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2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2015-03-22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大豆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徐海夏大豆家系

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淮安 223001)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2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淮安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淮安 223001)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淮豆12;高产;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淮豆12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豆19为母本、豫豆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会议审定推广,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002年江苏省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豆19为母本,豫豆2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3年种植F1,去伪杂种,单株收获杂交种子;2004年6月种植F2,秋季单株收获;2004年11月海南种植F2:3,家系内摘荚混收;2005年6月种植F2:4,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5年11月海南种植F2:5,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6年6月种植F2:6,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6年11月海南种植F2:7,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7年种植F2:8,家系内继续摘荚混收;2008年种植F2:9,家系内随机选择 1株收获;2009年种植F9:10,获得若干个家系,以后家系内混合留种。2010年种植若干F9:11家系,进行株行产量及其他性状鉴定,入选家系淮10-15,当年平均产量折合3 020.4公斤/公顷,较对照中黄13增产9.2%,居第一位,且外观品质较好,成熟期适中,较抗花叶病毒[1]。

2 历年产量结果

2011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6点平均产量2 850.0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5.29%,差异显著,居第四位,增产点比率83.3%。2012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5点平均产量3 287.7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10.81%,差异极显著,居首位,增产点比率100.0%。两年平均产量 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6个试点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6.87%,居首位,增产点比率100.0%。

试验调查,淮豆12一般产量3 300公斤/公顷的产量构成要素包括:密度18.0万株/公顷,单株结荚数45个,单株粒数90粒,百粒重21克。

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06天,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淮豆12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型收敛,根系发达,抗倒伏性较强;幼茎紫色。叶片中等大小,卵圆形,叶色浓绿;花紫色,茸毛灰色;株高60~70厘米,主茎16节,分枝3~4个;每荚粒数平均2.0粒;荚果成熟色灰褐,荚果形状弯镰形;成熟时落叶快,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淡褐色,百粒重21克,外观商品性好;田间多年种植,未发现大豆花叶病毒病危害。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16%,粗脂肪含量20.19%[2]。SMV抗性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在播种前一天,用35%甲霜灵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可以显著降低根腐病发病率,以保苗全、苗齐、苗壮。

4.2 适时播种

6月上旬至6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中旬,条播、撤播、点播均可。麦油收获后应抢墒早播,有利于一播全苗,获得高产。

4.3 合理密植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前茬一致、灌排方便、前茬未种过豆类作物的土壤地块种植。播种量 100公斤/公顷,行距 40厘米,株距12~15厘米,中等肥力田块一般种植密度18万株/公顷。迟播及肥力较低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

4.4 合理肥水运筹

该品种单株分枝多且抗倒伏性强,为了构建高产群体结构,必须有充足的基肥,做到平衡施肥。由于大豆本身固氮,不宜过量施用氮肥,应适当施用磷、钾肥,一般施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各15%)300公斤/公顷作为基肥,初花期视苗情追施尿素75公斤/公顷,鼓粒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追肥,延长根叶功能期,提高粒重,减少瘪粒。结荚鼓粒期遇旱及时灌溉,防止早衰[3]。

4.5 杂草控制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采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毫升/公顷喷洒在土壤表面;茎叶处理,在杂草3~5叶期,采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75毫升/公顷喷雾,可以防除禾本科杂草。对于莎草科杂草,可选用新型苗后茎叶处理剂25%灭草松水剂防除。

4.6 虫害防治

淮北地区夏大豆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蛴螬、造桥虫、豆毒蛾、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播种前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毒土耕翻于土壤,防治地下害虫。必要时,可撒毒谷防治地老虎。大豆生育中后期,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剂以及阿维菌素防治食叶和食荚性害虫。对于斜纹夜蛾等暴食性害虫,应及早防治,幼虫三龄以前用药效果好。选用生物农药苏云菌杆菌,选择在傍晚时防治,效果较好。

[1]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9-79.

[2]熊冬金,赵团结,盖钧镒.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J].作物学报,2008,34(2):175-183.

[3]杨加银,徐海风,徐海斌.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 79-80.

S331

B

1674-3547(2015)06-0047-02

2015-09-30

徐海风,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工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6-4-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50);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HAP201320)

**通讯作者:杨加银,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hynksyjy@163.com

猜你喜欢

徐海夏大豆家系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Path Planning of UAV by Combing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徐海根(徐海)艺术作品欣赏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马氏珠母贝红色闭壳肌F1代的家系选育及家系评定
一个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A Brief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oriented Language Teaching