呢。
秦麻子苦笑了笑说,去我家喝酒去吧,我收了一筐子鹅蛋回来,晚上搭酒。见到小兰子,小兰子似乎有点不自然,那天晚上之后,他们还就没有见过面,她站在桌子边看秦麻子和李小牛像弟兄似的端起酒杯来。酒还没有喝,秦麻子先说,大侄子,喝酒之前我还是劝你,这鸭子就不要养了,凭你一个人在下河这地方,吃不透那么深的水!李小牛也不说话,端起酒杯就喝酒,秦麻子说,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家人看,你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那些人眼睛一红心就黑了,你毕竟是个外来的人,到时候你的鸭子吃了谁的庄稼,碰了谁的利益,谁也不会帮助你的。我听说三太爷才死,赵老四就要抓你去当兵,你想想你要是真养了大趟的鸭子,那还不把别人的眼睛看得红通通的?这个地方只能见人穷,见不得人富。你要是穷得死了人,他卖鸡蛋凑钱都要来磕头,你要是有了钱,他就想着法子和你作对!
李小牛听他说着,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说,我都下了定金了,这你不是有损失嘛。秦麻子说,我有什么损失,鸭蛋收回来还没有炕,就是炕出来我也可以拿出去卖,再不济卖鸭蛋也亏不了本钱的。
李小牛说,定金我也不要了,养鸭我确实也没有这本事了,现在是墙倒众人推,我到底还是个外人哪。秦麻子说,你听我一句,索性就去当兵,你怕你个瞎老婆子没有人照顾?不会的,就是你说的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的。
李小牛说,我也这么想。
小兰子一直在旁边听着,听到这里她满脸的不愿意,说,你喝酒就是,烦人家那么多事情干什么,人家怎么做你说了又不算,真是多事!秦麻子没有想到自己的姑娘尽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李小牛心里明白小兰子是担心自己走了。他心里真是乱成一团麻了。可是秦麻子这么一说,李小牛还真觉得自己应该去当兵,不然就是在这个村子里也安身不下去,那赵老四不会放过自己的。自己才18岁就是当个三年的“萝干子兵”回来也没有什么,这个地方的人把当兵没有什么出息就叫做“萝干子兵”,反正又不是打仗的年代,最多就是混上三年回家就是,总不会比过去没有饭吃的日子苦。
老太婆也慢慢想通了,她说自己也死不了,总能忙到吃的,吃饱了就死不掉了。对于李小牛来说,最为难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和小兰子说这件事情。他们之间虽然并没有什么约定,他去与不去似乎也和小兰子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李小牛心里也明白,那个晚上冒失地亲了她一下,算是有点私定终生的意思吧,但因为后来三太爷的突然离世,这事又成了开不了口的话。他现在找不到理由去秦麻子家,他也有些想逃避的意思,不想有任何理由再见到她。
可是,小兰子自己来了。她来的时候站在门口不说话,老奶奶在里间问,是谁来了,门怎么有响声了?李小牛说没有人,我去看看,老太婆自言自语地说,也许是风吧,也许是隔壁家的猫吧……李小牛也不理会,见到小兰子,小兰子转身就走,他像个犯错的孩子跟着她。
月亮又升上了天空。下弦月的夜晚有些冷清。
她问,你真地要去当兵?
他说,好像不去也没有可能了。
她说,是你自己想去。
他不知道说什么,小兰子突然转身说,你还会回来吗?他说,当然要回来,你等着我好吗?
小兰子问,等你做什么?他又被问得无言以对,她一下子抱着他的腰说,我等着你回来,不管等多少年。两个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甜美的拥吻让月色都有了羞涩的红晕。李小牛觉得,这真是最幸福的一个夜晚,他把挂在脖子上的银锁摘下来放在她的手上说,你拿着它,等我回来。
小兰子“咯咯”地笑着说,这么大的人了还戴这种索子锁,真是地主家的孙子。我唱支歌给你听,唱支《送郎参军》给你听,你要好好地记住它:
姐呀在呀房中噱,绣啊花,耳听得丈夫去呀参军呀,绣朵花儿给他挂。
小兰子大他1岁,是他的姐。李小牛想自己也是他的郎。
4
村里响起了锣鼓声,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全村光荣。李小牛戴着红花走在送行的队伍里,看见赵老四对着乡里的干部满脸谄媚的笑容,真是想踢他一脚,踢得他满地找牙。这种地痞式的人真是令人生厌恶。可他看见小兰子在送行的队伍里,就满脸笑容地朝她挥手,瞎子奶奶也站在人群里,她看不见自己的孙子向她挥手。
锣鼓一直不停地喧闹,妇女主任还组织了村里的妇女来凑热闹,穿上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涂着嫣红的香粉,她们的腰鼓打得并不熟练,稀稀拉拉的但声音倒不小,她们唱的是《送夫参军》:
打起那个锣鼓闹盈盈,我送那个丈夫去当那个兵哟,当兵要当那个新四哎那个军哟。哎子哟,哎子哟,坚决那个抗战为人哎那个民哟……
一声声锣鼓敲起来,李小牛和新参军的小伙子一起上了车子,走了很远都还能听到那震天的锣鼓声,还有那一声声的歌唱,他觉得这一句句都是小兰子的声音。
三年后,李小牛回到村里的时候,他好像还觉得满耳朵里都是锣鼓喧天的声音。奶奶在家里门口晒太阳,三年之后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看不见阳光的她不知道世界变化,也就安之若素而一成不变。他喊了一声“奶奶”,老人枯瘦的脸上顿时有了生气,站了起来一把抓住他的手,喊了一声“乖乖”,满脸的老泪纵横。邻居们也凑过来像看西洋人一样,当年那个瘦弱的小伙子穿着一身军装很神气,头发虽然没有梳头油了,但变得整洁而有精神。
他放下背包行囊整理了一下,给奶奶做了点饭吃,看着破旧的家自己却咽不下一口。他心里还急切地想去秦麻子家,他想去看看小兰子,让她看看自己这一身的军装。这三年当兵他写过一封信回来,但是始终没有回音,于是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线还在风筝已经不见了。他觉得现在不需要找任何借口去秦麻子家,他甚至想好了要和秦麻子说自己要娶他的女儿,这一点他盘算了很久,他觉得这并不丢人。他在退伍的时候老班长送了自己一个礼物,是一个铜质的望远镜,他要把这当作礼物送给小兰子。
他几乎是奔跑着去了秦麻子家,比回自己的家还要急切。可是到了秦麻子的炕房,发现曾经生意红火的地方已经是破旧不堪,找到他们住的地方,秦麻子站在门口,脸上满是陌生和苍凉。秦麻子的婆娘走出来,又退回到屋子里去,像是见到了什么陌生人有些畏惧一样。秦麻子黑着脸说,你来干什么?李小牛不知道怎么说,秦麻子的婆娘在里屋喊了一声说,你不要来了,小兰子死了。
对于小兰子死了这话,李小牛当然是不相信的。但是眼前的这种情势,他似乎是赖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出了炕房去他的邻居家想问一问,人家都说不知道什么情况,这家人都是疯子,没有人敢招惹。从他们闪烁其词的话语中可以明白,秦麻子家是有了重大的变故。他便只有先往回走,半路上遇见当时在秦麻子家炕房里帮工的老孙,老孙看见李小牛穿着神奇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大少爷真正是害了秦麻子这一家。
原来,李小牛走之后不久,秦麻子就给小兰子忙乎着相亲的事情。本来秦麻子也有点把小兰子嫁给李小牛的心思,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李小牛一走,秦麻子就觉得这个孩子一定是不会回来了,他不想耽误了自己女儿的前程,而且自己的姑娘水灵灵的,也不是那种找不到人家的人,加上邻村一个家境厚实的人家来提亲,他觉得没有理由让自己的孩子空等几年。万一李小牛要是不再复原回地方,孩子的一辈子就耽误了。可是,提亲的人才来,小兰子的反应就很强烈,坚决不同意。他坚决要等李小牛回来,秦麻子喝了酒就打她,可是这丫头倔强怎么打也没有用。每天除了吃饭就躲在屋子里不见人,躲的时间长了就唱歌,常唱《四季相思》,唱《越想越心焦》,反正唱的都是悲苦的调子。秦麻子气得没有办法,生了一场大病,家里的生意也荒废了。可是小兰子就是不答应婚事,而且有点神情恍惚,整天站在村口呆若木鸡地看着,在外面也会唱几句歌词。秦麻子的病才好,小兰子就得了一种怪病,一种叫做“龟背痰”的病,医生怎么看也看不好,无奈之下只有去找巫婆、神汉来看,那巫婆说这是恶魔沾了姑娘的身体,便让她喝香灰水,说这样菩萨就能保佑她。香灰和着水喝下去非但不见好,小兰子变得性情暴躁,秦麻子急得用鞋底抽她的屁股。抽得不重,嘴里还恐吓她,再不听话公安局就要来把你抓走。小兰子一听这话果然不说话了。
可这不说话也是坏事,她真是被吓得疯了心,整天就念叨着,没有命了,公安局来抓我了。身上的病没有治好,好好的一个姑娘变成个驼背,整天瘫在家里念叨,公安局要来抓她了,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身体残疾、脑子有病、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李小牛听得泪水汪汪。
他走回家的时候,感觉天地间一片灰蒙蒙的。
他复员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复原的军人都是要安排工作的,一批退伍的工作都安排得不错,即便是像李小牛这样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也可以到省城的一家轧花厂去做工人。他本来想好了,回来见到小兰子之后就去报到上班,然后安顿好了将小兰子接到省城去,就是在城里找个做保姆的工作也是很好的。现在,这些打算好像一场空了。
他到村部去报到,赵老四还在做着他的支书。见到李小牛穿着军装回来,脸上有一种阴阳怪气的味道。村里正在忙着刷大字报,这三年他在部队里也知道,这个国家进入了一种颠狂的状态,进入了用部队的领导所说的“大人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的状态。他知道这些情况,他也知道整人成为这些年里的一种工作任务。
他忍着性子和赵老四说话,把自己的材料交给他,请他盖个章。赵老四说公章在会计那里,下午让他去自己的家里去盖章就可以了。李小牛觉得这也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他心里也明白自己是不是要买上两瓶酒什么的带到支书家里去,好在退伍的时候手上还有点钱。他心里想就当是喂狗去了,只要把手续办好了,以后也不用央求他了。
他下午买了两瓶洋河大曲和一条华兴的香烟带着,往村长家里去。到了村长家的院子里喊了半天没有人,他便径直往开着门的里屋走,里屋没有动静,他见房门也开着,就又往里屋里走,走进去见赵老四的妹妹坐在床边。他问村长去哪里了,约好了来找他的。这话还没有说完,听外面一阵的闹腾之声,就听见有人喊:“抓强奸犯了,抓强奸犯了!”李小牛一听满头的雾水,连忙掉头往外跑,想出去看个究竟,慌忙间一下子撞到了半开的房门上,顿时脑子直冒金星,一阵眩晕,踉跄了一下扶着门框,见有三四个人冲了进来,手上拿着棍子和绳子,见到李小牛就捆起来。李小牛本来就被撞昏了头,哪知道这又冲进来一帮人把他给绑了,他吓得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被他们拖到院子中来。冷风一吹他脑子才清醒一点,问这几个人是要干什么?
干什么?要不是来得早你狗日的就要得手了,差点就奸污了我的妹妹,你这个色胆包天的东西,老子先把你抓起来送到革委会去。李小牛挣脱不开来,好像急得胸口发闷,说话都吃力了,只有被他们架着去革委会审查。李小牛心想,自己没有做过亏心事,也不怕鬼来敲门。被带到革委会关了半天,要他交代,他说没有什么好交代的。审查的人说,既然还负隅顽抗就继续关着,关到你说为止。李小牛牛脾气上来了,你们就是杀了我还是没有什么好交代的。那负责人也干脆不问了,关上两天再说。两天之后李小牛就是不说,那帮人拿他也没有办法,放他回家了。
回到家里,奶奶又在家里哭,家里明显是被翻过了,据说是要来寻找犯罪的证据的。赵老四带了一帮人来翻了半天也没有见到什么东西,最后将那望远镜给拿走了。李小牛转身提了根棍子就往赵老四家冲,见到赵老四就要打他,被邻居门一把拦住了。看闲的人议论纷纷,村会计也在当中,把他拉到一边说,你就不要闹了,再闹就要抓起来坐牢了,昨天军转办的人来调查了,说你生活作风有问题,分配你的工作就不安排了,事情也不予以追究了,如果再闹影响军民关系,就直接抓人决不姑息。
瞎子奶奶说,亲乖乖,这个地方你是呆不下去了,你还是回你亲娘家去吧,家里有什么你觉得值钱的你就都拿走。这个赵老四是和我们家结下仇恨了,当年也是你那死鬼爷爷脾气不好,我一直没有敢告诉你。你到我们家来不久,赵老四就来和他提亲,想把自己的妹妹嫁到我们家里来。这个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是你那死鬼爷爷一直就看不惯这条老狗,他的那个妹妹是个遗传的狐臭,一直嫁不出去,比你大三岁倒也算了,可是这个狐臭是下乡最忌讳的。三太爷也不知道好好说话,就这么直粗粗地回了他一句:我这孙子虽然是承继来的,但是我们家也不能坏了遗传。赵老四一听就知道是嫌弃他妹妹是狐臭,出门的时候骂骂咧咧地说,迟早要给你颜色看。这好几年来他都一直记得这侮辱,现在果然是来报仇了,你在这里,以后也还是少不了找你麻烦,你年纪小,万一受了他们陷害弄出去坐牢,这个名誉就难听了。你不要管我了,我就老死在这里了,我一辈子在这里,不想外死外葬了。李小牛也想到要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他想着的是带着瞎子奶奶一起走,就连这几间瓦房也给拆了。
瞎子奶奶哭了几天,也同意和孙子一起走。李小牛找人来拆房子,砖头都卖给了邻居家,他大概算计了一下,卖的钱回家大概也能砌三间瓦屋,总要比在这里受气好。走的时候带了两扇大门和一个茅缸,还有三太爷留下的那个泰山石敢当的石头。至于为什么要带两扇大门和那个茅缸,那是三太爷说的,这也是他继承祖上的两件物件,祖宗就说这些不能丢,究竟是什么道理,谁也说不清楚。
那两扇大门上有一副对联:积德前程远,存仁后步宽。
5
李小牛回到了村子里,昔日让人羡慕的少爷有些灰头土脸,好在他会做人,买了烟酒招待乡邻。大家也不说什么,都说还是回家好,还是回家好。一个月后三间瓦屋建在了老宅基地上,大门上贴上簇崭新的门对子,还是那副老对联,新的日子总算又过起来了。
李小牛觉得还是回家好,省得在外面受人欺负。
住了下来,就要忙嘴的问题,因为建这三间瓦屋,李小牛手上的钱也用得差不多了,现在就要想着自己今后的生活。本来好好的一份工作,就因为赵老四的诬陷泡了汤,一想到这里他就气得想去和他拼命,可是,想想那么多干部还被拖去批斗,他便也认命了。想到生计,他还是想养鸭子,只是现在秦麻子不再炕小鸭了,还得到其他的地方找炕房。他现在回到自己的村庄,带着瞎子奶奶,多少也有点别扭,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姊妹都在,但这个已经承继出去的兄长多少似乎有些微妙的感觉。这一点李小牛也是能感觉到的,况且自己当时去的时候那般神气,现在是有点落魄回乡的味道,虽然还能建起这几间瓦屋,有个自己的安身之处,但怎么说总是有点心理上的疙瘩。
李小牛又去找了那个养鸭的姑父,几年不见他已经苍老了许多,但是鼻子依然红通通的,见到人还是那句:日妈妈,养鸭子是个好营生,我下午就和你去看看,选鸭窝、买鸭子的事情我来帮你。李小牛心里有了底气,有这个老手相助,自己就是多吃点苦、多下点力气的事情了。姑父到家里来,坐在上席喝酒,谈着自己的生意经,年岁大的缘故,话也特别的多且有些糊涂。李小牛做的菜,大概是肉还没有烧烂,老人家吃得很香,也很吃力。
李小牛去找秦麻子联系,看以前的同行能不能介绍他买鸭子。他婆娘不在家,终于见到了小兰子。她佝偻着腰坐在屋子里的躺椅上,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无助。见到李小牛,她眼睛里突然泛出了一丝光亮,说:“你回来啦?”这句话就像是久别重逢的妻子对丈夫说的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情深意切的话。
这让李小牛心里很不是滋味,眼泪竟然在眼眶里打转,小兰子的老子看着这情形,控制不住,突然老泪众横嚎啕大哭起来。小兰子颤巍巍站了起来,扶着自己的父亲说,你哭什么,你哭什么呢?秦麻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似乎清醒起来了,听女儿说这话,并不像是精神有病的人,止住了哭声,用袖子往脸上揩眼泪,脸上似乎又马上有了喜色,说,真是奇怪了,她居然就清醒了。
李小牛把养鸭的事情和他说完便走了,秦麻子觉得这养鸭子确实也是个营生,他介绍李小牛到一个朋友的炕房上去订雏鸭。他自从不经营炕房之后,自己那几个帮工去了同行那里营生,昔日的对手也成了朋友。况且秦麻子家道变故,大家也可怜他的遭遇,过去的种种不愉快也就自然消散了。
李小牛的母亲并不支持儿子做这么大的营生,不要说一千只鸭子,就是五百只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了。过去自家是养过鸭子不错,但是老头子惨痛的经历让她心有余悸。过去李小牛要养鸭子,她这个做母亲的也管不了他,毕竟他是过继到别人家去了,而且那时三太爷的家底子也厚实。现在他回了自己的家里来,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孩子,又带着个瞎子奶奶,这日子本来就有些困难了,再这么贸然地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风险那是不用说的。母亲和李小牛说这事情,但他有些不以为然,他现在还想做的一件事情让母亲更是焦心,他要母亲找人去秦麻子家提亲,他要娶小兰子。母亲一听先是火冒三丈,然后是眼泪涟涟,这孩子是怎么了,心被鬼迷住了不成?不要说别的,就现在秦麻子女儿那样子,早就是左右乡里有名气的疯丫头,这不是吹鼓手赶集——没事找事吗?
可是,李小牛心意已决。他说你要是不着人去,我就自己去,到时候要是丢了你的脸,我可不管了。母亲拗不过儿子的倔强,他看小牛也到了婚配的年龄,小兰子好在也不是天生就是神经有问题,况且自己四个儿子,老二、老三都已经结婚有孩子了,这老大也还没有结婚,确实也不是个事情。最要命的是,她也明白,就他退伍回来那个什么作风问题的事情一闹,乡里是无人不晓,虽然这事情是遭人暗算,可是,谁又愿意把自己的姑娘嫁给这个有问题的人呢?
在那个年代,作风有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子虚乌有的,但也往往都是要人命的,大家也许并不相信是真的,但是又都害怕,都避之不及。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就差人去秦麻子家说媒,这事可以想象并不会为难,倘若是过去秦麻子家还好好的,想要到他家去谈小兰子的婚事,那可是要受点脸色的。而如今到了这般田地,他也确实再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了。秦麻子和自己的婆娘甚至有点感恩戴德的意思,还给了去谈事情的媒婆两块钱的好处费,这两块钱能干什么?也不少了,可以买三斤猪肉,这把媒婆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说来也奇怪,自从李小牛回来见到小兰子那一面,这丫头的病果真也就好起来了。这话传得有些神乎其神的,要不是她得了残疾,她也未见得就找不到婆家呢。就这么定下来婚期,秦麻子说要结婚就在年前,腊月二十四这天都不要看皇历,老年根结婚就是天经地义的好日子。日子定下来,又起了冲突,李小牛的四弟从外面打工回来,也带回来一个四川的姑娘。母亲看儿子带回来姑娘,自然也不好拒绝,可是这个家里就那几间破房子,母亲就来和李小牛商量,能不能在他家分一间房子给弟弟先住着。李小牛只有三间房子,一件做厨房,一间是堂屋,一间做卧室。没有谈到结婚的时候,他就还和奶奶将就着,眼看着自己要结婚,他就想在屋子的西山头搭一件披子给奶奶住。瞎子奶奶也不讲究,同意孙子的想法。可是,即使这样他也只有一间房子做婚房。母亲和他商量,咱们这样的家庭,弟兄们能够娶到老婆也是不容易,三弟的婚姻还是“换亲”得来的。换亲就是自家的女儿嫁到别人家,别人家的女儿嫁到这边来,这样,两家省了好多的彩礼之类的花销。现在四弟找了个老婆回来,住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还能留得住人家,你做老大的怎么着也要帮兄弟一把。
李小牛沉默了好久。最后,他只得将厨房那一间隔开来,一半放一张床自己住下。好在小兰子还算是明事理的,说只要好好过日子,总不会总这么过苦日子的。就这样,他用半间屋子娶回来小兰子,放了一串的炮仗,接着就过年了,又是放炮仗,日子虽然苦楚但还算是有点滋味了。只是,因为结婚的事情,他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原来养一千只鸭子的计划现在只能养一百只,这也算不错了,好歹可以过起日子来。大集体的劳动也不少,也够他们忙活的了。
说到大集体的劳动,李小牛倒也是有点特殊的待遇。他当兵回来的,在部队里学了好些军歌,自己也是一把好嗓子,村里就安排他唱歌挣工分。晚上社员们大集体活动的时候,他就和几个社员一起唱歌。他真是有点遗憾,要是小兰子身体好好的,她那一把好嗓子也能派上用场,不过小兰子倒是能教他唱很多的民歌,这倒也是很不错的。他唱的歌都是革命歌曲,给社员唱过之后,回来还意犹未尽地唱给小兰子听,唱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小兰子看他唱得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跳起来,就笑呵呵地看着他,他们觉得日子真是幸福。最幸福的事情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小兰子说她怀孕了,李小牛高兴得蹦了起来。这样的好日子,就是吃再多的苦也是愿意的。他浑身的力气使不完,又要给小兰子唱歌,还要给自己还在肚子里的儿子唱歌。他赶着自己的那一群鸭子,浑身都是力气。
大队支书来找他,说公社里要有文娱汇演,让他代表自己的大队去唱歌。但是,大家都唱革命歌曲看来是没有什么新意的,他便让李小牛唱点新鲜的。小兰子听到他们议论,就过来插嘴说,可以自己现编几句词让他去唱,这样保证不会撞车,同时再夸夸咱们大队里的好形势,这就更有把握了。大队支书一听喜上眉梢,直夸小兰子的主意好。就这样,小兰子就用自己唱歌的调子,自己编了一首《哪儿来的锣鼓声》,让李小牛和几个社员编排起来去公社里参加会演,这一唱还真就出彩了,县里来的文化干部直夸这歌唱得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了起来,还要一起来的记者去采访李小牛。李小牛哪里接受过什么采访,说话都哆嗦了,记者就让他再唱一遍给拍张照片发表在报纸上。这个李小牛不难,扯着嗓子又唱了起来:
叮叮咚,叮叮咚。
阵阵锣鼓敲得凶。
爷爷问道小孙孙:
谁家娶亲闹哄哄?
孙子一听哈哈笑,
爷爷爷爷弄错了,
社里干河取肥泥,
半夜酒吧锣鼓敲。
……
唱完,李小牛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他想着要是小兰子能和自己一起表演那是多么好的事情。可惜她只能在家里,作为一个驼背的女人,小兰子变得有点自卑,平时都不愿意出门,就守在自己的家里,把家具一遍一遍擦得一尘不染。
受了表扬的李小牛一路小跑回家去,把自己在表演时候的风光,以及记者采访的情形讲给小兰子听。小兰子挺着个大肚子幸福地听丈夫眉飞色舞地讲着。她眼睛里也满是幸福,这好日子真像是敲着锣鼓过的,让人幸福得满面春风。
可是,有时候明明春风来了,还会倒春寒。
李小牛还没有睡醒,他前一天晚上一开心多喝了一杯“粮食白”,睡得死沉沉的。小兰子一早就起来忙家务,忙到天亮的时候,她也没有听到门口鸭子的叫唤声。她本来是想让李小牛多睡一会儿,可是心里又觉得不放心,自己跑到鸭栏里看看究竟,这一看惊呆了小兰子。她在门口哭喊了起来,小牛,小牛,你快起来,家里的鸭子全死了。
李小牛听到这一喊,本来被窝里的暖意变成一股凉风,衣服都没有穿,跑到门口一看,一窝的鸭子都死在了栏里,还有几只没有死透的口吐白沫在地上挣扎着。瞎子奶奶听到这话就在屋子里嚎啕大哭起来,李小牛的母亲也急得直跳脚。这个早晨,他家门口就像是结婚时候大家来看这个驼背新娘满足好奇心一样,聚满了来看奇怪的左右四邻。本来过了冬天就要下蛋的一栏鸭子,就这么全部死光了,很显然还是老手段,是人投毒的。
李小牛绝望了。他不停地抽烟,他甚至想一早就再喝上一斤酒,不然他真地面对不了眼前的这个场景。母亲在门口破口大骂,各种难听的话都骂了个遍,也没有人去阻拦她。这种恶毒的事情确实是应该好好骂一阵子,可是,他们也知道再怎么骂也无济于事。瞎子奶奶哭得没有力气了,也没有人顾得上她,小兰子呆若木鸡地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她也好想骂上一阵子,可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天晚上,瞎子奶奶断气了。
这件事情没有让李小牛觉得悲伤,他心里的悲伤已经堆积满了,恨不得自己也就这样死去,这样可能反而痛快点。
这样的日子,真地是欺人太甚了。
6
和尚的锣鼓家伙敲打了三天终于安静下来,瞎子奶奶的骨灰盒没有进家门,火化后就直接进了新的坟冢里。村里多了一座坟头,少了一个人喘气,这种事情并不稀奇。
李小牛经历的稀奇的事情多了,他心里已经绝望得可以面对任何的稀奇了。比如说,自己的四弟也做了一件稀奇的事情,他在外面打工混出点名堂来,又借了点钱要自己盖房子,这本来倒是一件好事情,可是那间借给他住的房子出了问题,他非说是当时母亲答应给自己的,现在要腾出来也可以,就要折价卖给李小牛。李小牛一听火冒三丈,逮着他就是两个大嘴巴,哪知道四弟还手也厉害。兄弟两个打得天翻地覆,老母亲在旁边只是哭,李小牛抓住母亲的衣服就问她,你说说看,这房子到底是谁的?
母亲说,什么是你的我的,你们都是我养的,命都是我的。李小牛被这一说,气得将堂屋老爷柜上供菩萨的东西全部扔到了地上,他觉得自己亲生父母和嫡亲的兄弟都没有办法相信了,还要这些菩萨做什么呢?
他还真就把那间房子买过来了,四弟也真就拿过去那钱了。那天晚上他又喝了一瓶“粮食白”,就着碗里的那一段咸鱼,其他什么菜也没有。
半夜,小兰子喊肚子疼。
他酒还没有醒,踉踉跄跄地去找拖拉机,把小兰子拖到乡里的卫生院。折腾了半夜,难产,乡里的医生也束手无策,只有转院到城里,那拖拉机上垫了点稻草,盖着一床被子,她拥着小兰子朝城里去。
城里的医生判断只能破腹产。
身上钱不够,跑到城里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哀求了半日借了点钱,跌跌撞撞地办了手续,回来到病房里一看,小兰子人却不见了。眼看着都要进产房的人不见了,李小牛急得上蹿下跳,满世界地去找,秦麻子夫妻两个也急得到处问,最后在医院库房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了小兰子在那里躲着。看到她的时候她满脸的惊恐,还有点瑟瑟发抖,见了第一句就是:我害怕……这话一说,秦麻子听了,心里就暗自嘀咕,情势不好,这姑娘的病恐怕是又犯了。但秦麻子也不说出来,几个人好说歹说把她劝回病房,稳定下来进了手术室。
3个小时之后,助产士跑出来笑盈盈地说,大儿子、大儿子,恭喜你了,母子平安!
李小牛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他不是为生了个儿子而激动,不管是男是女,总算是人都平安了,家里算是添了香火。李小牛的母亲帮忙打理着,本来母子早就有些生疏,但是毕竟还是亲娘,那些荒唐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现在家里又添了个孙子,大家心里也都释然了。就在出产房两个小时之后,隔壁病房产妇的丈夫进了门来,有点支支吾吾地说着什么,李小牛倒干脆,问,你到底想干什么?那人说,自己家是三代单传,到了这一辈偏偏生了个女儿,家里人气得不得了。这不,看你们家是个儿子,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打算?什么打算——原来这户人家是想和李小牛换孩子,说以后这个女孩的户口、工作都由他们家包了,另外,他们家再给两千块钱。
这真是一笔大数目。但是,李小牛一点都没有动心,他摸了摸孩子裤裆里的东西说,这可是咱们家的根,不能卖的。孩子被他一弄不舒服,哭了起来。孩子一哭,大人都笑了,日子就又喜盈盈的了。
10天后出院,一到村子里竟然响起了锣鼓声,原来是李小牛的一个酒友,得知李家添了儿子,硬是凑了点份子买了炮仗,还竟然夸张地敲起锣鼓来。李小牛笑呵呵地说,老子是坏稻剥好米,总算是有了根了。
李小牛就一直乐呵呵的,不管再遇见什么稀奇的事情,尽管,离奇的事情还是不断地发生。就在李小牛的儿子李长天满月的时候,秦麻子担心的事情还真地就发生了,小兰子病又发了,满嘴的胡言乱语,半夜里丢下孩子跑到娘家去了。开始李小牛还去秦麻子家接她,后来总是往回跑,他干脆就不再去找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
李小牛这么以酒相伴,重操旧业养起鸭子来拉扯着李长天。这期间,他做了三件出格的事情在乡里引起来轰动。一件事是镇里面开大会的时候,他酒喝多了冲进了会场,将那个已经做了文化站长的赵老四拎了出来,一顿狠揍,硬是让他交出了当年被他没收的军用望远镜,回去自己收藏起来,赵老四也没有敢去追究什么。第二件事是他有一天酒喝多了,昏睡在村头的路边半夜才醒来,意外发现村里的电房里有人在偷东西,他借着酒劲,跑上去抓住了那个偷东西的贼一顿狠揍,后来,因为见义勇为被县里面表彰,还去县里的表彰大会上领回来一张奖状和800块钱的奖金。第三件事就是有一天他又喝多了,村里面在一个鱼塘招标的问题上,他当场揭穿了村支书和会计的阴谋,这件事情据说还上了当时的地区报纸,但是,他没有看到这个新闻,看到了也看不懂。
除此之外,他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他做的那些事情也并不惊天动地。
愁养不愁长,李小牛就这么带着一个儿子劲抖抖地把“老子是坏稻剥好米”这句话挂在嘴边,把李长天拉扯到10岁的时候,小兰子又回到这个家里来。她的病没有好转,秦麻子夫妻两个先后离去,这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成了满脸风霜的老太婆,但是,李小牛一点也不埋怨她,说到底,她至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个希望,只是现在这个希望,却又挤兑得李小牛似乎有点捉襟见肘。
李长天看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默默无语,这却比任何的言语都逼人。李小牛知道喝再多的酒也有醒的时候,醒来的时候还是要面对这个笑不起来的喜讯。他跺了跺脚,决心将屋后的十几棵大树都卖了,虽然这个季节卖树价格不高,但这是这个家里唯一的一点资产了。这些树和自己的孩子一样,是他心里的宝贝,他盘算着什么时候把他们放倒了,修一修已经漏风漏雨的房子,将来给李长天结婚的时候用,这样也算是对他有个交代了。
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他忙着想办法的时候,风雨又不期而至。7月份的天气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了。本来就憋闷了好几天的天气,突然在傍晚的时候风雨大作。雨在外面下着,屋里面等水的塑料盆滴滴答答地响着。这让这个夏天的夜晚起了周身的寒意,李小牛看着昏暗灯光里的小兰子,念叨了一句:真是要逼死人了。
这一晚风雨停歇之后,小兰子死了。
李小牛嚎哭着将天都逼亮了。4点多钟家里就聚满了人,大家唏嘘着这个驼背的女人在这个时候离开。锣鼓家伙敲打起来,李长天带着孝布跪在灵前依旧是一言不发。出殡的时候李小牛又嚎啕大哭,不知道他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不管是谁劝都没有用。他们都说他哭得真像是一头牛,哀伤的调门让人觉得痛彻心扉,把你聒噪的锣鼓声都要压下去一般。吹鼓手的口腔里满是鼓胀的气息,悲伤和痛苦变成了具体的声音,在这个家徒四壁的人家鼓荡着。
出殡之后,李小牛忙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收拾家里乱七八糟的家当,事实上那些家当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他做的事情是算账,看看小兰的丧事余下多少钱来。办丧事的酒水钱都是赊账的,他盘算着,收来的奠仪总算可以给李长天4200块钱的学费抵充掉一部分。李长天看李小牛的姑妈们帮着数钱,数来数去一共就是3000块钱,他觉得这钱真是有点让人寒心,它的代价就是小兰子的死,似乎是她的死让这个家有了点希望。
还有1200块钱的缺项,李小牛觉得不用担心了。这时候李长天的四叔提出来,他们姊妹6个人每人出两百块,孩子的事情也就解决了。但是并没有人附议,李长天看着这种情形有点受到侮辱的意思,站起来说了一句,爸爸,活人嘴里不会长青草的,要饭也能过日子的。叔父和姑妈们脸上有点挂不住,大家还是每家出了这两百块钱,李小牛也没有犯牛脾气,而是把那钱紧紧地攥在了手上。他觉得自己不想要那个什么骄傲了,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的骄傲。李长天的大姑妈说了一句,不要担心,这钱就给你了,不用还了。
李小牛一声苦笑送他们走了。这天晚上,李小牛没有喝酒,他唱了一晚上的歌,带着哭腔唱,也没有人来劝慰他,他唱到《满天清》的时候,李长天听得眼泪水掉下来:
打起来来唱起来哟,春风刮动杨柳开哟,杨柳年年落交叶,小大姐呀月月换花鞋。锣要敲来鼓要敲哟,黄秧要栽草要薅哟,黄花子不栽不收稻,草不薅来稻少膘。打起来来唱起来哟,莫把锣鼓冷了台哟,冷了锣鼓还有可,冷了龙车水不来。
亮月子亮当当地照进屋子里来,李长天梦见自己离开村庄时候的情形,没有人来送行,只有那不知道哪儿来的锣鼓声,一声声地响彻云天。
作者简介:
周荣池,江苏高邮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供职于高邮市委宣传部。著有长篇小说《李光荣当村官》,散文集《草木故园》《而立集》,评论集《一个人的批评》,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被评为江苏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获第四届汪曾祺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