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名师课例对《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内容选择的思考

2015-03-26郝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余映潮瑟夫我的叔叔于勒

郝进

《我的叔叔于勒》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有颇多成就。他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一直以来,很多教学工作者对于这篇课文的解读都停留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上,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笔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整理出137篇文本解读的文章和60个课例,包括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位名师课例,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这些名师课例进行研究,以期认识到《我的叔叔于勒》这样一篇外国小说应该选择哪些合宜的教学内容。

一、《我的叔叔于勒》主题解读

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史,在中国知网上搜到的最早是1978年的文章,一直到2014年,在这几十年中对《我的叔叔于勒》解读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题唯一化解读时期;九十年代:工具性解读时期;00年代至今:多元化解读时期。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主题,早在七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用《共产党宣言》里的批判资产阶级的言论来观照《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主题思想,这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强烈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也是这篇外国小说被选入中国语文课本的初衷,认为它是一篇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好作品。知网上七十年代仅有的七篇解读文章中有六篇都提到了这种“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说”,这是在当时教育宣传有些偏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情结下的产物,这是对文学作品本质的误解,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和社会意识形态紧紧相连的,不能把社会意识形态强加在作品主题上,而忽视了作家主观创造性和经典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在当今思想解放、多元文化兼容的时代,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呈现一种多元性和创新性。

现今对于这篇小说的解读主要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说”,“幻灭说”,“虚荣说”,“人道主义同情说”以及“人性善恶说”等,综合这一百多篇文本解读的文章,笔者选取了其中4篇较为全面和权威的解读:钱理群先生的《<我的叔叔于勒>略说》、孙绍振先生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称视觉》、王富仁先生的《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王君老师的《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种读法》。

在这几位大师的解读中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一,还原文本。初中教材上这篇课文是节选的,删去了开头和结尾,初衷是想让文章的主线更清晰明了,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不能准确体察作者的情感倾向。原文的开头是“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求施舍。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弗朗舍竟给了他一个五法郎的银币。我觉得有点惊奇。他于是对我说:这个可怜的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这段往事我一直念念不能忘怀。下面我就来讲给您听。”原文的开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虽然金钱腐蚀了一部分下层人的灵魂,但还是有一些善良的人没有被金钱利益所扭曲,保留了对穷困的人的最自然、朴素、真诚的关心,不仅是儿童时代的若瑟夫还是成年后的他,一直保留着那份爱和同情,这是十分可贵的,也是作者莫泊桑的情感价值取向。莫泊桑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道主义作家,是在以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看待这一出人间悲剧的。二,从叙事视角出发来解读人物和主题。作者选取的叙事视角是儿童时代的若瑟夫,若瑟夫是菲利普夫妇儿子,是于勒的亲侄子,这个人物并不是和其他人物毫无关系的看客,而和他们都有着亲情关系,因此从若瑟夫视角出发,而对父母三次对于勒态度和称呼的转变,若瑟夫也是无奈的,无法苛责的,因为菲利普夫妇的生活也只是“勉强度日罢了”,菲利普夫妇何尝不知道那个于勒不可能赚大钱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他们仍然会说:“唉!如果于勒就在这条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十年的希望来自一封信,可想而知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远方的于勒成为他们一种精神寄托,是他们“灰色人生中的一抹亮色,是他们为自己长夜漫漫的人生点燃的唯一的一盏长明灯罢了。”而和于勒相遇,就是这对可怜的夫妇上流社会梦的幻灭,所以作者站在若瑟夫这个视角,对菲利普夫妇并不是强烈批判的,更是一种无奈的理解。对待于勒,正像文中借若瑟夫之口在心中默念的“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因此,对于这样一位人生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物,作者借若瑟夫这个叙事视角,更是寄予深切同情。对于菲利普夫妇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从人性角度出发来考量,体现了成人世界人与人之间被异化的金钱关系,亲情不值一提,只有金钱和利益才是永恒的。而不管是成年的还是儿童时代的若瑟夫对于像叔叔于勒这样穷困的人,都有着美好善良的心灵。在这样人性善与恶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呼唤。

二、《我的叔叔于勒》课例评析

在钱理群、孙绍振等名家对《我的叔叔于勒》解读的基础上,进而研究宁鸿彬、程红兵、余映潮、李卫东和王君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看看这些名师上这篇课文选择了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些教学内容。

笔者整理了这几位名师的课堂实录,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主要是老一辈的宁鸿彬、程红兵、余映潮老师,他们的教学风格简洁明了,教学流程清晰;一类是较为创新的,王君老师和李卫东老师,他们没有遵循传统而另辟蹊径,李卫东老师在教学反思里面也说了“这次我再教《我的叔叔于勒》,索性来了个大的变化,没有像以前那样把重心放在情节结构的梳理和对人物描写一般性的分析上,而是放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有意味的‘形式和‘细节上。”

尽管这五位名师风格各异,教学方法多样,但是透过他们或简约或创新的教学流程,对于他们上这篇课文所选的教学内容,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梳理情节。程红兵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并把这些评价分类,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做整体的把握,余映潮老师课堂第一个任务就是“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王君老师请学生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人生轨迹的起伏并标识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宁鸿彬老师让学生给课文重新拟一个标题来引导学生对情节的梳理,这是符合小说这种文章体式的,也符合一般读者阅读小说的习惯,了解故事情节。二,人物分析。小说教学里的人物赏析是重要的一块,但是名师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形象分析贯穿其中。程红兵老师由前面学生找出的对于勒的评价,进一步让学生追问这些评价分别是谁说的,来引导学生体察说话人的人物性格。余映潮老师在第二个任务中出示的八个小话题中有“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让学生通过小说中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来揣摩人物形象。宁鸿彬老师第二课时里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于勒在没钱时和有钱时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表现,能否看到他们是怎样想的。”三,叙事者和叙事视角分析。这篇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叙事者和叙事视角的选择,名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中涵盖了这个知识点,余映潮老师在第二个任务之后总结短篇小说的欣赏中提到了“欣赏短篇小说展开故事的视角”,结合鲁迅的《孔乙己》来谈,这两篇小说都是从儿童的视角来切入的。钱理群先生说过:“经典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有三层次:第一层次是显性的,按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第二层次是隐性的,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第三层次是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还有文体的流派和风格。”余映潮老师正是围绕着三个任务来解读文本,从梳理结构到八个小话题,再到短篇小说的欣赏,一层层深入文本的肌理,抽丝拨茧,学生在学到大量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小说的能力。李卫东老师在“无疑而问”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还要给叔叔小费呀?为什么不叫叔叔呀?小孩是谁呀?”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王君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者安排的叙事者,并在课堂结束部分提出“这个‘我和莫泊桑之间有什么关系?”虽然没有和学生生硬套用叙事学的理论知识,但是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清了这个知识点。四、多元化解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余映潮老师在第二个任务中出示了八个小话题,依据学生的学情提供的这些问题给学生多元化理解这篇小说提供了平台;李卫东老师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根据学情让学生提问题,从多角度来鉴赏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王君老师抓住了“灰色小人物灰色理想的幻灭”这个创新主题,带领学生从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小说,并让学生认识到“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拥有无限丰富的阅读视角和无限丰富的解读可能”。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不同时代和不同读者解读它都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印记,教师作为“首席读者”,对文本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据文本体式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程红兵,宁鸿彬,余映潮,王君,李卫东.《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猜你喜欢

余映潮瑟夫我的叔叔于勒
优雅的秘密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出版名家
——贝内特·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