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天地宽 修改更有效

2015-03-26曹时立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写作文笔者文章

曹时立

先看一篇学生作文,题目叫《重写作文的滋味》:

我的手心有颗痣,小时候,爸爸老家里的风水先生说呀,这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安身在我掌心里啦!长大后,我作文果然出类拔萃,顶呱呱得好。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文曲星”没有半点儿灵气,我“笔运不佳”,作文里总是出不了彩。唉,今天发下来两篇作文,居然都要重写!“我的运气真是坏透了。”我沮丧地想。

铺上雪白的作文纸,一贯拿起笔就文思泉涌的我没有一点儿兴致。……我扔开笔,趴在桌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在了桌子上。泪眼朦胧中,我又拎起笔,却觉得有千斤重,写每个字都困难重重。

……我可不能再不认真写作文了。否则,要再一次尝到这重写作文的滋味啦!

我将重写的作文装进书包,迈开轻快的脚步,带着重写作文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走向学校。

这是笔者在一个学生博客上看到的,他(她)最后说“带着重写作文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走向学校”,真没看出来“甜”在哪儿。根据笔者近20年的教学经验,上面这个学生痛苦地重写作文的经历绝不是个案。

“重写作文”,这意味着老师对前一篇作文的彻底否定,首先为什么会造成这个“严重后果”?是学生上课不听讲,还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其次,既然重写,教师是不是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重写?而从上面的文章中没看出来。再有,一篇作文没有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究竟是哪些方面不达标,不达标是不是一定要重写,可不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指向以下两个方面,—是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是写作素养)如何?二是如何批改作文?

一、修改作文

“一般说我不赞成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满篇涂鸦。这样做常常是吃力不讨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一线的教师工作负荷本身就很重,要想次次、篇篇习作都精批细改,是完全不现实的。其次这也违背学生接受批改的一般心理。谁都不愿意自己绞尽脑汁的习作,被老师红笔涂抹得面目全非。对于孩子看来,这样的批改他们常常解读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不满,是自己习作的失败,是对自尊的重大打击。精批细改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我们老师常常是不自知的。”

上面这段话是笔者从“福建教育与名师零距离QQ群活动——特级教师张化万与您在网络上共同探讨小学生作文的批改与评价”中摘录来的。首先,张老师说“次次、篇篇习作都精批细改,是完全不现实的”,笔者想说,这样的理念如果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是会寒心的。其次,张老师说“精批细改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我们老师常常是不自知的”,笔者想问的是,这个结论有根据吗?“次次、篇篇习作都精批细改”一定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荷吗?就真的“完全不现实”吗?

看两则小故事,第一则叫《怕后生笑我》:夜深了,欧阳修伏案灯下,专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打趣说:“你又不是小学生,还这么认真地改文章,难道怕先生责怪吗?”欧阳修说:“我写文章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这样认真修改,是担心文章里还有什么毛病,怕后生笑我啊!”

第二则叫《一行和九行》:一天,法国作家莫泊桑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请教福楼拜,他发现福楼拜桌上有厚厚的一叠文稿,而且每页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问:“您这样不是太浪费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一张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立即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这两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老舍所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列夫·托尔斯泰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得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

更有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这些同样告诉我们:好文章是必须要修改的。

笔者认为,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令教师们头疼的一部分。一个班四五十个人,每一篇都去精批细改不知要花多少时间,要用多少精力。“教作文累,改作文更累”,这似乎是语文教师的共识。而最让人痛心的是,教师花费如此的时间和精力批改的作文,学生拿到手后,往往只是看一下成绩和批语,如果分数高了,炫耀性地多看一会儿,而如果分数很低则是立刻塞入书包,这一篇作文的训练也就基本宣告结束。这样的一个批改过程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何益!

笔者以前就是上面教师中的一个,付出这么多,收效却甚微,笔者陷入了困惑,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我们的批改方法严重滞后,必须改革。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以为,教师们主要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理念错了,二是方法错了。

理念上,笔者以为,作文不是一定要固定地每学期写多少篇,而是写一篇作文就应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就必须订正——修改作文。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常识,任何一门学科的作业如果做错了,教师批改后学生是一定要订正的。但是,经过笔者的了解,很少有教师会叫学生订正作文。往往是像上文所说的,教师精心批改后,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万事大吉了。这是很荒唐的事,作文那么重要,在高考中分值那么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竟然都没有订正的意识。笔者以为,这是多数语文教师的理念错了。

所以,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确这样的理念:作文不必固定地一学期写多少篇,而是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要求,就必须订正,即修改作文,直到达到要求而止。

方法上,笔者以为,作文批改应该速批和面批相结合,重点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批改作文首先做好筛选工作。第一,对不切题的作文要速批加面批。速批是随着快速作文训练的盛行而随之相产生的,是对学生作文整体效果的判断。主要对本次作文训练是否达成和表达效果的总体评价,遣词造句等细节不要过多的追究。判断的目标就是是否切题,这其中又分为完全跑题和偏题,筛选出这一批次之后,对完全跑题的作文,教师要当面告诉学生如何正确理解题目,指导他们如何订正。对偏题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开题、点题和结题。

第二,对筛选出来的切题的作文要面批。

面批是最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一批次面批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作文有特点上,如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选材、构思、语言等如何与众不同,对每一篇作文,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写作素养给学生恰当的指导,让其有目标地去修改作文,从而踏踏实实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有人可能会说,每一篇作文都要这样批改教师不要累死了吗?如果您这样问,那么您还是理念上错了,请看笔者上面的解释。事实上,笔者不担心这样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担心的是,教师的写作素养能跟得上这样的批改作文的方式吗?

二、教师的写作素养

大家都知道那头掉入井中的驴的故事,人们每一铲土落下时,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得更高一点。人们不断往井里铲土,驴子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断往上升。终于,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事实上,你我皆驴。

时代在发展,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教师们是就此一点点被发展的时代“掩埋”,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垫高自己、自我救赎,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厚的写作素养,必须掌握写作规律,通晓训练程序,精于执教之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语文教师只有会写、善写,用自己的写带动学生去写,才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在批改作文时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才能抓住关键,批在点子上,改在关键处。

而现实的情况呢?有多少语文教师在坚持阅读?而坚持写作又有几人欤?

“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二者自然地结合起来……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查阅许多书籍资料,并且在查阅的过程中又有所思考、咀嚼、领悟,因此,往往一篇文章写完,我们又读了不少论著。

……我曾自豪地对许多朋友说:‘读书、教书、写书,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内容。

“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以上是李镇西老师在《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中所言。名家是如此,名家尚如此,我等该汗颜。而培根亦言:“阅读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所以,如果语文教师想要多快好省地批改好作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

以下笔者想从自我需求、服务自我的角度谈谈,至于行政命令等其他方面的约束,本文不赘述、不探讨。

首先还是理念问题。思想到那个高度了,行动才能跟得上,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才能上档次。提高写作素养当然要去读书,要去写作。这当然要花时间和精力,不要说没时间,没精力,不要说这又是给语文教师增加负担。因为,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花的时间会在教学上,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上节省回来,而且,教师的阅读和写作素养提高了,相应的教学效率会更高。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是方法。如笔者上面所言,提高教师写作素养的方法无疑是阅读和写作。笔者不想赘述如何去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又有什么样的好处等等,笔者只是想说,为了多快好省地批改好学生作文,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我们该阅读什么,写些什么。

读什么?笔者以为,教师该多读学生作文,诸如《作文与考试》《语文报》《作文通讯》等杂志上的学生习作以及每年高考之后的那些优秀作文。很多语文教师说,我也看书啊,我看了很多名家名著,每期《小说月报》我都看,没事的时候我还看《读者》等等,试问这些有多少适用于指导学生的应试作文?只有多阅读现实生活中比较优秀的学生作文,才能在自己学生的实践作文中判断优劣,并给予正确指导,最终让学生二稿三稿四稿地修改,直至完美。

“在我的写作中,还有一类文章值得提及,这就是我和学生一起写的作文。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写‘下水作文。其实,这个道理本来是不言而喻的——古代的教书先生要学生写字,哪个先生不会给学生示范?”

这些还是李镇西老师的话。他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写作,要写下水作文。

写什么?游泳教练在岸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跳下水示范一下;语文教师说得头头是道,不如写一篇下水作文给学生看看。有人或许会说,我也写啊,你看我写了好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我评中学高级教师一次性通过,如此云者,让人忍俊不禁。试问,你那样的无聊文章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有任何意义吗?

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能写符合高考要求的下水作文,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同时能给予学生恰当的批改,才能指导学生去做很好的修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看看周围,有多少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靠自己看书练习,有多少学生三年作文水平是因为自身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才有了相应的提高?

“作文教学欲其收效,欲令学生获得实益,最重要之一点在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高,讲读课教得好,作文课指导得好,学生自能日进有益。”叶圣陶先生如是说。

叶老还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同时提出“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教师把着力点放在了学生的写上,强调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回归到教师身上,像叶老所说的,回到“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上。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够在写作之前给学生恰当的指导,也才能够更有效地批改作文。所谓“有效”,就是有关于作文批改的正确理念,同时能够有水平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以使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写作文笔者文章
老师,别走……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